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下午,廣東海洋大學在霞山校區第一會議室舉行聘任儀式,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衛星海洋遙感領域知名專家、國家海洋信息化技術專家組組長潘德爐院士為特聘院士。
潘德爐院士表示,將以此次受聘為契機,繼續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為廣東海洋大學海洋學科建設多做實事,為海洋工程技術、海洋遙感信息技術、物理海洋學等方向提供有力支撐,為廣東海洋大學與湛江灣實驗室聯合打造「海洋生物資源開發中心」、「南海資源信息中心」、「綜合海洋實驗與響應中心」,助力廣東海洋大學建設高水平海洋大學作出應有貢獻。
潘德爐院士是衛星海洋遙感專家,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領域研究員、國家海洋信息化技術專家組組長、國際海洋水色遙感專家組專家。他突破性地發展了我國海洋水色衛星遙感反演算法、衛星遙感應用技術和輻射模擬仿真理論,是我國海洋遙感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開創人之一,並為國際海洋水色遙感科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目前,廣東海洋大學已有袁隆平、楊德森、潘德爐等3位特聘院士,近年來在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2019年12月18日上午,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基地,「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從廣東海洋大學黨委書記曹俊明手中接過鮮紅的聘書,正式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
袁隆平院士在聘任儀式上表示,他希望能與廣東海洋大學教授專家共同努力,研究選育耐鹽鹼高產水稻,並將第三代雜交水稻儘快應用到生產上,為國家糧食生產作出更大的貢獻。袁隆平院士表示,能跟廣東海洋大學的專家教授一道,繼續為國家糧食安全做一些工作,感覺很高興和滿意。
廣東海洋大學以本校海水稻(耐鹽鹼水稻)研究團隊為依託,掛牌成立中國東協海水稻研究院,聘任袁隆平院士為海水稻研究院榮譽院長。在袁隆平院士的建議和支持下籌備建設「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中心」。2020年3月27日,由廣東海洋大學參與執筆起草和多次修改完善的建設方案已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專家論證。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中心由廣東海洋大學負責建設。
2019年11月21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聲工程領域知名專家楊德森聘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廣東海洋大學湖光校區主樓多功能廳舉行,廣東海洋大學校長潘新祥為楊德森院士頒發了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聘任證書並佩戴校徽。
楊德森院士在聘任儀式上表示,他願意發揮自己在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方面的特長,為海大建設高水平海洋大學,推動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培養更多高素質海洋人才作出努力;願意同海大師生一道,為實現海洋強國建設戰略目標,推動國家海洋科學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貢獻。
廣東海洋大學近年來在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引進、科研平臺建設、科研項目立項等方面上屢創佳績,向著建設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海洋大學的目標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