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

2020-11-28 科學網
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
共314人;公示時間為1個月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關於公布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的公告

 

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推薦工作已於2011年4月30日結束。經過院士推薦和歸口初選部門推薦,並經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審議,確認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為314人。現予公布。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規定,將於近期在有效候選人所在單位公示本單位有效候選人和相同專業的外單位的其他有效候選人的有關情況。5年之內調動工作單位的,將同時在調出單位公示。公示時間為1個月(從公示之日算起)。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投訴信處理辦法》規定,如對候選人公示材料內容的真實性有不同意見,請於2011年9月15日之前,將書面意見以真實身份署名,寄至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北一條15號,郵編:100190)。不受理其他方式和匿名意見。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

 

      數學物理學部(共55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尤峻漢

74

天體物理

上海交通大學

2

王廣厚

71

原子分子與團簇物理

南京大學

3

王 牧

48

晶體生長物理學

南京大學

4

王順金

73

核物理、理論物理

四川大學

5

鄧小剛

50

流體力學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

6

盧炬甫

63

天體物理

廈門大學

7

史生才

46

天體物理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8

葉友達

47

空氣動力學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

9

葉向東

48

動力系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0

葉沿林

55

核物理

北京大學

11

向 濤

48

凝聚態理論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12

莊鵬飛

53

核物理

清華大學

13

祁力群

65

運籌學

香港理工大學

14

何紅建

46

粒子物理理論

清華大學

15

佘振蘇

48

流體力學

北京大學

16

張 旭

42

數學

四川大學

17

張繼平

52

基礎數學

北京大學

18

張維巖

55

雷射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理論物理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19

張富春

65

凝聚態物理

香港大學

20

張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論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21

李 鋒

50

流體力學、飛行器設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院

22

李有泉

48

理論物理

浙江大學

23

李重生

64

理論物理

北京大學

24

李嘉禹

48

基礎數學

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25

杜東生

71

理論物理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6

汪衛華

47

凝聚態物理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27

汪景琇

67

太陽物理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28

邵啟滿

48

概率統計

香港科技大學

29

陸坤權

71

凝聚態物理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30

陳十一

54

力學

北京大學

31

陳永川

47

應用數學

南開大學

32

陳志明

45

計算數學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33

周向宇

46

數學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34

孟 傑

45

核物理、理論物理

北京大學

35

宗傳明

48

基礎數學

北京大學

36

歐陽頎

55

凝聚態物理

北京大學

37

武向平

50

天體物理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38

範更華

54

數學

福州大學

39

鄭偉謀

65

物理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40

姚凱倫

67

凝聚態物理

華中科技大學

41

段海豹

55

數學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42

趙 剛

50

天體物理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43

趙政國

55

原子核與粒子物理

實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44

徐洪傑

56

核科學技術

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45

莫毅明

55

數學

香港大學

46

袁亞湘

51

運籌學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47

高鴻鈞

47

凝聚態物理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48

盛政明

44

等離子體物理

上海交通大學

49

鄂維南

47

數學

北京大學、普林斯頓大學

50

黃 濤

71

理論物理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51

景益鵬

47

天體物理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52

程崇慶

54

數學

南京大學

53

潘建偉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

與光物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54

戴子高

46

天體物理

南京大學

55

魏悅廣

51

固體力學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化學部(共45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于吉紅(女)

44

無機化學

吉林大學

2

馬大為

47

有機化學、化學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3

馬光輝(女)

46

生物化工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4

方維海

55

物理化學

北京師範大學

5

毛在砂

67

化學反應工程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6

王利祥

46

高分子化學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7

王彥吉

63

刑事科學技術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8

王柯敏

53

分析化學

湖南大學

9

帥志剛

48

物理化學

清華大學

10

田 禾

48

精細化工

華東理工大學

11

劉雲圻

62

物理化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12

劉忠範

48

物理化學

北京大學

13

劉 育

57

有機化學

南開大學

14

孫世剛

56

物理化學

廈門大學

15

孫紅哲

46

無機化學

香港大學

16

安立佳

46

高分子物理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17

嚴純華

50

無機化學

北京大學

18

吳 瑋

48

物理化學

廈門大學

19

張俐娜(女)

