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王曉群/薛天等合作繪製人類視網膜發育的單細胞圖譜並...

2020-11-23 澎湃新聞

【學術前沿】王曉群/薛天等合作繪製人類視網膜發育的單細胞圖譜並解析了細胞命運決定和黃斑形成的細胞和…

2020-05-10 03: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

視覺是我們人類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其主要通過位於眼球後壁的視網膜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最後將信號通過視神經傳遞到大腦。此外,人類視網膜中有一個靈長類特異的區域稱為黃斑區,主要負責明視覺和色覺,任何累及黃斑區的病變都會導致非常明顯的視力喪失。因此,了解人視網膜細胞組成及其發育的分子機制,解析黃斑發育的特徵,對治療先天性視網膜疾病至關重要。

目前已知視網膜是由胚胎期端腦一層神經上皮逐漸發育而來,其發育成熟的視網膜中包括穆勒膠質細胞,2種光感受器細胞(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3種中間神經元和神經節細胞等。儘管不同物種的視網膜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但是小鼠和人類相比卻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人類視網膜中存在負責高靈敏度視覺和色覺的黃斑區,而調控視網膜物種特異性的分子機制仍然有待研究。

2020年5月7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王曉群團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薛天團隊和Johns Hopkins大學、多倫多大學、華盛頓大學等多家國際科研機構合作在Developmental Cell上發表題為 Single-cell analysis of human retina identifies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and species-specific mechanisms controlling development的研究論文。該工作通過對16個時間點的人胚胎視網膜和4個發育階段的人視網膜類器官進行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建立了人類視網膜發育的轉錄組資料庫,闡述了視網膜在發育過程中各種細胞類型命運決定以及黃斑形成的分子調控機制,並通過跨物種分析,揭示了人與小鼠的視網膜在發育過程中的進化保守性以及物種特異性,為研究人類視網膜發育以及治療和幹預相關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技術對人視網膜類器官、胚胎期到成體期的20個時間點的118555個單細胞進行了測序,分成了126個細胞亞群,並根據已知的細胞類型標記基因將這些亞群注釋為11種細胞類型,並且描繪了視網膜細胞的發育軌跡。視網膜發育的起點是視網膜祖細胞,其主要發育主要有兩種命運,一部分視網膜祖細胞走向神經源性細胞命運,隨後發育成各種神經細胞類型的前體細胞,最後分化成各種類型的神經元,而視網膜祖細胞的另一個命運則是直接分化成為穆勒膠質細胞。同時,利用不同發育階段細胞類型的組成揭示了人視網膜主要細胞類型出現的先後順序以及發生的具體時間。為了進一步探究視網膜細胞命運決定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研究人員對每一種細胞類型及其相關的視網膜祖細胞進行了擬時間分析,並且找到了相關細胞類型命運決定的調控基因。

此外,為了研究黃斑區域發育的特殊性,研究人員收集了人胚胎期20周和出生後8天的黃斑區和外周區的樣品,通過分析區域差異基因,最終找到了10個與黃斑生成相關的基因,其中CYP26A1可以減低視黃酸的濃度,而低濃度的視黃酸可以促進類似黃斑區域的形成,通過原位雜交實驗證明CYP26A1是在黃斑區的視網膜祖細胞和穆勒細胞中特異性地表達。另一個基因CTGF,是Hippo信號通路的下遊靶基因,也在黃斑區的穆勒細胞中特異性地表達。雖然Hippo通路在在早期黃斑區發育過程中的具體作用還有待研究,但是這些結果表明黃斑區特異的視網膜祖細胞以及穆勒膠質細胞對黃斑區的形成至關重要。

為了進一步研究人類和小鼠視網膜發育中的基因調控網絡的保守性和物種特異性,研究人員將3113個高變基因分成了97種基因共表達集群,通過分析人類和小鼠數據中每個基因集群與每種主要視網膜細胞類型之間的關聯,證明了一部分同源基因在兩個物種間具有不同的表達模式,並且其內在調控網絡不同,這樣的差異在光感受器細胞中尤為明顯。

過去的研究更多地認為ATOH7是在早期的視網膜祖細胞中表達,並且與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命運決定相關,本研究首次發現 ATOH7除了在早期的視網膜祖細胞中表達以外,還在晚期的視網膜祖細胞、各種前體細胞以及未成熟的光感受器細胞中表達。通過共染ATOH7和OTX2/CRX,證明了ATOH7在早期和晚期的感光細胞中均有表達。研究發現降低ATOH7的表達會導致視錐感光細胞的比例降低,但是不會降低整體光感受器細胞的數量,證明了ATOH7基因在晚期視網膜神經發生過程中調控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命運決定的的新功能。

