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晚期的某個時間段(沒有人知道確切的時間),有個傢伙叫維爾弗雷多帕累託,他在家中花園裡有了一個很小但有趣的發現。
他注意到,他家花園中一小部分的豌豆莢產出了大部分的豌豆。
帕累託如今被認為是一位數學家。而他在當時是一名經濟學家,他留下的永恆遺產之一,是把經濟學轉化成一門根源於數字和實例的科學。不同於同時期其他經濟學家,帕累託的論文和書籍中,充滿了方程式。他家花園中的豌豆則讓他的數學大腦開動起來。
是否在生活其他方面,也存在這種不均衡的分配呢?
帕累託規則
當時,帕累託正在研究各國財富分配。他是個義大利人,所以先從分析義大利的財富分配開始。令他驚訝的是,他發現義大利80%的土地,屬於20%的人。類似於他家花園中的豌豆,大部分的資源,由少數遊戲參與者掌控。
帕累託繼續在其他國家開展他的研究,一種模式開始浮現。比方說,他在細看了英國的所得稅記錄之後,注意到大約30%的大不列顛人口,賺取了70%的總收入。
隨著他繼續研究,帕累託發現各國的數字不盡相同,但趨勢卻是令人驚訝的一致。絕大部分的利益,看起來總是會歸於極少比例的一小撮人口。
不均衡,無處不在
在接下去的數十年,帕累託的成果成為經濟學家們實踐上的福音。整個世界在他的理論影響下,凡是對這個觀念瞄了一眼,人們就能開始發現它無處不在。並且,二八規則如今相比過去,更加盛行。
例如,到2015-2016賽季的NBA,百分之二十的球隊贏得了約百分之七十五的冠軍榮譽。再進一步分析,只有兩隻球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和洛杉磯湖人隊,一共贏得了NBA歷史上將近一半的冠軍榮譽。如同帕累託的豌豆莢,少數幾個球隊囊括了絕大部分的榮譽。
在足球領域,數據就更加極端了。歷史上曾有77個國家參與過世界盃的角逐,而僅僅三個國家(巴西,德國和義大利)獲得了20個世界盃中的13個。
帕累託規則的案例無處不在,從不動產到收入不均衡再到技術創新。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3%的一小撮瓜地馬拉人,擁有70%瓜地馬拉的土地。2013年,世界人口中的8.4% 控制著世界財富的83.3% 。而2015年,一個谷歌搜尋引擎提供了所有搜索的64% 。
為什麼會這樣呢? 為什麼一小群人,團隊以及組織能享用大部分的利益。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考慮來自自然界的一個例子。
積累效應的能量
亞馬遜森林是地球上最多樣化的生態系統之一。科學家們已經在亞馬遜森林中,分類出大約16000多種植物種類。但是,雖然這種多樣化令人印象深刻,研究者們已發現,大約227種超顯性樹種幾乎形成了雨林的一半。這相當於1.4% 的樹種卻佔據了50%的亞馬遜森林。
但為什麼?
想像兩顆植物長在一起,每一天他們都會相互競爭陽光和土壤的獲取。如果一顆比另一顆能長得稍微快一點點,它就能拔得更高,獲得更多陽光,吸收更多雨水。下一天,這點額外的能量又能讓它長更多。這樣的模式繼續著,直到更強壯一方的植物把另一方擠出,獨自享用王者應得的那份陽光,土壤和養分。
從這個有利位置出發,獲勝的植物獲得更好散播種子和再生的能力,使得其物種在下一代擁有更大的生存空間。這個過程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直到這些稍微更好一些的植物統治了整個森林。
科學家們把這種效應稱為「積累效應」。 開始時只是微弱優勢,隨著時間而不斷強大。初始階段,一種植物只需要把競爭者擠出一點點,它最終就能佔領整個森林。
勝者通吃效應
我們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如同雨林中的植物,人類之間也常常相互競爭相同的資源。政客們競爭同一張選票,作者們競爭最佳銷售榜中的一席,運動員們競爭金牌,公司間競爭同一潛在客戶,電視中的各種節目競爭觀眾。