70

天然高分子與高分子物理

武漢大學

20

張洪傑

57

無機化學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21

張新榮

54

分析化學

清華大學

22

李永舫

62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3

李玉良

61

無機化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4

李亞棟

46

無機化學

清華大學

25

李前樹

69

物理化學

華南師範大學

26

李峻柏

46

物理化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7

楊芃原

62

分析化學

復旦大學

28

楊秀榮(女)

65

分析化學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29

楊學明

48

物理化學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30

楊金龍

45

物理化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31

楊 柏

48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吉林大學

32

楊 震

51

有機化學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33

陸小華

51

化學工程

南京工業大學

34

陳國南

62

分析化學

福州大學

35

陳接勝

46

無機化學

上海交通大學

36

嶽建民

49

有機化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37

侯雪龍

56

有機化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38

俞書宏

43

無機化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39

趙宇亮

48

分析化學、放射化學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40

趙進才

50

環境化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41

席振峰

48

金屬有機化學

北京大學

42

寇 元

63

物理化學

北京大學

43

梁 宏

46

生物無機化學

廣西師範大學

44

謝作偉

47

有機化學

香港中文大學

45

韓布興

53

物理化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共71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孔祥銀

46

醫學遺傳學和醫學

基因組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學

2

王書榮

71

神經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3

王 文

43

遺傳學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4

王 巖

49

外科學

解放軍總醫院

5

王松靈

48

口腔醫學

首都醫科大學

6

王明鑫

56

生化專業

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

7

王海燕(女)

73

內科學(腎臟內科)

北京大學

8

王喜軍

49

中醫藥學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9

任 東

48

昆蟲學

首都師範大學

10

劉耀光

57

作物遺傳學

華南農業大學

11

孫之榮

64

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

清華大學

12

孫樹漢

58

遺傳學

第二軍醫大學

13

朱永官

43

環境土壤學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14

朱玉賢

55

植物生理學

北京大學

15

朱 軍

62

作物遺傳育種

浙江大學

16

何祖華

48

植物生理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17

吳清玉

59

心臟外科學

清華大學

18

張大兵

43

作物遺傳學

上海交通大學

19

張 旭

49

神經科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20

張其清

57

醫用生物材料與植入科學

中國醫學科學院

21

張學軍

55

皮膚病學

安徽醫科大學

22

張學敏

47

醫學

軍事醫學科學院

23

張明傑

44

結構生物學

香港科技大學

24

李 林

5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25

李素芝

57

高原病

西藏軍區總醫院

26

楊安鋼

57

免疫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27

楊 曉(女)

44

發育遺傳學

軍事醫學科學院

28

楊維才

47

植物學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29

沈中陽

48

肝臟移植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30

邵一鳴

54

醫學病毒學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31

陳子江(女)

51

婦產科學

山東省立醫院(山東大學附屬

省立醫院)

32

陳孝平

58

肝臟外科

華中科技大學

33

陳曄光

46

細胞生物學

清華大學

34

周廣勝

45

生態學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35

金會慶

54

預防醫學(流行病學)

安徽三聯事故預防研究所

36

哈木拉提·吾甫爾

51

民族醫學

新疆醫科大學

37

施一公

44

生物物理學

清華大學

38

胡 蘭(女)

43

遺傳學

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

39

趙玉沛

56

外科學(普通外科)

北京協和醫院

40

趙勁民

48

骨科學

廣西醫科大學

41

趙繼宗

65

神經外科學

首都醫科大學

42

郝小江

59

天然藥物化學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43

饒 毅

49

神經科學、發育生物學

北京大學

44

凌 鋒(女)

59

神經外科學

首都醫科大學

45

徐安龍

48

比較與進化免疫學

中山大學

46

徐 濤

40

細胞生物物理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47

格日力

58

臨床醫學

青海大學

48

郭亞軍

55

腫瘤學

第二軍醫大學

49

錢 前

49

作物種質資源

中國水稻研究所

50

高 福

49

結構免疫學、病原微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51

康 樂

52

昆蟲學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52

曹曉風(女)

46

植物表觀遺傳學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

研究所

53

曹誼林

57

醫學(組織工程學)

上海交通大學

54

梁秉中

70

骨外科,顯微外科,骨質

疏鬆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

55

梁雪兒(女)

49

病理學

香港大學

56

黃路生

46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江西農業大學

57

彭少麟

54

生態學

中山大學

58

彭寶淦

47

骨外科學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總醫院

59

舒紅兵

44

細胞生物學

武漢大學

60

葛均波

48

心血管內科

復旦大學

61

蔣建東

52

藥理學

中國醫學科學院

62

蔣澄宇(女)

