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 發自 清華科技園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太強了,太強了。
起步就能組建出這樣的團隊,可能也就只有張亞勤可以做到。
12月1日,張亞勤3.0中備受關注的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簡稱清華AIR,正式邁出了第一步。
在清華科技園辦公新址,一場小型「三無」:無外部人事,無政府領導,無媒體的啟動儀式低調舉辦。
然而無論是出席的嘉賓,還是首次披露的清華AIR顧問及團隊成員,都讓這場低調啟動儀式,愈加顯得星輝燦爛。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院士感慨:創新熱度就等於創新人士的聚集度,而此時此刻,這裡就是全球當下創新熱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而如果完整了解完這場群賢畢至的啟動儀式,一定也會認同邱校長的感慨。
在啟動儀式上,張亞勤發起組建的清華AIR團隊,首批團隊成員得到了披露。
其中創始核心負責科學家,有張亞勤、趙峰、馬維英和劉洋。
都是各自領域世界級科學家。
趙峰:
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物聯網領域的領軍人物。在加盟清華AIR之前,擔任海爾集團CTO。
他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加入施樂帕洛阿爾託研究中心,擔任首席科學家,並任教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史丹福大學。
2009年趙峰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帶領團隊研發多種移動與雲處理系統,開發了微軟傳感塵埃、微型網絡服務等。發表了百餘篇技術論文和專著,擁有超過30項美國專利技術。
馬維英:
前字節跳動AI實驗室負責人,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計算機科學與電子領域頂級科學家。
1997年,在獲得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UCSB)博士學位後,馬維英加入矽谷惠普實驗室。
2001年4月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負責信息檢索、網際網路搜索技術、移動信息瀏覽等方面技術的研究。許多研究成果都被應用到Windows Live圖片搜索、移動搜索和學術搜索等服務中。
2017年情人節那天正式加入字節跳動,此前張一鳴「三顧茅廬」,多次力邀。
劉洋: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長聘教授、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劉洋是創始團隊中最年輕的一位,但在NLP和機器翻譯領域,早已成果卓著,並在全球公開技術比拼中奪冠奪魁。
他在自然語言處理和人工智慧領域重要國際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80餘篇論文,獲得ACL 2017傑出論文獎和ACL 2006優秀亞洲自然語言處理論文獎。
除上述幾位大牛科學家,還有多位業界知名科學家出現在目前團隊名單中(含訪問教授),比如:
陶大程:
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雪梨大學教授,優必選機器人的首席科學家。
陶大程也是每年AI頂會NeurIPS入選論文最多的中國面孔,2019年以8篇位列華人第一,今年也有7篇入選。
科研實力可見一斑。
另外,訪問教授還包括源碼資本投資合伙人、前金山集團CEO張宏江博士,英國皇家學會、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Andrew Blake教授。
而會上披露的清華AIR學術顧問委員會陣容,更是凝聚了計算機領域的最強大腦,數位圖靈獎得主加持。
其中,有幾位或許業內外都已經不陌生。
姚期智院士:
唯一圖靈獎華人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David Patterson院士:
圖靈獎獲得者、美國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John Hopcroft院士:
圖靈獎獲得者、美國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此外,除了清華AIR的團隊和學術顧問委員會陣容。
現場出席啟動儀式的產學研嘉賓,更是顯出了清華AIR啟動即不凡的一面。
學研方面:
包括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院士、清華大學副鄭力副校長,清華大學信息學院院長戴瓊海院士……清華車輛學院、電子系、計算機系、自動化系、公管學院、全球創新學院的院系負責人,悉數到場。
產業領域:
李開復、楊元慶、田溯寧、林斌、汪建、王石、王小川、芮勇、歐陽曄、李震宇、黃鐵軍等產業領域大咖,全部到場支持。
現場,清華AIR還與百度、聯想、亞信和智源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
清華校長邱勇院士在其後致辭中說,與田溯寧、汪健、王石等企業家都是第一次見面交流,清華AIR讓他們不僅是亞勤的朋友,也都是清華的朋友。
而這些企業家、產業領袖,共同的特質就是關心支持創新,也積極參與創新,如果說創新熱度就等於創新人士的聚集度,那此時此刻,這裡就是全球當下創新熱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此外,從一開始就面向第四次工業革命而生的清華AIR,還得到了「第四次工業革命」提出者和主要倡導者——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教授的連線致辭。
他表示,很高興由世界著名科學家張亞勤教授在此時順應時代背景、牽頭創立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
希望AIR未來可以攜手世界經濟論壇及其他世界一流機構,實現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巨大潛能,為人類福祉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而在現場,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還有另一個重要身份——世界經濟論壇AI委員會聯席主席(另一位聯席主席是微軟集團總裁),也是目前全球人工智慧產業領域最高端組織。
總而言之,雖然清華AIR的啟動儀式,只是在清華AIR一間不大的會議室裡展開,但真正展示了群賢畢至,大咖雲集。
實際上,清華AIR作為張亞勤3.0的最重要承載之一,目標和願景,從一開始就無比清晰。
他在致辭中說,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序章已開啟,而人工智慧作為重要的賦能型技術和核心驅動力,將為各個產業創造出重大機遇,AIR的誕生則是對這一歷史進程的回應。
張亞勤表示,希望將AIR建設成為面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國際化、智能化、產業化應用研究機構,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賦能產業升級、推動社會進步。
AIR聚焦於智慧交通、智慧物聯和智慧醫療三大產業,通過大學與企業創新雙引擎,突破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培養智能產業領軍人才,推動智能產業跨越式發展。
「我們的戰略很清晰:一是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二是培養技術領軍人才,特別是具備國際視野的CTO和具備系統思維的架構師。三是打造產業技術戰略的智囊團。」
張亞勤表示,清華在計算機、電子、車輛與運載、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積澱很深、科研水平很高,有不少著名學者,更不缺優秀學生,AIR可以更好地將AIR的研究與各個院系的優勢相匹配,同時AIR也將成為企業和產業的「外腦」,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由「高校+企業」雙體系、雙引擎提供動能。
而在現場,諸多大咖也在發言中對亞勤盡顯祝福和期待。
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說,亞勤是一個非常有情懷的追夢人,我們常說的產學研,他在微軟做過研,在百度做過產,現在展開學方面的人生,是這個位置的最佳人選。
亞信創始人、中國IT領域最早創業者之一的田溯寧感慨,很高興看亞勤找到了最終的歸宿,今天的啟動儀式致辭就像婚禮致辭一樣。
而田溯寧也以貝爾實驗室作為類比,期待清華AIR成為21世紀的中國的貝爾實驗室,很多發明不僅讓中國,也讓全世界人也能受益。
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總經理李震宇則在合作籤約後稱,亞勤一直是大家尊敬的leader,更是良師益友,期待百度Apollo與清華AIR共同推動自動駕駛產業繁榮和前進。
所以置身現場,會格外感嘆亞勤的人格魅力。
一個人歷經大山大海,在各個領域都達到了後人難於逾越的高峰。
但從產業退休之後,啟動心中學術夙願之時,獲得的支持、認可和期待,絲毫沒有因為「在不在江湖」而損減。
這是一種一以貫之的人格魅力,這是一種匯滴成海的人格魅力。
也正是這種靠時間累積和檢驗的魅力,讓清華AIR,出生即不凡。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籤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