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學者發現1500萬年前「木乃伊」南酸棗化石

2020-11-19 阿基米德FM

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在福建漳浦發現一種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化石。就像人們熟知的木乃伊,這些乾枯、脫水的化石將遠古南酸棗的形態結構立體保存了下來。

南酸棗是一種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的喬木,在我國浙江、福建、雲南等地有分布。考古證據顯示,早在8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經開始食用南酸棗,並且將其果實大量儲存起來。

此次,研究團隊共發現7枚「木乃伊」南酸棗果實化石,它們的形態結構與現代南酸棗基本相同。稍有不同的是,現在的南酸棗果實,頂端有3至6個俗稱為「眼」的萌發孔。而發現的化石裡,首次出現了具有7個萌發孔的果實。這說明,1500萬年前的遠古南酸棗,形態比現代「子孫」更加多樣。

「古植物學和環境考古資料顯示,在2000萬年前,南酸棗曾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而現在,它成了東亞地區特有的植物。我們的研究說明,南酸棗很久以前就在歐洲消失,而在我國華南地區,它們很可能從遠古時代一直延續生存至今。」參與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助理研究員王姿晰說。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古植物學和孢粉學評論》上。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中美學者發現1500萬年前的棗
    考古現在進行時【中美學者發現1500萬年前的棗】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在福建漳浦發現一種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化石。就像人們熟知的木乃伊,這些乾枯、脫水的化石將遠古南酸棗的形態結構立體保存了下來。此次,研究團隊共發現7枚「木乃伊」南酸棗果實化石,它們的形態結構與現代南酸棗基本相同。稍有不同的是,現在的南酸棗果實,頂端有3至6個俗稱為「眼」的萌發孔。而發現的化石裡,首次出現了具有7個萌發孔的果實。這說明,1500萬年前的遠古南酸棗,形態比現代「子孫」更加多樣。
  • 1500萬年前的「木乃伊」南酸棗化石「新鮮出爐」
    1500萬年前的「木乃伊」南酸棗化石。(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姿晰供圖)南酸棗化石微型CT掃描圖片。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姿晰供圖)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長啥樣?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在福建漳浦發現一種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化石,不同於傳統的化石形成方式,這些南酸棗化石就像人們熟知的木乃伊,通過乾枯、脫水的方式將遠古南酸棗的形態結構立體保存了下來。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了解到,中美研究團隊此次共發現7枚「木乃伊」南酸棗果實化石,它們的形態結構與現代南酸棗基本相同。稍有不同的是,現在的南酸棗果實,頂端有3至6個俗稱為「眼」的萌發孔。
  • 1500萬年南酸棗化石被發現,經過研究,發現它與現在的棗真有不同
    近日,官方發出一條消息,考古專家們發現1500萬年的南酸棗化石,經過研究發現,它竟與現在的果實有不相同之處,但不同之處是什麼呢? 近日,美國生物學者在福建漳浦進行考察時,意外發現7枚南酸棗化石,經過專業的檢測後,這7枚南酸棗化石竟帶給大家意想不到的驚喜
  • 科研|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 形態比現代「子孫」更加多樣
    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化石。就像人們熟知的木乃伊,這些乾枯、脫水的化石將遠古南酸棗的形態結構立體保存了下來。南酸棗是一種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的喬木,在我國浙江、福建、雲南等地有分布。考古證據顯示,早在8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經開始食用南酸棗,並且將其果實大量儲存起來。此次,研究團隊共發現7枚「木乃伊」南酸棗果實化石,它們的形態結構與現代南酸棗基本相同。稍有不同的是,現在的南酸棗果實,頂端有3至6個俗稱為「眼」的萌發孔。
  • 1500萬年前的棗被發現 看看它的復原圖真是感嘆於大自然的神奇
    1500萬年前的棗被發現 看看它的復原圖真是感嘆於大自然的神奇時間:2020-11-22 14: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500萬年前的棗被發現 看看它的復原圖真是感嘆於大自然的神奇 最近,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在福建漳浦發現一種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化石,不同於傳統的化石形成方式
  • 今日科技話題:量子計算和模擬、遙感技術、「木乃伊」、甘氨酸、大氣汙染、乳腺癌