46

呼吸分子病理學

中國醫學科學院

63

韓澤廣

47

醫學遺傳學

上海交通大學

64

韓家淮

51

細胞生物學

廈門大學

65

慈龍駿(女)

76

荒漠化防治、景觀生態學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66

裴端卿

46

幹細胞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

健康研究院

67

譚華榮

55

微生物遺傳學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68

黎志康

57

植物遺傳育種

中國農業科學院

69

黎曉新(女)

61

眼科學

北京大學

70

薛紅衛

41

植物分子遺傳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71

瞿 佳

55

眼科學、視光學和視覺科學

溫州醫學院

 
地學部(共52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萬衛星

52

空間物理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

王二七

61

構造地質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3

王會軍

47

大氣科學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4

王成善

59

沉積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5

王學求

49

勘查地球化學

中國地質科學院

6

王椿鏞

65

固體地球物理學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7

馮志強

47

石油地質勘探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8

史培軍

52

自然地理學

北京師範大學

9

石廣玉

68

大氣物理學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10

劉叢強

55

地表地球化學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11

宇如聰

49

大氣動力學

中國氣象局

12

莊國順

64

大氣化學

復旦大學

13

成秋明

51

數學地質、礦產普查

與勘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14

朱偉林

55

海洋石油地質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15

何大明

52

水文地理學

雲南大學

16

張小曳

48

大氣氣溶膠與全球變化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17

張立飛

48

巖石學

北京大學

18

張忠傑

47

固體地球物理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19

李子穎

47

鈾礦地質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20

李建平

42

氣象學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21

李獻華

49

同位素地球化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2

楊樹鋒

64

構造地質學

浙江大學

23

沙金庚

62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24

陳 鳴

54

礦物學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25

陳中原

58

自然地理學

華東師範大學

26

陳發虎

48

環境變化

蘭州大學

27

陳仲良

57

氣象學

香港城市大學

28

陳曉非

53

固體地球物理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9

陳 駿

56

地球化學

南京大學

30

周成虎

46

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31

周忠和

46

古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32

侯增謙

50

礦床學

中國地質科學院

33

宮輝力

54

信息水文地質

首都師範大學

34

段振豪

51

計算地球化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35

趙志新

64

地球物理學

中國地質科學院

36

趙思雄

71

大氣科學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37

郝 芳

47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38

夏 軍

56

水文學及水資源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39

郭華東

60

遙感科學與應用

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

數字地球科學中心

40

高 山

49

地球化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41

高 抒

54

海洋地質學

南京大學

42

崔 鵬

53

自然地理學與水土

保持學(山地災害)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43

黃思訓

64

大氣科學

解放軍理工大學

44

黃潤秋

47

工程地質學

成都理工大學

45

龔健雅

54

測繪科學與技術

武漢大學

46

傅伯傑

53

自然地理學、景觀

生態學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47

焦念志

48

生物海洋學

廈門大學

48

舒德幹

65

古生物及進化生物學

西北大學

49

葛全勝

48

自然地理學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50

蔡運龍

63

地理學

北京大學

51

樊 傑

50

經濟地理與區域

可持續發展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52

濮祖蔭

74

空間物理學

北京大學


信息技術科學部(共36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馬龍生

70

精密光譜

華東師範大學

2

尹 浩

51

通信與信息系統

總參謀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3

王小雲(女)