原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devcel.2020.04.009

來源:BioArt

1980-2020

原標題:《【學術前沿】王曉群/薛天等合作繪製人類視網膜發育的單細胞圖譜並解析了細胞命運決定和黃斑形成的細胞和分子機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學術前沿】 湯富酬/王曉群/喬傑合作發布人類胚胎大腦皮層單細胞...
    【學術前沿】 湯富酬/王曉群/喬傑合作發布人類胚胎大腦皮層單細胞時空轉錄組圖譜 2020-08-2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吳倩/王曉群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學術前沿】薛天/章梅/吳倩/王曉群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2020-08-27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繪製出腦前額葉發育單細胞圖譜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上。
  • 科學家繪製出腦前額葉發育單細胞圖譜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上。
  • 生物物理所等繪製出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
  • Nature:研究繪製出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製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製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
  • 薛天等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transcriptome atlas of the aging human and macaque retina」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對不同年齡段人類及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進行單細胞轉錄組測序,解析了人類與恆河猴視網膜在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異同,並建立了人類及恆河猴視網膜衰老的分子圖譜,發現了人視網膜在衰老過程中細胞組成改變及關鍵分子特徵。
  • 文路、喬傑合作繪製人類垂體發育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這些細胞與下遊靶內分泌腺之間構成複雜的信號系統,在生長發育、代謝調節、生殖以及應激等生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垂體發育是一個精妙的過程。在人類胚胎第3周左右,腹側間腦與原始口腔頂部外胚層接觸,誘導其內陷形成一個微型囊狀結構(Rathke囊),囊壁細胞通過分裂、遷移和分化,最終形成各種激素細胞類型。
  • NC:北大文路/喬傑合作繪製人類垂體發育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這些細胞與下遊靶內分泌腺之間構成複雜的信號系統,在生長發育、代謝調節、生殖以及應激等生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垂體發育是一個精妙的過程。在人類胚胎第3周左右,腹側間腦與原始口腔頂部外胚層接觸,誘導其內陷形成一個微型囊狀結構(Rathke囊),囊壁細胞通過分裂、遷移和分化,最終形成各種激素細胞類型。
  • 科學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36:06 英國牛津大學Alison Simmons、HashemKoohy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 中國科學家繪製人類海馬體發育的細胞圖譜和基因調控網絡
    該工作系統闡明了人海馬體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細胞命運決定因子,繪製了高精度發育細胞圖譜,解析了海馬發育過程中的不同細胞類型及其關鍵的分子與調控網絡。海馬體,是由端腦的內側區域發育而來,是大腦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特殊結構。
  • 中國科大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該工作通過對不同年齡段人類及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進行單細胞轉錄組測序,解析了人類與恆河猴視網膜在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異同,並建立了人類及恆河猴視網膜衰老的分子圖譜,發現了人視網膜在衰老過程中細胞組成改變及關鍵分子特徵。該研究為治療和幹預年齡性相關視網膜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礎。文章於2020年8月25日在線發表於《National Science Review》。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人類視網膜發育過程中的重要分子機制
    該工作通過對16個時間點的人胚胎視網膜和4個發育階段的人視網膜類器官進行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建立了人類視網膜發育的轉錄組資料庫,闡述了視網膜在發育過程中各種細胞類型命運決定以及黃斑形成的分子調控機制,並通過跨物種分析,揭示了人與小鼠的視網膜在發育過程中的進化保守性以及物種特異性。
  • 科學家繪製人類巨噬細胞發育圖譜
    科學家繪製人類巨噬細胞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2 13:37:02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劉兵、新加坡免疫協作組Florent Ginhoux、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人類巨噬細胞的發育圖譜
  • 《自然通訊》:喬傑/文路團隊繪製人類垂體發育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這些細胞與下遊靶內分泌腺之間構成複雜的信號系統,在生長發育、代謝調節、生殖以及應激等生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垂體發育是一個精妙的過程。在人類胚胎第3周左右,腹側間腦與原始口腔頂部外胚層接觸,誘導其內陷形成一個微型囊狀結構(Rathke囊),囊壁細胞通過分裂、遷移和分化,最終形成各種激素細胞類型。過去近三十年的小鼠遺傳學研究已鑑定出許多信號通路和轉錄因子參與了垂體發育 。
  • 發布人類胚胎大腦皮層單細胞時空轉錄組圖譜
    大腦皮層作為人類神經系統的核心,在進化上具有強烈的人類獨有的特點。從單細胞層面研究人類大腦皮層發育的時空特徵,將有助於闡明影響人類大腦皮層結構建立以及功能實現的分子調控機制。2020年8月21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湯富酬課題組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聯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在Science
  •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肺臟的單細胞RNA測序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肺臟的單細胞RNA測序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41:19 美國史丹福大學Mark A. Krasnow、Stephen R.
  • 中國科學家繪製出全球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全球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創新前沿)  本報杭州2月23日電(記者江南)浙江大學醫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郭國驥教授團隊研發出低成本、高效率、完全國產化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平臺「Microwell—seq」,對來自小白鼠近50種器官組織的40餘萬個細胞進行了系統性的單細胞轉錄組分析
  • 人類大腦皮層發育在時空上的轉錄調控特徵
    大腦皮層作為人類神經系統的核心,在進化上具有強烈的人類獨有的特點。王曉群課題組一直致力於研究幹細胞與人腦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與進化特徵。2020年8月21日,王曉群課題組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湯富酬課題組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cell lineage specification in temporal-spatial patterns in human cortical development
  • 基於單細胞RNA測序繪製人類肺組織分子細胞圖譜
    RNA-seq技術已經在繪製器官基因表達譜研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目前很難系統地鑑定和定位單個器官中所有分子細胞的類型,並創建完整的分子細胞圖譜。通過基於液滴和孔板的單細胞RNA測序(droplet- and plate-based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研究團隊對所有肺組織間室和循環血液中的約75,000個細胞進行了測序,結合多種細胞注釋方法,最終繪製了一個全面的人肺分子細胞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