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具有可調缺陷N摻雜碳納米管薄膜,作為鉀離子電池陽極

2020-08-27 材料分析與應用

成果簡介

鉀離子電池(KIB)已引起人們對未來儲能技術的極大興趣。然而,現有的KIB陽極容量衰減快,速率性能差。本文,青島大學劉相紅教授團隊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Free-Standing N-Doped Carbon Nanotube Films with Tunable Defects as a High Capacity Anode for Potassium-Ion Batteries」的論文,研究利用有機聚吡咯材料的熱分解製備了一種獨立的柔性陽極,即摻氮碳納米管紙(NCTP),用於高性能儲鉀。

通過一系列的材料分析、表徵和電化學測試,研究了材料結構與電化學性能的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退火溫度對氮摻雜量、碳缺陷和石墨化程度有顯著影響。電化學測試表明,在700°C退火的NCTP表現出最佳性能,在100 mA g –1時具有250.1 mA hg –1的高可逆容量,在5 A g –1時仍具有133 mA hg –1的優異速率能力。材料的優良電化學性能是由於材料的適度氮摻雜、碳缺陷和高導電性的協同作用。本研究所提出的簡便的熱解策略及令人感興趣的性能,可為開發高性能KIB陽極材料提供參考。

圖文導讀

圖1. NCTP的示意性製造過程和數字圖像。


圖2.在不同溫度(a,d)600,(b,e)700和(c,f)800°C下熱解獲得的NCTP的TEM和HRTEM圖像;(g–i)在700°C下獲得的NCTP的HAADF-STEM圖像和相應的EDS元素圖。


圖3.(a)XRD圖,(b)拉曼光譜,(c)XPS調查和(d)NCTP的C 1s和(e)N 1s在600、700和800下獲得的高解析度XPS光譜°C,以及(f) 碳。


圖4.(a)在(b)600,(c)700和(d)800°C下獲得的NCTP硬幣型半電池和CV曲線的示意圖。


圖5.(a)從0.1到1.2 mV s –1的不同掃描速率下的CV曲線。(b)不同電位下的b值(插圖中的對數i和對數v擬合線的斜率)。(c)不同掃描速率下的電容和擴散貢獻。(d)在700°C下獲得的NCTP 在1.2 mV s –1時的擴散貢獻和電容(陰影區域)。


小結

通過使用PPy管狀纖維作為前體的簡單熱解策略合理設計了獨立式NCTP。通過改變熱解溫度,可以優化NCTP的石墨化程度、缺陷的相對數量和N摻雜量。NCTP的高可逆容量和循環穩定性反映了NCTP作為kib陽極的優異電化學性能。NCTP的高性能可歸因於其互連結構、高摻氮量、豐富的碳缺陷以及管狀碳纖維的最佳石墨化等協同作用。本課題所設計的具有可調缺陷的高性能碳材料為KIB陽極材料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方法。


文獻:

相關焦點

  • 哈工大:量身定製的亞納米孔的多孔碳氣凝膠,用於鉀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要點:一種空氣蝕刻方法來製造多孔碳氣凝膠,具有很高的表面電容作用,具有超快的充電速度和超穩定的PIB陽極性能成果簡介近年來,開發用於鉀離子電池(PIB)的先進電極材料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至今,已有幾種策略,例如將雜原子摻雜到碳中,增加層間間距或在石墨中創建非晶區。本文,哈爾濱工業大學李宜彬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曹安源教授團隊合作在《ACS Appl. Mater.
  • 氮/氧共摻雜石墨烯狀碳納米籠作為鋰離子/鉀離子電池的陽極
    本文要點:生物質衍生的糖合成氮/氧共摻雜的石墨烯樣碳納米籠作為鋰和鉀離子電池陽極成果簡介 >環保型碳基材料作為鹼性離子電池的通用陽極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NOGCN),作為通常的鋰和鉀離子電池陽極,所有的反應物都是容易獲得且完全可再生的。
  • 天津理工大學:高級吡啶-N-摻雜碳納米片被用作鋰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要點: 過將g-C3N4前體與聚吡咯(PPy)進行熱處理製備高級吡啶基N摻雜碳納米片。成果簡介 缺陷工程被認為是一種增強儲能領域碳材料電化學性能的有前途的方法。 對於獲得的碳納米片,可以輕鬆地設計氮摻雜水平和可變氮類型的相對量,包括吡啶,吡咯和石墨N。吡啶氮的超高含量高達19.1 at%,接近報導的氮摻雜碳材料中的最高值。
  • 碳納米管複合薄膜/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研究獲進展
    宏觀碳納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學、電學、光學等性質,而且是柔性的。通過調節生長參數,可以獲得高透光率(可達95%)、高電導率(105 S m-1)的碳納米管薄膜。碳納米管和矽可以在室溫下形成p-n結,無需傳統矽基太陽能電池中的高溫摻雜,這種新型的低成本太陽能電池易大規模生產,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 BC-PANI衍生分層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纖維作為鋰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要點: 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碳化和活化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BC-PANI),製備摻雜的層狀碳納米纖維LIB陽極,詳細討論了衍生的碳結構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質。鋰離子電池的需求不斷增長,需要具有大電荷存儲能力和更快動力學的電極材料。
  • 關於鉀離子電池最新優秀工作總結
    此外,在諸多雜原子摻雜中,特別是氮摻雜,是提升電化學儲能性能的關鍵。MXene作為一種新興的2D材料,由於其較高的金屬導電性,豐富的表面官能團和可控的層間距以及在離子嵌入/脫出過程中可以忽略的體積變化而受到廣泛關注。結果表明,Ti3C2納米片具有較高的導電性 (6.76×105 S m-1) 和較低的K+ 擴散勢壘 (0.103 eV),這能夠加速離子擴散和電子輸運。
  • 河北科技大學王波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材料學院王波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在《納米能源》(Nano Energy,2020,104979,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4979)正式發表。
  • 對碳納米管和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材料的技術解讀(上)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在CN107527673A中公開了在浮動催化氣相CVD法中,通過降低催化劑和碳源濃度及在恆溫區的停留時間,使得部分被催化劑分解的碳源形成SP2碳島,焊接在單根單壁碳納米管間的交叉點,形成具有SP2碳島焊接結構的單壁碳納米管薄膜,獲得的導電薄膜在90%透光率下,方塊電阻僅為41Ω/sq。
  • Nature:石墨烯管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錫陽極,具有高體積/重量容量
    受微電子器件的尺寸以及電動汽車的空間的限制,對具有高體積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有巨大的需求。然而,當前的鋰離子電池採用具有低抽頭密度和重量分析能力的石墨基陽極,從而導致較差的體積性能指標。在這裡,通過在機械堅固的石墨烯管中封裝金屬錫的納米顆粒,顯示出具有高體積和重量容量,高倍率性能和長循環壽命的錫陽極。
  • 廣東工業大學:B/N摻雜的超薄碳納米片,用於可充電鋅空氣電池
    本文要點:B,N摻雜的超薄碳納米片上部結構,用於可充電鋅空氣電池成果簡介 合理的結構設計,成分控制和雜原子摻雜是實現燃料電池或金屬-空氣電池中氧還原反應(ORR)優良電催化劑的有效策略。本文廣東工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黃少銘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採用氯化鈉(NaCl)輔助熱解法製備具有高B,N摻雜水平的超薄碳納米片超結構(BN / C)。研發的BN / C催化劑在半波電位(E 1/2)的鹼性介質中對ORR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的0.8 V電壓,與商用Pt / C相當。BN / C催化劑還顯示出更好的長期穩定性和令人滿意的甲醇耐受性。
  • 基於碳點@氧化石墨烯紙的柔性鉀離子電池負極
    導讀碳材料,特別是石墨化碳質材料,作為鉀離子電池(PIBs)的負極,是PIBs產業化的基石。然而,石墨化碳材料PIBs負極通常循環壽命短,穩定性差。該三維結構的CDs@rGO薄膜具有利於電解液進入活性位點的通道,可有效增強電子/離子的傳輸和擴散。此外,CDs引入的大量缺陷和含氧官能團,可有效提升比容量,提高倍率性能,改善電化學性能。
  •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發表時間:2018/5/16
  • 鉀離子電池電解質界面膜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記者6月23日從河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波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空間與環境學院教授王偉團隊等單位合作,成功製備一種具有生成穩定合理電解質界面膜的柔性無定型碳纖維
  • 進展 | 連續製備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取得進展
    透 明 導 電 薄 膜(TCF)作為 一 種 重 要 的 光 電 材 料,在觸控屏、平板顯示器、光伏電池、有機發光二極體等電子和光電子器件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氧化銦錫(ITO)是工業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透明導電薄膜材料。常用的 ITO製備工藝涉及高溫高真空的耗能且工藝複雜。
  • 【復材資訊】碳納米管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由於其特殊的管狀石墨結構和獨特的彈道電子傳導效應,碳納米管在室溫下的電導率可高達 103s/cm/(MK),導熱係數可達 5800 W/(MK),MWCNTs (多壁碳納米管)的導熱係數可達 3000 W/(MK)。同時,三維碳納米管陣列的定向生長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
  • 中科院物理所:連續製備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取得進展
    透 明 導 電 薄 膜(TCF)作為 一 種 重 要 的 光 電 材 料,在觸控屏、平板顯示器、光伏電池、有機發光二極體等電子和光電子器件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氧化銦錫(ITO)是工業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透明導電薄膜材料。
  • Energy Mater: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的分層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纖維作為高速鋰離子電池的陽極
    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碳化和活化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BC-PANI),製備摻雜的層狀碳納米纖維LIB陽極,詳細討論了衍生的碳結構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質
  • 矽作為電池負極材料的飛躍:一種碳納米管/矽微球結構
    矽被用於電腦晶片和許多其他產品,因具有十倍於石墨負極的儲鋰容量,被認為是下一代鋰離子電池的理想負極。然而,矽負極在鋰化/去鋰化過程中涉及巨大的體積變化,導致其循環穩定性較差,並且太弱而無法承受電極製造的壓力,制約了矽基負極的實際應用。
  • 天津工大研製新型碳納米管導電薄膜
    傳統發光器件的導電薄膜多採用ITO薄膜,但其在沉積時要求真空度高,生產成本較高,柔性差,並且粘附性能不好,剛性易碎,限制了其在柔性顯示領域的廣泛應用。碳納米管(CNT)導電薄膜作為性能更好的替代品,在導電、透光,強度和柔性方面都呈現良好的特性,少量的CNT就可以形成一層隨機的網絡結構的CNT柔性透明導電薄膜,可以代替傳統的ITO薄膜應用在未來的柔性可穿戴設備當中。
  • 青島科技大學與北大等Sic Adv:單壁碳納米管的生長動力學
    CNT的頂端包含鈷納米顆粒,這是尖端生長的典型特徵。碳納米管是由碳製成的堅固而輕巧的納米材料,具有出色的載流能力和非常高的導熱性,是電子應用的理想選擇。儘管碳納米管被認為是未來最有趣的材料,但科學家仍在為它們的可控合成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