44

信息安全

清華大學

4

王飛躍

49

智能控制、複雜系統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5

王永仲

66

光學工程

軍械工程學院

6

王立軍

64

光電子學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

與物理研究所

7

王建宇

52

光電技術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8

王 巍

44

導航制導與控制

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

9

田 捷

51

模式識別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10

劉伍明

51

光學與量子信息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11

呂 建

51

計算機軟體

南京大學

12

朱嘉麟

70

半導體

清華大學

13

許京軍

45

光子學與技術

南開大學

14

應明生

47

計算機科學理論

清華大學

15

張書練

65

雷射和精密計量

清華大學

16

張 榮

47

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物理

南京大學

17

李建中

60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哈爾濱工業大學

18

李樹深

48

半導體器件物理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19

李景鎮

70

光學工程

深圳大學

20

楊學軍

48

計算機體系結構與系統軟體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1

楊德仁

47

半導體材料

浙江大學

22

陸貴文

53

微波及天線技術

香港城市大學

23

陳武凡

61

醫學成像科學與圖像分析

南方醫科大學

24

鄭建華

54

密碼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密委員會

技術安全研究所

25

金亞秋

64

電磁散射與空間遙感信息

復旦大學

26

趙葆常

72

光學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

研究所

27

郝 躍

53

微電子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8

駱清銘

45

生物醫學光子學

華中科技大學

29

唐遠炎

67

計算機、模式識別、圖像處理

重慶大學、澳門大學

30

徐宗本

56

智能信息處理

西安交通大學

31

徐秋霞(女)

68

半導體器件與集成技術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32

曹希仁

66

控制系統理論

上海交通大學

33

梅 宏

48

計算機軟體

北京大學

34

黃 維

48

有機光電子學

南京郵電大學

35

程代展

65

系統與控制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36

董勝波

50

導航、制導與控制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第二研究院

技術科學部(共55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丁 漢

47

機械電子工程

華中科技大學

2

丁玄同

63

核聚變等離子體物理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

3

方岱寧

53

固體力學

北京大學

4

王漢功

70

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工程學院

5

王其亨

64

建築歷史與理論

天津大學

6

王秋良

45

超導電工學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7

盧天健

46

固體力學

西安交通大學

8

葉志鎮

56

材料物理化學

浙江大學

9

劉治國

67

功能材料

南京大學

10

劉維民

48

潤滑材料與技術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11

向錦武

47

飛行器設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2

朱 荻

57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3

江 湧

48

高級自動尋的飛行器設計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

14

閆楚良

63

飛機壽命與可靠性科學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北京藍天時代飛機強度研究所

15

何滿潮

55

礦山工程巖體力學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16

吳學仁

64

斷裂力學、疲勞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17

張立德

72

材料科學

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

18

張柏楠

49

空間飛行器設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

19

張統一

61

力學

香港科技大學

20

李東旭(女)

54

飛行器設計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1

李行偉

58

環境水力學、環境水利工程

香港科技大學

22

李宏男

53

土木工程(結構工程)

大連理工大學

23

李應紅

48

航空推進技術

空軍工程大學

24

李國英

47

水利水電工程

黃河水利委員會

25

楊 銳

46

材料科學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26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27

陸 衛

49

紅外光電子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28

陳仙輝

48

材料物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9

林家浩

70

結構工程

大連理工大學

30

鄭 平

75

工程熱物理

上海交通大學

31

金紅光

54

工程熱物理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32

俞大鵬

52

無機材料科學

北京大學

33

南策文

48

複合材料

清華大學

34

段廣仁

49

控制理論與應用

哈爾濱工業大學

35

段 進

50

建築學(城鄉規劃設計與理論)

東南大學

36

趙陽升

55

採礦工程

太原理工大學

37

倪晉仁

48

水利工程,環境工程

北京大學

38

唐春安

53

巖土與採礦工程

大連理工大學

39

徐世烺

57

水利與土木結構工程

浙江大學

40

殷敬華

64

高分子材料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41

郭烈錦

47

熱能工程

西安交通大學

42

崔福齋

65

生物材料

清華大學

43

常 進

44

航天應用技術和空間遙感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44

常 青

53

建築學

同濟大學

45

曹一家

4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湖南大學

46

彭練矛

48

材料物理

北京大學

47

韓祖南

62

飛彈總體技術

第二炮兵裝備研究院

48

蒙大橋

53

核材料研究及應用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研究所

49

賴遠明

48

土木工程(寒區工程)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

與工程研究所

50

管曉宏

55

系統工程

西安交通大學

51

翟婉明

47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學

52

雒建斌

49

機械設計及理論

清華大學

53

滕錦光

47

結構工程

香港理工大學

54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學與工程

西北工業大學

55

魏鍾銓

73

飛行器總體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

 

 

 

《科學時報》 (2011-05-23 A3 專題)


 

