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刊之光!CR影響因子有望3年內超30!

2020-12-08 騰訊網

要說國產期刊誰最牛,那非Cell Research莫屬,其創刊於1990年,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以全英文刊登國內外細胞生物學及其相關領域的原創性研究論文、綜述、快報和述評的國際性期刊,2001年首次獲得影響因子,創造了中國人創辦與出版的科技期刊首次突破2分的歷史記錄。

圖片來自科研者之家

在科研者之家IF預測工具上可知,Cell Research在去年17.8分的基礎上,在今年6月份的影響因子將大概率超過21分,毫無疑問成為第一本超過20分的國刊。

但如果你看過CR過去的影響因子趨勢,你會驚訝地發現它的走勢是如此的穩健:

圖片來自科研者之家

所以,按照以上走勢,CR超30是時間問題,而讓CR有望加速衝擊的是最近發表的一篇重磅雄文!

4月30日,中國代謝解析計劃ChinaMAP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Cell Research雜誌發表了長文「The ChinaMAP analytics of deep whole genome sequences in 10,588 individuals」,首次報導了ChinaMAP一期研究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40X)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對於這篇文章的重磅程度,從網站的數據可以看出,僅僅5天時間,就達到了2345次查看,同時,由於這是目前最大規模,最權威的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數據,又配有搜索網站,顯然這篇雄文會為CR帶來可觀的他引數。雖然影響因子計算會有滯後,但小編仍自信地預測:CR將在3年內超過30!

Cell Research有如今氣候和一個人密不可分。2006年,裴鋼院士擔任CR主編後,隨即將當時尚在Cell做副主編的李黨生招入麾下,擔任CR執行副主編,那時候,CR的影響因子大約在2.0左右。李黨生隨機大刀闊斧,同年CR即開始和世界著名出版商英國自然出版集團(Nature Publishing Group)合作,自此CR逐漸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

CR影響因子2010年至2012年連續三年超過8,2013年達到了10.526,實現了我國科技期刊首次超過10的歷史性突破,影響因子更是超過了EMBO J和PNAS。目前學術水平已與Nature子刊Nat Cell Biol、Nat Struct Mol Biol以及Cell子刊Mol Cell接近或相當,位居世界一流學術期刊行列,實現了中國學術期刊界及廣大科學家們多年的夢想。

李黨生——「CR之父」

李黨生是畢業於科大少年班的神童,早在他成名之前,已經展露鋒芒。1995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1996年至2004年在紐約大學醫學中心做博士後,2004年至2006年任Cell雜誌的Associate Editor副主編,在他任職Cell雜誌編輯的兩年裡,多項年度十大進展都出自他的稿源,而且有些稿源是在他力排眾議、「無視」所有評審人意見之後接收的。」難怪Cell主編對他的回國極力挽留:「黨生,只要你哪天想回來,我Cell的大門始終為你打開。」雖然老外喜歡說客套話,但這種要負責任的話,不是隨隨便便可以聽到的。

關係戶免審,是許多國產雜誌的詬病,包括十年前的Cell Research。在李老師上任Cell Research常務副主編後不久,收到一篇來自生科院資深院士的綜述,李老師覺得質量不過關,習慣性地把稿件拒了。卻沒想到該院士怒氣衝衝地找他當面理論,李老師鎮定地說(我想他內心應該是很緊張的):「文章可以發,但是我得幫您改一下」。李老師熬了幾個晚上將稿件進行了修改,最後發給該院士的修改稿,除了作者和少數幾個專有名詞,通篇全紅(Word修訂模式)。事後,該院士對李老師心悅誠服,也再沒有投過灌水的文章。

生化細胞所——雜誌的學術土壤

Cell Research的依託單位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這個老牌的中國生命科學重鎮已經走過半個多世紀的歷程。由於其公平的學術平臺,一流的公共設施服務以及科學的研究生培養系統,這裡是許多人心目中最適合最研究的國內單位。儘管她對新PI提供的薪酬待遇被眾多高校甩開八條街,無數海歸學子仍對她情有獨鍾。

生化細胞所和Cell Research雜誌一直是以一種雙贏的方式合作。所裡許多優秀的老師是Cell Research的編委。而李黨生老師對於所裡科學家手頭上的好文章也是如數家珍,他憑藉其自身的專業和編輯經驗,對所裡老師的科研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幫助他們在國際頂尖期刊上發表文章;同時吸引科學家將好的研究論文投給雜誌。

