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11項成果榮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2020-11-25 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

西工大新聞網4月20日電王秦怡)4月1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根據《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經省科學技術獎各專業評審組評審、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共授獎263個項目(人選)。其中,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3人、一等獎48項、二等獎89項、三等獎122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人。

西北工業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得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11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總獲獎數和一等獎獲獎數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張衛紅教授主持完成的「飛行器結構高性能設計製造的特徵保形理論與方法研究」榮獲陝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何國強教授主持完成的「超寬速域複雜波系中魯棒點火與釋熱調控技術」、宋保維教授主持完成的「自主水下航行器總體關鍵技術與應用」、楊益新教授主持完成的「傳感器陣列超指向性原理及應用技術」、介萬奇教授主持完成的「太赫茲產生與探測用碲化鋅基電光晶體的製備技術」分別榮獲陝西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此外,範瑋教授、孫中奎教授主持完成的項目分別榮獲陝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傅莉教授主持完成的項目榮獲陝西省技術發明二等獎,師俊玲教授、楊乃定教授主持完成的項目分別榮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安斌副研究員主持完成的項目榮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一等獎項目簡介


「飛行器結構高性能設計製造的特徵保形理論與方法研究」

飛行器結構在製造過程多物理場作用下和服役苛刻載荷作用下極易翹曲變形與失效,如何同時保證結構承載性能及其內/外形幾何特徵是實現飛行器結構輕量化、高性能研製的關鍵難題。該項目創立了結構高性能設計製造的特徵保形理論與方法,提出了複雜薄壁結構承載性能的高精度計算模型,構建了結構形狀-拓撲統一優化框架,闡明了特徵保形的設計規律和典型工藝參數作用規律,突破了傳統設計製造體系下難以實現複雜薄壁結構承載性能與特徵保形優化匹配的局限性,取得了系統性創新研究成果,成功應用於我國運20、C919、航天發動機、高速飛行器等重點型號研製,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學術影響和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極大地提升了學科發展水平。

「超寬速域複雜波系中魯棒點火與釋熱調控技術」

寬域衝壓發動機是未來可重複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的核心動力技術之一,需在超寬速域(馬赫1.5-7)和超寬空域(5-35km)工作。寬域魯棒點火與高效燃燒釋熱控制是寬域衝壓發動機核心技術。該項目團隊提出了「超高速和低總溫複雜流動條件下魯棒點火和火焰穩定方法、基於分布釋熱熱力調節的寬速域高效燃燒調控方法和幾何輔助調節的寬速域高效集中釋熱調控方法」三大發明,解決了寬域衝壓發動機「點不著、燒不好、拓不寬」的技術難題,研製了寬速域衝壓發動機集成樣機,完成了寬速域風洞實驗驗證和飛行試驗驗證,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部分指標處於國際領先。成果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自主可控,為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創新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自主水下航行器總體關鍵技術與應用」

自主水下航行器是海洋探測、海洋開發、海洋防衛的重要裝備,在軍民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西方發達國家卻嚴格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和產品禁運。為了解決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問題,「自主水下航行器」科技創新團隊在國家211工程、國家863計劃等支持下,歷經10餘年潛心研究,突破了自主水下航行器航行時間短、低速航行穩定性差、產業化產品缺乏等技術難題,研製了50公斤級、300公斤級、1000公斤級系列化水下航行器,並通過產學研融合,在國內首次實現產業化和商品化,發展成6個系列、11種型號。打破了國外對我國的技術封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先後得到了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臺等媒體的廣泛報導,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傳感器陣列超指向性原理及應用技術」

如何在有限的陣列尺度下獲得足夠高的空間指向性是水聲探測和測量系統設計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超指向性技術可有效提高傳感器陣列的信噪比增益和空間分辨力,從而大幅度減小陣列的尺度,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然而實現超指向性存在著巨大的挑戰,其關鍵在於如何提高超指向性的穩健性。該項目深入研究了傳感器陣列超指向性理論,建立了新的模型,揭示了誤差影響的機理,發明了穩健優化技術,可顯著提高空間處理增益,並大大減小陣列尺寸,突破了傳統技術的性能和尺寸限制。同時,基於超指向性原理髮明了一系列利用小尺度傳感器陣列探測、測量水下噪聲源的新技術,有效解決了低頻水聲探測和測量中陣列尺度與空域處理性能之間的尖銳矛盾。

