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19-08-23 11:06:08
核電池又叫「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它是通過半導體換能器將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不斷地放出具有熱能的射線的熱能轉變為電能而製造而成。
據了解,當放射性物質衰變時,能夠釋放出帶電粒子,如果正確利用的話,能夠產生電流。通常不穩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會發生衰變現象,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後可變得較為穩定。核電池正是利用放射性物質衰變會釋放出能量的原理所製成的,此前已經有核電池應用於軍事或者航空航天領域,但是體積往往很大。 過去在電池的研發過程中面臨的重大難關之一,就是為了提高性能,電池大小往往比產品本身還大。由美國密蘇裡大學計算機工程系教授權載完(音)率領的研究組成功為「核電池」瘦身,研發出的「核電池」體積小但電力強。但權載完教授組研發出的核電池只是略大於1美分硬幣(直徑1.95釐米,厚1.55毫米),但電力是普通化學電池的100萬倍。密蘇裡大學研究團隊稱他們研製小型核電池的目的是,為微型機電系統或者納米級機電系統找到合適的能量來源。如何為微型或納米級機電系統找到足夠小的能量來源裝置,同微型裝置一樣是一個熱門研究領域。
目前的核電池技術水平使電池系統複雜且導致體積太大,加之生產成本太高,特別是核電池使用和管理的安全性還做不到讓普通大眾完全接受,因此手機目前大多數採用鋰電池或釩電池,而不採用核電池。
核電池在衰變時放出的能量大小、速度,不受外界環境中的溫度、化學反應、壓力、電磁場等的影響。
核電池提供電能的同位素工作時間非常長,甚至可能達到5000年。
有放射性汙染,必須妥善防護;而且一旦電池裝成後,不管是否使用,隨著放射性源的衰變,電性能都要衰降。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