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主編科學文藝畫冊 為尊重劉慈欣臨時更名

2020-11-22 中國新聞網

韓寒主編科學文藝畫冊 為尊重劉慈欣臨時更名

  中新網11月27日電  日前,由韓寒主編併力推,全球頂尖古生物復原畫家趙闖及科普作家楊楊共同創作的作品《它們》中文簡體版首發。該書上市之前,曾引起廣泛關注。上市之時,卻悄無聲息,並未舉行任何宣傳活動。但上市之後卻表現不俗,截止發稿之時,列當當網科普類別第一名,作為一本定價達398元的「貴」書,實為不易,網友評論也是100%五星推薦。知名主持人李艾也在微博大讚該書。

  《它們》是一部巨型科學文藝畫冊。畫冊裡的主角是消失的星球統治者——恐龍。全書用180幅無與倫比的畫作,簡潔流暢的文字,豐富準確的知識,震撼還原了恐龍在中生代誕生、生活、繁衍、遷徙、捕食、鬥爭,乃至滅亡的全過程。

  印刷前被韓寒叫停更名

  據悉,《它們》原名《地球往事》,在印刷前忽然被韓寒叫停,因發他發現書名與劉慈欣《三體》中「地球往事」的概念不謀而合。為表達對大師和三體迷的尊重,與團隊討論後韓寒決定更名,改為《它們》,意為「在人類之前,它們曾是地球的主人」,固《它們》推遲了半個月後才和讀者見面。

  關於這本書,在跋中,韓寒如是說:《它們》就是這樣一本書。在我童年的時候,沒有這樣一本講壯麗故事、畫真實圖片的書。兒時那些書本讓我一直在想像地球和恐龍的早年模樣,即那些不成形的名詞一次次塑形的過程,但我卻沒有給它們想任何一個故事,因為光想它們什麼樣已經夠累了,幾乎無暇去琢磨它們幹什麼。《它們》完成了所有,用有依據的畫和有態度的字,直接告訴你地球以往的故事。

  成書歷程:源於熱愛與科學

  《它們》由作家韓寒、古生物復原畫家趙闖、科普作家楊楊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古生物化石中心、中國地質科學院等十幾家機構共同製作完成,前後歷時三年。從版本上,《它們》前後有寓言版、小說版和最終上市的「畫冊版」三種版本。

  趙闖負責《它們》裡所有恐龍的繪畫創作,他對於恐龍的熱愛來自於7歲時從《十萬個為什麼》裡第一次看到恐龍的樣子,此後便對這些神秘的傢伙欲罷不能,他開始將自己在圖書館、科普書上看到的恐龍知識、加入自己的想像,變成自己筆下的恐龍。12歲時,他利用兩年的課餘時間,自己繪畫、撰寫、裝訂了一本恐龍圖畫,起名為《中國的恐龍》,這是屬於他的第一本恐龍書。

  在此之後,他醉心於恐龍繪畫,在他大學二年級時,憑藉翔獸復原圖登上了著名科學期刊Nature(《自然》,英國)雜誌的封面,這是Nature第一次使用中國人的繪畫作品作為期刊封面。之後,他成為全球多家著名學術期刊和研究機構長期合作藝術家。其作品頻頻發表於Nature、Science(《科學》,美國)、美國科學院院刊等,一次次將人類在古生物領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用藝術的方式完美地展現了出來。

  楊楊是一個喜愛科學的文藝女孩,她的文字經常見諸於《DEEP中國科學探險》等科普期刊上,在認識趙闖之後,她開始著迷於恐龍的創作。楊楊善於把科學知識,通過「故事」的方式講述出來,之前的作品深受孩子喜愛。去年,趙闖與楊楊合作的 「達爾文計劃——生命美術工程"榮獲2011年國家動漫精品工程。

  《它們》全書364頁,重達4.2公斤。超大開本,全書尺寸高375mm,寬268mm,厚42mm;超豪華包裝:高級硬盒,超大護封,絨面精裝。內版圖片全部採用跨版大圖設計,全彩印刷,圖片精美,視覺效果震撼。並贈送超長拉頁「中生代-全家福」,精美壯觀。

