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指數」—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全球科研機構產出評價》正式...

2020-11-29 科學網
《「π指數」—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全球科研機構產出評價》正式發布

 

科學網9月19日上海訊(記者黃辛)今天,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研發的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全球科研機構產出評價—π指數(PI,Productivity Index)正式發布。中科院院士林其誰、王恩多、張旭和來自國內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領域的相關專家出席了發布座談會。

「π指數」綜合了論文作者實際貢獻和期刊影響力,旨在一定程度反映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全球科研機構論文產出現狀,希望能客觀評價領域內科研機構的科研產出、質量和貢獻。

據悉, 「π指數」以遴選的119種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領域科技期刊作為評價數據來源,以2015年發表的研究論文為統計對象,採用定性與定量雙重評估的方法,綜合考慮論文作者貢獻分值、期刊影響力分值等因素,形成了π值(Productivity Index Value,PIV)、π商(PI Quotient,Productivity Index per Article)等主要指標。

2016年發布的《「π指數」--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全球科研機構產出評價》報告主要內容包括:全球π指數Top100機構、美國π指數Top100機構、英國π指數Top40機構、德國π指數Top40機構、中國π指數Top50機構、法國π指數Top30機構、論文發表量Top20期刊等。數據顯示,在全球「π指數」Top100的機構中,美國機構數量為48個,其次為英國10個,法國8個,德國6個,澳大利亞與瑞士、荷蘭同為4個,中國、加拿大和日本同為3個,中國科研機構為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

院士專家認為,當今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迅猛發展,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學科日益交叉匯聚,中國的科研創新亟需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的評估體系及方法。π指數的發布是對相關科研產出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為國內科研評價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做法。

據悉,該研究成果已通過bm.pi-index.com網址公開發布。未來主辦方將進一步研發專利及相關科研成果轉化指標,並結合科研投入,以對科研機構及科研人員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進行更加綜合、客觀的評價。

