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沒有國家科學院,但有一個歷史悠久的皇家學會,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都實際發揮著科學院的作用。據信,英國皇家學會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而又唯一從未中斷過的科學學會,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其一貫宗旨,是支持和推動英國及國際間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發展,倡導以科學成果造福全人類。其網址首頁上載明了學會的三大職能,1、英國國家科學院;2、科學學術團體;3、科學研究與交流的資助機構。
英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始創於1660年,迄今已有352年歷史,是英國最具名望的科學學術機構,其會員均為尖端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皇家學會是一個獨立、自治的機構,在制定章程、選舉會員時獨立操作,無須政府批准,但與政府的關係又是非常密切的。政府為皇家學會經營的科學事業提供財政資助。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是學會的贊助人。
學會會址位於倫敦市中心區,有固定職員140人。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共有21名成員,每年通過年會改選其中10名。21名成員中有5名是學會的負責人,依據學會章程,除這5人外,其他16名理事會成員不得連續任職兩年以上;學會會長及外事秘書任期為5年。自1915年以來,皇家學會的歷任會長大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2010年12月上任的現任會長保羅·納斯是英國著名生物化學家,2001年諾貝爾生物化學獎得主。
1850年,當時的英國政府向皇家學會提供了第一筆資助1000英鎊,用以資助科學研究,英國政府對皇家學會的資助制度由此確立。儘管如此,皇家學會始終保持獨立運作,不對政府負責,也不接受政府領導和管理。到了1876年,政府的年撥款數額升至5000英鎊。現在,英國政府對皇家學會的撥款額已達到每年2500萬英鎊,佔學會年度開支的79%。其餘21%來自多種渠道的收入,如學會的投資、遺產及個人的捐贈、出版物、工業界的研究合同等。除此之外,皇家學會還力爭每年額外籌集二三百萬英鎊資金,用以擴大其業務活動範圍。
學會沒有自己的科研實體,它的科學研究、諮詢等職能主要通過指定研究項目、資助研究、制訂研究計劃、通過會員與工業界聯繫及開展研討會等實現。
皇家學會實行終身制會員(亦稱院士)制度,一旦入選,終生保有。會員的構成分為三類:皇家會員、英籍會員和外籍會員。皇家會員出自英國王室,不定期選舉產生。每年3月第三個星期三召開選舉年會,由現任會員組成的評審團通過投票從700多名候選人中選出44名英籍會員,8名外籍會員以及1名名譽會員。會員的候選人必須由至少6名現任會員提名推薦。皇家學會的會員享有極高的社會榮譽。
英國皇家學會擁有總共約1450多名會員(又稱院士),其中有8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當代的史蒂芬·霍金、胚胎移植及肝細胞研究權威安妮·麥克萊倫、網際網路發明人蒂姆·伯納斯·李等世界著名科學家都在其會員名冊。數據顯示,皇家學會的會員中有5%是女性。過去10年間當選的會員中女性佔10%。
1660年創立之初,皇家學會大約只有100多名會員,10年後人數增加了一倍。到19世紀初葉會員達到500人上下,但其中真正的科學家還不到一半,一大半都是名譽會員。1731年學會修改了章程,所有會員(院士)候選人都必須獲得書面推舉,並需要得到支持者的籤名。到1847年學會才決定,院士的獲選提名必須基於他們的科學成就。這樣,英國皇家學會從一個「會所」轉變為實際意義上的科學學會。
如前所述,皇家學會是英國實際上的國家科學院,在國內、國際上都代表英國科學界,學會是國際科學聯合會的創始成員國之一,並一直在歐洲科學基金會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多年來,學會與英國國內及世界各地眾多科學組織都建立並保持著互利合作關係,為促進世界科學的進步與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