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我國的古代,有著很多的神奇的發明,但是他們當中的一部分往往沒有大的作用,還有一部分隨著歷史的演變,也逐漸地消失了,但是也有著一部分留存了下來,成為精華。
在我國的古代,有著很多的神奇的發明,但是他們當中的一部分往往沒有大的作用,還有一部分隨著歷史的演變,也逐漸地消失了,但是也有著一部分留存了下來,成為精華。
1,中國人最先放風箏。早在信史之前,在傳說中中國人已會放風箏。相傳在公元前四世紀,中國的著名工匠魯班(即公輸班)做了一隻風箏,其升空三日而不墜。後來在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菱形)由荷蘭人傳到了歐洲。進而被人們發展成為了滑翔機,飛機。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2,
古代與現代以弓發射的具有鋒刃的一種遠射兵器。弓由彈性的弓臂和有韌性的弓弦構成;箭包括箭頭、箭杆和箭羽。箭頭為銅或鐵製(現代的箭頭多為合金),杆為竹或木質(現代多為純碳或鋁合金),羽為雕,鷹或鵝的羽毛。是軍隊與獵人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3,化學武器,利用毒氣進行化學戰的歷史,在中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紀早期。在墨家的早期著作中,就有關於利用風箱把在爐子內燃燒的芥末釋放出來的氣體,打入圍城敵軍隧道中的記載。這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利用塹壕芥子氣整整早上2300年。中國人化學武器有下列幾種:「糞彈」,這是毒氣彈的雛形。「飛砂彈」,催淚彈,公元二世紀中國人便使用催淚彈,它所產生的煙霧很快地使人淚如泉湧。
4,馬胸帶換具,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便發明了馬胸帶換具。但是在此之前,西方在公元8世紀換馬的惟一手段是「項前肚帶換具」。這是非常一種不合理的方法,因為皮帶勒在喉部,意味著馬一旦使出最大力氣就會立即窒息死亡。我國發明的馬胸帶換具克服了這一缺點。這項發明後來通過中亞傳到了歐洲。後來歐洲考古學家在公元7至10世紀的古墓中發現了胸帶換具遺物。
5,硝石鑑別方法,中國人在公元前3世紀以前便發現了硝。這比西方早2000年。在發明火藥之前,首先必須認識到並且獲得它的三種成分中最重要的成分,這就是硝石。西方在中世紀以前不知有此物,所以歐洲缺少此物,但是中國資源豐富,並且可區別於其他礦物而予以提純。中國人至少在公元前3世紀就會用此法鑑別硝石的存在。中國人發現硝石為後來發明火藥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在南北朝時,陶弘景提出了一種鑑定硝石的方法,相當科學,他說:「以火燒之,紫青煙起,雲是真硝石也。今宕昌(在今甘肅)以北諸山有鹹土處皆有之。」就是說,把真硝石放在火焰上一燒,它會使火焰呈紫色,與芒硝不同。我們知道,硫酸鈉則會把火焰染成黃色。這就是近代的焰色檢定法,我國古代的方士早在1500年前就已經利用過了。
6,百鍊法——用生鐵煉鋼法,公元前120年,中國人發明了用生鐵煉鋼法,也稱「百鍊法」。而西方到1856年才開始用生鐵煉鋼,比中國晚了二千年左右。雖然現在技術進步了,但是這項技術在某些地方還在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