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韓寒跨界主編的科學文藝畫冊《它們》推出衍生產品——超寫實恐龍雕像。由於其手工製作,逼真度極高,每個售價3000元,限量發行500個。一部受歡迎的電影,衍生品的開發,並不少見,但圖書衍生品開發在國內尚屬處女地,「我們本來一開始只是想出一本書,韓寒的想法越來越多,他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經理。」
昨日,全球頂尖恐龍雕像——中國十大恐龍之一「太白華陽龍復原雕像」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了發表儀式,這是《它們》正式發布的第一款衍生產品。據出版方介紹,太白華陽龍復原雕像只是《它們》衍生品的第一個產品,未來還將發布其他模型,今後還將涉及到展覽、舞臺劇、動漫電影。「我們想做一個立體的文化產業,它是一個整體,以書為主要產品,開發周邊的系列產品,像個金字塔一樣。」
從出書到後續產品的開發,韓寒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它們》圖書去年發布的時候,很多人也曾懷疑韓寒是不是只是掛名,出版方解釋道,韓寒作為主編為這個項目付出很大的心血。
楊楊說,當然在專業上是由作者把握,但是韓寒要把握方向,整個項目他就像一個策劃人的角色,或者說產品經理人。據項目參與人員介紹,韓寒至少推翻了5個名字,改了四五個版式,一遍遍地鼓勵大家,結果寫了很多字,畫了很多畫,「他是一個偉大的勵志導師,一流的產品經理」。
出版方相關負責人於同說,「中國出版界一直很羨慕日本動漫的立體開發,以書為主,有動畫片、周邊的模型等,形成了一個產業鏈,這個事情討論了很多年,我們這次不知不覺開始做這樣一個鏈條。」
記者了解到,中國潛在的出版及其衍生品市場多年來一直被國際出版界視為「最後的邊疆」:中小學校和大學的註冊學生總人數將近2.5億人,從世界標準看,僅這一數字就足以使它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市場。
但這個廣闊疆土出產的價值並不讓人樂觀,尤其是出版物「副產品」領域,可謂一片蕭瑟。在國外圖書出版已經帶動起成熟的產業鏈條的情況下,中國的圖書出版衍生產品似乎仍是正待開發的處女地。
長江文藝出版社也曾圍繞一些書做過一些衍生品的開發,但是效果並不是太好。對於圖書衍生品的開發,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黎波不太樂觀,「在中國,很多跟作者有關的開發,開一個死一個,原因就是沒有規範的渠道和規則,產業鏈要打通相對國外困難。」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