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當中唯一未曾斷流過的文明國度,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在漫漫歷史長河當中都曾經中斷過。中華文明當中,有這樣一個重要分支是姓氏文化,它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伏羲氏時期,伏羲是第一個有姓的人,根據《通志·氏族略》當中記載:正姓氏,別婚姻。姓氏文化成為了流淌在華夏兒女心裡的一條河流。
宗族、皇室、大家族都特別講究同宗同源,他們的劃分依據則是姓氏,就如同我們打招呼遇到和自己同姓的人會說一句:「五百年前是一家。」這其實都是又歷史依據的。然而姓氏有時也成為了一種冒充的手段,網絡上經常會有人說自己是哪位名人的後代,又無據可考,很多時候不了了之。但誰也想不到的是,說自己是歷史人物後代也就算了,竟然有人說自己是神話人物後代。近日,家住江蘇的一名女子,居然說自己是孫悟空的後代,並拿出猴毛和靈石來以此證明身份!
02孫悟空有原型人物?
提到孫悟空,最先出現在腦海當中的畫面就是86版西遊記當中六小齡童飾演的經典人物形象。這個電視劇陪伴著幾代人成長,一家人守在電視機前看孫悟空降妖捉怪,電視劇火的萬人空巷。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形象膾炙人口,深入人心。可是,孫悟空不就是神話當中的一個人物嗎?怎麼還會有真實身份?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孫悟空的形象是吳承恩先生在他的作品,也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當中虛構出的一個人物,是一個石猴,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怎麼可能還有其他身份?而這位自稱是孫悟空後代的女子的出現,引發了人們對於孫悟空真實身份的探究和猜測。漸漸地得出了一些可能的結論,有關孫悟空這個形象的到底原型是誰。
吳承恩在創作《西遊記》時,參考了很多文獻,找到了很多歷史人物來當角色的原型,這在小說創作當中是很常見的手法。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法師,當年唐王李世民在玄奘歸來之後,為他修建了白馬寺來翻譯經文,這些都是有據可查,史料記載的,這是沒有爭議的。然而關於孫悟空的原型人物說法很多,有些過於玄幻,經過大量的翻閱史料,比較分析,得出了幾個可能性較大的結論。
03眾說紛紜
大唐時期,中原人管西域少數民族的人叫做胡人,胡在漢語中有野蠻的意思,顯示出中原人內心的傲氣。而西域也有佛教,也有敲鐘念經的僧人,他們就被叫做胡僧。根據《唐書·玄奘傳》記載,玄奘西行的道路上,的確有幾名胡僧作伴跟隨。胡僧讀起來的發音很接近於猢猻,漸漸地人們就將胡僧當作孫悟空這個形象的原型人物。
第二種說法認為孫悟空的原型是一個法號叫做悟空的和尚,他也有過前往西域的經歷,而這一說法的來源則是唐代史料中一筆帶過的記載。除此之外,不只有老百姓對孫悟空的真實身份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就連魯迅先生也十分感興趣,要知道魯迅先生可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得出的結論是孫悟空的原型是《山海經》當中的一個怪獸,名字叫作——無支祁。
根據《山海經》當中的記載,無支祁是一種渾身長毛,酷似猴子的一種怪獸,眼睛裡能噴出火,且力氣極大。這與孫悟空的形象不謀而合,十分符合。眾說紛紜,無論如何,大家都希望找到孫悟空的原型人物。然而那位聲稱自己是孫悟空後代的女子全部反對,一口咬死孫悟空就是她的祖先。
04拿出猴毛和靈石證明
這位自稱是孫悟空後代的女子叫做孫妃妃,從姓氏上來看,還真是和孫悟空本家,但是世界上姓孫的人那麼多,也不可能都是孫悟空的後代吧。當大家讓她給出證據來證明自己是孫悟空的後代時,本來以為她就不再提此事,誰料到她居然真的拿出了證據來證明自己的祖先是曾經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她從家裡帶來了自稱是祖先所留的一塊靈石和一撮猴毛。所有人都瞠目結舌,孫妃妃帶著猴毛找到專家,想讓專家幫他檢測一下DNA,看一看自己是不是有自己祖先的基因,然而專家卻沒有答應她的這份請求。
專家表示,無論是出於何種目的,這樣的檢測都是違反生物倫理的,跨種族的DNA檢測是沒有意義的,也不會有人去給她做檢測。孫妃妃只好作罷,又決定讓專家幫他檢測靈石,然而檢測完畢後,都傻了眼!原來,這個所謂的靈石只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和在公園隨處可見的石頭材質一模一樣。
05結語
這一切在很多人看來都只是一場鬧劇,拿著神話故事裡的一個人物說自己是他的後代,簡直是天方夜譚。不知道孫妃妃到底是基於何種目的來做這件事,最終的結果已經真相大白,文藝作品好好欣賞,但一定不要沉迷其中,故事帶給我們想像,但我們總是要回到現實。
《西遊記》算得上是一部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國民級文藝作品,無論是書籍還是電視劇都有著極大的關注度。近些年許多影視作品都沿用了西遊記的故事背景,並都獲得了不錯的票房和口碑。我們中國需要更多這樣的文藝作品,能夠凝聚一代又一代的人,讓齊天大聖孫悟空成為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英雄,這樣的話,我們的文化會越來越繁榮,民族能越來越強大。
參考資料:
《山海經》《西遊記》《通志·氏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