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是如何交配的?

2020-11-22 騰訊網

在自然界中,除了人類的勾心鬥角、動物的捕食與殺戮,每時每刻空氣中都瀰漫著性的味道。對於任何一部自然紀錄片和動物愛好者來說,生物交配的話題都是無法迴避的重頭戲。

從一個生物的出生到它的死亡,生存和繁衍的本能欲望充斥著它的一生,生存本能是一個生物想要讓自身個體活下去的欲望,所以它就需要從外界獲取每天所必須的能量消耗。比如尋找食物、捕食、躲避天敵、遷徙和冬眠。

繁殖本能是一個生物想要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的欲望,比如:求偶、交配、養育後代。這兩種生物的本能已經被刻在了動物的基因裡,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就像英國演化理論學者理察·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裡這樣寫道:

「生物是基因所創造出來承載自己最精良的機器。」

因此我們常說,生物只不過是基因的載體!基因控制著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本能。

然而,在自然界中生物的種類繁多,各種生物所進化出來的生存和繁衍策略各不相同,千差萬別。其中在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鳥類,鳥類的祖先是爬行動物,屬於卵生生物,它們也需要雌雄交配才能繁衍出後代。

由於大多數鳥類的生活圈跟我們人類的交集很少,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少有見過鳥類的交配繁衍,所以大多數人對鳥類的交配方式不甚了解。

不過我們別忘了雞、鴨、鵝,這三類家禽,它們都是人類馴化和飼養的鳥類。通過研究它們,我們就能知道鳥類是如何交配繁衍的。

在所有的鳥類中,有將近97%以上是沒有「丁丁」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的鳥類與眾不同,包括雁形目和鶴鴕目、美洲鴕目、鴕鳥目,這些鳥類的雄性有「丁丁」。

雁形目包括我們常見的水禽,例如鴨、鵝、鴻雁、灰雁這些在水面上生活的動物。還有在陸地上生活的大型鳥類,包括鴕鳥、鶴鴕、單垂鶴鴕、侏鶴鴕和鴯鶓,它們都有小「丁丁」。

而為我們人類提供了大量肉、蛋的雞屬於雞形目,它們和大多數可以飛行的鳥類一樣,在進化中「丁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雌雄都具有的洩殖腔結構。

雖然家裡之前養過雞,但很多人從來都沒見過雞是如何交配的。就算見過,很多人也會認為雞的交配過程和哺乳動物類似,這種想法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雞在交配的過程中,公雞會跳到母雞的背上,用爪子牢牢抓住母雞的後背,並用喙咬住對方的喙。這個過程只會持續數秒,你根本就看不懂公雞到底幹了啥。其實它們完成的只是簡單的洩殖腔交配。

洩殖腔是大部分的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具有的生殖結構,從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出來,它們的排洩和生殖共用了一個通道,不管什麼東西都會從那裡出來,這就是為什麼有時雞蛋上會容易粘...。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每次蒸雞蛋的時候要先將外殼清洗一遍,因為髒東西太多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建議吃生雞蛋,而要將雞蛋徹底煮熟的原因。

和哺乳動物一樣,公雞也具有兩個睪丸,但睪丸屬於內生殖器,沒有暴露在外面,而是是位於腎臟的下方。

當公雞和母雞交配時,洩殖腔會外翻,然後只需要簡單的貼合,公雞就能通過重力將遺傳物質流向母雞的洩殖腔,達到交配繁衍的目的,公雞每次可以產生80億顆精子,但整個過程只需要幾秒鐘就能完成。所以絕大部分的鳥類交配,都是這麼簡單。

洩殖腔雖然簡單粗暴,但是也有很多的好處,對於可以飛行的鳥類來說,身上攜帶的裝備越少越好,沒有複雜的零碎器官,這樣有利用飛行。而且也能提高生殖繁衍的效率,不過這種通過簡單的流動交配,也讓鳥類成了自然界的「快槍手」。