相關焦點

  • 韓寒主編畫冊《它們》 比一般科普書「更文藝」
    「韓式」科普「最文藝」  11月22日,一本名為《它們》的恐龍畫冊低調上市,登上噹噹、卓越等網絡書店。說其「低調」,是這本書本可以發售得更為熱鬧,因為它是由韓寒主編的一本科普書。主編韓寒因為在漠河參加汽車拉力賽未能接受採訪。  不止讓自己女兒看到  「策劃這本書出版,是因為韓寒的女兒很喜歡趙闖的恐龍畫。」楊楊說,兩年前,他們把趙闖的畫製作成一本內部畫冊送給好朋友韓寒,「韓寒的女兒當時只有一歲,表現出對恐龍特別的興趣,韓寒覺得不應該只有自己女兒看到這麼好的書,其他人也應該看到」。
  • 韓寒主編科普書籍《它們》上市 網友評論百分百推薦
    日前,由韓寒主編併力推,全球頂尖古生物復原畫家趙闖及科普作家楊楊共同創作的作品《它們》中文簡體版首發。該書上市之前,曾引起廣泛關注。上市之時,悄無聲息卻表現不俗,截至記者發稿之時,列當當網科普類別第一名,作為一本定價達398元的「貴」書,實為不易,網友評論也是100%五星推薦。
  • 韓寒主編科普畫冊推衍生品 限量版恐龍像一個3千
    昨天,由韓寒跨界主編的科學文藝畫冊《它們》推出衍生產品——超寫實恐龍雕像。由於其手工製作,逼真度極高,每個售價3000元,限量發行500個。一部受歡迎的電影,衍生品的開發,並不少見,但圖書衍生品開發在國內尚屬處女地,「我們本來一開始只是想出一本書,韓寒的想法越來越多,他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經理。」
  • 韓寒主編畫冊親自題跋 愛女看劍龍稱是「烏龜」
    韓寒主編畫冊親自題跋 愛女看劍龍稱是「烏龜」   中新網11月27日電  日前,由韓寒主編併力推的巨型科學文藝畫冊
  • 韓寒的App《ONE·一個》怎麼做起來的 如何分成
    也許文藝青年和IT青年真有某種相通之處,這種名叫「個人化」、「人性化」,或者乾脆就叫「自由」的氣質,在微軟、谷歌、Facebook的辦公室裡也嗅得到。  這間辦公室確實正在與網際網路發生關聯。一款App產品已經在這裡誕生了—《ONE·一個》,由韓寒主編,韓之隊製作的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閱讀應用,於2012年10月8日在蘋果App Store上線。
  • 《科學通報》英文版正式更名為Science Bulletin
    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批准(新廣出審[2014]1371號文),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科學通報》(英文版)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5年起將正式更名為Science Bulletin 。
  • 劉慈欣莫言馮唐韓寒餘秋雨……今年這四十本書英譯本出版
    「紙託邦」是以中-英文學譯者為依託的雙語文學、文化交流平臺,地址為paper-republic.org。Perfect Crime, Anna Holmwood 翻譯(Oneworld)刁鬥:《出處》 Points of Origin, Brendan O'Kane 翻譯 (Comma Press)馮唐:《北京,北京》 Beijing, Beijing, Michelle Deeter 翻譯 (Amazon Crossing)韓寒
  • 「表面現象」看韓寒
    韓寒宣布不再回應(邱震海先生說,起先約定的和方舟子的電視辯論,韓寒也表示不參加了),起訴材料已經遞交,等待立案中。雖然方舟子表示,將繼續理抹韓寒,網絡也還在熱議,還陸續有人髮長微博。但這都只能算是「第一階段」的餘波了。我把事件命名為「韓寒事件」。這首先是因為事起韓寒本人。沒有「韓三篇」,韓寒的名氣多半還在網絡和青少年中。作為作家,傳統文學界還對他保持沉默。而三篇既出,舉世爭說。
  • 劉慈欣為孩子寫科幻科學小說:有專業科學知識解讀
    2015-12-21 11:04來源:信息時報  原標題:劉慈欣為孩子寫科幻科學小說  null  「劉慈欣少年科幻科學小說系列」是科幻作家劉慈欣和理論物理學家李淼首次聯手為廣大少年兒童創作
  • 劉慈欣:我對人不感興趣,我只對科學感興趣
    寫完這部小說,劉慈欣不知道該投給誰。這時,早已由《奇談》更名為《科幻世界》的雜誌社舉辦了世界科幻大會,《中國青年報》發表了一篇對《科幻世界》雜誌社社長楊瀟的採訪文章。劉慈欣便把這部長篇小說寄給了楊瀟。楊瀟很快回了一封長信,對他讚賞有加,並要他寄一些適合在《科幻世界》發表的短篇小說來。
