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西安交通大學陶文銓院士、西安西電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宓傳龍研究員級高工,獲得2018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
「標準化模塊化立方體衛星技術及應用」等39項科學技術成果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碎軟低滲煤層的煤層氣高效抽採關鍵技術及裝備」等107項科學技術成果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壓裂返排液處理與再利用技術研究與應用」等114項科學技術成果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省委書記胡和平為兩位陝西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獲得者頒獎。
據《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省科學技術獎分為最高成就獎、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和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報請省長籤署並頒發證書和獎金。獎金為100萬元,其中20萬元屬獲獎者個人所得,80萬元作為獲獎者的科研補助經費。
陶文銓
浙江紹興人,1939年生。200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士。主要從事傳熱強化、計算傳熱學、能源高效利用等研究。
他攻克了對流項離散格式穩定性與高精度不能兼具的矛盾,提出了絕對穩定高精度格式;摒棄了國際上保持三十餘年的半隱假設,提出了可以完全克服半隱缺點的新算法,構建了快速收斂高精度的計算傳熱學的宏觀計算新體系,促進了我國、亞洲和國際計算傳熱學科的發展。
他在國際上率先構建了傳熱流動問題的宏觀-介觀-微觀多尺度計算框架體系,將傳熱與流動的多尺度問題大別為多尺度過程及多尺度系統,發展了兩類問題的數值求解方法,對解決多尺度問題不同尺度間跨接難的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發明了高效低阻的強化傳熱技術。首次證明了對各種形式的單相強化對流傳熱的技術,溫度梯度與速度的協同是強化對流傳熱的統一機制。在此基本原理的指導下,對管外翅片提出了「前疏後密」原則的開縫布置思想;對管內強化研發了縱向波紋內翅片管,均使得傳熱增加的百分數顯著大於氣體阻力增加的百分數,突破了傳統理念。成果應用於瀋陽鼓風機集團公司、杭氧換熱器公司等,合作開發了多個系列的換熱器新產品,遠銷國內外。
他對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的多場、多物理過程進行了長期深入的基礎研究,促進了我國燃料電池產業化的發展。
宓傳龍
1952年2月出生,吉林省長春市人,現任西電變壓器產業研發中心主任,2000年3月評聘為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宓傳龍是我國超、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重大裝備技術研發團隊傑出的締建者,不斷創新技術、開發新品,實現重大裝備設計製造技術從落後到超越國際領先水平的飛躍,為我國特高壓輸變電技術引領世界做出突出貢獻。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他著手並聯電抗器降低損耗的理論研究,提出控制漏磁的方法,他解決了並聯電抗器局部過熱和控制漏磁的世界級難題,產品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從上世紀末開始,為解決直流輸電工程建設瓶頸,他帶領團隊開展關鍵技術創新和工藝技術攻關,確定電、磁、熱、力等多物理場優化技術,開發核心組、部件與關鍵材料,研製出國產化±500kV換流變壓器和平波電抗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從2001年開始,他主持西北電網750kV主設備國產化研製,研製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750kV自耦變壓器、升壓變壓器、並聯電抗器等關鍵設備。
從2008年開始,在±800kV特高壓直流工程建設中,他率領團隊再次突破國外技術封鎖,自主開發技術,率先研製出國產化±800kV換流變壓器並在工程中應用。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 攝影 徐貞喜
來源:
華商網-華商報編輯:曹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