不過對於有小「丁丁」的鴨子來說,交配這件事就變得異常的複雜和充滿了暴力,鴨子的「丁丁」和我們想像的有很大的區別,哺乳動物的靠充血,而鴨子的是靠充組織液,也就是淋巴液,因此它們可以隨意控制自己的「丁丁」,並且鴨子的「丁丁」並沒有輸送遺傳物質的通道,而是依靠外部淺淺的小溝,通過簡單的流動將遺傳物質傳遞給雌性。

我們可以看到鴨子的「丁丁」呈現出了螺旋狀,類似於紅酒的開瓶器,這是適應性進化的結果,由於鴨子的生活比較混亂,往往會出現霸王硬上弓的暴力強迫行為,雌性鴨子飽受其苦,於是就進化出了螺旋狀彎曲的通道,通過以道路曲折和深邃的方式來阻止被強行輸入。

上圖的鴨子是阿根廷湖鴨,身長大概只有43釐米。而它們的丁丁跟它們的身體差不多一樣長。但是在正常情況下,丁丁只有2-3公分,可以螺旋盤入腹中。

如果雄性鴨子沒有相應形狀和長度的傢伙事,就會面臨著無法傳遞後代的痛苦,因此雄性鴨子為了適應崎嶇的道路,也就就會出了相應的螺旋「丁丁」,並且擁有十分驚人的長度。如果沒有足夠的長度,遺傳物質的輸送就會比較靠外,那麼雌性鴨子就能很容易將遺傳物質排出去。

鴨子的交配方式就代表了那些在進化中保留了「丁丁」的鳥類。這種交配方式很顯然沒有洩殖腔交配的鳥類繁殖成功率高,已經被大部分的鳥類所放棄。

研究人員認為,雞和大部分的鳥類「丁丁」的消失和雌性的選擇有關,鴨子這種生物的雄性經常會因為那些不配合的雌性而進行暴力交配,甚至將雌性鴨子的頭往水裡按導致其溺死,雌性鴨子為了應對和防止這種暴力進化出了螺旋的深邃通道來掌握主動權。

但大部分的鳥類選擇了另外一種更需要互相協作的洩殖腔交配來完成繁衍,放棄了鴨子這種暴力的方式。導致這種進化的原因是,其他鳥類的雌性,往往更加傾向於和擁有更小「丁丁」的鳥類進行交配,久而久之,導致了其他鳥類雄性的「丁丁」發生了退化。

而由於雌性鴨子應對策略的不同,則導致了雄性鴨子的「丁丁」得到了保留,並且還進化出了更長的螺旋結構。

這就是鳥類的交配方式!