這些相互競爭的選項之間,區別可能非常微小,但勝者會享受到絕大部分的超額獎勵。
想像一下,在奧運會上兩個女孩參加遊泳比賽,其中一個比另一個要快百分之一秒,但是她獲得所有的金牌。 十家公司競逐一個潛在客戶,但是只有一家能夠贏得項目。你只需要比競爭對手好那麼一點點,就足以確保獲得所有的獎勵。又或者,你可能正在找一個新工作,兩百人競爭同一個職位,只要你比其他求職者好那麼一點點,你就獲得這個職位。
諸如此類的微小差別而導致超額獎勵的情形,就是我們所說的勝者通吃效應。它們通常發生在具有競爭的環境中,你相對於你周圍人的表現,將決定你成功與否。
生活中並非所有事都是勝者通吃,但近乎每個領域至少都受到有限資源的影響。任何涉及到有限資源諸如時間或者錢的決定,都會自然地導致勝者通吃的狀況發生。
這種環境中,只要你比別的競爭者好一點,可以獲得超額回報,因為勝利者獲得全部。雖然可能你只能贏1%或者1秒或者1塊錢,但是你卻獲得100%的勝利。你的優勢雖然只是比別人大那麼一點點,但你的收穫不只是多得那麼一點點,而是全部的獎勵。勝者得一,其餘得零。
勝者通吃就是勝者拿走絕大部分利益
個體競爭中的勝者通吃效應,會導致勝利者拿走絕大部分的效應,尤其是在生活這場大型遊戲當中。
佔據優勢位置,無論是手中拿著金子,還是銀行中存著鈔票,又或是橢圓形辦公室裡的那張老闆椅,人生贏家們開始積累更多優勢的過程,使得下一個周期贏得更輕鬆些。初始階段細微的差別,就是二八規則這種趨勢的開端。
若是一條路比另一條路稍稍更方便一點點,就有更多人走它,就有更多的生意場所願意沿著它而建起來。當這些場所越來越多,人們就有更多的理由逛這條路,並且使它更加繁華。不久你就得出那條諺語:20%的道路承載著80%的交通流量。
如果一家公司比另一家擁有更加創新的技術,那麼就有更多的人買他們的產品。當這家公司賺了更多,他們就能投資更多的技術,支付更高的工作,僱傭更好的員工。當競爭日趨激烈時,消費者們有更多理由選擇第一家公司的產品。這樣久而久之,或者用不了多久,一家公司統領一個行業的局面開始誕生。
如果一個作者上了最暢銷圖書榜,那麼出版商會對他的下一本書更有興趣。當第二本書出來,出版商會為它投入更多資源和銷售力量,這又令這書更容易二次上最暢銷圖書榜。這樣,你可以理解為什麼一些書能賣出幾百萬本,而大部分的卻只能勉強賣個千來本的。
不錯與偉大之間的差別,其實很小。它們都是以一個微弱的優勢開始,每一次以微小的優勢取得競爭勝利。而贏得一個競爭勝利,有助於提供你贏得下一個的可能性。如此每個額外的進一步循環,不斷鞏固頂層人群的狀況。
漸漸地,擁有微弱優勢的人最終獲得絕大部分利益。而微弱劣勢的人最終幾乎毫無所得。這個狀況,有時被稱為「馬太效應」,引用聖經中的話就是,「凡有錢者,必多得賞賜,也必多得富足;凡無錢者,其僅有的亦將被剝奪。」
現在,我們回到本文開頭的問題。為什麼一小撮人,團隊,組織,享有大量的獎賞呢?
百分之一理論
人與人之間表現的差別儘管很微小,在重複多次後,就能導致非常不均衡的分配結果。這也是另一個問題---為什麼習慣如此重要---的答案之一。能做正確的事的人和組織,越始終如一,隨著時間的推移,則越是能夠保持微弱優勢,並不斷積累比例高得離譜的利益。
你只需要比你競爭對手好一點點,如果你能夠今天明天和後天都保持這點微弱優勢,那麼你就能複製一次又一次以微弱優勢戰勝對手。 請感謝勝者通吃效應,每一次勝利,都能帶來巨大的利益。
我們可以稱此為百分之一理論。百分之一理論表達的是,隨著時間推移,某個領域的大部分利益的積累和歸屬,必將是那些能夠維持百分之一競爭優勢的人,團隊和組織。不需要你要比對手好一倍才能獲得一倍的利益,只需要比對手好一點點,一點點。
百分之一理論不僅僅指細微不同的積累能帶來巨大優勢這個事實,同時也解釋了那些只有百分之一優勢的人在他們的領域或者行業中的想法。因此,優勢積累的過程,是二八理論的潛在驅動力。
生活就是這樣!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有了什麼感想的話,不必感謝快活菌,請叫俺雷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