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企業發展多年,仍表現平平,甚至舉步維艱?為何某些知名企業總是出現人為事故,導致形象受損?為何有些企業發展迅速且經久不衰?市場競爭的根本是組織思想體系的碰撞,而組織思想體系的頂層是團體人格局。任何組織行為現象都可追溯到團體人格局,它在無形中影響著組織的發展,也改變著每一個組織成員。
人有格局,團體人也有格局。人的格局是其思想體系的頂層體現,團體人的格局是組織內部所有成員的共同頂層意識。團體人格局決定了組織發展的上限,格局越大,可發展的空間就越大。
人的格局,自下而上分為五擋:自我、有家、能舍、有見、無我。團體人的格局,自下而上分為三擋:自心、行心、社心。團體人格局是客觀存在的,只是有強弱和清濁之分。無意識被動經營下的組織,其格局往往表現得模糊和柔弱;有意識主動塑造格局的組織,其格局往往表現得清晰且生命力旺盛。
自心格局是以組織利益為核心,不擇手段地追逐組織利益最大化。現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業都是自心格局,也形成了如今追名逐利的社會氛圍。我們經常受到的教育是:「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團體組織」。這句話是極大的誤區,甚至成為了很多不良商家從事不良勾當的理由。
企業來源於社會,與社會不可分離。企業存在的意義在於創造社會價值,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盈利才是企業的回報。因此,企業的根本並不是盈利,而是創造社會價值。創造價值就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產生問題。只盈利,卻無價值的企業,是在經營騙局,是社會的蛀蟲;不解決問題,且不斷為社會創造問題的企業,是社會的累贅。
自心格局下的企業,很難守住道德公知的底線,造成了各樣的亂象,威脅著大眾的健康、安全和穩定,也扭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價值觀。這並不是說應嚴厲取締這些企業,而是應通過一些方式來轉變它們的格局。作為創業者和企業家,首要的不是建立盈利目標,而是創造什麼價值和創造多少價值,沒有這樣的意識,創業意味著步入深淵,企業也無法長久。期待有生之年能看到更多企業格局的轉變。
行心格局是將所屬行業的整體利益與組織利益相結合,注重行業標準的確立、踐行和行業形象的樹立。行業代表了社會的某個領域,也支撐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某個方面。任何組織都有其可歸屬的行業,應在其中解決相應的生活痛點,促進行業不斷更新升級。行業也應有行業標準,作為旗下組織的行為規範。制定行業標準,並不是某些企業的特權,從業單位都有參與權。行心格局的企業,沒有大小之分,往往能身體力行,自身先做到某項標準,並以此作為關鍵優勢。行業內的每個組織都代表著行業形象,同行雖說存在競爭關係,但維護行業形象,應是共同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對各方有利的意識行為。
社心格局是將社會利益與組織利益相結合,吸收社會正能量,並以組織價值竭力推動社會正向發展。企業來源於社會,也應回饋社會。如果企業都持守社心格局,相信社會將發展更快也更健康。社心格局的企業能從各樣的環境中,吸收有利於自身成長的正能量,並轉化為組織進步的不竭動力。這類組織將創造社會價值作為生存發展的根本,也就搭建了逐漸強大的穩固基石。它們不追求眼前利益,拒絕虛假誘惑,專注於推動某一領域的正向發展。每一個具有社心格局的組織,不論發展快慢,不論處於哪個發展階段,都應得到我們的尊敬,正是這份執著成就了現今的物質文明。
樹立團體人格局的五個步驟:
1、決策者樹立自身的高擋格局
在組織中,決策者的格局高度決定了團體人的格局高度。團體人的格局不可能大過決策者。
2、將決策者格局整理成培訓素材
將決策者的格局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生動呈現出來。
3、自上而下宣導團體人格局
將明確後的團體人格局,通過培訓、訓練、考核等方式,自上而下進行推廣。
4、將團體人格局踐行在產品、管理和業務中
加強引導,將重塑的格局,通過規章制度和賞罰機制,堅持運用在組織的各個方面,並成為組織成員的行為指導。
5、將團體人格局落實在各樣的對外宣傳中
將已成型的團體人格局,精煉成宣傳語言,作為重要的組織文化,對外推廣,建立組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