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報47.97美元/桶,跌0.58%,美國WTI原油期貨觸及45.20美元/桶關口,日圖漲0.56%,目前,美國WTI和布倫特兩大國際基準油價價差顯著收窄至不到每桶3美元,而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會給美國的能源經濟帶來意外衝擊。
因美油一直保持的價格優勢相較中東原油失去了競爭優勢,而頁巖油出口下降就意味著石油庫存增加,這在美國頁巖油氣行業的破產申請潮仍在繼續的背景下,使得美國的頁巖油商借新債還舊帳的困境日益突出,可能會加劇多家頁巖油巨頭蒙受巨大損失,分析機構甚至表示,美頁巖業全行業破產潮可能再度來襲。
路透社上周對美國排名前十的頁巖行業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6-9月,美國頁巖企業創下了自2016年以來最糟糕的季度業績,據路透測算的數據來看,如果美國油價跌至50美元以下,那麼頁巖油氣商就會出現債務和利潤問題。美國戰略能源與經濟研究公司總裁表示,如果OPEC+在2021年1月增產的話,那麼,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可能至少下降每桶5美元,甚至是10美元。
對此,美銀全球大宗商品研究負責人Francisco Blanch表示,預測本周召開的OPEC+會議中減產措施可能延長兩個月,甚至三個月,因為,該集團不希望看到石油價格上漲太多,因為他們擔心這會導致美國頁巖油供應回升太多,導致美國頁巖油搶佔本來就脆弱的原油市場。
事實上,美國當局早在去年12月就明確表示,美國能源經濟比任何時候都強大,並突然強調美國不需要中東石油,那麼,這將對全球原油市場和美元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在OPEC及其盟國正在爭論是否減輕2020年年初達成的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減產計劃之際,據路透社12月3日援引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進口的沙特原油量已經降至30多年來(1985年)最低水平,10月份,沙特發往美國的原油不到10萬桶/日,而同期對中國市場的出口卻增長明顯,正如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的初步數據顯示,11月29日這周交付美國原油買家客戶的原油量只有7.3萬桶/日。
但據美國主流財經網站CNBC分析稱,這並不意味著美國經濟已經實現了能源獨立,且能長期維持這種局面,目前,美國仍然是主要的原油進口國,因美國對石油產品的需求存在差異,比如,美國目前需要產自沙特、伊朗等中東地區的優質原油,另外來自加拿大和委內瑞拉等國的重質原油也是美國頁巖油所不具備的。
不過,The McGill International Review專欄作家認為,這個全球能源供應市場的突然變化似乎表明統冶了石油市場近50年的美國與沙特之間的石油美元協議可能會提前結束,至少將失去更大的市場份額。
據權威機構預測,美國最快有可能在2035年前就徹底擺脫對中東石油的依賴,這意味著美油將在國際能源的定價上也能獲得更大話語權,而正是石油市場上的這個變化,沙特也已在尋找石油美元的替代品,因為,中國市場對沙特原油的需求將超過美國,同時,沙特更希望通過沙特阿美IPO來融資大量資金,挖掘更多經濟增長,從而擺脫過度依賴石油收入的現狀,事實上,這就相當於通過很隱蔽的方式在去美元化。
但據俄媒RT在12月2日報導稱,現在沙特的石油經濟面臨破產的風險,因沙特阿美公司的IPO耗資數十億美元,但沙特阿美和其他沙特債券發行為支付股息而承擔的債務將遠遠超過IPO中籌集的資金。
分析認為,作為OPEC主導國的沙特也可能正在考慮與中國買家用人民幣進行原油貿易結算,如果確定那麼其他一些大的石油出口國很快將會跟隨,整個原油市場都會追隨,接受用人民幣結算原油的新規則,或成提前終結石油美元的關鍵一步。
不僅於此,作為石油美元的根基美債,據美國財政部11月18日公布最新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央行也正在遠離美國公債,在過去的26個月已經持續出現22個月淨減持美債,總出售額近1.1萬億美元,持續時長和金額都是有記錄以來最高,這意味著美國能源經濟的三循環中支撐石油美元的要素正在變淡。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數據和跡象表明,中國版的原油期貨正在動搖了石油美元的全球市場份額,現在,除了多個發達市場不斷向人民幣靠近外,最新的數據也可以看出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據上期所12月1日提供給BWC中文網記者的消息顯示,自2021年6月1日起增加穆爾班原油(Murban)為原油期貨可交割油種,裝船港設定為富查伊拉港(Fujairah Terminal)或者傑貝爾丹那港(Jebel Dhanna Terminal),穆爾班原油產地為阿聯,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計算一攬子原油價格所選取的13種原油之一,此舉將能夠促進人民幣原油基準價的形成,進一步提升期貨市場服務中國實體經濟的效能。