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8日電 (付強 孫翔)「可能你們都不相信,一個移居海外四十多年的人,一想到即將到來的日子,還會激動得睡不著覺。」接受中新社記者連線採訪時,英國東北地區華僑聯誼會會長曾憲初難掩語氣中的興奮。
6月27日,香港蘭桂坊,商家懸掛旗幟宣傳其香港回歸20周年派對活動。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上世紀70年代,曾憲初隨父母從香港移居英國,以經營食品超市為生。如今,他的公司規模早已今非昔比,與香港多有貿易往來。
1997年香港回歸,曾憲初用錄像帶觀看了交接儀式。「當時心裡還挺忐忑,不知道自己的家鄉未來會變成什麼樣。」
如今,香港即將步入回歸後的第二十個年頭,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愈加穩固,GDP平穩增長,連續23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它依然是那個自由、開放、充滿競爭力的東方之珠」,曾憲初的忐忑早已化為坦然。
「漂泊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對家鄉往往有更深的情感,那裡一點一滴的變化都牽動我們的心。」曾憲初說,香港走過的道路絕非坦途,東南亞金融風暴、SARS疫情等不可謂不緊急,但每一次都有國家做後盾、中央給支持,讓香港不僅「挺了過來」,而且「越走越穩」。
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慶典臨近,香港慶回歸氣氛漸濃,6月27日晚,在維多利亞港灣兩側霓虹閃爍,大廈上的電子屏「升起」巨幅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旗,交替展現,並有「熱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祝賀香港回歸20周年」字樣。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有一句話,大家已經說了不知多少遍,但我還是想再說一次,」曾憲初深吸一口氣說道,「香港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來自香港的華僑華人遍布世界各地,雖生活環境不同、從事行業各異,但對家鄉的關注始終如一。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臨近,他們的喜悅溢於言表。
和許多僑團一樣,蘇格蘭旅歐吉澳同鄉會會長鐘盤威正忙著準備紀念日的慶祝活動。由於業務關係,他每年返港數次,把香港的變遷看在眼裡,因而受推舉在慶祝活動上做重點發言。
「香港變了,背靠祖國的有力支撐,讓它變得更加自信;香港沒變,它依然是亞洲的國際樞紐,是中國連接全球的『超級聯繫人』。」早已準備好的講稿中,鐘盤威最中意這一句。
香港回歸前後,鐘盤威曾注意到,有一些對「一國兩制」持懷疑態度的人選擇移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中的許多人又陸續返回香港。
6月27日,香港金紫荊廣場開始布置鮮花,香港慶祝回歸祖國20周年氣氛漸濃。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香港回歸後的繁榮穩定有目共睹,先入為主的錯誤想法終會被事實扭轉過來。」鐘盤威笑言,「這句話是『時間』說的,它才是最好的裁判。」
「每次在朋友圈看到香港的照片,我都要看上好久。」謝曉峰於上世紀60年代出生在香港,90年代初赴巴西從事國際貿易,因路途及身體原因不常回港。他笑著說,和記憶裡相比,現在的香港變化很大,對他這種「老香港人」來說,喜悅中又透著點「擔心」,「害怕下次回家找不到門前的路」。
交談中,謝曉峰多次提到「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他說,香港回歸之初,他還不太理解時任特首董建華的這句話,現在已明白許多了。
「改革開放初期,香港企業家最早在內地投資興業,為國家做了貢獻,那時說『香港好,國家好』」,謝曉峰說,後來,國家發展突飛猛進,香港搭上順風車,這時就是「國家好,香港好」。
在謝曉峰看來,「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正是香港受益於祖國騰飛的例證。他認為,香港在投融資環境、文化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優勢明顯,可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同時為自身爭取更多發展機遇。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則為香港與廣東的合作提供了新契機,有助香港獲得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