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雪松樹皮為原料衍生硬質碳材料作為鈉離子電池陽極

2020-09-06 材料分析與應用

本文要點:

一種簡單且易於規模化的方法從雪松樹皮(CBC)中製備硬質碳材料


成果簡介

近年來,硬質炭材料作為一種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本文,西北工業大學應用化學系黃英教授團隊在《Energy Fuels》期刊發表名為「Cedarwood Bark-Derived Hard Carbon as an Anode for High-Performance Sodium-Ion Batteries」的論文,可再生且便宜的雪松樹皮被用作原料,通過一步碳化來製備雪松樹皮衍生的碳(CBC)材料。在表徵樣品的形態和結構時,結果表明碳化溫度對CBC材料的晶格特性有影響。隨著溫度的升高,材料的(002)晶面間距逐漸減小,晶格的石墨化程度逐漸增大。CBC樣品的電化學性能也受碳化溫度的影響。

結果當碳化溫度為800°C時,該材料具有最佳的電化學性能,在100 mA / g下的首次放電比容量高達547.2 mAh / g,在150次循環後的可逆容量為231.7 mAh / g。即使在200和500 mA / g的電流密度下,電極在500個循環後仍可以分別保持193.4和170.1 mAh / g的比容量。在理論計算中,雪松木樹皮衍生碳的層間距大於適合鈉離子插入的距離。因此,CBC材料可以可逆地嵌入和脫嵌鈉離子,並具有良好的鈉存儲性能。

圖文導讀

圖1. CBC樣品的製備路線和SEM圖像示意圖。


圖2.(a)XRD圖,(b)CBC的拉曼光譜,以及(c)N 2吸附-解析等溫線和插圖中的孔徑分布。


圖3.(a)CBC600,(b)CBC800和(c)CBC1000的HRTEM和SAED圖片。


圖4.(a)CBC600,(b)CBC800和(c)CBC1000的CV曲線。


圖5.(a)在充電和放電過程中鈉離子的存儲行為示意圖。(b)在第五個循環中,CBC電極的放電比容量分別低於與高於0.1V。


圖6.(a)CBC在1 C時的循環性能,(b)倍率容量,(c)CBC800在2和5 C時的長期循環性能以及(d)EIS光譜和等效電路((d中的插圖))擬合曲線。


小結

簡而言之,以雪松樹皮為原料,並在不同的碳化溫度下進行熱解碳化,從而以良好的性能和低成本合成了硬碳材料。所獲得的硬碳材料均具有比石墨更高的層間距,並且層間距隨著碳化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由於碳結構更加無序,比表面積較大,並且層間距離合適,CBC800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總之,用於SIB的CBC陽極材料是一種有前途的電極材料,具有低成本,簡單的製備方法和優異的電化學性能。


文獻:



個人簡介:

黃英教授,1961年生,黨員,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陝西省教學名師。現任西北工業大學應用化學系副主任,西安市黏結協會副理事長,《矽酸鹽學報》、《航空學報》、《材料研究學報》與《功能材料與器件學報》審稿專家。陝西省精品課程(化工原理)負責人和陝西省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學科負責人。

主講《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實驗》等本科生課程和開設《化工過程優化設計》研究生課程,曾獲西北工業大學本科教學最滿意教師和多項優秀教學成果獎獎勵。主編教材5部,主持陝西省教學改革研究項目3項,主編「十一五」國家級立項教材與「十一五」國防科工委立項教材各1部,獲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2等獎1項,獲西北工業大學第七屆、第八屆優秀教材獎。

近年來主持國家863項目4項、省部級科學基金項目7項、國防橫向課題多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及教學論文130餘篇,以納米材料設計及高分子結構與性能的理論為基礎,圍繞信息功能與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重點開展以下工作:在新物質、新功能材料研究方面,研究了特定功能納米材料的設計與製備方法;運用高分子的交聯與固化理論及各種交聯手段開展新型功能高分子新材料及其器件研究;在電、磁功能高分子方面,發展其在水汙染治理與功能材料方面的應用,建立的有關新方法在信息存儲、電磁信息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獎1項,陝西省科學技術獎3項,西安市科學技術獎1項,第二屆陝西省創意設計大賽獎1項,陝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信息產業科技成果獎1項,陝西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技進步獎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9項,獲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6項。

