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學會前會長:中國科技取得非凡的成就

2020-11-07 黎川發布

2019-09-20來源:科技日報作者:田學科

納斯爵士向記者介紹實驗室研究情況。圖片來源:科技日報 田學科攝

曾經擔任過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的保羅·納斯爵士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因發現調節細胞周期的關鍵蛋白質,與哈特維爾和亨特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他熱心中英科技合作,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習主席訪問英國時曾兩次接見他。日前,在其親手創辦並擔任所長的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納斯爵士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政府為科技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納斯告訴記者,長期以來,他一直與中國政府和科技界保持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係,特別是在其2010年從美國回來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之後,他與中國政府主管科技工作的領導及各級管理機構有過許多接觸。他的感覺是,中國政府非常重視科技發展,給科技人員和科技發展創造了許多有利條件。

「中國政府中的領導者許多擁有理工科背景,容易理解科技發展的重要性,也很容易溝通。」他說,這一點與英美等國不一樣。英國政界官員所學專業多為法律、人文和經濟學等,幾乎沒有科學背景。他們忽視脫歐,特別是無協議脫歐,給英國科技發展帶來的傷害。儘管遭到絕大多數科學家的強烈反對,但脫歐仍在進行。

「我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訪問過許多研究所,與中科院保持非常緊密的關係。」他說,「我非常關注中英科技關係。英國很小,但長期以來科研聲譽一直很好;中國是一個對科學研究非常認真的國度。中英科技合作會為兩國帶來了許多好處。」

在一些研究領域已進入世界領先行列

納斯認為,在過去70年裡,中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去過中國沿海許多地區,現在那裡已經非常發達,擁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所,令人印象深刻。中國有些高校在一些科學研究領域已經進入世界領先行列,值得中國驕傲。」他說,在70年前,中國科技發展水平還不如印度,而現在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各個領域都有很大進步,現在的中國正在變成科技強國。

同時他建議,在取得令人矚目的科技成就的同時,中國也需要注意因科技發展快出現的一些問題。

令人難忘的經歷

談到在與中國交往過程中留下的深刻印象時,他認為,能夠兩次受到習主席接見,儘管時間短暫,但印象深刻。

此外,在他擔任皇家學會會長時,與時任國務院主管科技工作的劉延東副總理有過多次接觸。如2013年他率皇家學會代表團訪問中國,受到劉延東副總理的接見,劉延東對英國皇家學會多年來積極推動與中國科技界的交流與合作表示讚賞。希望英國皇家學會能繼續加強與中國科技界的交流,拓展合作領域,成為中英人文交流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這都是令我難忘的經歷。」他感慨道。

對外科技合作多元化的好時機

納斯認為,過去多年,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科技合作較多,中國年輕人喜歡去美國求學。「當前新形勢下,中英和中歐科技合作迎來了新的機會。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強化兩國之間的科技合作關係。」

談到英國是否會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時,他說:「我想,我們會抵制的,沒人希望會成為美國的一部分。」他希望中美關係緊張是一個短暫的時期,這種情況會有所改變。同時,他希望這是中國政府改變對外政策,採取對外科技合作多元化策略的好時機。

納斯認為,科學有共同的語言,開展國際科技合作不僅對科技發展非常重要,而且也是科技外交,是促進國與國之間友好交往的重要手段。「這也是現在我考慮讓我們研究所尋求與中國同行開展合作的原因。」

希望加強與中國研究機構的合作

納斯告訴記者,在其創辦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之前,主要是在政策層面上從事與中國的科技合作工作,現在考慮的是開展與中國同行具體研究項目上的合作。

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主要從事生物醫學研究,目前擁有來自70個國家的約1250名研究人員和250名在讀博士生(與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國王學院等3所高校聯合培養),有過9名諾獎得主。這個位於倫敦市中心、體量巨大且不失美觀的大樓於2年半前投入使用。「僅從單體建築面積和實驗設施先進性上講,克裡克研究所可以說是歐洲同類研究機構之最。」納斯在引導科技日報記者參觀其實驗室時說。

「我們主要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希望加強與中國同類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不僅聯合開展相關項目的研究,而且合作培養優秀科研人才。」他說,目前研究所還沒有選定合作對象,但已經制定具體的合作計劃。「中科院系統各地的研究所都是我們感興趣的合作對象。」

