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種改良極端的國家,羨慕中國人的基因,找國人尋求改良辦法

2021-01-09 騰訊網

放眼人類族群,人類的平均身高差異並不大,但各個民族的人種之間是有著一些差距。以成年男性為例子,大多數種族男性的身高都是在一米六到兩米之間,但是有的國家,比如荷蘭,平均身高能達到一米八二,有的民族平均身高較低。比如日本,日本人古代均身高在一米二四左右,但是到近代,卻達到了一米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人的數據只有一米六九,當然這個數據是幾年之前的,相信現在已經有所改變。這其中令人不解的是,日本民族一直給人的印象就是身高不高,上身長,下身短,古代甚至因此被稱為倭國,怎麼現在改變巨大。

這應該和人民的生活條件有著巨大的關係,近代中國經歷了長久的戰亂和發展不均衡的階段,加之人口大量增長,糧食供應不急,也導致了過去幾代人的身體素質不夠好,營養不足導致的發育不良。

日本自近代明治維新之後經濟實力大為增強,日本人的體質也持續增長。另外日本實行的人種改良計劃也起到了一些作用,那就是讓大量的日本女子和高大的外國男子生育後代,以改善種族基因。

回顧歷史,日本古代人的身高一直不高,甚至自己也很苦惱於這個問題,一度通過很極端的手段來改善自己民族的基因,以達到使後代身高增長的目的。比如在宋朝時就曾經向中國人「求助」。

日本女子十分喜歡宋代的中國男人,想通過和中國男子結合生下較為優秀的後代,以此來改良日本人的人種。中國和日本地理位置較近,追根溯源來看,兩國的人種都屬於蒙古人種,那為何宋代的日本人偏愛於中國男子。

首先,這一時期的中國男人身高明顯高於日本,這是由於民族融合的原因。中國地理廣袤,北邊長期生活著遊牧民族,如漢時匈奴,這些遊牧民族常年吃肉,身體強悍。到兩晉時期,中原政權內亂不斷,使得遊牧民族大舉南下,和中原人口混居,結婚。

到了唐朝,這些異域地區的人和漢族人的交往更為密切。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漢人的身高體格有了明顯的提升。反觀這一時期的日本,由於佛教的傳入,貴族和各階層的人民都信佛,不殺生,天皇下令不準殺生吃肉,這導致了日本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以營養不足。

加之日本地處海外,民族融合的進程也受到地理環境的制約,雖然有的東南亞人漂流過去,卻很少有遊牧民族漂洋過海,所以他們的身高很難通過民族融合而改變,日本人只能主動向中國尋求改良辦法。

第二點要說到宋朝的文人制度,使得宋代許多男子都文質彬彬,謙謙君子之風,這無疑很吸引人。有宋一朝,自太祖訂立制度,都顯示出重文輕武的傾向,這主要鑑於唐末武將亂政的教訓,怕大將在外掌兵,容易引起權力鬥爭。

故而宋代尤其優待文官,工資高待遇好。只要讀書好,就能當官,甚至做候補官員也有工資拿。使得民間許多人都熱衷於讀書,宋代的文人也非常多,詩人如蘇軾,畫家如張擇端,都是名傳千古之輩。

第三點就是宋人有錢,宋代可以說是古代社會最富有的朝代之一了,相比於富強的唐朝,宋可能在軍事上稍遜一籌,但是經濟方面,比前代更強。宋代的版圖雖不如前代,但是人口卻遠多於過去。

有人統計,宋代的生產總量,佔到那時全世界的百分之六十到八十,可以說冠絕當世了。宋無論是製造業手工業還是商業都很發達,商品流通更快,向北和少數民族開市互易,向南商船遠抵南洋。

其都城汴京也是繁華無比,人口有百萬之數,經歷幾代人的經營,富庶無比,更是當世最大的城市之一。市民生活也是多姿多彩,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描繪繁華的汴京城的,販夫走卒、勾欄瓦肆,都躍然紙上。

當時貧窮落後的日本,更能襯託出宋朝的繁華。宋朝男子在日本人眼裡就是標準的有文化的高富帥,也無怪乎有許多日本女子很喜歡他們。二戰之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日本人又開始尋求優秀的美國人結合,繼續進行改良計劃。

美國人有許多歐洲移民,身材高大挺拔,那時大多數日本還是很矮,大約在一米五六的樣子。這是日本人又一如宋代時獻上自己的女人,與美國人開始混血。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有一定進展,不過其做法過於極端,深為人所詬病。

