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人才輩出。在這過程中,就湧現出過許多著名的政治家。而康有為就是其中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後世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有人稱讚他是維新變法的領頭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改革家,而有人又批判他,說他是失敗的政治家,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今天我們對於他的是非功過不作評價,而是來講一講他所做的那些奇葩事。
人種改良計劃
歷史上我們所了解到的康有為,發起了「公車上書」,領導了維新變法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發展。但深入了解康有為,你會發現他竟然也做過許多的奇葩事。「人種改良計劃」就是他的一個十分荒唐的人生汙點。
對人種的偏見和歧視,實際上是直到今天也依舊存在的問題,雖然在國外人種歧視問題更加嚴重敏感,但實際上,我國也存在著這個問題。而這個源頭就得從康有為說起。原本在古代,不存在人種歧視的,直到康有為提出了「白種人才是上等人」的觀點,膚色歧視的偏見也由此開始。
在康有為的認知中,白種人是上等人,其次是黃種人、棕色人種,而最底層的也在美國被歧視的黑種人。當時的康有為認為,要想做成人上人,就必須變成白種人,而黃種人的膚色又十分接近白種人,於是康有為發起了「人種改良計劃」。
儘管想法就已經讓人覺得荒唐至極,但康有為卻真的開始為這個想法認真思考,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將中國男子輸出,將白種女人引進中國,就是他的一個設想。他天真的認為,採取這兩種辦法,雖然會生出混血兒,但是通過兩個人種的結合,能夠一定程度上中和膚色,這樣久而久之,黃種人就能夠實現變「白」的目的。
而對於棕色人種的改良,康有為想到的計劃就更加殘忍。他認為,要想棕色膚色變成白色,更加困難,所以必須要將這些人都送往及其嚴寒的地區,並對他們實行一些列殘酷的措施,才能夠成功將他們改造。
一夫六妻制」,最小的才16歲
當然'「人種改良計劃」並不是他的唯一一個奇葩事跡。眾所周知,康有為提倡「一夫一妻制」,提倡婦女解放和建立現代家庭制度,並多次在公共場合抨擊一夫多妻制。這個口號在現在看來都是沒毛病的,但這位著名的政治家卻也中了「真香定律」,一遍搖旗吶喊一夫一妻,一邊卻娶了五個年輕漂亮的小妾,處處留情。直到康有為六十幾歲,年過花甲,他也依舊風流,納了年僅19歲的西湖遊船上的船娘為自己的第六房姨太。為此許多人稱康有為「偽君子」,言行不一。
偽造「P」圖,騙得巨款
晚期的康有為維新變法失敗後,逃往海外。但因為「公車上書」和變法運動讓他在海外聲名遠揚。於是他在北美、南洋多地發表演說,籌集巨款,聲稱用於救國。為了讓海外華人相信他,自願捐款。他用了兩個絕招。
第一個是「衣帶詔」,康有為聲稱這是光緒皇帝被囚禁前交給他的,但實際上,衣帶詔雖有其事,但卻是光緒交給楊銳的,上面不存在康有為的名字,只不過楊銳生前將這件事告訴給了康有為。於是康有為不僅偽造了衣帶詔,還在上面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第二個便是與光緒皇帝的合影。你以為P圖僅僅存在於現在嗎?實際上早在近代,康有為就已經「會P圖」了。實際上,康有為與光緒皇帝只有過一面之緣,那時候的康有為只是個舉人。稍微思考一下,也能看出這張合影的蹊蹺。
然而就靠著這兩個絕招,康有為就在北美華僑納籌集到了一千五百萬美元。然而康有為真的用這筆巨款去救國了嗎?並沒有,實際上他拿著這筆錢在香港開了酒店,在日本開了印書局,在美國開了銀行、船舶公司等。也算是個「商業奇才」了。
結語
想必今天介紹的康有為,和我們平常了解到的有著巨大的反差。但其實通過康有為的奇葩事,更想告訴大家的是,歷史上有很多人物,有的臭名昭著,遺臭萬年,有的成就頗高、千古流芳,但其實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我們都要辯證、理性地看待,一分為二看問題,去了解真正的歷史才能夠以史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