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秩和檢驗--第一節 配對資料的比較

2021-01-10 生物谷

第二十一章 秩和檢驗

  提要秩和檢驗是一種非參數統計方法。用於配對資料、兩組資料以及多組資料的比較。

  前面討論的u檢驗、t檢驗和方差分析都是假定樣本的數據來自正態或近似正態分布的總體。在實際工作中往往碰到非正態資料或不了解現有的數據來自何種分布。秩和檢驗(rand sum test)是一種非參數統計(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方法。此法可用於多種總體分布或分布不明確的情況,因此適用範圍廣。缺點是沒有充分利用資料所提供的信息,當資料適用參數統計卻用了非參數法處理時,常損失部分信息,降低檢驗效率。

第一節 配對資料的比較

  一、符號檢驗(sign test)

  此法主要用於配對資料的比較,現以表21-1資料為例介紹其方法步驟。

  例21.112名太空人行前及返航後24小時的心率變化如表21-1所示,試問航行對心率有無影響?

表21-1太空人航行前後的心率(次/分)及符號檢驗計算表

太空人編號(1) 航前(2) 航後(3) (2)-(3)差數的符號(4) 1 76 93 - 2 71 68 + 3 70 65 + 4 61 65 - 5 80 93 - 6 59 78 - 7 74 83 - 8 62 79 - 9 79 98 - 10 72 78 - 11 84 90 - 12 63 60 +

  (一)建立檢驗假設

  H0:宇航對心率無影響,即差值的「正」、「負」號個數相等

  H1:宇航對心率有影響,即差值的「正」、「負」號個數不等

  α=0.05

  (二)將各對數據中,航前大於航後者記為「+」,航前小於航後者記為「-」,航前等於航後者記為「0」,列於表21-1第(4)欄。

  (三)分別數出「+」「-」號的個數,並以「+」號的個數作為a,「-」號的個數作為b ,代入式(21.1)

   公式(21.1)

  本例a=3,b=9

  v=1,x20..05(1)=3.84,今x2=2.083<3.84,P>0.05,按α=0.05檢驗水準不拒絕H0,因此尚不能認為宇航對心率有影響。

  二、符號秩和檢驗(Wilcoxon法)

  符號等級檢驗(signed rank test)是上述方法的改進,是在觀察「+」「-」號個數的基礎上亦考慮差值的大小,通過對差值偏秩求和進行檢驗的,故效果較好。仍以例21,1介紹其方法步驟。

表21-1太空人航行前後的心率(次/分)比較

太空人號(1) 航前(2) 航後(3) 差值(4)=(2)-(3) 秩次 +(5) -(6) 1 76 93 -17   9 2 71 68 3 1   3 70 65 5 4   4 61 65 -4   3 5 80 93 -13   8 6 59 78 -19   11 7 74 83 -9   7 8 62 79 -17   10 9 79 98 -19   12 10 72 78 -6   5 11 84 90 -6   6 12 63 60 3 2   合計       7 71

  (一)建立假設

  H0:宇航對心率無影響,即差值的總體中位數M=0

  H1:宇航對心率有影響,即差值的總體中位數M≠0

  α=0.05

  (二)求各對數值的差數如表21-2第(4)欄

  (三)編秩按差值的絕對值由小到大編秩,將秩次按差值的正負分兩欄,如表21-2第(5)、(6)欄。注意:編秩時,遇有幾個絕對值相等、符號相反的差值時,各取平均秩次;符號相同的相等差數,可不必取平均秩次;遇有差值為0的,則棄去不計,隨之從相應的對子數n中減去。

  (四)確定統計量t 分別求正負秩次之和,以絕對值較小者為統計量T,如表21-2第(5)、(6)兩欄的合計。本例T=7。

  (五)確定P值,作出推論

  1.查表法用於對子數n≤25時,根據對子數n查附表21-1符號秩和檢驗臨界值表。若現有統計量T值大於表中相應的界值T0.05,則P>0.05;若現有統計量小於或等於表中相應的T0.05,則P≤0.05。本例對子數n=12,查表得T0.01=7,本例T=7,故P=0.01,按α=0.05檢驗水準拒絕H0,可認為宇航對心率有影響,使心率增快。由此看出符號秩和檢驗比符號檢驗效率高。

