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亞勤掛帥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 多名圖靈獎得主任學術顧問)
12月1日,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dustry Research, Tsinghua University,英文簡稱AIR)正式宣告成立,面向第四次工業革命,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在智慧交通(AI+Transportation)、智慧物聯(AI+IoT)、智慧醫療(AI+Healthcare)領域開展應用研究,賦能產業升級、推動社會進步。
AIR由世界級科學家和企業家張亞勤博士籌建,創始團隊包括前字節跳動副總裁兼AI實驗室負責人馬維英博士,前海爾家電首席技術官兼副總裁趙峰博士。源碼資本投資合伙人、前金山集團CEO張宏江博士,英國皇家學會、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Andrew Blake教授,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陶大程教授亦為AIR保駕護航,擔任卓越訪問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AIR學術顧問委員會陣容豪華,包括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姚期智教授;圖靈獎獲得者、美國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院士David Patterson教授,圖靈獎獲得者、美國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院士John Hopcroft教授等多位世界級學者。
當天,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亞信科技董事長田溯寧、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萬科創始人王石、小米公司總裁林斌、搜狗CEO王小川、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黃鐵軍等出席啟動儀式。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倡導者克勞斯·施瓦布教授在儀式中與AIR連線,他表示,很高興由世界著名科學家張亞勤教授在此時順應時代背景、牽頭創立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希望AIR未來可以攜手世界經濟論壇及其他世界一流機構,實現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巨大潛能,為人類福祉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作為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的發起人,張亞勤博士也在成立儀式上分享了AIR成立的誕生背景和使命願景。
他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序章已開啟,而人工智慧作為重要的賦能型技術和核心驅動力,將為各個產業創造出重大機遇,AIR的誕生則是對這一歷史進程的回應,張亞勤表示,希望將AIR建設成為面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國際化、智能化、產業化應用研究機構,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賦能產業升級、推動社會進步。AIR聚焦於智慧交通、智慧物聯和智慧醫療三大產業,通過大學與企業創新雙引擎,突破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培養智能產業領軍人才,推動智能產業跨越式發展。
「我們的戰略很清晰:一是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二是培養技術領軍人才,特別是具備國際視野的CTO和具備系統思維的架構師。三是打造產業技術戰略的智囊團。」張亞勤如是勾勒AIR的未來願景。
張亞勤表示,清華在計算機、電子、車輛與運載、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積澱很深、科研水平很高,有不少著名學者,更不缺優秀學生,AIR可以更好地將AIR的研究與各個院系的優勢相匹配,同時AIR也將成為企業和產業的「外腦」,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由「高校+企業」雙體系、雙引擎提供動能。
在成立儀式當天,AIR同時宣布與聯想、百度、智源研究院、亞信科技達成戰略合作,並籤署合作協議。其中,在智慧交通領域,AIR與百度攜手,推進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方面的技術進步;在智慧物聯方面,與亞信、聯想合作,針對5G智慧物聯、邊緣計算等課題加速探索;在智慧醫療領域,與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開發全新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很高興與各位嘉賓共同見證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的正式成立。希望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在張亞勤教授以及各位頂尖專家的帶領下,聚焦人工智慧領域創新。推動產業和學術界合作,搭建學術和產業界的橋梁。明年是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自強成就卓越,創新塑造未來」,清華大學一定會為研究院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空氣以及豐富的養分,讓研究院在清華的學術氛圍中、在中國的創新環境下得到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