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蔡英文訪日雖風光 莫失戰略平衡

2020-11-26 華夏經緯

  民進黨提名的參選人蔡英文近期訪問日本,從事號稱「點亮臺灣,臺日友好之旅」。4天行程當中,她曾拜會自民黨與民主黨總部及日本總理府、前訪安倍晉三的故鄉山口縣、在下榻的首都東急飯店用餐時與安倍「不期而遇」,最後還參觀了高度敏感的「巖國」美日空軍聯合基地。

  蔡英文訪日有助於推進臺日關係,卻也牽動出中日關係的變化。大陸外交部曾公開抗議和反對,敦促日本堅守一個中國原則,恪守不支持臺獨言論的承諾,顯然北京已意識到日本「拉臺抗中」的用心。在大陸壓力下,蔡英文謹言低調,面對媒體刻意否認與安倍見過面,接受日本NHK專訪時強調,維持兩岸現狀關係符合美日兩國的利益,顯然意欲規避兩岸關係動蕩的變數。

 不過,但若探究她此行的公開談話(密會的談話更啟人疑竇),如為日本版《日臺關係法》催生、呼籲日方支持臺灣加入TPP、支持日本的新安保法等來看,民進黨陷入兩岸潛在衝突的風險,不但不會因表面的謹言低調而減低,反而可能增加。

 民進黨至今仍秉持「從世界走向中國」的戰略思維,從不接受「九二共識」乃至排斥與大陸籤訂《服貿協議》與《貨貿協議》,蔡英文在政治上認同安倍建構的「亞洲價值同盟」,經濟上仰賴美日支持臺灣加入TPP,安全上寄望安倍的新安保法,對日本軍事介入臺海衝突,存有許多想像空間。

 蔡英文公布的「新南向政策」,是想加強與東協及南亞國家合作關係,減少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結合2012年安倍提出「企業南進政策」的宗旨,隱約是「聯日、印抗中」的政治思維。此種反中國的戰略作為,引領臺灣重回陳水扁的「烽火外交」時代,既無法兌現「維持現狀」的選舉承諾,更可能打破東亞地區長期維繫的和平態勢。

 中國崛起改變了傳統的東亞權力結構,試圖在中美間建立平衡的三角關係,已成為東亞國家普遍的戰略抉擇。日韓處境與機遇相同,對中國的政策卻大相逕庭,前者採取對抗思維,處處抵制與圍堵中國;後者以在中美間尋求三角平衡關係。

   韓國經濟上與中國緊密合作,不參與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樸槿惠總統無視華府關切,先婉拒加入TPP,繼而率先加入亞投行,並參與中國紀念抗戰70周年的北京「9.3閱兵」活動,另一方面仍與美國保有軍事聯盟關係,頻繁的韓美聯合軍演彌補了未順從華府意志的缺憾,間接提升了韓國的國際地位外,最主要的是韓國維繫了政治與外交的自主權。

 臺灣沒有隨美日起舞與戰略上犯錯的本錢,提升臺日關係不足以讓臺灣站穩國際。亞太情勢的詭譎多變,最穩當的作法是採取以靜制動的守勢,不主動挑起可能破壞區域平衡的作為,維持在中美日間的平衡。

 馬英九日前與歐洲議會視訊會議時透露,臺日計劃合作對美、澳,東協國家輸出高鐵建造、營運與管理經驗,臺灣若在中日激烈的高鐵輸出競爭時選邊,或可能激化兩岸的政治對立。

 日本對臺政策一向詭譎多變,李登輝與陳水扁時代日本親北京遠臺灣,臺日的漁業協定談判延宕多年,於今臺日關係雖因中日釣魚臺衝突而升溫,但仍須評估後安倍時代的可能變化。蔡英文前腳剛離,一向與中國高層有深交的的日本公明黨黨魁山口那津男即前訪北京,遞交安倍期望改善中日關係與邀請中國加入TPP的親筆信函。

 東亞地區的中小型國家以開放務實的思維面對中國崛起,應該是慎思後與北京謀求互惠互利的最佳策略。韓國微妙平衡中美關係的策略值得臺灣思考,它應該是維繫東亞區域穩定的關鍵作為。民進黨明年若能重拾執政權,似乎更應持續遵循不打破區域平衡的外交原則,小心拿捏維繫東亞地區的「動態穩定」。