「太赫茲產生與探測用碲化鋅基電光晶體的製備技術」

太赫茲波是介於紅外光和微波之間的電磁輻射波,具有較強的辨識性、安全性和穿透性,已經在為醫療成像、安全檢查、工業無損檢測等領域實現應用。碲化鋅(ZnTe)晶體是目前綜合性能最好的產生和探測THz波的電光晶體材料。該項目針對THz波產生和探測的需求背景,開發出直徑60mm的ZnTe基電光晶體的單晶生長、摻雜改性、退火處理以及THz波響應優化等系列技術。為大恆光電等20餘家儀器設備開發單位,提供ZnTe晶體和器件,實現了我國太赫茲時域光譜儀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為相關企業創造出數千萬元的經濟效益的同時,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

(審稿:牛振喜)

相關焦點

  • 西北工業大學6項成果獲2018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西工大新聞網4月9日電(記者 田慶青 通訊員 王秦怡 姜雪 攝影記者 郭友軍)4月9日上午,陝西省科技創新大會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陝西賓館隆重召開省委書記胡和平為2018年度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獲得者頒獎,並發表重要講話。省長劉國中主持大會。我校黨委書記張煒代表學校參會。黃衛東教授作為參會代表在大會發言,介紹團隊在我校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經驗與收穫。
  • 西北大學,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大贏家,超過其他211院校
    西北大學,一所低調的實力派,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公布,除去最高科技獎外,其他獎項,一等獎共48項,第一完成人為高校39項。其中西北大學表象突出,共有5項入帳,僅次於西交大:7項,西工大:5項。高於4項的西電、西北農林。長安大學。
  • 2019年度福建科學技術獎揭曉 華僑大學11項科技成果獲獎
    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獎勵2019年度科技成果192項。華僑大學共有11項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作為第一完成單位7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作為合作單位4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 上海理工大學六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央廣網上海5月19日消息(記者唐奇雲)今天(19日)上午,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召開。上海理工大學共有六項科技成果獲得「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其中該校作為牽頭單位的項目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該校教師參與的項目獲得二等獎1項,獲獎等級取得學校歷史最好成績。
  • 河北工業大學校友榮獲第十二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
    本網訊(通訊員 屠瓊芳)9月15日,2020中國化工學會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第十二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在會上隆重頒發。河北工業大學優秀校友李群生同志獲得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成就獎」;郝紅勳同志獲得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創新獎」。
  • 北科院四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9月10日上午,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11位科學家和154項成果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市委書記蔡奇參觀獲獎成果展並為獲獎代表頒獎,向全體獲獎人員表示祝賀,向他們為首都科技事業發展作出的貢獻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頒獎並講話。北科院黨組書記方力,院黨組副書記、院長鄭煥敏出席會議。我院共4項成果獲獎。
  • 北京建築大學獲4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記者魏夢佳)記者從北京建築大學獲悉,在10日舉行的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該校共獲得4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此次大會上,北京建築大學兼職教授、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中心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馬克·梵·洛斯德萊特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據悉,馬克·梵·洛斯德萊特的研究工作推動了厭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等技術在中國的工程化應用,推進了好氧顆粒汙泥技術在國內的自主研發速度,並為中國普及數學模擬技術在工藝設計及運行優化方面的應用。
  • 西北工業大學:雪松樹皮為原料衍生硬質碳材料作為鈉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西北工業大學應用化學系黃英教授團隊在《Energy Fuels》期刊發表名為「Cedarwood Bark-Derived Hard Carbon as an Anode for High-Performance Sodium-Ion Batteries」的論文,可再生且便宜的雪松樹皮被用作原料,通過一步碳化來製備雪松樹皮衍生的碳(CBC)材料
  • 西安科技大學喜獲2018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11項!
    4月9日上午,陝西省科技創新大會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陝西賓館隆重召開。陝西省委書記胡和平出席大會並對受表彰的2018年度陝西省科技最高成就獎獲得者頒獎。省長劉國中主持大會。西安科技大學主持申報的6項科技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
  • 太鋼六項科技成果獲冶金科學技術獎
