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蒙︱撲朔迷離的英國皇家學會發達史

2020-11-25 澎湃新聞

《英國皇家學會:現代科學的起點》,[英]阿德裡安·泰尼斯伍德著,王兢譯,未讀·北京燕山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240頁,68.00元

康熙二年的夏天,京城的一群僧侶、學者和官員聚集在一起,緊鑼密鼓地商討如何迎接最高統治者的到來。鑑於就在上一年,這位偉大的君主剛剛下達諭旨,聲稱自己要支持科學和藝術。他們便希望通過展示炫目的實驗,取悅這位追求新奇的主上。但不能表演數學方程,因為太枯燥無味;也不能解剖動物,因為太「汙穢惡臭」。最終,他們決定展示一個氣壓計、一隻眼球模型和一個浮水指南針。然而,來自王室的反饋非常有限,這位君主還暗自裡嘲諷了所謂的科學實驗是多麼的荒唐可笑。

這一切聽起來是不是很像清聖祖康熙帝的所為?康熙的確對西洋傳來的科學技術頗有興趣,不僅學習過《幾何原本》,還觀測了日食。但上面這個故事其實說的是大英帝國的國王查理二世。相比而言,查理二世對科學的認識可能遠不及康熙。可是,就是在他的半心半意的贊助之下,卻出現了日後被譽為「現代科學起點」的英國皇家學會。

今天的皇家學會大致相當於英國的科學院,是世界上歷史最長的科學學會。即使你太不了解這個學會,但也一定知道那個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牛頓不僅是這個學會的會員,還做過長達十四年的會長,而他那本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也是在皇家學會的資助下出版的。不過,如果一個人據此便認為,皇家學會從創建之初就是地位顯赫,聲望日隆,那他就大錯特錯了。

英國歷史學家阿德裡安·泰尼斯伍德在2019年出版了一本小書——《英國皇家學會》,全面而又平實地勾勒了皇家學會從1660年誕生到成為世界著名學會的歷史。這本書在今年被翻譯成中文,譯筆流暢,值得一讀。根據泰尼斯伍德的敘述,皇家學會直到十九世紀初都還在尋求得到王室和上流社會的認同。數百年來,英國社會對皇家學會的嘲弄和誤解,相較晚清時期的中國讀書人一點也不遜色。在皇家學會成立九年之後,牛津大學的校方發言人猛烈地抨擊皇家學會是「一個惡魔般的學會」,「專橫跋扈地責難一切古代智慧」。1751年,在一位希爾爵士的筆下,皇家學會的研究工作不過是些下三濫的無聊之舉,如:「一種讓魚保鮮的辦法」「學習唱歌的新方法」和「從某個患者的胸口取出了一頭火狼」。

儘管皇家學會遭受到各種非議和不理解,但作者泰尼斯伍德並沒有輕易地斥之為時人的愚昧無知。要知道,那些異議人士大多是大學教授和政府官員,是不折不扣的上流階級。他們在文學與藝術上的成就,至今被人所銘記。像著名的《格列佛遊記》的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他曾在小說中辛辣地諷刺牛頓閉門造車,創造出無法應用於實踐的理論。

不僅如此,皇家學會內部也不以團結著稱。發現彈簧胡克定律的胡克與發現牛頓定律的牛頓是皇家學會兩名著名的會員,但他們倆幾乎勢同水火。據說,我們所熟知的牛頓那句名言「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實不是什麼謙辭,而是牛頓在當面諷刺胡克的身材短小。既然皇家學會內部問題如此之多,又面臨如此不順利的外部環境,那麼它怎麼就成了「現代科學的起點」?它在重重阻礙中的成功崛起似乎與科學在東亞的歷史經驗不相吻合。

從日本的明治維新到近代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一以貫之的是對西方科學技術的學習和模仿。二者的歷程都再反覆申說,唯有將科學置於不容置疑的權威地位,方有可能實現國家的現代化。正如胡適在1923年所說:

這三十年來,有一個名詞在國內幾乎做到了無上尊嚴的地位,無論懂與不懂的人,無論守舊和維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對他表示輕視或戲侮的態度。那個名詞就是「科學」。

即便如此,民國與日本仍然面臨科學不如歐美的持久焦慮。正如羅芙芸(Ruth Rogaski)所說,科學成為一種國族缺陷的象徵,永無達到的那一天。因此,如何不斷地對國民進行啟蒙,提高他們對科學的認識,始終是國家建構的重要一環。

然而,在泰尼斯伍德的書中,我們看不到十九世紀之前的皇家學會有如此待遇。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是皇家學會是如何掙扎在尋求皇室的資助和上流社會的認可之中。似乎,有限的成就都是源於會員個人的努力,甚至談不上團體的協作。有一種觀點認為,是皇家學會與大英帝國的「聯姻」促成了它的興旺發達。本來,皇家學會的「民間團體」性質使之比較不受國家和教會勢力的幹預,但在十八世紀之後,皇家學會越來越深入地參與到大英帝國的殖民事業之中,因此獲得其賴以發展的國家資助和科學資源。這種看法點出了國家在推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性,可是又仿佛在暗示我們,獨立自主的科學思考如果沒有意識形態的贊助,就只能陷入混亂之中。