相關焦點

  • 德國波蘭兩大學研究人員研發新電池陽極材料 可比石墨陽極電池多...
    蓋世汽車訊 電池作為能源存儲解決方案,每天都在廣泛的應用中使用。考慮到電動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尋求先進的電池解決方案一直受人關注。鋰離子電池(Li-Ion)通常用於小型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此類電池的最大優點是能量密度高(體積小、能量高),而且是許多應用的重要部分。
  • 西北工大張廣成教授在聚磷腈及衍生碳納米球催化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張廣成教授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趙彥利教授團隊及西安交通大學魏晶教授團隊合作,首次提出一種中空結構可調的新型聚磷腈納米球製備方法。單寧酸(TA)作為豐富的植物多酚,是一種易於獲取的可再生資源,由其衍生的碳複合材料可以用作氧還原反應(ORR)的有效非貴金屬催化劑,這對於商業化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金屬-多酚絡合物衍生的碳複合材料中金屬納米顆粒的大小不可控制。
  • 氮/氧共摻雜石墨烯狀碳納米籠作為鋰離子/鉀離子電池的陽極
    本文要點:生物質衍生的糖合成氮/氧共摻雜的石墨烯樣碳納米籠作為鋰和鉀離子電池陽極成果簡介 >環保型碳基材料作為鹼性離子電池的通用陽極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然而,現有的碳基材料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高能量密度需求,需要進一步積極探索。
  • 新能源汽車電池最新研究進展,高容量的鈉離子電池
    而且鈉和L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於相同的主族,具有類似的化學物理性質,這也使得鈉作為二次電池的儲能介質具有與Li類似的機制。但是由於鈉離子的離子半徑大於Li離子,使得鈉離子難以插入到現有的活性電極材料中,這也導致了Na離子電池發展和應用的嚴重遲緩。因此研究開發高性能、低成本的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特別是陽極電池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 黃維院士、朱紀欣教授課題組綜述|電化學能量存儲中生物質衍生碳材料的結構調控工程
    在各種電化學能量存儲設備中,鈉離子電池、鋰-硫電池和超級電容器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並吸引了學者們廣泛的研究興趣。設備的性能主要取決於所用的電極材料,因而開發高性能的電極材料具有特殊的意義。考慮到環境問題和經濟價值,電極材料應以高效的方式從可再生資源中獲得。生物質衍生碳材料因其天然的結構多樣性,易控制的物理化學性能,豐富的來源,環境友好和低廉的成本,已成為極具潛力的電極材料。
  • BC-PANI衍生分層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纖維作為鋰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要點: 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碳化和活化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BC-PANI),製備摻雜的層狀碳納米纖維LIB陽極,詳細討論了衍生的碳結構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質。的需求不斷增長,需要具有大電荷存儲能力和更快動力學的電極材料。
  • 鈉離子電池能取代鋰離子電池嗎?
    鈉離子電池是鋰電池的潛在替代品,但鋰離子電池的陽極卻不能為鈉離子電池提供同樣的性能。對於鈉離子電池來說,缺乏結晶結構的無定形碳被認為是一種有用的陽極,因為它有缺陷和空隙,可以用來儲存鈉離子。氮/磷摻雜的碳也具有不錯的電性能。
  • 德州大學研發錳基鈉離子電池 或將降低電動車電池成本
    然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Dallas)與韓國首爾國立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共同研發出一款全新電池,其採用錳基鈉離子(manganese and sodium-ion-based material)材料。該材料或將降低電池成本,且生態環保性更佳,所製成的電池可供電動車使用。
  • 日本科學家新開發具超高容量的鈉離子電池用碳負極材料
    近日,東京理科大學發表與物質材料研究機構、岡山大學共同開發了一項適用於超高容量鈉離子電池之碳負極材料。
  • 華南師範大學:氮摻雜硬碳作為鈉離子電容器的對稱電極
    本文要點:1、N-HCs作為陽極具有出色的循環和速率性能。2、N-HC提供超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3、對稱電極具有匹配的反應動力學,從而為SIC帶來了出色的電化學性能。成果簡介 鈉離子電容器(SICs)作為一種集電池和電容器優點於一體的新型儲鈉裝置,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然而,探索陽極和陰極電極的動態匹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電池國家隊」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價格比肩鉛酸電池
