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瞄小懶人將為你們推薦我國臺灣地區旅遊勝地——基隆。臺灣島最北端的基隆市,早年稱為雞籠,是臺灣島最早聞名於世的地方。它面臨東海,背連臺北縣,是臺灣北部的重要門戶。基隆雖然山多,但不甚高,最高峰也不過海拔七百五十米。山山相連若海濤起伏,遍於境內。基隆河流經八堵、七堵、六堵、五堵等地之間。河的兩岸多是平川。最有趣的是基隆有七座附屬島嶼散列海中,有如七星分布在藍天夜空之上。基隆境內名勝古蹟很多,早有基隆八景之說。
(一)米甕晚靄
基隆港口西邊有一個突角叫萬人鼻堆,又稱羅漢石。這裡海邊巖石林列,或直立或斜倚,形態萬千。滿潮時,白浪滔滔衝擊石上,又鋪天蓋地砸下,頓時化作迷濛的水霧,繚繞於群石間,遠望好似萬人嬉浴。羅漢石崖間有一個好似藏一樣的洞,相傳過去有一個婦人,偶然發現洞內滿藏白米,遂欣然將米挖走。之後,她每天來取米,總是挖不盡。久而久之,婦人產生了貪婪之念。她把洞口鑿大,可是米卻從此絕跡了。由此這個洞就得名為白米甕。羅漢石崖上建有白色圓形的燈塔,高八點五米,燈光分紅白二色,每秒鐘閃光一次,可照射十七涅。每逢夕陽將落,霞光萬道之時,米洞與燈塔上下相映成趣,稱為基隆八景之一:「米甕晚靄」。
(二)仙洞聽潮
仙洞在基隆港西岸中段仙洞鼻的峭崖之間。洞口十分廣闊,洞內又分三洞。中洞屈曲數十米,左右兩洞較窄,深各十多米。洞內裂巖縱橫,苔蘚斑駁。清朝時,曾在洞內建明宮,塑有觀音大士像。洞內巖壁之上有很多題字,大都是清代遊人所作。到清光緒二十六年,日本人將明宮移到洞外,改稱最勝寺。臺灣光復後,又恢復祀奉觀音,並增塑十八羅漢像於觀音像兩旁,改稱仙洞巖。昔日洞前羅列石塊多方,各勒經文一字,因年久已被風蝕,不易辨認。後來在這裡建立一座經塔,將這些經石藏在塔內。仙洞巖面臨大海,經常是怒濤拍岸,但在洞內聽起來又好似鼓鳴,因有「仙洞聽潮」之稱。
(三)旭崗遠眺
基隆港東岸大沙灣背後山腹,丘陵起伏,依勢建起公園,園中曲徑逶迤十餘裡,錯綜銜接,息息相通。其間花木扶疏,亭臺雅致,並有圖書館、學校、寺院、飯店等。園地居高而敞,展望俯瞰,諸景盡收眼底。每當晨曦初上之時,嵐光霞彩,掩映生輝,園內樹石花木越發顯得豔麗,因此名為「旭崗」。旭崗之頂有清朝巡撫劉銘傳所督造的法國式炮臺遺址。登上炮臺遠眺,不僅基隆全港歷歷在目,並可俯瞰基隆八景。在此處遠望沿海的海石礁,有如無數店鋪,因之,人們稱這一群海石礁為「千疊鋪」。
此外,旭崗東鄰為顏家花園。園內佳木蒼翠,亭閣華麗,夙有名園之譽。基隆大沙灣還闢有海水浴場。這裡地處內地與香港,海水平淺清澈,波浪不興,遊浴其中,目接船舶往來,別有一番情趣。清光緒十年,法國大將孤拔率艦隊侵略臺灣,在大沙灣登陸,所以這裡又曾被稱為孤拔灣。附近有舊炮臺、民族英雄墓及法國陣亡將士墓等。民族英雄守土有功,永遠被後人懷念;進犯者屍骨不得還鄉,也可為侵略者戒。