相比上述那些宏大敘事,泰尼斯伍德給出了另一種平易近人的答案:正是外界的批評聲音令皇家學會產生了自我革新的動力。沒有不可一世的權威地位,皇家學清醒地意識到它的問題——「沉浸在稀有新奇之物裡的狂喜」。換言之,當時的英國科學家傾向於探究「非常瑰奇之觀」,而非「嚴肅科學」。事實上,在皇家學會建立的半個世紀當中,職業科學家非常稀少(胡克是第一人),大部分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正式工作(連牛頓也身為國家鑄幣廠的廠長),科學不過是業餘時間從事的獵奇研究。

牛頓

1847年,皇家學會進行了改革,大幅提高職業科學家的比例。候選人必須「在增進自然知識,包括數學、工程學和醫學上有著重大貢獻」。到1860年時,科學家會員的比例第一次突破了百分之五十;到十九世紀末時,在數百名會員中僅有二十人不是科學家。看起來,外界對科學的非議,非但沒有壓制科學的發展,反而促成了科學的正規化和職業化。

英國皇家學會雖然是由一群知識精英組成,但是他們不可能自外於整個社會。科學中的反權威主義的建立,依舊是整個社會文化再生產的結果。換言之,皇家學會的誕生與英國王權的虛弱和議會力量的滋長脫不開關係。當時英國社會出現的種種相互制約,確保了新生的科學無法定於一尊,唯有不斷改革。可以佐證這一點的是,皇家學會在吸納女性會員方面同整個社會一樣保守(甚至更加保守)。皇家學會直到1945年,才迎來了第一批女性會員。反觀我國,雖然中國科學社的創辦比皇家學會晚了近二百五十多年(1915年),但卻比它早三十年有女性會員出現(陳衡哲,北京大學教授)。

此外,皇家學會在種族方面的偏見,也是大英帝國的縮影。英國皇家學會與中國建立聯繫主要是在抗戰時期。當時的皇家學會會長亨利·戴爾爵士委託學會會員、日後以《中國科學技術史》聞名於世的李約瑟(Joseph Needham),來到抗戰時期的中國大後方,「在中英兩國科學和文化交流活動中建立更為密切、更個人化的聯繫」。然而,當李約瑟真的去踐行這一理念,向皇家學會推薦吸納華人科學家林可勝等人入會時,卻遭到了全部回絕。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皇家學會固守成見的同時,當時偏處西南一隅的幾名西南聯大本科生,卻在茶館裡談天時,輕描淡寫地批評愛因斯坦的新作:「毫無originality(原創性),是老糊塗了吧?」這名青年就是後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