    1500萬年前「木乃伊」南酸棗化石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化石。就像人們熟知的木乃伊,這些乾枯、脫水的化石將遠古南酸棗的形態結構立體保存了下來。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古植物學和孢粉學評論》上。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1500萬年前的木乃伊化南酸棗果化石
    南酸棗又名五眼果,其果實具有5個萌發孔。南酸棗的果實在熱帶雨林中被多種動物食用,種子也被多途徑傳播,其中,鹿科動物和犀鳥作為主要的食用者和傳播者發揮積極作用。南酸棗的果實由薄果皮、木質內果皮、可食用的中果皮和果肉組成,在我國南方,其果肉常被加工成南酸棗糕。據考古學證據顯示,8000多年前,古人就已開始食用南酸棗,並將其果實大量儲存起來。
  • 古生物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的奇特花朵
    新華社南京9月30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近日在約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一種奇特的花。與一般花朵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乎從同一點上生長出來不同,這種遠古花朵似乎經過了「縱向拉伸」,花朵中的各個器官,上下依次生長在一個花枝上。
  • 古生物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的奇特花朵
    新華社南京9月30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近日在約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一種奇特的花。領導該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王鑫介紹,此次研究涉及的琥珀化石產自北美洲多米尼加,距今約有1500萬年歷史。科研團隊在其中發現了一朵長約3毫米的小花,小花的各組成部分清晰可見,屬於典型的真雙子葉植物。研究者們將之命名為「丁氏花」,以紀念我國著名數學家丁石孫先生。
  • 神奇恐龍木乃伊留下7800萬年前最後晚餐!
    神奇恐龍木乃伊留下7800萬年前最後晚餐!提起「木乃伊」,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雄偉的埃及金字塔以及關於法老們的神秘傳說。恐龍的遺體也能變成木乃伊,不信?那今天就給大家介紹最著名的一具恐龍木乃伊「萊昂納多」( Leonardo)。
  • 加州今年7月接連兩次地震帶出大寶貝:1500萬年前幼鯨或河馬化石
    據外媒10月28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施工隊在施工時發現一塊極具研究價值的化石,形成時間可追溯至距今1500萬年前。近日,一支道路施工隊在震後封鎖的一條公路上施工時發現一塊重達600磅(約為270公斤)的石塊,裡面包裹著一塊巨大的化石,但該化石缺少頭部。▲ 在西米谷發現的缺少頭部的化石有研究人員指出,可能是兩次地震將這塊巨石從塔波峽谷內震落,致其滾至西米谷,即化石被發現的道路所在地。
  • 2300萬年前「木乃伊葉片」,隱藏著遠古秘密,考古學家樂壞了
    遠古生物在地球上留下痕跡的方式就是變成化石,但並非所有的生物都能變成化石,只有遇到了合適的機會,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能夠形成化石被埋藏在地下。從目前人類已發現的化石情況來看,動物化石較多,植物化石較少,這說明植物容易受到分解作用的影響。但最近紐西蘭一支研究團隊發現了一些保存完好的樹葉化石,並從中揭開了一些秘密。
  • 古生物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奇特花朵,網友:像不像魔仙堡外景
    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近日在約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一種奇特的花。與一般花朵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乎從同一點上生長出來不同,這種遠古花朵似乎經過了「縱向拉伸」,花朵中的各個器官,上下依次生長在一個花枝上。
  • 美發現「恐龍木乃伊」(組圖)
    因為我們所了解的恐龍多是科學家們根據恐龍化石推測出來的,這些恐龍的機體組織已經完全礦物化,得到的信息十分有限。但英國和美國科學家們3日宣布,他們日前在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了一具「恐龍木乃伊」,它保存了大部分外皮組織、肌肉、肌腱乃至消化系統內的食物。科學家們為此驚呼,這項發現可稱之為「古生物學上的聖杯」。
  • 古生物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的奇特花朵,或可解開花的演化之謎
    近日,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在約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一種奇特的花。與一般花朵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乎從同一點上生長出來不同,這種遠古花朵似乎經過了「縱向拉伸」,花朵中的各個器官,上下依次生長在一個花枝上。
  • 【綠馬甲1001問】No.9:南酸棗為什麼叫五福臨門果
    漆樹科、南酸棗屬一到秋天,植物園裡總會有好多老奶奶拿著個袋子一顆顆地撿果子,說是拿回去給孫子做棗糕吃,奶奶們撿的果子也是屬於很多人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