相關焦點

  • 鳥類是如何交配的,雌性鴨子為何發展出了世上最奇葩的生殖道
    雞屁股我們見(吃)過不少,但還真沒遇到過雞小雞雞大多數鳥類,是通過生殖器官的短暫接觸進行交配的。雄鳥只需將洩殖腔對準雌鳥的洩殖腔之後再射精,就算完成交配了。這整個過程,是真的「蹭蹭不進去」而且速度極快。只是一眨眼功夫,你就會錯過它們交配的全過程。所以這鳥類的交配,也被形象地稱為「洩殖腔之吻(the cloacal kiss)」。
  • 鳥類怎麼交配的?
    對於絕大部分的鳥類而言,它們都是快槍手。 目前地球上約有1萬種鳥類,和它們的爬行動物祖先一樣,其中97%以上擁有的是洩殖腔。
  • 他們又是如何交配的?
    儘管如此,關於恐龍仍有很多待解的謎題,而恐龍究竟是如何進行「傳宗接代」的就是其中之一。繼今年6月底公布琥珀中的古鳥類標本後,12月9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邢立達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教授瑞安·麥凱勒團隊又爆出一個更加驚人的消息:他們在琥珀中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恐龍標本(尾部)。「它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鮮活』的恐龍形態。」邢立達如是說。
  • 鳥類如何相愛
    耍雜技式地交配   鳥類的交配好似耍雜技。為了達到目的,雄鳥一邊保持平衡一邊爬上雌鳥背,它們一起拍打雙翅,使身體在幾秒鐘之內保持穩定的姿勢,雌鳥尾巴翹起,雄鳥尾巴向下。這種不方便的交配時間很短,常常中斷,不得不從頭再來,有時要反覆20多次才能成功。鳥類交配通常在鳥巢邊或鳥巢附近進行,也有個別例外,比如雨燕是在空中交配。
  • 恐龍的十大未解之謎:如何交配等
    恐龍如何交配:所有的恐龍都是從恐龍蛋中孵化的,但是恐龍如何交配產生下一代我們並不清楚。恐龍的交配證據無法成為化石,而且古生物家尚未發現任何恐龍擁抱產生的化石痕跡。甚至恐龍的基本性解剖學還存在未解之謎。  第一隻恐龍:對於古生物學家來說,任何血統最早的物種都是很吃香的生物。
  • 平均只有2克體重的蜂鳥,它們是如何完成交配繁殖的?
    看到了這句話之後,其實很多人都會誤以為麻雀會是最小的鳥類。然而,在現實的生活中,世界上最小的鳥類應該是蜂鳥。如果用「蜂鳥雖小,但是五臟俱全」,可能會更加的貼切,也是能把小和全,這兩個關鍵詞的含義給很好地展現出來。
  • 鴨子的「鳥事」與交配
    97%鳥類交配時依靠集排洩和繁殖功能於一體的「洩殖腔」。交配的時候兩個洩殖腔對準、然後射精,一眨眼就結束了。一部分雄性鳥類不具備可以延伸、插入的陰莖,比如公雞;另外一部分鳥類具有發達的「假陰莖」,平時「縮陽入腹」,交配的時候彈射而出完成射精,整個過程只有三分之一秒,比如鴨子。下面我們先聊聊鴨子的「鳥事」。
  • 動物界居然有交配季節,為什麼人類沒有固定的交配季節?原來如此
    動物界居然有交配季節,為什麼人類沒有固定的交配季節?原來如此為什麼人沒有交配季,我們都看過動物世界,動物的交配季節的來臨,我們期待的畫面一度出現。當我們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初步了解性知識的時候,學習過鳥類和蜜蜂。我們所掌握的知識裡並沒有說人類有特定的繁衍時間節點。
  • 動物如何在水下交配
    導語:速度、角度和敏捷度能夠幫助水生動物克服交配中遇到的困難。對敏捷的大西洋斑點海豚來說,體位和角度對交配至關重要。攝影:JIM ABERNETHY,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撰文:Liz Langley不管你是否會忍不住偷笑。對水生動物來說,交配也會面臨非常特殊的挑戰。
  • 鳥類的同性之愛:130種鳥類有同性戀行為(圖)
    在今年9月份出版的國際性專業學術研究刊物《動物行為》上,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的生物學家Geoff MacFarlane發表了一篇關於鳥類同性戀的研究報告,指出在他們所研究的93種曾發生同性戀行為的鳥類中,至少有5%的鳥類有著同性交配行為。
  • 三種噬食配偶的動物:雄蠍交配後被吞食[組圖]
    盤點動物世界中雌性噬食交配伴侶現象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自然界動物的一些生活習性時常令科學家匪夷所思,比如相同物種之間的噬食現象,而且雌性發生交配後吞食雄性的現象十分奇特,相反卻很少存在交配後雄性吞食雌性。