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原油期貨日均成交16.37萬手,更是杜拜Oman原油期貨的約35倍,人民幣原油期貨累計成交量8665.31萬手,同比增長約31%,我們查詢美國期貨業協會2019年的統計也印證這個結論,人民幣原油期貨成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貨。
據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9)指出,人民幣原油期貨自上市以來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原油期貨交易市場,僅次於美國的WTI和英國的布倫特原油市場,並有望成為亞洲原油定價基準。
在投資者方面,目前原油期貨開戶數已超10萬戶,這其中就包括有50多個國際中介機構,在交易時區上與紐約、倫敦三地基本組成全球24小時連續交易,比如,俄羅斯、安哥拉等市場可能會優先使用人民幣交易,另據路透社稱,中國一家石油巨頭也已籤署了首筆以人民幣計價的中東原油進口協議,並且計劃籤署更多此類合約,這意味著,新誕生的石油人民幣可以為那些有繞開石油美元需求的投資者提供方便,當然,這將導致美元需求下降。
路透社在數周前稱,人民幣原油期貨在國際上的存在感不斷上升,很有可能會先從俄羅斯及伊朗等產油國開始實施。至此,意味著原油貨幣石油人民幣正在悄然升起,最重要的,隨著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深入,這將逐漸替代部分亞洲市場或削弱石油美元的市場份額。
據路透社稱,人民幣原油的國際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6%,比如,在推出的頭一年,其表現已好於布倫特原油,後者在1988年首次推出那年從佔主導地位的WTI手中才佔得3.1%的份額,而人民幣原油期貨僅用了很短時間就迅速躋身世界原油交易所前三之列,該外媒更是直言不諱的稱,此前,不論是俄羅斯還是杜拜,對石油美元發起的挑戰都失敗了,但中國成功做到了迄今為止別人徒勞嘗試的事情。
對此,摩根大通期貨執行長Rochelle Wei進一步表示,隨著中國繼續開放能源期貨市場並推出新品種,將會有更多海外投資者加入,據上期所給到BWC中文網的消息顯示,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已經在6月10日發布了低硫燃料油期貨合約及相關規則,該合約的推出,將更好地滿足產業鏈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並有助於構建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而接下去,按盛寶銀行的最新預測,目前,許多產油國已非常樂意以人民幣的形式進行交易結算,由於中國維持了人民幣的高價值,這意味著,石油人民幣還可以為產油國在進行石油交易時再提供一個石油貨幣的選擇,如果沙特也決定以人民幣而不是美元出售石油給中國市場,那麼這種情況將會改變全球的原油市場,與此同時,中國也正在穩健地推進更大範圍的金融市場開放,這也意味著進口原油的溢價情況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更代表著將有更多投資湧入中國經濟。
不過,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雖然人民幣原油期貨取得全球前三的成績,但是,世界原油主要基準期貨仍以美元計價。因為,對原油交易者來說,選擇哪個石油貨幣是由市場來決定的,換言之,這不是零和遊戲,但對新誕生的石油人民幣來說卻任重道遠,同時這更代表著由於石油人民幣國際化及其地位的鞏固,將有更多投資湧入中國經濟,與此同時,中國也正在穩健地推進匯率改革和更大範圍的金融市場開放,使人民幣成為可自由使用的國際貨幣越來越接近。
對此,美國金融媒體MarketOrcale進一步解釋認為,如果美國不再需要中東石油,這似乎也意味著正在成為包括產油國在內的全球多國在大宗商品能源領域去美元中心化的突破口,比如,目前,中國、俄羅斯、伊朗、土耳其、阿聯、委內瑞拉、印度及歐洲多國已經為繞開美元結算石油採取了一定的現實步驟,尤其石油人民幣體系的成形,這將動搖石油美元的市場壟斷地位,以及美債在全球範圍內持續的市場需求,這種衝擊波可能在接下去以相同形式發揮其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