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佛研究員林孝庭獲英國皇家亞洲學會會士頭銜。
美華裔研究中國近代史獲肯定 入選英國皇家學會
2008年06月19日 09: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胡佛研究員林孝庭獲英國皇家亞洲學會會士頭銜。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林孝庭最近獲選成為英國皇家亞洲學會的新「會士」 (Fellow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簡稱FRAS),以肯定他在近代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邊疆少數民族政治關係史研究上的傑出貢獻。
對於獲得此份殊榮,林孝庭表示,要與家人以及胡佛研究院全體同仁一齊分享,他還特別要感謝臺灣的近代史學界諸多啟蒙前輩、先進與同好,從過去他在臺灣求學時期以來所提供的良好學術環境以及對他的栽培、指導與鼓勵,使他能夠在近代史的學術研究上,奠定深厚的基礎。
談起與皇家亞洲學會的淵源,林孝庭表示,早於2002年當他在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即曾以一篇討論近代中國國民政府與西藏少數民族關係的論文獲得皇家亞洲學會Barwis-Holliday論文獎,今年5月間,他再度以一篇探究中國傳統朝貢制度,以及近兩百年來中國與中亞地區國際關係史的研究論文,獲選入圍皇家亞洲學會Sir George Staunton最佳論文獎。
總部位於倫敦的英國皇家亞洲學會,創立於1823年,是國際上以亞洲研究為宗旨,歷史最悠久、地位最崇高的學術機構之一,新會士的產生,需由至少兩名以上現任會士的推薦與提名,並經由「會士委員會」(Council of Fellows)進行審核與三分之二以上票選認後通過。印度大文豪泰戈爾(R. Tagore),與發現敦煌石窟而轟動全球的匈牙利考古學家史坦因 (Aurel Stein),皆曾為該會會士。
除了忙碌的研究工作之外,林孝庭同時還積極參與胡佛檔案館舉世聞名的近代中國檔案與特藏史料計劃,並協助胡佛研究院推動與亞太國家地區重要大學與智庫的交流。
林孝庭表示,隨著中文新史料的陸續開放,現在是中、西學界重新評價與研究二次大戰後,中華民國在臺灣這段歷史的極佳契機。
對於中國近代史的學術研究立場,林孝庭指出,唯有超越政治與意識型態的對立與包袱,才能夠冷靜清楚地看待近代歷史上的人、事與物,從而以更客觀的角度去詮釋與評價過去的歷史,做出第一流的研究。
36歲的林孝庭是胡佛研究院有史以來聘用最年輕的正式研究員。(王慶偉)
【編輯:張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