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佳 見習記者 池涵
日前,英國皇家學會副會長理察·卡特洛一行到訪中國科學院。就當前形勢下備受關注的國際科技合作問題,《中國科學報》對其進行了獨家專訪。
《中國科學報》:請介紹一下這次來訪的主要目的以及目前為止的收穫?
卡特洛:皇家學會與中國科學界的聯繫有長達300多年的歷史,皇家學會和中國科學家之間建立了牢固、深厚的關係。在未來,我們想繼續保持並深化這種關係。此次來訪,我們和中科院的同行進行了很多討論並作出了決議,雙方討論了如何發展、強化、深化這種友誼,並尋求中英科學家未來可以合作的關鍵領域。
《中國科學報》:你認為英國皇家學會和中科院各自的優勢是什麼?
卡特洛:雙方都是世界著名的、成功的科研機構,各自都擁有一些在各個學科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和院士,有很強的專業素養,並都有積極的研究計劃,雙方在很多領域可以開展合作,我們一直都在討論如何在發展中國家、科研政策制訂等方面開展卓有成效的合作。
目前,雙方科學家的合作取得了諸多成果。比如在植物科學領域,我們最近在中國科學院—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學聯合研究中心開展了一系列合作,並且建樹頗豐。
《中國科學報》:應如何整合雙方的上述優勢?
卡特洛:互相尊重是兩國科學家合作的基石,我們願與中科院和中國學者一起合作,以解決更多全球性問題。首先是加強對話,英國皇家學會和中科院已在涉及基因技術、低碳等領域上開展對話,明年3月,我們還將在人工智慧科學政策上展開合作;第二,要促進科學家共同參與工作,我們這次來訪的目的之一也是探索其他的機制,推動兩國科學家合作解決科學問題。
此次來訪,我們與中科院籤署了一份聯合聲明,這份聯合聲明號召不同國家科學家一起合作。我們認為,這份聲明的籤署正當其時,當今世界越發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一些全球性問題,更需要最優秀的大腦和專家一起解決。
《中國科學報》:如何評價當前中國在世界科技版圖中的位置?英國如何看待中國的科技發展?
卡特洛:我認為,中國在很多科學領域已經很發達,一些基礎科研計劃非常有優勢,科研成果轉化的效率也很高。
中英兩國科學家已經合作了幾百年,雖然歷史上有光明與黑暗的時刻,但是科學界一直在積極合作。對英國來說,中國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
科研本身就存在競爭,但更離不開合作。中英兩國之間的關係是「友好競爭」關係。我們始終歡迎中國學者到英國去工作,中國學生到英國去學習。現在我自己的研究小組裡,就有兩名很優秀的中國博士生,其中一位還是由中國獎學金資助的。
而我相信,所有的英國科學家也跟我持有同樣的想法,他們願意與中國以及全世界的科學家一起合作,共同促進科學的進步。
《中國科學報》: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國際局勢的變化是否會影響兩國科技上的合作?
卡特洛:科研雖然不可能完全超越政治,但其實科技合作可以作為一種在政治遭遇困境時,各相關方保持聯繫、互動,並解決政治難題的方式,這也就是所謂的「科學外交」。
我認為,不管形勢如何,中英兩國的科技合作,以及全球的科技合作都將會繼續下去,並成為大家克服政治困難的方法之一。以英國為例,雖然現在英國受到脫歐的影響,但英國皇家學會的領導層都會非常努力地工作,決心要保證英國始終為歐洲科研界的一分子。
《中國科學報》:你如何看待人才流動,對英國學者在中國工作,你持有怎樣的態度?
卡特洛:上周五,我和英國皇家學會會士、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約翰·斯比克曼還進行了一次富有成果的談話,他在中國作出了很好的成果。
我的觀點是,英國科學家在國外工作不是損失,或者所謂的「人才外流」,反倒是一種優勢。以約翰為例,他在中國工作,在英國阿伯丁大學也保有職位,這樣在兩邊兼職對他的工作、對雙方機構都有好處。就是北京往返阿伯丁的旅程有點兒長。
《中國科學報》:我們的讀者來自中國科教界,有什麼想對他們說的?
卡特洛:在未來,英國皇家學會和中科院將繼續加強接觸和合作,同時兩國科學家的接觸和合作也會廣泛、穩定地增長,在所有領域,雙方科學家都會有更多意願展開合作解決全球科學問題,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我代表皇家學會以及整個英國科技界在此表示,我們對於兩國未來的合作充滿了熱情!
《中國科學報》 (2019-05-24 第1版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