2007年初,Cell Research在線出版了生化所陳正軍老師關於DNA修復的一篇原創性論文。這是一篇相當於Mol Cell水平的文章,但因審稿中受到不公正對待,所以未能得以發表。因此得到這個消息以後就主動和陳老師聯繫,將這篇非常優秀的研究論文爭取到Cell Research上發表,當時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只有2。做為回報,李老師承諾將這篇文章推薦到國際知名期刊上進行點評。果然這篇文章發表之後即得到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ell和Nat Cell Biol的同時點評,這樣一來,作者和雜誌實現了雙贏。

Cell Research的成功,靠的是一流的人才、健康的政治領導和優異的學術土壤。如果幾年前大家還在討論是投JBC還是Cell Research,那麼抱歉,現在這個話題已經out了,因為雜誌的下一個目標是Nature Cell Biology!

而Cell Research的姊妹刊Cell Discovery,自2015年誕生後,也是和CR一樣的穩步上升,今年最新的影響因子預測已經達到了6.38。

本文部分來自科學網周波老師博客

相關焦點

  • 國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有望3年內超30
    在科研者之家IF預測工具上可知,Cell Research在去年17.8分的基礎上,在今年6月份的影響因子將大概率超過21分,毫無疑問成為第一本超過20分的國刊。所以,按照以上走勢,CR超30是時間問題,而讓CR有望加速衝擊的是最近發表的一篇重磅雄文!
  • 國刊之光!神童掛帥的亞洲第一期刊IF有望3年內超30
    圖片來自科研者之家在科研者之家IF預測工具上可知,Cell Research在去年17.8分的基礎上,在今年6月份的影響因子將大概率超過21分,毫無疑問成為第一本超過20分的國刊。圖片來自科研者之家所以,按照以上走勢,CR超30是時間問題,而讓CR有望加速衝擊的是最近發表的一篇重磅雄文!
  • 國刊Cell Research首次突破20分!2020年SCI期刊影響因子出爐,附全部期刊影響因子Excel表格!
    後臺回覆:2020IF,可直接獲取全部期刊影響因子Excel表格。期待著期待著,一年一度的影響因子終於在今天公布了!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統計數據及計算的影響因子等指數,而成為一種期刊評價工具。圖書館可根據JCR提供的數據制定期刊引進政策,論文作者可根據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名決定投稿方向。
  • 超越影響因子之《光》—新聞—科學網
    誰知,這一新的表徵方式因為打破了超材料的固有概念,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受阻。 峰迴路轉,不久之後,一份剛剛獲得影響因子的新刊通過快速通道將其發表。數據顯示,這篇文章發表6年來,被引超過940次,引發諸多文章跟進。後來,數字編碼超材料入選了美國光學學會2016年最激動人心的30項光學成果,入選ESI的1‰熱點文章,也成為崔鐵軍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代表作。
  • 2020影響因子出爐,各領域頂尖期刊先睹為快
    北京時間6月29日,2019年SCI影響因子正式出爐。本文分類整理了各個學科頂尖期刊,供各位讀者一覽。僅為學術信息分享,請勿用於其他用途。今年,神刊CA(臨床腫瘤雜誌)繼續稱霸榜首,以直逼300的影響因子遙遙領先。
  • 2018年頂級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預測!
    此外,最大看點是NatureEnergy與Nature Reviews Materials第一年的影響因子會不會超過40?Nature 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穩定在11-12之間,而Science Advances首年的影響因子也有望突破10。
  • 宏基因組/微生物組雜誌簡介及2020最新影響因子
    40左右,一直位於CNS之首。點評:本期刊文章量少,年均100篇左右,卻擁有4萬左右的引用量,影響因子波動3-5分比較正常,但無論它是30分還是40分,絕對不會影響它作為生物領域技術一哥的地位。小編參與投稿此雜誌兩次全中,一篇作為封面文章發表(上圖右),另一篇是QIIME發表一年被近引500多次,以後有技術類的文章仍然首選此刊!
  • 別用表格查最新影響因子了...2個工具,輕鬆分析!
    根據統計,共有7388本期刊影響因子上升,其中CA大漲68分;4987影響因子下降,最慘的是NATURE REVIEWS GENETICS,大減10分。32期刊平盤。最新相比之前新收錄期刊318本。1、頭部期刊中:四大醫學期刊和CNS無較大變化,大多數穩步上升,但JAMA跌破了50分。
  • 最新SCI影響因子出爐!國刊榮光!cell research IF首次突破20分!