  • 恐龍是如何交配 揭恐龍十大不為人知的秘密
    對於恐龍有太低的未解之謎,恐龍是如何滅絕的,是如何交配的等等。  1、 恐龍如何交配  所有的恐龍都是從恐龍蛋中孵化的,但是恐龍如何交配產生下一代我們並不清楚恐龍的交配證據無法成為化石,而且古生物家尚未發現任何恐龍擁抱產生的化石痕跡。甚至恐龍的基本性解剖學還存在未解之謎。
  • 南極洲的鳥類
    一提起南極洲的鳥類,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企鵝.的確,企鵝是南極洲沿海最常見的鳥類.但是,除了企鵝之外,還有很多種其它的鳥類也生活在南極洲,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南極洲的鳥類.
  • 一夫一妻制的鳥類,會出軌嗎?
    我們人類都會出軌,那麼鳥類會不會出軌呢,答案是:「是的」一夫一妻制的鳥類鳥類雖然遵循著一夫一妻制,但是相比較人類來說的話一夫一妻的鳥類私生活越顯糜亂。雖然是遵循著一夫一妻制,但是一夫一妻制下的鳥類並不會因為一夫一妻制而一輩子忠心於對方。大多數的鳥類的一夫一妻制僅僅是共同生活和共同養育後代,僅此而已。
  • 狐獴是如何交配的
    但是,狐獴卻沒有想像中的溫順,實際上在交配過程中它們著實野性十足。狐獴(Suricata suricatta)的群體社會等級複雜,其成員從2到50位不等。其統治者是一對被稱為「alpha」的雌雄狐獴,形似國王與皇后的它們還控制著整個族群的獨家繁殖權。族群中緊隨國王和皇后的雌性階級和皇后的關係甚是親密,而下階雄性通常是國王和皇后的子嗣,剩下的便是外來雄性了。
  • 動物不同的交配製度,取決於3個因素
    動物的交配製度可分為: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一夫一妻。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交配製度,這並不是簡單的隨機組合,而是動物兩性衝突形成的平衡的結果。動物的兩性衝突,簡單來說,雄性動物和10隻雌性交配就能獲得10窩的後代;而雌性動物即使和10000隻雄性交配,也只能獲得一窩後代。於是,雄性就更喜歡追求三妻四妾、風花雪月的生活;而雌性更喜歡追求優秀、專一的雄性。
  • 海牛是如何交配的?慵懶的海牛在水中卻格外優雅
    但是這些傢伙的交配行為是否依然保持著優雅的泳姿呢?&nbsp&nbsp&nbsp&nbsp無論原因如何,發情期的雌性並不是瞄準了某一隻雄性,它們的目標是整群的雄性。它們會形成一個所謂的交配群,差不多12隻雄性會跟隨一隻雌性並與之交配。
  • 動物如何在水下交配 -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導語:速度、角度和敏捷度能夠幫助水生動物克服交配中遇到的困難。對敏捷的大西洋斑點海豚來說,體位和角度對交配至關重要。攝影:JIM ABERNETHY,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撰文:Liz Langley不管你是否會忍不住偷笑。對水生動物來說,交配也會面臨非常特殊的挑戰。
  • 科學家畢生研究鳥類染色體進化—新聞—科學網
    它解釋了偶然的基因突變如何將一個物種置於不尋常的進化路徑上。 突變使2號染色體的大部分發生倒置,使其不能與等位染色體配對並交換遺傳信息。倒置後1100多個基因作為一個巨大「超基因」被遺傳下去,並最終導致兩個不同的「形變」——不同鳥類亞型,它們的顏色和行為均不同,而這些都與倒置的演變有關。
  • 關於鳥類的生殖發育,你知道多少?
    你知道鳥類的生殖發育過程嗎?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化和育雛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伴隨著複雜的繁殖行為。在這兩個季節,鳥類會釋放出性激素,性激素促使鳥築巢,並使鳥的羽色和鳴叫發生改變,以吸引異性來配對。 交配 鳥類的「婚配」形式是多樣的,大多數鳥類是「一夫一妻」制,比如鴛鴦、企鵝等。有一些在繁殖期相守不離,繁殖期後就分道揚鑣,比如白鶴、雨燕等,還有一些鳥會相守到幼雛出巢分開,比如織布鳥、鵪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