相關焦點

  • 科技部邀請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作專題講座
    為進一步拓寬科技部幹部國際視野、提升戰略思維,了解英國科技管理政策實踐,2016年11月2日,科技部人事司、合作司聯合舉辦2016年度第2期科技外交大講堂,邀請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文卡·拉馬克裡希南(Venki Ramakrishnan
  • 與大師共榮的英國院士——皇家學會會員
    新華網倫敦7月1日電(記者劉石磊)英國能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佔得先機,成為當時的世界頭號強國,離不開長期以來對科學及科學家的重視和尊重。歷史最悠久的科學院級機構——英國皇家學會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英國皇家學會成立於1660年,是英國最權威的學術機構,牛頓等著名科學家曾擔任皇家學會會長。
  • 英國皇家學會會長:把科學做對了,再去討論政治
    他就是現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保羅·納斯爵士(Sir Paul Nurse)。現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保羅·納斯。圖片來源:Sarah Lee/Guardian保羅·納斯精彩非凡的人生開始於1949年1月25日。那一天,保羅·納斯成為英國一戶工人家庭中最小的成員。「我父親是個機械師,母親作為保潔員養大了4個孩子。」
  • 張蒙︱撲朔迷離的英國皇家學會發達史
    可是,就是在他的半心半意的贊助之下,卻出現了日後被譽為「現代科學起點」的英國皇家學會。今天的皇家學會大致相當於英國的科學院,是世界上歷史最長的科學學會。即使你太不了解這個學會,但也一定知道那個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牛頓不僅是這個學會的會員,還做過長達十四年的會長,而他那本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也是在皇家學會的資助下出版的。
  • 英國皇家學會簡介
    英國皇家學會的全稱「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是英國資助科學發展的組織,成立於1660年,並於1662年、1663年、1669年領到皇家的各種特許證,英女皇是學會的保護人。學會宗旨是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它是世界上歷史最長且從未中斷過運行的科學學會。它在英國起著全國科學院的作用。
  • 科學網—塞繆爾·佩皮斯與英國皇家學會
    塞繆爾·佩皮斯   ■楊靖 2010年,英國皇家學會成立時任皇家學會會長、劍橋大學教授馬丁·瑞斯在《科學》雜誌發表文章,認為克裡斯多弗·雷恩、羅伯特·胡克和塞繆爾·佩皮斯等三位元老以及其他「充滿好奇心和創造力」的紳士們,在「以實驗促進自然知識之英國皇家學會」草創之際,居功至偉。文中提到的雷恩爵士是英國著名科學家、天文學家,也是1666年大火之後倫敦重建的總設計師;胡克是著名物理學家,因興趣廣泛、發明眾多而被譽為「英格蘭的達·文西」。
  • 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牛頓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裡,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
  • 科學網—揭秘英國皇家學會:從會所變成國家科學院
    英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始創於1660年,迄今已有352年歷史,是英國最具名望的科學學術機構,其會員均為尖端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皇家學會是一個獨立、自治的機構,在制定章程、選舉會員時獨立操作,無須政府批准,但與政府的關係又是非常密切的。政府為皇家學會經營的科學事業提供財政資助。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是學會的贊助人。
  • 中科大王均教授入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均教授入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FRSC)。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成立於1841年,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學術機構,也是國際化學界最有影響的團體之一。
  • 工學院郭少軍當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FRSC)
    日前,北京大學工學院郭少軍老師收到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頒發的證書,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 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證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
  • 溫家寶在英國皇家學會的演講(全文)
    2011年6月2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了題為《未來中國的走向》的演講。演講全文如下: 未來中國的走向——在英國皇家學會的演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2011年6月27日,倫敦)  尊敬的納斯會長,  各位會員、各位使節,  女士們、先生們:
  • 英國皇家學會主席文卡評價「中國是一個世界領先的科技強國」
    因此,WLF組織了媒體群訪,視頻連線了文卡,他在採訪中指出科技是抗擊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的明燈,推動科學發展至關重要。而中國的科技發展在過去20年獲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蓬勃發展,這離不開中國政府的大力扶持。WLF獨家連線文卡視頻截圖文卡同時是現任英國皇家學會主席
  • 專訪|英國皇家學會主席文卡:中國是世界領先的科技強國
    專訪|英國皇家學會主席文卡:中國是世界領先的科技強國 2020-11-06 1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英國皇家學會副會長:不論形勢如何,科技合作仍將繼續—新聞—科學網
    英國皇家學會副會長:不論形勢如何,科技合作仍將繼續   ■本報記者 丁佳 見習記者 池涵 日前,英國皇家學會副會長理察·卡特洛一行到訪中國科學院。 卡特洛:雙方都是世界著名的、成功的科研機構,各自都擁有一些在各個學科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和院士,有很強的專業素養,並都有積極的研究計劃,雙方在很多領域可以開展合作,我們一直都在討論如何在發展中國家、科研政策制訂等方面開展卓有成效的合作。 目前,雙方科學家的合作取得了諸多成果。
  • 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推出中國古生物專輯
    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推出中國古生物專輯徐星說,「其主要原因,是由於古生物學在整個基礎科學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大,而這歸功於古生物學近年來的巨大發展和古生物學資料對其他學科的影響不斷加強。」 近年來,古生物學不僅在傳統的地質學領域影響日益增強,而且在生物科學領域的作用也日漸突出。尤其是近年來進化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的快速發展,在許多問題上得益於古生物學資料的啟發和印證,使得古生物學被更多的不同學科的學者所關注。
  • 專訪|英國皇家學會主席文卡評價「中國是一個世界領先的科技強國」
    因此,WLF組織了媒體群訪,視頻連線了文卡,他在採訪中指出科技是抗擊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的明燈,推動科學發展至關重要。而中國的科技發展在過去20年獲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蓬勃發展,這離不開中國政府的大力扶持。
  • 英國皇家學會慶祝成立350周年
  • 英國皇家航空學會中國(上海)代表處在上海 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揭牌...
    (原標題:英國皇家航空學會中國(上海)代表處在上海 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揭牌成立)
  • 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近日,他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1976年,是英國工程學界的最高學會,每年接納的新院士不超過60位,迄今共有院士約1600名。此後,他相繼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瑪麗王后學院和南安普敦大學從事科研教學並擔任各種學術職務。2002年,羅開紅獲倫敦大學終身教授席位。羅開紅主要從事燃燒、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和聲學、跨尺度複雜問題的基礎研究及其在能源、動力、航空和交叉科學等領域應用,取得了傑出成就。
  • 秦建華當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新聞—科學網
    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張敏 12月18日,收到英國皇家化學學會主席Dominic Tildesley教授來函: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秦建華研究員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