  2.正態近似法對子數n>25時,按式(21.2)計算統計u值。

    公式(21.2)

  因統計量為u值,按表19-3所示關係作出判斷。

相關焦點

  • 非參數檢驗-配對樣本的Wilcoxon符號秩和檢驗
    之前我們學習了單樣本的K-S檢驗常用來檢測數據是否滿足正態分布,並不是單樣本t檢驗的代替方法。
  • 等級資料的比較:秩和還是卡方?
    分類數據中,等級資料相對特殊。由於它兼具了定量數據和分類數據的一些特點,分析策略更為靈活。研究目的不同,採用的統計策略將有所區別。本文就卡方檢驗和秩和檢驗方法的在等級資料中的應用進行比較分析。•例1:某醫生用某種中藥治療糖尿病患者共45例,隨機分為兩組結果如下,問該中藥對兩型糖尿病的療效有無差異?
  • 非參數中的秩和檢驗到底怎麼做的?
    另外,「秩和」裡的「和」就是加和的意思,於是,所謂的「秩和檢驗」,就是「先排序、再加和」的檢驗。「先排序,再加和」,基本上就是「秩和檢驗」整個的思想。那具體是怎麼排序,怎麼加和的?看如下案例。以上是我們學習過的配對t檢驗的思路。但是,現在首先數據量很小(只有11個),其次數據(兩種方法的差值)分布不服從正態,所以不能再用t檢驗,而應使用非參數的方法。非參數秩和檢驗的思路與t檢驗相比其實沒有變化,只是t檢驗針對的是原始數據,而秩和檢驗針對的是「秩」!
  • 第七章 t檢驗與u檢驗--第一節 t檢驗
    第七章 t檢驗與u檢驗   抽樣研究包含參數估計與通過假設檢驗作統計推斷這樣一些重要內容。前者在第六章最後一節中已經涉及,後者如X2檢驗,我們亦已有過接觸。本章將介紹兩均數相比時的假設檢驗。
  • 第二節 兩組資料的比較
    第二節 兩組資料的比較   兩組資料的比較亦稱成組資料的比較。這裡介紹兩樣本秩和檢驗(Wilcoxon,Mann and Whitney法)。秩和和檢驗(rank sum test)的步驟見例21.2。
  • r 秩和檢驗 - CSDN
    所述配對雙樣品的Wilcoxon檢驗一種的非參數檢驗,其可以被用於比較樣品的兩個獨立數據。 本文介紹如何在ř中計算兩個樣本的秩檢驗。
  • 等級分組資料常用假設檢驗方法
    Ridit分析Ridit分析(Ridit analysis)是Bross在1956年提出的一種非參數統計檢驗方法,檢驗效能較高,可用於等級分組資料的分析處理.其特點是通過Ridit轉換,把原本不適宜用t檢驗和u檢驗處理的離散型的等級資料轉換成連續型的計量資料。
  • 第十三講 R-配對樣本Wilcoxon檢驗
    在第十二講 R-配對樣本t檢驗中,我們講到了配對樣本t檢驗的假設條件是兩組間差值分布需要符合正態性。但是,當樣本差值分布非正態,且經過一定的數值轉換嘗試後,仍然無法滿足正態性要求時,配對樣本的Wilcoxon符號秩檢驗成為備選方法,它將非正態樣本的差值的中位數與0進行比較。它是一種非參數樣本檢驗,基於樣本差值的秩次排列,而非平均值。
  • 第三節 多組資料的比較
    第三節 多組資料的比較   H檢驗(Kruskal-Wallis法)是用於完全隨機設計的多個樣本比較的非參數法。其具體步驟見例21.3。如本例有2個630,分別在第(5)、(7)欄,其平均秩次為(13+14)/2=13.5。   (三)求各組秩和(Ri)   分別將各組秩次相加得Ri   (四)計算統計量H值   按式(21.4)計算。
  • 附表12 成對資料秩和檢驗R的界值表
    附表12 成對資料秩和檢驗R的界值表 對子數   (n) 較小的秩號之和 對子數   (n) 較小的秩號之和 P=0.05 P=0.01 P=0.05 P=0.01 6
  • 基於R語言實現多組獨立樣本的非參數檢驗(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及兩兩比較
    ,進一步採用LSD法(也可以是其它方法)進行兩兩比較。如果不服從正態分布,採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進行統計描述,組間比較採用非參數檢驗(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當組間總的有統計學差異,進一步採用Dunn法(也可以是其它方法)進行多重比較。我們想比較不同BMI組人群的年齡是否有差異,經正態性檢驗,年齡不符合正態分布,故選用非參數檢驗(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