由此觀之,科學不可能脫離社會和政治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那種努力將科學打扮成萬物仲裁者的願望,恐怕反而會損害科學的自我革新能力。撲朔迷離的皇家學會發達史至少說明了,科學如何在回應社會關切和質疑的同時,實現自我成長的。科學與社會的關係不應停留在前者啟蒙後者的不對稱權力架構上,而應有更為平等的對話和理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英國皇家學會簡介
    英國皇家學會的全稱「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是英國資助科學發展的組織,成立於1660年,並於1662年、1663年、1669年領到皇家的各種特許證,英女皇是學會的保護人。學會宗旨是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它是世界上歷史最長且從未中斷過運行的科學學會。它在英國起著全國科學院的作用。
  • 皇家學會和近代英國科學精神
    位於倫敦的皇家學會會所 1660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等發起建立了專門的學術研究機構,即皇家學會。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正式批准成立學會,科學家們可以在此進行學術探討和作品交流以及實驗的演示。皇家學會的成立,是英國理性思想和科學精神最形象的反映。
  • 美華裔研究中國近代史獲肯定 入選英國皇家學會
    美華裔研究中國近代史獲肯定 入選英國皇家學會 2008年06月19日 09: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胡佛研究員林孝庭獲英國皇家亞洲學會會士頭銜。
  • 科學網—塞繆爾·佩皮斯與英國皇家學會
    塞繆爾·佩皮斯   ■楊靖 2010年,英國皇家學會成立時任皇家學會會長、劍橋大學教授馬丁·瑞斯在《科學》雜誌發表文章,認為克裡斯多弗·雷恩、羅伯特·胡克和塞繆爾·佩皮斯等三位元老以及其他「充滿好奇心和創造力」的紳士們,在「以實驗促進自然知識之英國皇家學會」草創之際,居功至偉。文中提到的雷恩爵士是英國著名科學家、天文學家,也是1666年大火之後倫敦重建的總設計師;胡克是著名物理學家,因興趣廣泛、發明眾多而被譽為「英格蘭的達·文西」。
  • 英國皇家學會開放雜誌今天上線
    今天,英國皇家學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開放雜誌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正式上線。該雜誌是近年來開放存取運動的產物之一。在今年二月份的時候,英國皇家學會就提出在年內啟動開放雜誌。
  • 英國皇家學會:馬斯克、哈薩比斯入會了
    IT之家5月10日消息 日前,英國皇家學會宣布新增50名院士,其中包括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和DeepMind執行長、「阿爾法狗之父」戴密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
  • 英國皇家學會慶祝成立350周年
  • 與大師共榮的英國院士——皇家學會會員
    新華網倫敦7月1日電(記者劉石磊)英國能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佔得先機,成為當時的世界頭號強國,離不開長期以來對科學及科學家的重視和尊重。歷史最悠久的科學院級機構——英國皇家學會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英國皇家學會成立於1660年,是英國最權威的學術機構,牛頓等著名科學家曾擔任皇家學會會長。
  • 英國皇家學會前會長:中國科技取得非凡的成就
    圖片來源:科技日報 田學科攝曾經擔任過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的保羅·納斯爵士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因發現調節細胞周期的關鍵蛋白質,與哈特維爾和亨特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他熱心中英科技合作,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習主席訪問英國時曾兩次接見他。日前,在其親手創辦並擔任所長的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納斯爵士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23歲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最年輕會士成長史充滿驚嘆號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沒上過幼兒園,沒參加過任何興趣班、培訓班,沒參加過奧林匹克競賽,卻是中考狀元、保送北京大學,本科後直升博士,並剛剛成為享譽中外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最年輕的會士。
  • 英國皇家學會免費開放歷史館藏
    新華網倫敦10月26日電(記者黃堃)牛頓發表的第一篇科學論文、達爾文年輕時的地質研究工作、富蘭克林著名的風箏導電實驗……這些珍貴的原始科學文獻已經可以在網上免費查詢,因為英國皇家學會26日開始免費開放其歷史館藏。英國皇家學會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歷史最悠久的科學機構之一,它在1665年創辦的《皇家學會哲學彙刊》,被認為是最老的同行評議科學刊物。
  • 溫家寶在英國皇家學會的演講(全文)
    2011年6月2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了題為《未來中國的走向》的演講。演講全文如下: 未來中國的走向——在英國皇家學會的演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2011年6月27日,倫敦)  尊敬的納斯會長,  各位會員、各位使節,  女士們、先生們:
  • 英國皇家學會創辦新開放獲取期刊
    英國皇家學會總部不到一周之後,2月17日,英國皇家學會宣布也將出版自己的首個開放獲取在線期刊——《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出版首期定在今年晚些時候。 皇家學會在聲明中稱,新期刊將「提供升級發表服務,幫助學界發表所有接收的高質量研究成果,不受傳統期刊對範圍、長度或者影響的限制」。
  • 科學網—揭秘英國皇家學會:從會所變成國家科學院
    據信,英國皇家學會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而又唯一從未中斷過的科學學會,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其一貫宗旨,是支持和推動英國及國際間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發展,倡導以科學成果造福全人類。其網址首頁上載明了學會的三大職能,1、英國國家科學院;2、科學學術團體;3、科學研究與交流的資助機構。
  • 英國皇家學會副會長:不論形勢如何,科技合作仍將繼續—新聞—科學網
    英國皇家學會副會長:不論形勢如何,科技合作仍將繼續 卡特洛:雙方都是世界著名的、成功的科研機構,各自都擁有一些在各個學科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和院士,有很強的專業素養,並都有積極的研究計劃,雙方在很多領域可以開展合作,我們一直都在討論如何在發展中國家、科研政策制訂等方面開展卓有成效的合作。 目前,雙方科學家的合作取得了諸多成果。
  • 李家洋當選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
    據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記者林暉 王宇)記者4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世界著名學術機構英國皇家學會日前公布新當選會員名單
  • 中科院院士陳竺當選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
    英國皇家學會日前公布新增會員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當選會員。陳竺在白血病治療方面有著重要貢獻,是亞洲血吸蟲病基因測序項目的帶頭人之一。英國皇家學會官方網站介紹稱,陳竺是上海交大附屬瑞金醫院血液學研究所教授,也是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對白血病的治療做出了重要貢獻,對白血病新藥的作用機理和臨床應用貢獻卓著。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英國篇(九)英國皇家學會簡介
    英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又稱倫敦皇家學會,成立於1660年,全稱為「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最開始是由約12位科學家自發組織而成,當時稱作「無形學院」(invisible college),於1662年由國王查理二世授予皇家證書,是世界上歷史最長而又從未中斷過的科學學會
  •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士張維加:留英需學會獨立思考
    中新網6月28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英倫網報導,今年二月,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聖休學院(St Hugh's College)博士研究生張維加獲得英國皇家天文學會(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RAS)的「fellow」(會員或會士)資格。
  • 工學院郭少軍當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FRSC)
    日前,北京大學工學院郭少軍老師收到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頒發的證書,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 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證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