  • 馬頔獲韓寒力挺 成語CP"白話靈犀"《天天》牽手
    網易娛樂3月25日報導 今晚20:20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民謠王子」馬頔獻唱live版《南山南》,作品獲韓寒力挺;《中國成語大會》人氣選手「白話靈犀」CP白娟、張鈺樺賽後再度牽手亮相,與「天天兄弟」PK成語,默契度爆棚。
  • 起底韓氏商業圈:韓寒和他的商人朋友們
    對「導演」這個新稱謂,韓寒有點不好意思,「我尚無作品,就這麼喊我……不習慣。」其實一開始沒人喊他「導演」,個個都直呼他的姓名。「是方勵每次開會時,稱呼我為導演。」韓寒說。製片人的改口帶動所有人的變化,幫助他樹立了威信。「私底下?私下我叫他老方,他叫我韓寒。」韓寒說。
  • 為什麼很多莫言,卻只有一個劉慈欣?(下)
    陳慕雷part3科幻作品的重大問題新世紀的科幻文藝作品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它們必須承擔起普通民眾與尖端科學之間的橋梁任務,這個任務,科普作品很難做到,有很多人試著做了,但都並不成功。用端起來給普通人上課的態度去講科學道理不行,這一任務應該由文藝作品來完成。然而至今為止,世界科幻現狀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 好故事潛力無限 給網絡文藝原創多一分尊重
    經過近二十年的草根發展,在中央推動文藝大發展大繁榮的天時、地利、人和下,網絡文學正迎來一個最好的時代。資本市場大量收購其影視改編權,這本是好事情。但網絡文學自誕生起,就具有天然的分享屬性,驟遇資本的成熟商業邏輯,難免被衝擊得有些措手不及。前述各種版權糾紛案,就是這一衝擊的多層折射。而究其根本,則是資本對創新之源的尊重缺失。
  • 別再拿韓寒舉反例了,韓寒髮長文回應退學是件很失敗的事!
    而近日韓寒微博發了一篇長文進行自我總結。網友看後紛紛點讚表示到:這很韓寒啊!每一句都是韓寒語錄。作為兒時好學生集體鄙夷的對象,現在卻活成了大多數人都羨慕的模樣,自己也曾經調侃過自己,科學家的夢想在退學的時候就已經破滅了,至於其他三個夢想,不用多說,他完成了。韓寒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小野。
  • 麥田發"韓寒人造論" 質疑韓寒文章是別人"代筆"
    麥田:公民韓寒是「人造」的麥田是知名IT評論博主,原百度社會化網絡事業部總經理,去年7月離開百度。麥田在博文裡說,當年新概念作文大賽而讓韓寒一舉成名的《杯中窺人》,出題評委李其綱是韓寒爸爸韓仁均的同學。麥田稱,韓寒在博文裡旁徵博引,引經據典,用筆老道,最後甚至還出來了拉丁文。
  • 方舟子指韓寒文章「父親代筆」引發爭議
    16日,韓寒在博客中正面回應:「如果任何人可以證明自己為我代筆寫文章,哪怕只代筆過一行字,任何媒體曾經收到過屬於『韓寒團隊』或者來自本人的新聞稿要求刊登宣傳,均獎勵人民幣2000萬元。」18日,以打假著稱的方舟子也加入了該事件,他在微博中稱韓寒一邊刪除證據,一邊說有懸賞,「沒誠意。」
  • 同為作家榜第一名,為什麼劉慈欣和唐家三少收入差距竟然這麼大?
    此前,郭敬明與韓寒的成名讓許多人追風搞起了寫作,大作家成名在前,他們有著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的追求,渴望成為文學界的寵兒,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郭敬明與韓寒都只能有一個,他們的成就無法複製,即使他們捲入各種各樣的風波,至今江湖之上仍然有著關於他們的傳說,甚至於他們的作品被許多人詬病,但絲毫不能影響他們的話題度。
  • 文科生與理科生較量:高曉松聊《三體》,遭劉慈欣「打臉」
    在這個節目中,高曉松大談各種話題和知識,直到劉慈欣來做節目。當高曉松和劉慈欣談起《三體》時,卻慘遭原作者打臉,高曉松對《三體》的所有解讀都被劉慈欣一一否定。一個是文藝思維,一個是理工思維,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到底是發生什麼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