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發表於 2018-08-14 15:39:58
8月8日,由中國通訊企業協會虛擬運營分會增值服務專業委員會與AsiaOTT眾視網聯合主辦的「2018MVNO國際虛擬運營大會暨VAS中國增值電信業務高峰論壇」在北京海航大廈萬豪酒店隆重召開。參加本次會議的有42家虛擬運營企業、增值電信企業、國際知名MNO企業、國際漫遊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物聯網行業合作夥伴、媒體合作夥伴等信息通信行業的嘉賓蒞臨。
中國通信企業協會會長兼虛擬運營分會會長苗建華
兩天會議,大咖雲集,最新行業政策指導,乾貨滿滿。其中,中國通信企業協會苗建華會長、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副局長張新、中國聯通監管事業部總經理周仁傑、中國信息通信研究規劃所/電信行業研究主任許立東在論壇上發表了重要政策解讀以及演講!
同時,雲翌通信的運營總監張變革女士為我們帶來了未來雲通信市場前景以及發展趨勢報告。
雲翌通信運營總監 張變革
雲翌通信張變革首先為我們詳細介紹了雲通信市場的發展歷程,電話系統是從1960年就已經開始的模擬系統電話,到了1996年開始轉變為IP電話系統,也就是從傳統的模擬信號轉為IP網絡信號,這個時間整整花了36年。發展到現的IP統一通信時代,僅僅只用了10年的時間,現在統一通信發展是非常迅猛的,尤其是雲端通信,逐漸被大家所熟知並接受。
張變革表示目前統一通訊包含了兩種模式,市場上應用比較多的一種是自建模式,一種是雲端模式。自建的就是私有雲部署,它的特點就是要一次性購買很多的硬體,投入一定的經濟成本,私有雲部署到企業的內部。自建模式目前在政府,大型集團應用比較廣泛。另外一種雲端的模式,也是現在應用比較多,而且發展比較快速的一種模式。其優點是它無需布線、無需購買硬體,雲端部署,企業客戶只需要按照它所需要的功能進行開通相應的套餐就可以快速的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企業通訊系統。
採用雲端租用模式會大大提高企業的ARUP值,因為傳統的電話系統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去維護,有可能一個企業申請一個號碼,搭建一塔簡易的電話系統,當出現問題時,需要專業的技術上門維護。一個客戶一年產生的收益可能大部分都花在了這個客戶的維護費上。單個客戶ARUP值較低,現在雲端的模式提高了客戶的ARUP值,企業管理員在雲端後臺就可以操作完成增減員工或者開通相應功能的應用配置。
下圖是2010年到2019年全球以及中國UC市場的發展趨勢。數據上可以看出來2015年到2019年不管是全球還是中國,統一通信市場的發展增長速度都是比較快的,而且中國市場的UC解決方案總額收入也是增長比較快的,達到了20.1%的增長。
下圖是2010年到2019年中國SIP終端的市場發展情況,從數據可以反應出來中國的IP通信市場現狀,因為現在基於雲的通信平臺終端是基於網絡的,不需要布線插上網線就可以使用,這個增長路線可以看出中國雲業務市場發展的前景。
而SaaS通信雲平臺的優勢,張變革女士也對其做出了解釋,最近兩年大家都在說雲,都在炒雲,而雲翌通信SaaS通訊雲平臺有什麼優勢呢?她說道:「首先是我們本身是做平臺的,我們做雲平臺一定要保證我們平臺的安全、平穩,我們的雲平臺針對的客戶一部分是中小客戶,一部分是大型的集團客戶,中小企業客戶的發展是比較快的,我們要有很好的易擴展的功能。我們做SaaS通訊雲平臺跟阿里雲這些中國的幾朵雲也是有合作的,因為我們要保證我們平臺的穩定性。我們這個雲翌通SaaS通信雲平臺是電信運營級的,因為它具有高質量和高並發的特性,我們針對的企業不單單是少量的,因為要做運營可能就會涉及到全國,或者是很多很多的企業,我們要保證同一時間點的並發,所以說我們的系統是分布式構架的設計。」
演講的最後,張變革女士做了會議最後的結尾,表示雲翌通信是專業的IP通信服務商,統一通信藍海市場巨大,助力企業通信快速上雲義不容辭。未來,中國雲通信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為期兩天的會議,展位參觀諮詢者不斷,雲翌通信作為行業領先的IP通信系統研發服務商,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放心的通信產品及服務,此次大會增加了與虛擬運營商的合作空間,也實現了專業的企業做專業的事,建立通信良性生態圈,合作多贏!
關於雲翌
上海雲翌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世博軟體園,致力於向社會企事業單位提供自主研發的VoIP全系列語音/視頻產品和企業通信,IP呼叫中心等解決方案。是上海市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專利試點企業。公司核心管理與研發團隊均為通信行業內從業十年以上的資深人士,在呼叫中心、IP語音通信、虛擬運營、軟交換、融合通信等領域有著豐富的專業經驗。公司產品充分利用Internet和全球IP互連的環境,提供比傳統業務更全面、更專業的服務解決方案。
2017年7月,公司在南昌成立研發中心,為上海總部研發的有效補充及創新研發基地,主要職責為通信雲平臺的持續開發與創新。 為客戶提供易用、功能齊全、節省成本的通信雲平臺!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