 臺灣此刻需要細緻的風險控管機制,避免自身成為中日(或中美)戰略對抗的棋子,處置失當,輕則陷兩岸關係於動蕩,重則衝擊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旺報】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臺媒:蔡英文「出訪」風光背後會有很多後遺症
    蔡英文日前結束「永續南島,攜手共好」太平洋「友邦」之旅,臺灣《中央網絡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指出,儘管她自我感覺良好,不過,外界普遍認為,蔡英文的一時風光,不但要付出相當代價,而且會有很多後遺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蔡英文居然還誇誇其詞,大談此行的成果。評論摘編如下:蔡英文日前結束「永續南島,攜手共好」太平洋「友邦」之旅,儘管她自我感覺良好,但外界卻擔心臺灣「邦交國」會不會相繼「斷交」,國際空間會不會將更加縮小。從表面看,這次蔡英文出訪,美國允許她過境夏威夷和關島,給予相當禮遇。
  • 臺媒轉發「拔蔡」文章 蔡英文在美國急眼,埋怨大陸
    蔡英文(臺媒資料圖)海外網7月12日電日前,有23家臺灣網媒轉載了大陸媒體批評蔡英文的文章,蔡英文以此為藉口搞起了么蛾子。綜合「中時電子報」等臺媒報導。日前,有23家臺灣網媒轉載了大陸媒體「中國臺灣網」一篇文章,文章批評蔡當局為了「拔」掉國民黨籍臺灣大學校長管中閔而霸凌教育界,製造寒蟬效應,呼籲拔「蔡」。這篇文章獲得了23家臺灣媒體轉載,蔡英文似乎覺得非常礙眼。她人在美國,還不忘拿此事做藉口抹黑大陸。
  • 臺媒:魚沒了,蔡英文當局把水攪渾有什麼用?
    臺媒:魚沒了,蔡英文當局把水攪渾有什麼用?2016-05-27 09:58:30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2016年05月27日
  • 平衡中美臺 蔡英文心臟要強
    蔡英文在《中國時報》專訪時說,希望大陸再給點善意。新華網響應,希望蔡能「增強兩岸命運共同體認知」,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譜寫新篇章。不過,兩岸關係是包含「美國因素」的「多邊關係」,臺灣地區領導人必須在中美臺競合關係找到動態平衡點,才能保持島內政治與對外關係穩定,進而鼓舞投資信心拼經濟。
  • 蔡英文沒料到,美官員訪臺後第5天,對岸傳來讓「臺獨」絕望消息
    11月22日,一架美國空軍專機在傍晚抵達臺北松山機場。外媒披露稱,此次無預警「訪臺」的美方人士是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德曼。據臺媒11月25日報導,這位低調「訪臺」的史達德曼已在24日傍晚搭乘專機又低調的離臺了,而格外引人聯想的是,臺當局所謂的「潛艦(潛艇)自造」開工典禮就在24日舉行,但在該典禮的公開儀式上卻並未出現史達德曼的身影。不過,這樣尷尬的情況絲毫不影響蔡英文當局吹噓,她近日聲稱「臺將持續爭取美對臺支持,深化臺美夥伴關係。」
  • 蔡英文辦公室對美國環保署長下月訪臺表態
    綜合臺媒報導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環保署署長惠勒(Andrew Wheeler)12月將訪臺,蔡英文辦以室發言人張惇涵表示,臺美各層級與各領域的互動交流,一直是雙方長期以來共同努力的目標。對於美國高層官員訪臺表達歡迎之意,雙方也持續就此來訪一事溝通,若有相關進展或定案,也將由民進黨當局外事部門適時對外宣布。此前,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訪臺,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在國臺辦曾回應表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允許外部勢力插手幹涉。人為刀俎,民進黨當局甘當魚肉,臺灣同胞要警惕。
  • 川普在線的最後十天:蔡英文忙著「捧臭腳」 臺媒擔憂「得罪拜登...
    面對川普政府的最後瘋狂,民進黨當局則表現得興高採烈,甚至有「立委」開始癔想能藉此讓蔡英文正式訪美。    1月7日凌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聲明譴責香港警方5日拘捕53名組織、策劃、實施或參與實施顛覆政權的活躍分子一事,還表示,臺灣是美國可靠夥伴和蓬勃的「民主政體」,將派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訪問臺灣,訪問時間並未說明。
  • 川普「下線10天」倒計時:蔡英文忙「捧臭腳」臺媒擔憂「得罪拜登...
    面對川普政府的最後瘋狂,民進黨當局則表現得興高採烈,甚至有「立委」開始癔想能藉此讓蔡英文正式訪美。1月7日凌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聲明譴責香港警方5日拘捕53名組織、策劃、實施或參與實施顛覆政權的活躍分子一事,還表示,臺灣是美國可靠夥伴和蓬勃的「民主政體」,將派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訪問臺灣,訪問時間並未說明。
  • 臺媒:兩岸新危局 蔡英文還在切香腸?
    臺媒:兩岸新危局 蔡英文還在切香腸?2016-01-28 15:15:58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2016年01月28日 15:15 來源:中國臺灣網
  • 史瓦帝尼國王下周訪臺 蔡英文曾賤賣飛機為其祝壽
