圖:惠州市惠城區(香港)聯誼會慶祝香港回歸暨新界西分會成立,賓主合照
惠州市惠城區(香港)聯誼會(下稱聯誼會)於5月15日假大埔林村許願樹廣場舉行「慶祝香港回歸十九週年暨新界西分會成立就職典禮」,該會會長王觀強、總監楊勳、監事長李逢樂及榮膺分會會長的鄧瑞民一起陪同中聯辦社團聯絡部副部長黎寶忠、新界工作部副巡視員何平,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辦副主任葉維園,惠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燦培,惠州市政協副主席羅慶雲,惠州巿惠城區委書記徐雲樞,立法會議員譚耀宗及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等主禮嘉賓,聯同逾七千名政商界知名人士及會員聚首一堂,同心見證盛典。更難得是,聯誼會第二代逾百名青年即場宣誓「反暴力,反港獨」,竭盡全力與社會各界共同維護香港的安定繁榮,用愛心建築充滿福氣的香江。/大公報記者溫寶生 圖/文
出席慶典的主要領導及嘉賓還包括:廣東省委統戰部港澳社團辦副主任慄濤,新界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香港廣東社團總會會長兼秘書長簡松年,惠州市惠城區委副書記林利育,惠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陳滌城,新界鄉議局副主席林偉強,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執行主席黃少康,香港廣東社團總會會長楊建文,惠州市惠城區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娟、統戰部部長鍾文宇、區委辦主住黃智勇、副區長葉淑斌、鍾陽光、政協副主席許漢標,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專員黃繼兒等。
慶典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全場肅立行禮,彰顯聯誼會的凝聚力和團結精神。王觀強會長、徐雲樞書記、楊勳總監、劉業強主席、張學明副主席、黃少康主席,鄧瑞民會長及李逢樂監事長分別於儀式上致辭。
王觀強籲各界共建和諧香港
王觀強致歡迎辭時首先對出席盛會的各位領導、各界嘉賓及會員表示衷心謝意!他表示,過去的一年,是國家發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對於香港來說也是波瀾起伏的一年。在2015年,特區政府認真貫徹穩中求變、民生為先的施政方針,努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但近年來立法會拉布不斷,令特區政府未能有效施政,在今年農曆新年更發生了令人髮指的暴力事件,香港的國際形象備受影響,香港法治底線受到了衝擊,毀壞了香港一直引以傲的法制。
對於近期香港還有一小撮人鼓吹「港獨」,王觀強代表聯誼會予以強烈譴責和反對此類破壞香港法治和社會安定的暴亂行為。「作為愛國愛港愛鄉的社團,我們成立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面,已經發展會員近4000人,我們惠城區的所有會員都是堅決反對撕裂社會、反對港獨的,我們希望香港不再停滯不前,不再紛擾不斷,希望香港能夠求同存異,蒸蒸日上。」王觀強有感而發,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訪港三天,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正好表明香港在戰略中的重要地位。社會各界更應把握好這機會,爭取更多份額,將自身優勢轉化為推動香港經濟成長的動力,而任何發展都需要有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這亦是廣大香港市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希望社會各界以愛心建築充滿福氣的香港,讓這顆東方之珠更加璀璨!
主禮嘉賓肯定聯誼會貢獻
徐雲樞高度肯定聯誼會在王觀強、楊勳,李逢樂等首長的帶領下,積極促進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並致力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在擴大香港與惠城的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功不可沒。劉業強、張學明及黃少康異口同聲表示,聯誼會的成立,除了促進惠港兩地聯繫與交流,亦令兩地人民親上加親,現今聯誼會成立新界西分會,猶如一個家族開枝散葉,有兒有女一樣,感到高興之餘,亦印證聯誼會的影響力日益壯大。他們還表示,近期香港政治爭拗不斷,加上預期今年經濟轉差,香港人的快樂指數,一直下滑。不過,香港依然有背靠祖國的優勢,只要能夠抓緊國家機遇,團結一致,同心同德,香港就必定能夠排除萬難,向前發展。
楊勳感謝鄉親會員支持
楊勳致辭指,惠城區聯誼會成立只是一年多,能夠得到大家熱烈的支持,充分體現惠城區的鄉親對該會的關心,更加體現對香港的關心,亦是對惠城區的關心。這次的聚會,亦是體現出鄉親的團結,皆因近來香港發生不少問題,市民如果沉默,將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剝奪生活的權利,他呼籲廣大巿民一定要擁護香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社會安定繁榮,大家才能家居樂業。
鄧瑞民致力做好分會工作
鄧瑞民指出,榮膺聯誼會新界西分會會長一職,深知責任重大,會繼續做好鄉親之間的聯誼工作,爭取和維護鄉親們的合法權益,支持和捐助家鄉建設,更透過不同的方法,參與各種社會事務,有效地行使我們的公民權利。在即將舉行的立法會選舉中,要加大力度發動廣大鄉親,全力地支持愛國、愛港人士參政,從不同的領域及層面為香港市民服務。李逢樂致祝酒辭指,聯誼會將一如既往,為團結廣大鄉親,增進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積極參與香港社會事務作出新的貢獻。
聯誼會年輕一代向港獨說不
在慶典上,聯誼會青年部逾百名成員同心宣誓﹕「我們的父輩艱辛來到香港創業,為繁榮香港、維護香港的安定作出了畢生的貢獻,但是現在香港有一小撮人提出港獨,破壞香港的安定繁榮,作為惠城區的下一代,我們一定會團結起來,對暴力、對港獨,堅決說不!」彰顯了聯誼會在王觀強等首長的帶領下,特別是支持惠城年輕一代的培育,增強兩地年輕人的交往等,做出了大量服務香港和支援家鄉建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