    日前,2020年度冶金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揭曉,太鋼6個項目成功上榜。其中,太鋼牽頭的1項成果、參與的2項成果共3項成果獲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3項成果獲三等獎。冶金科學技術獎是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中國金屬學會設立,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正式批准的鋼鐵行業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組織評審一次。
  • 南京工業大學榮獲多項2020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
    南京工業大學榮獲2020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各類獎項(人選)共8項/人,其中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獲創新團隊獎1項;獲「全國石油和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3人;「石油和化工行業專利獎」金獎1項。認定為2020年度「石油和化工行業工程研究中心」1個。
  • 2019年度福建科學技術獎揭曉 廈門60項科技成果獲獎
    日前,201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正式公布,我市共獲得包括福建省自然科學獎、福建省技術發明獎及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在內的60項優秀科技成果,佔全省獲獎總數近1/3,其中由我市主持完成的獲獎項目40項,作為參與單位完成的獲獎項目20項。
  • 2019年度福建科學技術獎揭曉 廈門市60項科技成果獲獎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3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日前,201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正式公布,我市共獲得包括福建省自然科學獎、福建省技術發明獎及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在內的60項優秀科技成果,佔全省獲獎總數近1/3,其中由我市主持完成的獲獎項目40項,作為參與單位完成的獲獎項目
  • 一等獎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南昌航空大學五項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9月2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省委書記劉奇、省長易煉紅等省領導以及在贛兩院院士出席大會並為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單位和個人頒獎。大會共表彰獲獎項目148項,其中,自然科學獎50項、技術發明獎8項、科學技術進步獎90項。南昌航空大學以第一單位榮獲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一等獎獲獎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 石景山區斬獲7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頒發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並為154項獲獎項目頒獎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薛其坤、胡偉武等11位專家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
  • 新昌4項科研成果獲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
    7月17日上午,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杭州舉行,新昌喜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技術發明獎三等獎1項,新昌獲獎數量和質量收穫滿滿,在全市六個縣(市、區)中名列前茅。此次紹興市共有17項科技成果獲獎,其中2個項目獲得科學進步獎一等獎,均為新昌製藥、中財管道等新昌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果。從獲獎項目領域來看,企業是創新的主體。
  • 武漢理工大學3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武漢理工大學2項主持完成的項目和1項參與完成的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 澳門大學獲11項科學技術獎
    澳門特區政府今2020年10月7日頒發「2020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獎」,澳門大學囊括近七成、共11項科學技術獎。另外,澳大研究生表現也非常出色,13名博士生及3名碩士生獲頒研究生科技研發獎。經過激烈競爭,澳大在16個科學技術項中獲得11個,分別是自然科學二等獎3個、三等獎3個,技術發明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科技進步二等獎1個。是次唯一獨立獲獎的澳門本土女性學者、澳大科技學院副教授莫升萍代表致辭時表示,對一眾在澳門紮根的科研工作者來說,獲得澳門科技獎是一項崇高的榮譽,是對研究團隊工作的最大肯定與褒獎。
  • 建工集團所屬裝飾有限公司榮獲6項建築裝飾行業科學技術獎
    近日,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公布2019、2020年度建築裝飾行業科學技術獎,裝飾有限公司憑藉一流的人才、先進的技術和精湛的質量贏得行業認可,申報的個人和項目榮獲6項建築裝飾行業科學技術獎,其中藍建勳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榮獲科技人才獎(全國共20名);中國南方航空大廈室內裝修工程和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惠僑樓改擴建裝修工程獲科技創新工程獎
  •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公布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榮獲最高獎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公布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榮獲最高獎 http://www.huaue.com  2021年1月7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1月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