    圖為2018年4月蔡英文竄訪史瓦帝尼圖片繼海地總統莫伊茲訪臺後,臺灣另一「邦交國」史瓦帝尼國王姆斯瓦蒂三世下周也將訪臺。臺灣「中央社」2日報導稱,自布吉納法索與臺「斷交」後,史瓦帝尼是臺灣在非洲唯一的「友邦」。
  • 蔡英文論文雖公開但島內並不買帳:先把這些疑點解釋下
    圖源:臺媒海外網9月27日電 據臺媒今日報導,蔡英文的博士論文今天在臺灣圖書館公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謝立功說,蔡英文的論文,公布比不公布好。但他仍質疑,國內為何連一本論文底本都找不到?蔡英文本人為何又拖那麼久才公開?他表示,政治人物最重要的是誠信,既然誠信被懷疑,就應該逐一針對疑點解釋,才算負責任。謝立功還建議,應該比對同一大學、同一領域的博士論文,看蔡英文的論文和對方的論文格式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就說明蔡英文的論文還是有問題。
  • 蔡英文莫搞「小動作」,禍亂香港是飲鴆止渴
    王鑫中國網評論員蔡英文雖已開啟第二任期,但是其「跳梁小丑」的本色依然未改。近日,隨著全國人大審議批准涉港國安法的消息傳出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揚言,香港情勢一旦有變化,可停止適用「港澳條例」一部分或全部;陸委會隨即宣稱港人申請到臺灣,將從嚴審查。蔡英文能獲取連任,吸港人「血」維持選舉「養分」這一招可謂「居功至偉」,蔡英文當局可以說是反修例風波最大受益者。
  • 臺媒:連這麼合理的要求都拒絕 蔡英文心虛了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12月11日電近日,臺灣三家電視臺都極力爭取舉辦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辯論,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和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都已籤署同意參加辯論,結果卻因蔡英文只想參加綠媒舉辦的辯論,拒絕籤署而導致辯論擱淺
  • 臺媒:臺軍首艘沱江級巡邏艦下水,蔡英文稱要能不對稱作戰
    據臺媒報導,臺海軍首艘沱江級艦15日下水,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出席了下水儀式,宣布這艘艦艇的名稱為「塔江」。臺海軍「塔江艦」飛彈巡邏艦下水(臺媒圖)報導稱,「塔江艦」飛彈巡邏艦15日在宜蘭龍德造船廠下水。
  • 美國次卿克拉奇今訪臺灣,蔡英文18日官邸設宴歡迎
    「臺美關係」看似持續升溫,繼美國衛生部長阿扎8月訪臺後,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今(17)日至19日率團訪臺,19日將參加已故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的追思告別禮拜。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張惇涵說明,蔡英文預計18日晚間於官邸宴請美方代表團,促進雙方合作情誼。
  • 解放軍戰機在臺海上空日常打卡 蔡英文坐不住了
    據臺媒此前報導,按照計劃,臺「中科院」9日和10日兩天清晨進行「火炮射擊」演習,其中最大彈道高度定為「無限高」。就在這兩天,解放軍蘇-30、運8、殲-10等多型戰機、多架次分別進入臺西南空域,對此,臺當局兩大部門10日晚罕見 「大動作」召開臨時記者會談解放軍軍機繞臺。
  • 蔡英文聽到絕望消息!解放軍連續11天亮劍後,美高官取消「訪臺」
    繼美國衛生部長阿扎和副國務卿克拉奇相繼「訪臺」後,島內近期大肆炒作美國環境保護署長安德魯·惠勒也將來臺。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日前聲稱,這是自己去年就致電「誠摯邀請」的,「象徵臺美之間的友好關係」,臺灣民眾「會感到振奮」。然而,正當蔡英文當局「翹首以盼」之際,卻收到了絕望消息。
  • 蔡英文沒料到,最終沒等來美大使赴臺,等來的是解放軍密集行動!
    」的消息後,蔡英文一度興奮異常,並高調宣稱這是所謂「重要裡程碑」。  據環球網報導,臺媒13日稱,克拉夫特原定於當地時間12日從華盛頓搭乘飛機出發,執行原定的「訪臺」計劃。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12日稱,為確保過渡交接順利,本周所有官員外訪行程全部取消,包括取消克拉夫特的「訪臺」行程。據悉,克拉夫特乘坐的專機在途經新澤西州大西洋城上空時一度滯空徘徊近4小時,但最終還是折返華盛頓。
  • 華盛頓一決定讓蔡英文心涼,臺媒這「一刀」補得漂亮
    自蔡英文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民進黨當局為了撈取政治利益,緊緊貼靠美國政府。為了討好美國,蔡英文2020年更是不顧島內民眾強烈反對,執意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蔡英文當局還宣稱,該決定能有效促進所謂「臺美關係」。
  • 62歲蔡英文恭喜44歲「志玲姐姐」新婚快樂,臺網友:啥?
    現年62周歲的蔡英文7日公開喊話,竟然將現年44周歲的林志玲稱為「志玲姐姐」。聽聞這一年齡錯位的稱呼,島內網友直呼:啥跟啥?蔡英文(中)7日到基隆受訪(圖片來源:臺媒)據臺灣「中時電子報」6月7日報導,林志玲6日閃電宣布嫁給日本男星AKIRA(黑澤良平),蔡英文7日在基隆被問到對此事的看法時,把林志玲稱呼為「志玲姐姐」,並說「恭喜志玲姐姐新婚快樂」。林志玲出生於1974年,蔡英文出生與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