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新居社區,發現小小的社區裡,工廠倒是不少。服裝加工廠裡,縫紉機「噠噠噠」響個不停,一匹匹布料在工人手裡正變成美麗的衣裳;隔壁是糕點廠,不時飄出陣陣香味,各種口味、造型的蛋糕、麵包新鮮出爐;再往前走是花藝店,一進門,入眼是一束束逼真的絹花,十幾位女工正忙著將剛空運來的鮮花紮成花束。
今年26歲的阿依仙木古麗·亞森,在花藝店工作了兩年,已經成了這裡的骨幹,一天能扎10束花,工資也從一開始的1000多元漲到了4000多元。「社區工作人員到家裡找我,說新開了個花藝店,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婆婆幫我看著孩子,有事我隨時能回去照看,我就決定來試試。」阿依仙木古麗笑著說,沒想到學習一個月就上手了。兩年多下來,她的普通話已經說得非常流利,人也變得更加自信。
「我們社區成立於2012年,流動人口多、中低收入者多,剛開始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多,為此我們做了很多努力。」新居社區黨總支書記袁燕傑告訴記者,安居生活,就業為先,社區引來勞動密集型企業,投入近300萬元搭建起1200平方米的廠房,讓社區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最讓袁燕傑牽掛的還有社區孩子們的教育。為解決困難家庭和流動人口子女的學前教育問題,新居社區專門開辦了兩個免費的社區文化學校,請沙依巴克區教育局選派6名教師在此授課,開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
學前班的教室就在花藝店對門,孩子們每天的生活,阿依仙木古麗看在眼裡。「除一日三餐,學前班裡免費加餐,每人一個雞蛋、一塊蛋糕,老師對待孩子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樣。等我的孩子再大一點就帶到這兒來學習。」
社區科普工作站裡,擺放著不少利用物理原理「解密」各種魔術的設備,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正在體驗VR設備,周圍擠滿了小腦袋……袁燕傑告訴記者,除學前班外,新居社區還開辦了「藝術班」、科普工作站,豐富社區裡孩子們的周末時光。每到周末,「藝術班」就熱鬧起來,孩子們唱歌、跳舞,還能到科普工作站接觸各種高科技。
居民之間有點矛盾和糾紛怎麼辦?社區設立了「百姓說事點」「人民調解室」。袁燕傑介紹,社區幹部來評理,群眾有事兒攤開說,能把大伙兒的「家長裡短」說透說開、及時解開疙瘩。如果事情涉及法律,人民調解室邀請來的值班律師會現場說法。
好辦法換來好環境。「今年以來,人民調解室幾乎沒有花時間調解矛盾,值班律師成了幫助居民解答生活實際問題的法律顧問。」袁燕傑笑道,「社區和和美美,大伙兒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原標題: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新居社區 家門口能就業 有事兒攤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