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地理的第一課:認識地球和地球儀的三個關鍵點

2020-11-29 宋玉強

本文由地理氪原創,禁止未授權轉載

地理這門學科是貫穿初高中的學習和考試,初中要經歷一場會考,高中文科必考,新高考變成了選科項。很多人都說地理不知道怎麼學,有的說記不住,有的說計算太難,還有甚者說搞不清方向,今天氪老師將從地理學的第一課開始,帶大家一起由淺入深,開啟地理課的學習之旅。

我們都知道地理是由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構成,又是由選修課和必修課構成,學習地理的第一課就是從認識地球和地球儀開始。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人類一開始認為地球是平的,直到麥哲倫圍繞了地球轉了一圈才是驗證了地球是圓的。但地球並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量級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赤道半徑(6378)比極半徑(6357)大21千米。赤道的周長是4萬千米,地區的表面積 是5.1億平方千米。

地理氪製圖

而世界海洋和陸地的比例大概是:七分海洋三分陸地。在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3.61億平方千米,海洋佔大部分。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

二、地球儀

地球儀

1、地球儀的概念

人們仿照地球的比例,做成的地球模型。

2、地球儀相關概念

(1)地軸:地球自轉的假想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相交兩點,南極和北極

(2)赤道:在地球儀上,同南北兩極距離相等的大圓圈。

(3)兩極:地軸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對著北極星的叫北極,另一端為南極。

三、經緯網

1、緯線和經線定義

緯線: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

經線: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並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半圓形。

2、知識點

(1)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其他緯線不能

(2)赤道=40000千米

(3)X°緯線周長=40000km*cosX°

(4)緯線東西平行,經線南北兩極相交

(5)經線長度=20000千米,赤道=每條經線的2倍

3、緯度

緯度是指某地到地心的連線與赤道平面的夾角,也叫線面角。例如有圖上的A點是北緯60°上的點,緯度數就是∠AOE的讀書。

知識點:

(1)赤道為0°,由赤道向兩極(0-90°)

(2)北緯為N,南緯為S

(3)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4、經度

經度是某地子午線平面與本初子午線平面之間的夾角,也叫二面角。

(1)本初子午線=0°,以東為東經(0°向E——180°);以西為西經(0°向W——180°)

(2)東半球:20°W—0°—160°;西半球:160°E—180°—20°W。

(3)180°經線大致和日界線重合。(思考日界線?後面地方時會講)

課程小結

本小結的知識點都不是難點,但是是學習地理的基礎,大家要記住幾個關鍵的數據,比如說赤道的周長是40000千米,那麼北緯60°緯線圈的長度是多少啊,直接就說20000,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上面有一個公式啊,記住特殊的cos角度值是很關鍵的,一條經線是2萬千米,一個經線圈由兩條經線組成周長和赤道周長大致相等,但實際上要比赤道短一點,這個你們要理解記憶。地理是一門非常簡單和有趣的學科,當你比別人知道的知識點多了就會自信和感興趣,所以先埋頭學一陣子吧,喜歡我就關注吧。

