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揭秘英國皇家學會:從會所變成國家科學院

2021-01-15 科學網

 

英國沒有國家科學院,但有一個歷史悠久的皇家學會,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都實際發揮著科學院的作用。據信,英國皇家學會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而又唯一從未中斷過的科學學會,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其一貫宗旨,是支持和推動英國及國際間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發展,倡導以科學成果造福全人類。其網址首頁上載明了學會的三大職能,1、英國國家科學院;2、科學學術團體;3、科學研究與交流的資助機構。

 

英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始創於1660年,迄今已有352年歷史,是英國最具名望的科學學術機構,其會員均為尖端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皇家學會是一個獨立、自治的機構,在制定章程、選舉會員時獨立操作,無須政府批准,但與政府的關係又是非常密切的。政府為皇家學會經營的科學事業提供財政資助。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是學會的贊助人。

 

學會會址位於倫敦市中心區,有固定職員140人。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共有21名成員,每年通過年會改選其中10名。21名成員中有5名是學會的負責人,依據學會章程,除這5人外,其他16名理事會成員不得連續任職兩年以上;學會會長及外事秘書任期為5年。自1915年以來,皇家學會的歷任會長大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2010年12月上任的現任會長保羅·納斯是英國著名生物化學家,2001年諾貝爾生物化學獎得主。

 

1850年,當時的英國政府向皇家學會提供了第一筆資助1000英鎊,用以資助科學研究,英國政府對皇家學會的資助制度由此確立。儘管如此,皇家學會始終保持獨立運作,不對政府負責,也不接受政府領導和管理。到了1876年,政府的年撥款數額升至5000英鎊。現在,英國政府對皇家學會的撥款額已達到每年2500萬英鎊,佔學會年度開支的79%。其餘21%來自多種渠道的收入,如學會的投資、遺產及個人的捐贈、出版物、工業界的研究合同等。除此之外,皇家學會還力爭每年額外籌集二三百萬英鎊資金,用以擴大其業務活動範圍。

 

學會沒有自己的科研實體,它的科學研究、諮詢等職能主要通過指定研究項目、資助研究、制訂研究計劃、通過會員與工業界聯繫及開展研討會等實現。

 

皇家學會實行終身制會員(亦稱院士)制度,一旦入選,終生保有。會員的構成分為三類:皇家會員、英籍會員和外籍會員。皇家會員出自英國王室,不定期選舉產生。每年3月第三個星期三召開選舉年會,由現任會員組成的評審團通過投票從700多名候選人中選出44名英籍會員,8名外籍會員以及1名名譽會員。會員的候選人必須由至少6名現任會員提名推薦。皇家學會的會員享有極高的社會榮譽。

 

英國皇家學會擁有總共約1450多名會員(又稱院士),其中有8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當代的史蒂芬·霍金、胚胎移植及肝細胞研究權威安妮·麥克萊倫、網際網路發明人蒂姆·伯納斯·李等世界著名科學家都在其會員名冊。數據顯示,皇家學會的會員中有5%是女性。過去10年間當選的會員中女性佔10%。

 

1660年創立之初,皇家學會大約只有100多名會員,10年後人數增加了一倍。到19世紀初葉會員達到500人上下,但其中真正的科學家還不到一半,一大半都是名譽會員。1731年學會修改了章程,所有會員(院士)候選人都必須獲得書面推舉,並需要得到支持者的籤名。到1847年學會才決定,院士的獲選提名必須基於他們的科學成就。這樣,英國皇家學會從一個「會所」轉變為實際意義上的科學學會。

 