  • 第二節 符號檢驗
    第二節 符號檢驗   將資料用正負號表示,然後根據正負號個數計算χ2值進行假設檢驗,稱為符號檢驗。符號檢驗的檢驗假設:若為成對資料,則為H0:P(X1>X2)=P(X2>X1),含義是總體內每一對數字(分別用X1和X2表示)中,X1>X2的概率等於X2>X
  • Stata第五章多組計量資料比較的非參數檢驗命令與輸出結果說明
    本節STATA 命令摘要ranksum觀察變量,by(分組變量)kwallis 觀察變量,by(分組變量)·       秩 和檢驗(Mann,WhitneyandWilcoxon非參數檢驗) 對於計量資料不滿足正態分布要求或方差不齊性,但樣本資料之間是獨立抽取的,則可以應用秩和檢驗方法進行比較兩組資料的中位數是否有差異
  • 第八章 方差分析--第一節 方差分析的意義
    第八章 方差分析 第一節 方差分析的意義   在第七章我們已介紹了兩個樣本均數相比較的顯著性檢驗方法。如果相互比較的組超過兩個,為同時解決幾個均數的比較問題,通常使用方差分析法。
  •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一般性狀--第一節 病毒的形態與結構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一般性狀   病毒(Virus)是一類非細胞形態的微生物。 第一節 病毒的形態與結構   一、病毒的大小與形態   病毒個體微小,測量病毒大小的單位是毫微米(nm),即1/1000微米。在型病毒(如牛痘苗病毒)約200~300nm;中型病毒(如流感病毒)約100nm;小型病毒(如脊髓灰質炎病毒)僅20~30nm。
  • t檢驗 方差分析 - CSDN
    「分析」–「描述統計」–「探索」中進行)3.T檢驗的適用類型單樣本T檢驗:比較樣本均數和總體均數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成組設計的兩個樣本,如比較兩個班學生的某科目成績配對樣本T檢驗:如用藥前和用藥後的兩個人群的樣本、同一樣品用兩種方法的比較,
  • 第三節 u檢驗和t檢驗
    第三節 u檢驗和t檢驗   u檢驗和t檢驗可用於樣本均數與總體均數的比較以及兩樣本均數的比較。理論上要求樣本來自正態分布總體。但在實用時,只要樣本例數n較大,或n小但總體標準差σ已知時,就可應用u檢驗;n小且總體標準差σ未知時,可應用t檢驗,但要求樣本來自正態分布總體。
  • 單變量計量資料的分析
    反應變量為單變量→計量資料→單因素→兩個相關樣本均數比較(配對設計)→如差值符合正態分布選用配對t檢驗,如不服從選用單樣本秩和檢驗。🍋用兩種方法測定10隻皮卡丘的十萬伏特電壓,獲得A法和B法測定結果,比較兩種方法的 測量結果是否不同?
  • t檢驗中t值的意義 - CSDN
    顯著性檢驗抽樣實驗會產生抽樣誤差,對實驗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時,不能僅憑兩個結果(平均數或率)的不同就作出結論,而是要進行統計學分析,鑑別出兩者差異是抽樣誤差引起的,還是由特定的實驗處理引起的。
  • 第二節 假設檢驗的基本步驟
    第二節 假設檢驗的基本步驟   上述抽樣模擬試驗表明,從同一總體中以固定n隨機抽樣,由於抽樣誤差的影響,樣本均數x與總體均數μ往往不相等,且兩個樣本均數x1和x2也往往不相等。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遇到樣本均數與總體均數間或樣本均數與樣本均數間不相等時,要考慮兩種可能:①由於抽樣誤差所致;②兩者來自不同總體。如何作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