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如此青春年華啊,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跳羚、偶蹄目與猴科。
跳羚
跳羚是南非共和國的國徽。產在南非、西南非洲、波札那和安哥拉。體長12~1.4米,尾長19~27.5釐米,肩高73~87釐米,成年體重32~36公斤。雌、雄均有角。其特點是背上靠近臀部處有一皮褶或囊腺上長有白毛,當它們受驚時皮褶張開,白毛顯露出來,從很遠處也能看見跳羚棲息在開闊的草原和乾旱的平原上。吃樹葉、草,也用蹄子挖球莖與根莖吃。它們群居生活,雄性獨棲或結成雄性群。它們在受驚或遊戲時,常常跳到3~3.5米高,並連續跳躍5、6次,跳遠可達7米,奔跑時速度達每小時90公裡。它們可長期不飲,也可定時飲水雌獸每產一仔。
11~12月出生,孕期171天。跳羚易於馴順,在人為飼養下活動很好,據說它的肉很好吃。跳羚過去數量很多,在乾旱迫使它們尋找新草地時,它們集成千萬隻乃至上百萬隻的大群進行遷徙。這樣的大群有時數天才能過元。大群過後沿途留下一片被破壞的悽涼景象。途中任何動物遇到密集的跳羚群都得跟它們一起遷徙,否則被它們踐踏致死。濫獵和棲地破壞使跳羚數量已變得稀少了。現在主要生活在南非的國立公署中和私人農場內。
偶蹄目的奧秘
包括9科82屬,近200種動物。它們幾乎遍布全世界,澳大利亞、紐西蘭、北極和南極除外。本目中有許多體型優美的動物,也有相當醜陋的,還有一些對人類很有用的動物。偶蹄目的動物特徵是趾為雙數,第一趾已完全退化,第二趾與第五趾不發達,第三、四趾發達,支撐全身重量偶蹄目和奇蹄目雖然都是有蹄動物,但它們是從不同體系進化到現在的。無論從種類、數量或分布範圍來看,偶蹄類均比奇蹄類成功的多。它們具有複雜的消化系統,絕大多數偶蹄動物(真反芻動物有170多種)胃有四室,即有特殊的反芻系統。這使它們能迅速吞咽食物,進入瘤胃、網胃,等它們避開猛獸能安全休息時,再使食物逆轉至口中重新咀嚼並第二次咽下去,慢慢地消化。本目動物的體形大小也相差很多,最小的鼷鹿肩高僅20釐米,體長46釐米,體重25公斤。而最高的長鹿高達3.5米。
猴科
所有產在東半球的猴都屬於這一科,本科包括14屬約66種猴,都是晝行性的。東半球的猴吻部突出,兩顎粗壯,生有32顆牙齒,齒式為2123/2123。本科中有許多種猴有頰囊,可暫貯食物。它們的耳朵是圓形的,鼻孔間距離近,鼻孔朝前向下。手足均有五個指、趾,適於抓握,拇趾與其它四趾相對,指、趾均生有扁平的指甲。尾巴幾乎都不具有纏繞性,有些種猴沒有尾巴。臀部的胼胝墊往往顏色鮮明,在雌性發情時期性皮膚腫脹。本科的猴子都有良好的視覺、聽覺和嗅覺。它們都能直立起來。一般都是小家族一起活動,有時也結成50隻或更多的大群。雌猴有固定的27至52天的月經周期,全年均可繁殖,每產仔或二仔,孕期5-9個月。
白臉猴
白臉猴的兩頰有白須,脖上有一圈白紋,頭頂棕紅色。居住在尼日河下遊和剛果河流域的沼澤地。白臉猴屬又名白蛋猴屬,有5種,產在非洲赤道地區,自幾內亞、賴比瑞亞起向東直至烏幹達和肯亞。它們與狒狒有較密切的親緣關係。白臉兒屬於大型的猴子,從外形看它們的軀體細長,而且胳膊和腿也很長。體長約為38-88釐米,尾長43-76釐米它們的眼瞼是白色的,吻部較長,拇指能與其它四指相對。尾巴不具纏繞性,一般情況總是豎立著彎曲在背部上方。白臉猴在很多方面都與長尾猴相似,但比長尾猴體型更細長些。
白臉猴的手指間有蹼,第二趾與三趾間大部分連有蹼,第四趾與第三趾及第五趾間的蹼不完整,只相連到中關節。白臉猴生活在關係密切的群體之中,內部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雌猴時常給雄猴梳毛和互相梳毛,但是雄猴很少給雌猴梳毛。它們白天活動,在清晨和黃昏時最活躍。從表面上看,它們通常總是行動緩慢,不慌不忙的。但是實際上它們的動作敏捷,速度和反應都很快。白臉猴的食物主要有:果子、堅果、種子、樹葉、嫩樹枝,偶爾也吃小型動物。它們有寬大的頰囊可以用來貯存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