如前所述,皇家學會是英國實際上的國家科學院,在國內、國際上都代表英國科學界,學會是國際科學聯合會的創始成員國之一,並一直在歐洲科學基金會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多年來,學會與英國國內及世界各地眾多科學組織都建立並保持著互利合作關係,為促進世界科學的進步與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英國皇家學會、英國醫學科學院...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英國皇家學會、英國醫學科學院人才項目指南   為推動中英長期實質性合作研究,促進中英兩國科研人才與科研團隊深入開展合作與交流,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英國皇家學會(RS)、英國醫學科學院(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擬聯合資助中英人才項目(英方項目名稱為: 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即「牛頓高級學者基金」),資助我國青年學者與英國合作者之間的交流互訪與合作研究活動
  • 英國皇家學會簡介
    英國皇家學會的全稱「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是英國資助科學發展的組織,成立於1660年,並於1662年、1663年、1669年領到皇家的各種特許證,英女皇是學會的保護人。學會宗旨是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它是世界上歷史最長且從未中斷過運行的科學學會。它在英國起著全國科學院的作用。
  • 傅伯傑獲2020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榮譽會士—新聞—科學網
    5月18日,英國皇家地理學會(RGS-IBG)公布了2020年度獎章與榮譽會士授予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部長傅伯傑被授予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榮譽會士
  • 英國皇家學會慶祝成立350周年
  • 科學網—塞繆爾·佩皮斯與英國皇家學會
    塞繆爾·佩皮斯   ■楊靖 2010年,英國皇家學會成立時任皇家學會會長、劍橋大學教授馬丁·瑞斯在《科學》雜誌發表文章,認為克裡斯多弗·雷恩、羅伯特·胡克和塞繆爾·佩皮斯等三位元老以及其他「充滿好奇心和創造力」的紳士們,在「以實驗促進自然知識之英國皇家學會」草創之際,居功至偉。文中提到的雷恩爵士是英國著名科學家、天文學家,也是1666年大火之後倫敦重建的總設計師;胡克是著名物理學家,因興趣廣泛、發明眾多而被譽為「英格蘭的達·文西」。
  • 英國皇家學會創辦新開放獲取期刊
    英國皇家學會總部不到一周之後,2月17日,英國皇家學會宣布也將出版自己的首個開放獲取在線期刊——《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出版首期定在今年晚些時候。 皇家學會在聲明中稱,新期刊將「提供升級發表服務,幫助學界發表所有接收的高質量研究成果,不受傳統期刊對範圍、長度或者影響的限制」。
  • 中科院院士陳竺當選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
    英國皇家學會日前公布新增會員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當選會員。陳竺在白血病治療方面有著重要貢獻,是亞洲血吸蟲病基因測序項目的帶頭人之一。英國皇家學會官方網站介紹稱,陳竺是上海交大附屬瑞金醫院血液學研究所教授,也是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對白血病的治療做出了重要貢獻,對白血病新藥的作用機理和臨床應用貢獻卓著。
  • 皇家學會和近代英國科學精神
    位於倫敦的皇家學會會所 1660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等發起建立了專門的學術研究機構,即皇家學會。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正式批准成立學會,科學家們可以在此進行學術探討和作品交流以及實驗的演示。皇家學會的成立,是英國理性思想和科學精神最形象的反映。
  • 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學報》免費開放歷史文章
    《哲學學報》1999年實現數位化,此次開放獲取是英國皇家學會承諾開放其出版物的一部分
  • 張蒙︱撲朔迷離的英國皇家學會發達史
    可是,就是在他的半心半意的贊助之下,卻出現了日後被譽為「現代科學起點」的英國皇家學會。今天的皇家學會大致相當於英國的科學院,是世界上歷史最長的科學學會。即使你太不了解這個學會,但也一定知道那個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牛頓不僅是這個學會的會員,還做過長達十四年的會長,而他那本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也是在皇家學會的資助下出版的。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英國篇(九)英國皇家學會簡介
    英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又稱倫敦皇家學會,成立於1660年,全稱為「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最開始是由約12位科學家自發組織而成,當時稱作「無形學院」(invisible college),於1662年由國王查理二世授予皇家證書,是世界上歷史最長而又從未中斷過的科學學會
  • 英國皇家學會副會長:不論形勢如何,科技合作仍將繼續—新聞—科學網
    英國皇家學會副會長:不論形勢如何,科技合作仍將繼續 卡特洛:我認為,中國在很多科學領域已經很發達,一些基礎科研計劃非常有優勢,科研成果轉化的效率也很高。 中英兩國科學家已經合作了幾百年,雖然歷史上有光明與黑暗的時刻,但是科學界一直在積極合作。對英國來說,中國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 科研本身就存在競爭,但更離不開合作。中英兩國之間的關係是「友好競爭」關係。
  • 李家洋當選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
    據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記者林暉 王宇)記者4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世界著名學術機構英國皇家學會日前公布新當選會員名單
  •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Heather Montgomery博士訪問福建物構所
    4月10日,應中國科學院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重點實驗室的邀請,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Nanoscale雜誌副主編Heather Montgomery博士和該雜誌中華區出版人宋冠群博士等一行三人訪問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 李家洋當選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5月4日電 記者楊舒4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世界著名學術機構英國皇家學會日前公布新當選會員名單,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家洋當選外籍會員。    據了解,英國皇家學會本年度共選出47名新會員和10名外籍新會員,李家洋因在水稻遺傳學和品種改良方面的重大原創性貢獻而當選。此前,李家洋還憑藉在植物株型發育以及應用方面作出的貢獻先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    英國皇家學會成立於1660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且唯一未中斷過運行的科學學會。
  • 中科大王均教授入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均教授入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FRSC)。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成立於1841年,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學術機構,也是國際化學界最有影響的團體之一。
  • 秦建華當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新聞—科學網
    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張敏 12月18日,收到英國皇家化學學會主席Dominic Tildesley教授來函: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秦建華研究員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 四川大學傑出校友盧欣教授當選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近日,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宣布選舉51名院士、10名外籍院士和1名榮譽院士,四川大學1978級生物系傑出校友盧欣教授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年成為全英第一位華人女教授;2004年出任路德維格癌症研究所倫敦大學學院分所(Ludwig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UCL Branch)所長,成為全英第一位華人科學研究所所長;2007年盧欣教授受聘於牛津大學,並創建了牛津大學路德維格癌症研究所(Ludwig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University of Oxford);2011年當選為英國皇家病理科學院院士
  • 英國皇家學會主席文卡評價「中國是一個世界領先的科技強國」
    WLF獨家連線文卡視頻截圖文卡同時是現任英國皇家學會主席英國皇家學會在英國起著國家科學院的作用,它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科學學會。文卡目前在參與著新冠方面的研究,為英國政府的防控疫情提供建議。文卡強調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多極的世界,科學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蓬勃發展, 尤其是中國。文卡表示在過去二三十年中,全球最顯著的變化之一就是中國科學技術的爆發式增長。
  • 邊學成獲英國皇家學會牛頓高級學者基金資助
    近日,建工學院邊學成教授獲英國皇家學會2015年牛頓高級學者基金 (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資助,這是國內土木工程領域首位獲得該基金資助的學者。        牛頓高級學者基金是由英國皇家學會和英國醫學科學院聯合發起,用於資助自然科學領域和醫學領域已有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學者,通過與英國著名科學家的培訓、合作及互訪,提升在科研上的能力和優勢,並用獲得的能力和技術服務於人類社會的福祉和經濟發展。邊學成教授將利用該項基金開展鐵路路基變形和內部病害機理的相關研究,實現高耐久性高速鐵路路基的設計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