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眼鏡、微型相機受益,哈佛博士後研究出超薄微透鏡

2020-11-25 騰訊網

輕量化,一直是AR眼鏡追求的方向之一。目前,高解析度、高亮度的Micro LED等微型顯示模組(光源)的大小已經可以縮減到毫米級別,但縮小光學透鏡的體積一直是一大難題,而這也是讓AR眼鏡向「普通眼鏡形態」轉變的關鍵因素。

近期,前哈佛博士後研究員Reza Khorasaninejad在Ted演講中,分享了一種薄如髮絲的微型透鏡的相關研究,為未來的輕量化AR眼鏡形態開啟了更多可能。據悉,Reza所闡釋的透鏡工藝名為Metasurface,而用這種工藝生產的微型透鏡被稱為Metalens。

Reza Khorasaninejad

Reza不僅是哈佛博士後,也是一家名為BRELYON的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CTO。而18年12月青亭網就曾報導,BRELYON這家公司是前Meta首席光學工程師、前MIT研究員Barmak Heshmat在離開Meta後成立的。此後,公司一直處於保密階段,通過這場演講或許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發現。

據了解,在進入BRELYON之前,Reza曾在Magic Leap擔任兩年多時間的高級光學工程師,於去年8月才離職。而他對於Metalens的研究從2014年左右就開始了,並且6年來不斷積累相關論文和專利,技術開始越發成熟,在Ted演講上他甚至還展示了Metalens的原型樣板。

Metalens原理

在演講中,Reza表示:Metasurface工藝對於光學來講,相當於首款電晶體對於電子產品的意義,即:電晶體取代了體積更大的真空管技術後,讓計算機得以從昂貴且龐大的埃尼阿克形態,進化到手掌大小的智慧型手機形態。也就是說,Metasurface也有望成為顛覆光學技術和形態的一種新型工藝。

集成在玻璃基板上的100片metalens

目前,AR眼鏡、顯微鏡、天文望遠鏡所使用的傳統凸透鏡外形類似於橄欖,兩邊窄中間厚。其原理是通過衍射的方式,改變光路角度,最終將光線折射到一個焦點,形成圖像。如果需要提高聚焦的效果,則需要精確塑造透鏡的形狀,讓它變得比光的波長更短,這一點很難滿足。

有哪些優勢

那麼與傳統透鏡相比,Metasurface工藝或者Metalens到底有何優勢呢?

據悉,Metasurface由多個高透明度二氧化鈦納米柱(Metalens)排列組成,這些不同圖案的納米柱陣列可將不同顏色的光聚焦在同一點上。通常為了避免不同顏色光線的波長差異引起的色差,會疊加不同厚度的透鏡,造成光學元件體積增大。

相比之下,Metalens的特點是可以實現超薄平面外觀,集成在普通眼鏡片上肉眼難以察覺,同時也可以像傳統AR光學元件那樣控制光線。此外,Metalens用現有的工藝技術就能製作,產能效率足夠高。

總結來講,優勢如下:

1,折射率足夠高(可達2.4),甚至可以控制光線的基本屬性,比如限制光線、光線兩極化和階段、振幅;

2,支持多層疊加;

3,可以克服衍射光波導難以解決的畸變問題;

4,厚度僅600納米(普通透鏡厚度的1/5000),便可將光線波長降低一半(約0.5微米),可與普通眼鏡片集成;

5,成本更低,聚焦效果更好,焦距更長。

使用Metalens重建的全息圖像

除此之外,Metasurface的平面透鏡誤差更小,原因是對於普通透鏡來說,需要將焦點精準定位在3D表面上,也就是在3D空間中折射光線,因此可能出錯的次數為X ,而Metasurface是全平的,出錯的次數為X ,理論上要小得多。

普通透鏡聚焦原理

Metalens聚焦原理

關於應用場景

應用場景方面,Reza表示Metalens/Metasurface可用於攝像頭、醫療手術、自動駕駛汽車(降低雷射雷達體積和成本)和AR/VR眼鏡等場景,而他自己目前專注的領域則更多是沉浸式光學,也就是AR或者VR眼鏡。