相關焦點

  • 教師招聘面試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
    地球和地球儀 第一課時一、【重點】(1)會觀察地球儀。(2)準確辨認經線和緯線、緯度和經度、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3)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二、【難點】(1)會觀察地球儀、使用地球儀。(2)東西半球劃分。
  • 初一地理複習資料:地球和地球儀
    地球和地球儀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對地球形狀的說法:"蓋天說"和"渾天說"、麥哲倫(葡萄牙人)遊行圖:......
  • 怎樣學好七年級地理呢?一線教師談提升地理成績技巧:會讀地圖
    我的地理怎麼就學不好呢……」一位很有名的地理老師曾經說過:「地理是一門非常有意思的課程,只要你想學好就一定能學好,關鍵是得把住學習這門課程的脈。」把住地理課程的脈,也就進了地理課程的門。什麼是課程的脈?就是學習方法。方法對路,事半功倍;方法不對頭,累死也無功。那麼,地理學習究竟有哪些方法呢?
  • 初一地理教學教案:與同學們談地理
    地理教案-與同學們談地理  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知道地理課的學習內容。  2、知道學習地理的目的、意義。  3、知道學習地理課的學習方法。  能力訓練點:  1、初步學會舉例說明學習地理的意義;  2、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好奇心,挑戰心理、冒險心理和堅韌性、求異性等創新情感和創新人格。  德育滲透點:  1、使學生了解學習地理知識,掌握地理技能是社會主義公民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需要,從而激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欲望。
  • 學生、家長都需要的一款地球儀——北鬥AR/3D地球儀
    對抽象思維不太好的同學來說,地理確實比較難學,即使能記下地名,但由於沒有實地考察,對當地的地理環境、山脈、河流、自然資源、氣候還是沒有理解,考試起來還是雲裡霧裡。地理要學好,其實也不是很難,關鍵是腦子裡要有立體的感覺,腦子中要有地圖,腦子裡有一個地球在轉動,這樣學起來就會很立體。地理不是死記硬背的東西,就是你把世界上所有國家河流山脈全部背下來,腦子中沒有立體的感覺,給你個題該不會還不會。
  • 給孩子發明的地球儀,知天文曉地理,還能玩遊戲!
    天文地理一球可握不知道差友們是否還記得小二之前介紹過一張神奇的地圖和一個AR地球儀。。(斯坦福學生做的AR地球儀剛在Kickstarter結束眾籌)最近小二發現,國內一家叫做小熊尼奧的科技兒童品牌早在去年就已經生產出這樣一個AR地球儀了。。
  • 七年級第一章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第二部分經緯線和經緯度
    七年級第一章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的第二部分             感謝大家的關注和閱讀,希望這個公眾號真的能幫到孩子們
  • 北鬥AR地球儀,一個可以陪孩子暢聊天文地理的智能地球儀
    為了便於認識世界,後來我們又發明了地球儀。但傳統的地球儀,只有單薄的文字和圖案。看這個地球儀,那種感覺,就像是自己在遊歷世界、穿行歷史、漫步於科學殿堂。不用死記硬背,輕輕鬆鬆來個互動,知識點就全部記住了。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都是特別棒的學習工具!
  • 第一章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基礎知識:1.了解人類對地球是球體形狀的認識過程,會用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等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知道地球儀是幫助人們認識地球的模型;2.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能準確區分經緯線,理解經緯線的特點;3.學會在地球儀和地圖上正確判讀經度和緯度,初步認識經緯網。
  • 地球儀的誕生!好用又好看的AR地球儀長什麼樣?地理知識有地球儀
    世人為了方便認識地球,人們仿造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儀的誕生,首先來自「地圓說」建立和傳播,當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地球是圓形時,地球儀才有了誕生基礎。地理大發現前夕,首批地球儀問世,地球儀推動了哥倫布、麥哲倫等人的航海行動,更多的航海實踐推動了地球儀的發展。地球儀的發展經歷了從稀有到普遍,從上層到大眾的過程。
  • 別找我是地理課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1.地球的形狀(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人類從未停止過對自己家園的探索
  • 初中地理總複習選擇題練習(地球和地圖)
    >A 「E」 B 「w」 C 「N」 D 「S」8、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 )A 20°w和160°E B 20°E和160°W C 0°和180° D赤道9、地球儀上某點經度是60°,緯度是30°,這樣的地方有幾處
  • 高中地理(中圖版)必修一《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說課教案
    高中地理(中圖版)必修一《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說課教案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說課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節課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又為下面的內容---了解這些運動所產生的地理意義打下基礎。
  • 北大學霸學地理秘籍:充分利用地圖冊、地球儀,成績遙遙領先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一個最直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地圖冊和地球儀。地圖也被稱為地理知識的第二語言,如果我們能夠在地理學習中養成「左圖右書」的學習習慣,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那麼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就能更加直觀靈活地掌握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地理學習中,我們不妨套用一下這句話,「不看地圖不學地理」。
  • 地理答啦:使用地球儀學習地理知識的優勢有哪些?多大的孩子適合...
    對於這個問題,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專家——地理答啦認為,地球儀對孩子學地理非常有幫助。第一,文字是枯燥的,世界是多彩的,地球儀可以幫助孩子開發形象思維,增加學習的樂趣。與閱讀文字書籍相比,地球儀通過文字、圖形、線條、色彩來傳遞知識,地球儀能夠傳遞更加直觀、更加感性的知識和信息,一百句話不如一幅圖,圖案所承載的信息量遠遠大於同篇幅的文字。同時由於地球儀的圖案生動有趣,又有文字做注釋,能夠更加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此外,圖案屬於右腦思維,文字屬於左腦思維,用地球儀可以更好地使孩子的左腦、右腦得到開發。
  • 高中地理說課稿:《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節課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又為下面的內容---了解這些運動所產生的地理意義打下基礎。2.能力目標①實踐能力:能正確運用地球儀來演示地球的自轉能正確繪製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示意圖②讀圖分析能力:能運用圖示來正確分析和解釋黃赤交角的形成能用相關的圖準確解析太陽直射點的回歸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或用地球儀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學會用科學準確的語言等方式表示 地理現象、概括 地理特點的能力。   2.通過讀圖、畫圖、分析問題等活動,學習運用 地理圖表獲取 地理知識的能力,並初步樹立空間思維能力。
  • 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地球的模型——地球儀上的點和線的名稱
    地球的模型——地球儀上的點和線的名稱     地軸:     在地球儀上,人們假想的穿過地球中心的,地球旋轉的軸叫做地軸。地軸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叫做兩極。北極指向北極星方向,不變,南極與北極星位置相反。南北極分別代表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
  • 科學素養│認識地球儀和地圖
    本部分內容將儘可能地讓他將地理概念具體化,以完成他理解力的飛躍。孩子將熟悉地球儀和地圖的使用,並且了解它們都代表著我們居住的星球。他將學到陸塊是由不同的大洲構成的,並且每個都有自己的名稱。1、給孩子展示地球儀,並且讓他感受它的轉動,問他地球儀是什麼形狀的。
  • 七年級上冊地理:各單元精華知識+思維導圖,列印,每次95分+
    七年級上冊地理:各單元精華知識+思維導圖,列印,每次95分+地理是升入初一後新增的一門課程,在初中階段只學習兩年,在八年級下冊就會進行結業考試,儘管它不參加中考,但結業考試的成績依然要計入總分。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同學認為地理並不重要,對這門學科也不重要,甚至不少同學甚至在上地理課的時候直接複習其他的科目,這樣一來怎麼可能學好這門科目呢?其實,學習初中地理同學們千萬要擺正心態,尤其是在初一階段,重點以學科興趣的培養為主。而且這門學科也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像平日出行所遇到的山川平原、江湖大海等,還有很多當地的人文風情,如果學好了地理,那麼接觸這些的時候豈不是更輕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