相關焦點

  • 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全球科研機構產出評價報告(2017)發布—新聞...
  • 淺談自然指數(Nature Index)與科研能力評價
    隨後將這一投票結果通過郵件發給全球10萬名生命、物理和醫學領域的科學家投票確認。這個龐大的科學家群體地理分布很廣,但其中僅有2,848 名科學家(2.85%)回應了調查。作為自然指數一部分的68種期刊,佔湯森路透WOS資料庫中的總期刊數量少於1%,佔了自然科學引用的30%,調整後的82種期刊中,各學期組成如下:化學 20種,地學及環境學16種,生命科學40種,物理學19種。
  • 自然指數全球科研機構排名 中科院奪得「八連冠」
    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中科院)4月30日消息,當天正式發布的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顯示,中科院再次名列全球首位。根據此前發布的自然指數數據,中科院已連續8年位列該排行榜全球第一,實現「八連冠」。
  • 自然指數發布全球科研機構排名,中國這些機構躋身前十
    近日,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公布了2020年度榜,包括全球科學研究十大國家、十大科研機構、十大升幅最快機構等最受關注的排行榜。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居全球高校四強。
  • 「中國科研產出全球第二」是真的嗎?
    從優秀論文的角度來看,中國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自然指數」是一個比較權威的指數這次英國自然出版集團發布的自然指數,衡量的是各個國家和科研機構在高質量論文方面的產出情況按照加權分數式計量,中國得分為5819.79分,雖然遠遠低於美國的19165.25分,但卻高於德國的4125.92,因此被報導為「高質量科研產出全球第二」。這不是自然出版集團第一次讚賞中國的科研成就。兩年前,自然出版集團發布的《自然出版指數2011中國》報告,就稱大量數據表明中國在發表論文和科學研究兩方面很快將成為全球領導者。
  • 2020年自然指數發布 河南大學生命科學排名大幅提升
    數據顯示,2019年公布的河南大學生命科學自然指數年度榜單排名為全國第70位,2020年4月30日公布的最新排名為全國53位,提升17個位次。與國內其他高校生命科學相比,增速較快,提升幅度較大,成績顯著。但與領先的高校、機構相比,上升空間依然很大。
  • 自然指數:中國是2015至2019年科研產出增長最快國家
    新華社倫敦4月30日電(記者張家偉)29日發布的「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顯示,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高質量科研產出方面高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2015至2019年,中國是全球科研產出增長最快國家,其間科研產出增加了63.5%。
  • 湘雅醫院上榜全球醫療機構科研實力100強
    2019年國內進全球前100(FC)醫院排名名次,湘雅醫院排名73位,為湖南唯一一家上榜醫院。最新自然指數中國排名前50醫院概況。湘雅醫院全國排名第四。紅網時刻4月19日訊(記者 劉丹 通訊員 王潔)近日,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Springer Nature)旗下自然指數網站更新了2019年最新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排名(統計時間節點為2018.12.1-2019.11.30),它全面衡量了全球各個國家/地區、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以及產業機構的高水平論文產出。
  • 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出爐,中國是2015年以來科研產出增速最快國家
    中國科學院位居機構首位,其貢獻份額是哈佛大學的兩倍,佔自然指數總份額的2.8%,並且在化學、物理、地球和環境科學這三個學科領域的產出均居於全球首位。哈佛大學的生命科學研究產出在全球居首,該學科的實力支撐了該校在總體產出中的領先位次。該校是學科排名跨度最大的機構之一——其生命科學位居第1,而化學居第33位。其他2019年貢獻份額居前十的機構還包括: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美國史丹福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和北京大學。
  • 自然指數年度榜單:中國是最近5年科研產出增長最快國家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30日發布的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顯示,中國2015年至2019年科研產出的貢獻份額增加了63.5%,是增長最快的國家。自然指數年度榜單旨在展示不同國家和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領域高質量科研產出的情況,最新榜單顯示,美國依然位於首位,中國居第二位,兩者差距不斷縮小,德國、英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瑞士、韓國和澳大利亞排名第三到第十位。
  • 「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發布 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
    如,北京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等眾多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高校院所,其中中國科學院是自然指數中位居全球第一的科研機構。紐約都市圈和波士頓都市圈則得益於兩地均集聚了眾多歷史悠久、備受尊崇的大學和醫院,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研究中心。  他強調,研究機構和資源的集聚有助於吸引人才、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密切聯繫,激發科研的合作創新。
  • 「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發布,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
    如,北京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等眾多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高校院所,其中中國科學院是自然指數中位居全球第一的科研機構。紐約都市圈和波士頓都市圈則得益於兩地均集聚了眾多歷史悠久、備受尊崇的大學和醫院,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研究中心。
  • "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發布,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
    如,北京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等眾多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高校院所,其中中國科學院是自然指數中位居全球第一的科研機構。紐約都市圈和波士頓都市圈則得益於兩地均集聚了眾多歷史悠久、備受尊崇的大學和醫院,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研究中心。他強調,研究機構和資源的集聚有助於吸引人才、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密切聯繫,激發科研的合作創新。&34;排名全球前5位的科研城市,其科研合作程度都很高。
  • 《自然》發布2014自然指數:中國科研產出僅次美國排第二
    近日,英國《自然》(Nature)雜誌首次以全新的「加權分值計數法」(WFC,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指數方式發布2014全球自然指數(Nature Index),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科研產出國家。
  • 最新自然指數發布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第一
    19日,「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在中關村論壇上發布。最新自然指數研究成果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位居第一,緊隨北京之後的城市分別為美國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和中國上海。自然指數創始人戴維·斯文班克斯(David Swinbanks)通過視頻連線在論壇上指出,人才和資助資金、科研設施等資源集中,是排名全球前5位城市持續保持科研領先地位的重要因素。例如,北京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眾多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高校院所。其中,中國科學院是自然指數中位居全球第一的科研機構。
  • 2017Nature最新自然指數中國醫院Top100出爐!
    2017自然指數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7 Tables)。2017 年自然指數的統計時間範圍為2015年12月1日至2016 年12月31日,它全面衡量了全球各個國家/地區、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以及產業機構的高水平論文產出。同時還對化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物理科學等核心領域進行了分別排名。名列前三的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 最新自然指數發布 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第一
    中新社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 於立霄)19日,「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在中關村論壇上發布。最新自然指數研究成果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位居第一,緊隨北京之後的城市分別為美國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和中國上海。
  • 2020自然指數正式公布
    摘要:4月30日,自然指數網站更新了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Nature Index 2020 annual tables),展示了不同國家和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領域高質量科研產出的情況。 與前幾年一樣,中國科學院、哈佛大學和德國馬普學會依然位居機構產出的最前列。但是,也出現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結果。
  • 最新自然指數發布 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
    9月19日,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創始人戴維·斯文班克斯在2020中關村論壇發布會上發布的「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最新數據和研究成果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繼續蟬聯第一,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和上海分列第2至5位。
  • 【果殼網專訪】創始人談自然指數:它是一個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特點:科學家自己提名心目中最好的期刊每年,自然指數從不同出版商的68種學術期刊中收集前一年原創研究論文的作者信息,再以這些信息為基礎,編制反映各個國家與研究機構科研產出的自然指數,並發布相應的排名榜單。斯溫班克斯表示,自然指數本質上是一個能夠展示全球高質量科研合作與論文發表分布情況的作者機構信息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