目前,Metalens已經可以聚焦整個光譜,支持多色彩顯示(包括白色),達到普通透鏡的效果。未來,會與LCD光源集成,製成完整的光學模組。

相關焦點

  • 3D列印微型相機鏡頭 可以使無人機擁有鷹眼視力
    3D列印微型相機鏡頭 可以使無人機擁有鷹眼視力來自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出可用於微型攝像機監控系統的3D列印鏡頭。據三迪時空了解,鏡片採用「視網膜成像」,通過提供超銳利的焦點模仿自然視覺效果比其他相機擁有更寬的視野。
  • 2020全球及中國微透鏡陣列行業研究
    微透鏡陣列是由具有透明光圈和浮雕深度為微米的透鏡組成的陣列。它不僅具有傳統鏡頭聚焦和成像的基本功能,而且具有單位體積小,集成度高的特點,可以完成傳統光學組件無法完成的功能,並可以構成許多新的光學系統。微型透鏡陣列市場預計將從2020年的202.31百萬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333 百萬美元。預計在2020-2026年間,複合年增長率為8.66%。
  •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有昆蟲眼睛結構的超薄相機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科學家宣布開發出一種超薄相機,該相機使用蟲眼結構進行高解析度成像。該相機採用獨特的視覺結構,可模擬昆蟲的眼睛,與任何商用相機相比,其鏡片輪廓更薄,視角更廣。
  • 納米光子顯示器meta-OLED最適用於VR眼鏡
    對於近眼微型顯示器(例如,在虛擬和增強現實應用中),所需的像素密度達到每英寸幾千個像素,而當前的顯示技術無法滿足要求。通過擴展超薄太陽能電池板電極的現有設計,韓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和合作者開發了一種新的OLED架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以使電視,智慧型手機以及虛擬實境或增強現實解析度高達每英寸10,000像素(PPI)的設備。
  • KAIST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具有昆蟲眼睛結構的超薄相機
    【來源:cnBeta.COM】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科學家宣布開發出一種超薄相機,該相機使用蟲眼結構進行高解析度成像。該相機採用獨特的視覺結構,可模擬昆蟲的眼睛,與任何商用相機相比,其鏡片輪廓更薄,視角更廣。
  • 哈佛將其微型機器人縮小到硬幣尺寸
    受昆蟲生物學的啟發,哈佛大學的一個團隊正在突破其項目的極限,打造出有史以來最小、速度最快的微型機器人。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6/413957.htm在名為「哈佛移動微型機器人」(HAMR)項目的最新進展中,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成功地將這個靈感來自蟑螂的機器人縮小到硬幣大小。這個小機器人雖然還不能爬上水柱,但它可以奔跑、跳躍、攜帶重物和快速轉彎。
  • 哈佛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套基於摺紙造型的高精度微型手術機器人
    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由哈佛大學懷斯研究所副教授 Robert Wood 博士開發的一款微型手術機器人。儘管採用了基於平行四邊形的基礎結構,僅網球般大小的它,還是配備了三套線性致動器,支持旋轉、上下移動、以及伸縮等動作。
  • 鏡頭|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新型微型相機鏡頭,有望將未來的量子計算機連接到光纖網絡
    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國際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新型微型相機鏡頭,有望將未來的量子計算機連接到光纖網絡。
  • 微型超薄空心軸磁粉制動器剎車器概述
    使用微型超薄空心軸磁粉制動器時必須要注意使用環境的溼度,也就是注意周邊的溼氣,磁粉受潮的話,磁粉剎車器的性能就會受到影響。磁粉制動器剎車器1、微型超薄空心軸磁粉制動器剎車器對於水、風冷卻在運轉過程中,切不可斷水和風,如不能保證不中斷供水和風時
  • 「小麓講堂」微透鏡陣列簡介
    因此與傳統的單透鏡相比,微透鏡陣列擁有極高的並行性,每個子透鏡可以相互獨立的傳輸光學信號,互不幹擾,就相當於存在著大量的二維並行光路,每個子透鏡都具有對光信息進行傳輸、變換成像等功能。1微透鏡陣列的分類微透鏡陣列根據外形的不同,可分為平面微透鏡陣列和曲面微透鏡陣列。
  • 哈佛醫學博士後拒絕美國實驗室邀請,回寧波給鄉親們看病