(四)暖暖春水
在基隆八堵東南有暖暖河,俗稱西勢坑地,就是現在基隆的水源地。暖暖河夾在暖暖群山之間。清道光二年,噶瑪蘭通判姚瑩作臺北道裡記云:「暖暖地在兩山之中,俯臨深溪,有猛卿小舟,土人山中伐木,作薪炭材料載往猛解。鋪民六七家,皆編籬茸,中甚濃隘。每歲鎮道北巡,及欽使所經,皆宿於此。」這裡地勢險要,是歷代戰爭所必據之地。清光緒十一年(公元一八八五年)中法戰爭時,法將孤拔侵入基隆,屯兵靈園,直迫暖暖,與我國軍隊隔河對峙。
後來,法軍因渡河不利而大敗於此。光緒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日軍自澳底登陸,至暖暖河屢敗不進,原因是暖暖河水深流急,搶渡不易成功。暖暖河自臺北縣平溪鄉,迂迴流入暖暖,與基隆河匯合。昔時水深可航船,直通淡水,為古海路要道。今鑿山道,設自來水水源地。流水潺潺,成為天然溪谷。峰巒疊翠,林木蒼鬱,溪澗水流清澈,風景優美。尤其在春天,新綠萌發,山花競放,遊人多在溪上垂釣,巖旁吟詠。實在清雅幽靜,故有「暖暖春水」之稱,列入基隆勝景。
(五)八堵橋秋夜
基隆附近的八堵橋,是往來基隆所必經之路。橋長一百餘米,寬約十米多,是鋼筋水泥築成,堅固宏大。橋身離水面約十二米多。橋下基隆河水深丈餘,漲落無定,因而風景變化有異。每當秋夜,人們站在橋頭,就會欣賞到星月交輝,銀波閃動之美景。
(六)八鬥夕照
距基隆車站六公裡,和平島以東就是八鬥子灣。八鬥子原為海上孤島。日本佔據時,在此建發電廠,將海峽填平,與基隆山北麓連接,成為半島形突鼻。突鼻之端稱長潭尾,八鬥子灣因而形成。海上驚濤洶湧,灣內卻水平如鏡,淺灘綿延,細沙漫鋪。每當傍晚夕陽斜照,海天彩霞交映,漁舟歸格與潮聲相應,景物清逸,因此得名為:「八鬥夕照」。
(七)杙峰翠聳
因為,基隆嶼舊稱小雞籠嶼,在基隆港東北四公里海上,是火山巖構成的小島。島上饞巖絕壁,沒有人煙。這座小島形似雞心,因有「雞心嶼」之名。島的中央突起尖峰如代(椿、概),所以稱為杙峰聳翠。這座代峰恰好與基隆港口相對,遂成為船婆航入的標誌。昔日傳說這座小島是基隆風水之結穴,凡是從外地來到這裡定居的人,大多不復思鄉,就是被代所系的緣故,所以又有基隆杙之稱。
(八)礁溪溫泉
礁溪是聞名省內外的溫泉風景區,距宜蘭縣城西北八公裡。這一帶只要鑿井數十尺,就有熱水流出。因此家家鑿井,戶戶溫泉,被譽為「溫泉鄉」。泉水清澈,為鹽類質,無色,味微鹹,可飲可浴。水溫在六十攝氏度左右,可以醫療皮膚病、神經痛、傷痛、胃腸痛等。溫泉鄉四周風景清幽,北倚鴻仔山,山上翠樹蒼林,懸巖危石,澗水溪流自山中逶迤而出。東界湖底嶺,西北毗連竹仔侖山,至角侖嶺,山高達一千零三十四米,山上多凌雲古樹。南面田野,一片禾浪。礁溪不獨溫泉優異,風景可佳,而且又是臺灣省東北部的一個產煤區,所以交通方便,遊客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