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好友送豪禮!185元紅包等你拿! 基金商城1折起購
平安信託轉型契合行業創新方向 2016年淨利37.97億元居行業第一
中國平安(行情601318,買入)日前披露的平安信託2016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顯示,2016年平安信託實現法人淨利潤37.97億元,同比增長22.12%;實現營業收入67.53億元,信託計劃資產管理規模6772.21億元。2016年,平安信託淨利潤首次位列行業第一,同比逆勢增長22%。
平安集團總經理兼平安信託董事長任匯川表示,平安信託逆勢增長,正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的結果。據悉,2016年,平安信託投向工商企業、基礎產業等實體經濟部門的存續規模超過3337億元,同比增長42.24%,規模佔比達49.28%,諸多信託項目涉及醫療健康(愛基,淨值,資訊)、新能源、裝備製造等國家「十三五」規劃重點發展的產業。
明確轉型方向乘勢而上
2017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面臨很大挑戰,是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三去一降一補」國家政策持續落實的一年。在去年末舉辦的中國信託業年會上,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提出信託八大業務分類,明確了信託業未來創新方向。任匯川認為,新政策導向為公司轉型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2016年,平安信託通過股權投資、投貸聯動、併購基金、定向增發、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業務形式,打造出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信託範本。
在債權和股權信託方面,平安信託創新投貸聯動,實現資產與資金的無縫對接。2016年上半年,平安信託推出業內首個定位於資本市場併購重組業務的機構合作平臺——「併購贏家」,東旭集團是受益者之一。該集團主營業務為玻璃基板、太陽能(行情000591,買入)和環保建材,2016年,收購寶安地產並將其更名為「東旭藍天(行情000040,買入)」,欲將它從一家傳統地產公司打造為新能源發電領域的翹楚。平安信託「併購贏家」在與企業接觸後,最終設計了「投貸連動」的金融服務方案,一方面,通過設立新能源併購貸款基金,幫助企業進行新能源電站的收購,實現與被投資企業風險和收益共擔;另一方面,參與其定向增發,為企業的轉型提供進一步的資金支持。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東旭藍天迅速做大資產規模,通過併購光伏電站,實現了東旭集團的產業鏈一體化。
放眼中西部落地基建項目
2016年平安信託在基礎產業建設領域一共落地了52個政信合作項目,其中,支持四川、廣西、湖南等中西部省份的項目佔據了一半以上,投向也以高速公路、天然氣、市政建設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工程為主。
「蒼海項目」是廣西省梧州市建設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和西江經濟帶的一個重點項目,包括了防洪排澇、河道整治、城市建設與生態建設等在內的一系列工程。2016年一季度,平安信託基礎產業投資項目組深入梧州蒼海新區了解蒼海項目建設進度及長期建設規劃,在2016年三季度完成籤約並成功放款,為「蒼海項目」提供15億元的資金支持。
對於信託公司來說,基礎產業領域投資最大的特點是規模大、久期長,回報相對有限。特別是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減速換擋、提質增效的新階段,信託公司的專業能力更是穩定經濟投資增速的重要依靠。平安信託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政信合作及PPP模式為中西部地區經濟轉型提供急需的資金支持。
風險防控始終放在首位
由於信託業務的複雜性、創新性,近年來,行業各類風險的出現也引起了社會公眾以及監管部門的關注,監管層多次呼籲信託公司應在轉型發展中守住合規底線。平安信託副總經理兼首席風控官曹寧莉告訴記者,平安信託一直以來都將風險控制放在首要位置,堅守合規底線,做好實質風控。據介紹,2016年,平安信託圍繞公司基金化發展戰略,成功搭建了包括風控、投後、募集等功能在內的管理平臺;同時建立零售「客戶—產品—資產」的適配體系,精準定位高淨值客戶資產配置需求,將合適的產品介紹給合適的投資者;並成立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實現信用、流動性、市場及操作風險的統籌管理,多方位強化信託主動管理風險能力。
任匯川表示,未來平安信託仍要堅定不移地推動「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私募投行」業務模式落地,在資金端和資產端雙雙打造行業翹楚,引領中國泛資管時代,同時要高度防範和有效管理風險,為客戶的資產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