    想必科研界的各位都已經獲悉,就在昨天,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版(2019 年)SCI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
  • 最新SCI影響因子出爐!國刊Cell Research首次突破20分
    來源 Web of Science 整理 科研圈 6 月 29 日,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版(2019 年)SCI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
  • 影響因子發布,亮點紛呈(MedSci點評)
    但國內其它一些雜誌,如中華醫學雜誌,中國藥理學報,WORLD J GASTROENTERO,ASIAN J ANDROL,以及新進入的NRR和中國結合醫學雜誌,影響因子基本不變。2 影響因子Top 10座次。毫無疑問CA-CANCER J CLIN再次高居第一,而且超過90分!MedSci會員一年前預測正確!見:http://www.medsci.cn/sci/submit.do?
  • 《光:科學與應用》獲得首個影響因子 分值達8.476
  • 中國首次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20
    ■上海科技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這是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    ■今年,中國共有九種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超過10,「上海原創」期刊佔據1/3    ■
  • 最新SCI影響因子出爐!5分以上期刊超千本,國產期刊影響因子大漲!(附完整版表格)
    6月29日,2019年度SCI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出爐。排名第一的仍然是神刊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響因子達到292.278。Bone Research居然又回來了!STTT果然大漲近3倍。2019年度5分以上期刊共有1017本(2018年度為1006本)。
  • 結束影響因子統治的時代即將到來?
    儘管有許多專家學者譴責或鄙視影響因子這一度量標準,許多著名的期刊也不再使用它作為宣傳工具,但期刊影響因子(JIF)仍然拒絕自動消失,仍然在科學出版中無處不在。「Everybody hates the impact factor… But everyone recognizes that we’re [beholden] to it」 [3]. 「每個人都討厭影響因子……但每個人都認識到,我們(受惠於)它。」
  • 這本 SCI 期刊影響因子翻了近一倍超 6 分,但還是請慎重選擇
    今天,筆者要說的這本期刊最新影響因子較上一年翻了近一倍,超 6 分,聽起來是不是很心動,但筆者還是提醒大家慎重選擇,為什麼呢?我們慢慢往下看。2、影響因子這可能是對 SCI 最關注的問題了,Genomic 期刊的影響因子一直以來發揮比較穩定,維持在 3 分,2013-2017 年降到 3 分以下,不過後續很快升高,今年達到了驚人的 6 分。期刊的發文量最近幾年也是比較穩定,沒有擴刊。
  • 現代Santa Cruz皮卡最新渲染圖 有望於2021年內發布
    易車訊近日,我們從相關渠道獲得了現代Santa Cruz皮卡的最新渲染圖,該車有望於2021年內發布,可能將會與勝達共享平臺製造,美國地區的起售價約為2.5萬美元(約17.7萬人民幣),本田Ridgeline是它的主要競爭對手。
  • 這本SCI 期刊影響因子翻了近一倍超 6 分,但還是請慎重選擇
    來源:科研論文時間 作者:一無是處今年 7 月份公布最新 SCI 期刊影響因子的時候,對於每個研究者來說,都像是開了一個盲盒!很多人關注影響因子變化,可以說幾家歡喜幾家哀愁,有的降分了,滿是低落。有的升高了,滿是歡喜。
  • 33本期刊影響因子被撤,部分自引率超70%
    · 影響因子33 本期刊影響因子被撤,部分期刊自引率超過 70%在科睿唯安 6 月 29 日公布的最新版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中,33 本期刊因自引率過高被撤銷影響因子,還有 15 本期刊進入了 JCR 的「嚴重關切」名單。
  • 36本病毒學期刊2020年影響因子預測
    要預測2019年的影響因子很簡單。其實就是2017和2018兩年,期刊發表的文章在2019年的均篇引用。當然由於CNS系列和web of science資料庫的某種協議,他們會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人為的提高影響因子,這給計算影響因子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不過小編還是排除萬難,給各位帶來了2019年36本病毒學期刊影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