    他叫夏冬冬,從醫學院畢業後,一路讀研讀博士,最後成為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學成後,他婉拒美國導師的挽留,放棄留在上海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寧波工作。據了解,他是寧波醫療單位引進的首位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8月7日,這位博士後第一天上班,就上了手術臺。記者在醫院病房找到了他,了解他回鄉就業背後的故事。
  • 超薄的平面「超透鏡」:未來的攝像頭和眼鏡將更輕薄!
    導讀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成功地製造出首個平面透鏡,它無需任何額外的元件,就能將廣泛色彩範圍內的任意偏振光線,正確地聚焦到同一焦點。第三,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科學家團隊開發出首個超透鏡,它可以將整個可見光光譜(包括白光)聚焦到同一個點,並達到很高的解析度。
  • CSC公派博士後-生殖醫學獲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邀請函
    簡介:Z醫生在知識人網的協助下獲得美國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的博士後邀請函,並以此順利通過留學基金委公派審批。知識人網特別提醒,哈佛大學及附屬機構的人事流程非常繁雜,各位申請者一定要提前預留出足夠的辦理時間,同時關注國內公派相關文件及流程細節,避免延誤派出時機。
  • 羅馬時代的玻璃吹制原理,製造微透鏡,今天發揮到淋漓盡致!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將這些相同的玻璃吹制原理應用到微觀尺度上,製造出一種特殊的錐形透鏡,稱為軸對稱透鏡。軸突是用來塑造雷射的一種方式,有利於光學鑽孔,成像和創造光學陷阱操縱粒子或細胞。這些鏡片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它們的製造,尤其是在微小型時,並不容易。
  • 從AR光學開始,了解AR眼鏡
    而以不同的光學技術為核心製造出來的AR眼鏡,存在著相當大的差別,甚至可以理解為不同的物種;沒有一個統一的產品形態,內容、平臺等等的生態只是沒有基礎的空中樓閣。在我們看來,AR光學一天沒有標準,不能做到大視角、輕便、省電、低成本,AR眼鏡就不可能普及。AR光學是創業團隊能突圍而出的領域,所以也是VC投資的熱點,當然也是這整個文章的重心所在。
  • 生物醫學工程方向獲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無薪博士後職位
    知識人網助其獲得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無薪博士後職位,達成其目標。因為國內醫學大數據研究尚處於起步狀態,其希望畢業後赴國外高校、醫院等科研機構從事相關課題研究,學習國外醫學數據管理系統,應用建模、機器學習等方式對醫學數據進行深入挖掘,輔助臨床決策。並將申請目標定位於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牛津、劍橋等十餘所國外著名院校及附屬醫療機構的無薪博士後職位。
  • LOMID生產出一種1英寸微型顯示器 能使VR眼鏡縮小3/4
    打開APP LOMID生產出一種1英寸微型顯示器 能使VR眼鏡縮小3/4 電子發燒友 發表於 2018-12-18 08:56:07
  • 哈佛和索尼聯合打造微型外科機器人
    外媒消息,自哈佛大學Wyss研究所和索尼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外科機器人,它比其他許多此類設備都要小得多。他們從摺紙術中獲得靈感,這款微型機器人大約有網球大小,重量約為一便士。Wyss助理教員羅伯特伍德和索尼工程師鈴木裕之共同打造了這款微型機器人。他們將材料相互層疊,然後用雷射切的方式,讓他們形成一個三維形狀。三個線性驅動器控制機器人在多個方向的運動。在顯微鏡下的追蹤測試中,研究人員發現機器人比手控工具的準確率高68%。
  • 紮根重慶的哈佛博士後石匆:要讓類腦晶片實現「彎道超車」
    人物檔案: 石匆:重慶大學「百人計劃」學者,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長期從事智能視覺圖像處理晶片架構、電路及算法研究,主持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主研或參與國家02重大專項、國家973項目、國家重點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導完成多款高速視覺圖像處理晶片及系統設計。
  • 受摺紙啟發,哈佛大學團隊打造微型外科機器人:可進行精密手術
    哈佛大學團隊新近開發出一種微型外科機器人,它只有網球大小,僅有 1 枚硬幣的重量,但是它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困難的模擬手術任務。哈佛大學維斯研究所教授 Robert Wood 和索尼公司的機器人工程師 Hiroyuki Suzuki 合作,他們受摺紙啟發,創造了一種新的微型運動中心遙控機械手,名為「mini-RCM」。這項研究極大地縮小了外科手術機器人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