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朝開始,日本就在進行著龐大而隱秘的人種改良計劃,這個計劃一直持續到了近代,直至裕仁天皇在位時都在秘密運行之中…
開端:
北宋時期,日本就開始了人種改良,大量的日本女子與中國男子交合,以此來借種。但是當時不叫人種改良,而叫「度種」。
據宋人筆下的《清波雜誌》記載:「倭國,一舟泊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婦女悉被發,遇中州人至,擇端麗者以薦寢,名'度種'」。
現代的話來說:日本的船在中國靠岸之後,一船大概二三十個人,船上的女人都披散著頭髮,遇到中國人之後,就把他們中間美貌的女子推薦給中國男子,這種行為被叫做「度種」(筆者註:借種)。
這段幾十個字的記載,說的就是日本婦女來到宋代中國,遇到宋朝男子,便選擇美麗的女子主動獻身,目的就是生下後代,用這種方式來為日本改良人種。
那麼古代的日本人種真的很差嗎?以至於需要這種方式來改良?
人種問題的提現:身高
我們查閱史書發現:日本戰國時期的第一猛將:本多忠勝只有140cm。而另外的一些日本古代名人,比如像真田幸村只有163cm,武田宏玄只有162cm,就這都算是日本很高的個子了。
相比較之下,德川家康只有156cm,上杉謙信156cm,而鼎鼎大名的豐臣秀吉竟然只有140cm,說是駭人聽聞都不為過。而德川家的另一位:德川綱吉,只有124cm。
結束日本戰國,進入幕府時代的三位日本巨頭: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三人中個子最高的屬於織田信長,他的身高達到了日本人中罕見的:166cm。
這三人中只有豐臣秀吉是貧苦出去,其餘兩人,特別是德川家族都是貴族出生,生活品質不會太低下。但是就是這樣營養相對良好的貴族身高都如此差勁,不得不說在古代日本人種確實有問題。
度種在明朝都有記載,通過千年的不懈努力,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在二戰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戰後的目標:美軍
戰敗之後,日本開始將目標放在了高大的白人和健壯的黑人身上。
日本天皇裕仁曾經密令軍部:篩選出受過良好教育而且品貌端莊的女子組成「度種」小隊,對外則稱「勞軍」。將這些女子送給美國大兵,從而有目的的從美軍中尋找合適的基因。
義大利劇作家普契尼創作的歌劇《蝴蝶夫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女主人公喬喬桑是一位日本美麗的女子,她與美國海軍軍官平克爾頓結婚後卻空守閨房,最後等來的卻是被美國人的遺棄,喬喬桑不得不以自殺的方式來了結這段向美國人借種的塵緣。
現代化的改良方式:歸化
到了現代,日本開始大量的歸化混血的運動員,其中足球已經有60位球員被歸化。與此同時大量的混血藝人活躍在日本娛樂圈。
近年日本年輕人的平均身高已經超過了亞洲平均水平,這不僅僅是營養上的補充,人種改良的效果在這些日本年輕人的身上提現的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