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創始人戴維·斯文班克斯(David Swinbanks)在中關村論壇發布了「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最新數據和研究成果。「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通過追蹤獨立精選出的82種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科研論文,分析了全球主要城市2019年在自然指數的表現。
指數數據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繼續蟬聯第一,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和上海分列第2-5位。中國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另有4座城市躋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分別是南京(第8)、武漢(第13)、廣州(第15)與合肥(第20)。
「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排名前20位
戴維·斯文班克斯指出,人才和資助資金、科研設施等資源的集中是排名全球前5位城市持續保持科研領先地位的重要因素。如,北京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等眾多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高校院所,其中中國科學院是自然指數中位居全球第一的科研機構。紐約都市圈和波士頓都市圈則得益於兩地均集聚了眾多歷史悠久、備受尊崇的大學和醫院,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研究中心。
他強調,研究機構和資源的集聚有助於吸引人才、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密切聯繫,激發科研的合作創新。「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排名全球前5位的科研城市,其科研合作程度都很高。其中,北京作為中國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與國內外城市形成了密切的科研合作網絡,其全球城市間科研合作關係排名進入全球前10位,其中北京與上海的科研合作產出位居全球首位。中國城市實力的持續增長在「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中表現搶眼。
「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主要城市(都市圈)科研合作情況
此外,「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還將視野擴大到自然指數之外,深入分析全球200餘個城市發表的所有論文中的高影響力論文的產出變化,相關研究人員得出全球科學研究發展的兩個主要趨勢:
高影響力比例地圖
地圖表示的是2014-2016年間,某個城市的研究機構產出的高引論文佔所有論文的比例。
全球主要科研城市高影響力論文佔所有論文比例情況
關於自然指數
自然指數是一個包括了作者單位信息和機構關係的資料庫,它追蹤發表在82種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的科研論文。這些期刊均由在職科學家所組成的獨立小組選出。
自然指數提供機構和國家所發表的論文的絕對計數和份額,由此可顯示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及合作的情況。自然指數數據會定期更新,並依照知識共享協議,在指數網站natureindex.com上對外發布最近十二個月的數據。該資料庫由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自然科研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