相關焦點

  • 關於公布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
    關於公布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的公告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8-01 09:43 來源: 中科院網站    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
  • 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據《光明日報》2007年5月29日報導: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關於公布2007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的公告      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推薦工作已於2007年4月30日結束。經過院士與歸口初選部門推薦,並經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審議,確認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為287人,現予公布。
  •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新聞—科學網
    經過院士推薦和歸口初選部門推薦,並經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審議,確認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為391位。有效候選人名單將於5月20日在中國科學院網站和中國科學院學部網站登載。 據了解,中科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工作於今年1月啟動,計劃增選院士的名額不超過60名。
  • 中科院公布今年增選院士初步候選人名單 共157人
    關於公布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的公告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現將初步候選人名單予以公布。
  • 2019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獲悉,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選出初步候選人181位,名單已於8月1日在該院網站公布。
  • 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157人初選名單公布
    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 記者1日從中科院獲悉,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選出初步候選人157位。  中科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2015年將最終增選院士不超過65名。此次公布的157名初步候選人中,數學物理學部23人、化學部25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0人、地學部29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0人、技術科學部30人。
  •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浙大教授胡海嵐上榜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8月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的公告
  • 科學網—2007 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2007 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共145 位,分學部按姓氏筆畫為序) 關於公布2007 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的公告 2007 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
  •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昨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選出初步候選人181位。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181名初步候選人中,數學物理學部29人、化學部28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地學部27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6人、技術科學部39人。
  • 2015年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 浙江14位科學家入圍
    浙江在線05月19日訊 (浙江日報記者 曾福泉)中國工程院日前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浙江省14位科學家入圍。  這些候選人的專業領域分布於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農業學部、醫藥衛生學部等多個學部,涵蓋化學工程與技術、作物遺傳育種、海底探測與開發工程、血液病等多學科。  這批科學家均在各自科研領域取得突出成就,作出卓越貢獻。如省特級專家、省農科院副院長徐子偉長期從事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研究,不僅促進了飼料資源的高效利用,還提出了生態、健康的畜牧養殖模式。
  • 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選人名單出爐 六成來自高校
    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近日公布,通過對增選有效候選人的通信評審,157人入選,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3人、化學部25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0人、地學部29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0人、技術科學部30人。按照慣例,中國科學院將於年底公布最終增選名單,最終增選院士不超過65名。
  •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共 181 人,浙大教授胡海嵐...
    IT之家8月1日消息 8月1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現將初步候選人名單予以公布。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9人,化學部28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地學部27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6人,技術科學部39人。
  • 2019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公布!最小年齡42歲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今天剛剛公布增選當選院士名單:共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7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9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當選。此次增選,根據專門制定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特別推薦評審暫行辦法》,中科院對從事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工作的涉密候選人進行特別推薦和評審,並增加了5個特別名額予以支持,今年共有5位候選人通過特別推薦機制當選。同時,中科院學部主席團繼續加強對新興和交叉學科的支持,今年又有多名與新興和交叉學科研究相關的候選人當選,其中有4名候選人通過新興和交叉學科推薦評審機制當選。
  • 東陽籍科學家胡海嵐入選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8月1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全國共有181人入選。其中,被網友稱為「美貌與才華」齊飛的東陽籍科學家胡海嵐,入選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候選人名單。胡海嵐,女,1973年出生,浙江東陽人。
  • 16位「70後」入圍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年齡最小42歲
    8月1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紅星新聞梳理發現,在181名初步候選人中,數學物理學部29人、化學部28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地學部27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6人、技術科學部39人。其中,年齡最小的42歲。
  • 2017年中國科學院當選院士名單
    11月28日,2017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這次院士增選工作是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後進行的第二次增選,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科技界和全社會廣泛關注。增選工作於2017年1月1日正式啟動,根據《關於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要求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辦法》等規定,在中國科學院黨組的領導下,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全面部署並認真組織完成了此次增選工作。  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7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1人。
  • 中科院副院長相裡斌躋身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中科院副院長相裡斌躋身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9-08-01 11:26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
    原標題: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   據中國工程院官網消息,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候選人提名工作於3月31日結束。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最終確定的有效候選人共531位。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的規定,現予以公布。
  • 中科院2019年院士增選名單公布 新增院士64名
    來源:人民日報備受矚目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22日出爐。今天,中科院公布64名新院士具體信息,根據統計,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5.7歲,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新當選院士中有6名女性。
  •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完整版名單公布 候選人大幅減少
    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的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日前公布了初步候選人名單,共有157人。由於此次是去年兩院院士大會修訂章程後的首次院士增選,院士推薦範圍、渠道都較以往有較大修改,初步候選人數量比上一次2013年增選時大幅減少。  在上一次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時,共有391人入圍初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