    中科海鈉團隊成員來自被稱為「電池研發國家隊」的中科院物理所二次電池研發團隊,其開發的鈉離子電池產品在性能上對標鋰電池,包括使用壽命相當,快充快放,且能量密度可達 140Wh/kg。而在成本上則明顯優於鋰電池,甚至可以比肩在市場上處於低端的鉛酸電池。該電池負極材料以煤作為原料,正極以廉價金屬氧化物為原料,成本優勢明顯。
  • 東京理科大等開發出超高容量鈉離子電池用碳負極材料
    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部第一部應用化學科的駒場慎一教授(責任作者)、理學研究科化學專業的神山梓(碩士畢業,第一作者)和研究推進機構綜合研究院的久保田圭委託副教授,與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能源環境材料研究基地的館山佳尚組長、NIMS的博士後研究員Youn Yong以及岡山大學研究生院自然科學研究科的後藤和馬副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了容量遠遠高於以往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硬碳
  • Carbon:氮摻雜石墨烯包裹的C2S作為鈉離子電池高級陽極
    1成果簡介 鈉離子電池(SIB)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主要原因是其性價比高。然而,由於缺乏合適的陽極,SIB受到了極大的阻礙。在這項研究中,發現NG殼層在改善Cu2S的性能方面具有多重優點:(i)減少活性材料的損失;(ii)構成穩定的界面;(iii)提供更好的導電性和良好的離子轉移;(iv)增強機械完整性。此外,還闡明了不同電壓窗和原子層沉積表面塗層對進一步提高性能的重要作用。
  • 鈉離子電池及鋰硫電池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Nano Energy:原位電鏡觀察碳納米管集電器上電化學鈉電鍍/退鍍機理利用金屬鈉作為高能量密度鈉電池系統的最終陽極具有廣闊的前景。近日,廈門大學王鳴生教授(通訊作者)等使用無定型碳納米纖維(CNF)作為集電器,通過原位電子顯微鏡首次在納米尺度下對鈉電鍍/退鍍的動力學進行觀察。使用固態電解質,作者發現金屬鈉以納/微粒的形式在單一CNFs周圍所有可能的區域(甚至在其網絡)可逆的生長和溶解。值得注意的是,實驗證實了纖維內的鈉離子運輸,使得更多鈉均勻的沉積於網絡內部而沒有接觸電解液;這是無枝晶鈉電鍍的關鍵,尤其是在全固態鈉電池。
  • Carbon:氮摻雜石墨烯包裹C2S作為鈉離子電池的高級陽極
    本文要點: 一種簡便的球磨方法,可將摻氮石墨烯包裹的Cu 2 S製成為SIB中的特殊陽極。成果簡介 鈉離子電池(SIB)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主要原因是其性價比高。然而,由於缺乏合適的陽極,SIB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 Energy Mater: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的分層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纖維作為高速鋰離子電池的陽極
    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碳化和活化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BC-PANI),製備摻雜的層狀碳納米纖維LIB陽極,詳細討論了衍生的碳結構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質
  • 電化學冶金與電池電化學分會場---「中國有色金屬2018青年科技論壇」
    for Lithium Sulfur/Selenium Batteries(16) 鍾勝奎 蘇州大學 教授/副院長報告題目: 鋰離子(鈉離子)磷酸鹽正極材料(17) 謝科予 西北工業大學 教授報告題目: 金屬鋰負極的電化學結晶行為控制(18) 羅紹華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 韓國KAIST 研發新型鈉離子電池陽極,製造成本可望降40%
    鋰離子電池為當今儲能技術主流,已廣泛用於各類3C 產品與電動車,但鋰金屬含量僅佔地殼的0.06%,且近年需求量大增,導致原物料價格上漲,再加上安全性質為人詬病,因此除了改善電池性能與降低成本,也有團隊尋求鋰基之外的電池。
  • 青島大學:具有可調缺陷N摻雜碳納米管薄膜,作為鉀離子電池陽極
    成果簡介 鉀離子電池(KIB)已引起人們對未來儲能技術的極大興趣。然而,現有的KIB陽極容量衰減快,速率性能差。本文,青島大學劉相紅教授團隊在《ACS Appl. Mater.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Free-Standing N-Doped Carbon Nanotube Films with Tunable Defects as a High Capacity Anode for Potassium-Ion Batteries」的論文,研究利用有機聚吡咯材料的熱分解製備了一種獨立的柔性陽極,即摻氮碳納米管紙(NCTP),用於高性能儲鉀。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SIBs的可逆充放電是通過Na離子在陰極和陽極材料之間的穿梭實現的。值得關注的是,鈉離子比鋰離子更大、更重,通常會導致SIBs反應動力學緩慢;此外,鈉化過程往往會引發電極材料的大體積變化甚至不可逆的結構失效,惡化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因此,開發合適的電極材料以適應快速穩定的Na離子嵌入/脫出成為推動SIBs產業化發展的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