相關焦點

  • 跨越千年的人種改造計劃——日本人種改良計劃
    從宋朝開始,日本就在進行著龐大而隱秘的人種改良計劃,這個計劃一直持續到了近代,直至裕仁天皇在位時都在秘密運行之中…開端:北宋時期,日本就開始了人種改良,大量的日本女子與中國男子交合,以此來借種。但是當時不叫人種改良,而叫「度種」。
  • 一國,為進行人種改良,在國內綁了十萬個小孩,持續整整六十年
    據說,早在唐宋年間,日本人就提出過人種改良計劃,從中國引進成年男子,與日本女性通婚,達到改善本國人種的目的。現代基因技術證明,日本人的先祖主要是矮黑人種,再加上肉食較少,導致了古代日本人普通性的身材矮小,因而被稱為「倭國」。到了近代,日本通過維新,躋身列強之一。於是,有人認為日本應該屬於優秀的白種人,而不是黃種人。
  • 為改良人種 康有為建議中國人與白人通種 讓黑人進化成白人
    即便在今日看來,《大同書》與其說是康有為的政治思想綱領,不如說是一個政治狂人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康有為認為,人類的發展,將分成三個階段。當今世界處於「據亂之世」中,未來的目標是通過「昇平」之世階段,最終進入到「太平」盛世。
  • 被日本強徵只為改良人種
    當時全世界一共有61個國家被捲入了二戰,而中國就是其中一個,中國戰場應該也是最慘烈的戰場,死傷的兩億人種中國就獨佔3000萬,也是世界上死傷人數最多的國家! 二戰前期應該是全球經濟大蕭條時期,再加上日本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為了度過經濟大蕭條時期,日本選擇了將禍水引到其他國家!而中國就是它的首選!當時的中國經濟實力不行,軍事實力不行,但資源豐富面積又大!在日本看來當時的中國就是一個大蛋糕,事實上日本的判斷也完全正確!一個彈丸之地的日本就把中國搞的雞犬不寧甚至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日本佔領了大半!
  • 古代日本荒謬計劃:為改良人種,特派大批女子前往中國「借種」!
    在我國的宋朝時期,經濟文化的發展十分繁榮,外交政策也非常開明,引得大批周邊國家的外交使者前來拜會,據有些歷史學家的言論,來宋的外國人可能要比來唐的外國人多得多。對於這些外國人來宋目的,據歷史記載,他們之中大部分人都是慕名前來學習我國經濟基礎建設,欲與宋朝的皇帝進行交流,制定通商協議,其中有個國家卻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的的目的很特殊,他們來宋朝只是單純因為看上了宋朝人的基因,想向宋朝男人「借種」。這個國家就是日本,在宋朝的很多書籍裡面都對此事有過記載,在書中,曾稱日本人此舉為「度種」。
  • 性狀改良我們錯在了那裡?
    就我個人來說,在幾十年小麥育種過程中,發現性狀的改良、那怕就是一個單一性狀的改良也並不容易。那麼,在目標性狀存在、可能的基因型有,相互結合是肯定少不了的情況下,改良失敗的問題到底出在了那兒?或者說,我們錯在了那兒?是理念的錯誤還是方法的老套?肯定的回答是:追求結果偏大,選擇目標過激,「一嘴吃成個胖子」的理念盛行。
  • 美媒:中國或成為人類基因改良領域的領先國家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佩】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8月25日援引BBC Future網站消息稱,中國有可能成為成為人類基因改良領域的突破性領先國家,因為中國有更好的技術和機會做進一步研究。2015年首次出現了對人體組織細胞進行基因改造的"工具"--CRISPR-cas9,中國首先用CRISPR-cas9進行了實驗。
  • 人倒黴喝涼水也塞牙,一戰俘因身高1米8,被日本抓去改良「人種」
    作為一個東南亞小國,日本的國土面積雖然不大,但是野心卻不小。上個世紀進行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就迫不及待對周圍國家展露了它的獠牙。除了面積太小之外,日本還有兩大硬傷,使其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超級大國。甚至在東南亞戰場上,大家都戲謔道,怎麼分辨日本和其他國家的士兵,那就是身高。據資料記載,在二戰後期,日本士兵的平均身高不足1.5米,很多美國人甚至以為自己遇到的是兒童兵。當然,日本人也心知肚明自己的硬傷,既然前兩個硬傷難以改變,日本人就在身高上下足了功夫,甚至還嘗試過要用高個子來改善本國基因的方法。
  • 康有為的「人種改良計劃」有多瘋狂?若實現,我們或許成了白種人
    而康有為就是其中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後世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有人稱讚他是維新變法的領頭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改革家,而有人又批判他,說他是失敗的政治家,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今天我們對於他的是非功過不作評價,而是來講一講他所做的那些奇葩事。
  • 他們實施了人種改造計劃,結果成功了
    歷史上日本多次侵華,被國人稱為「倭寇」,這個稱呼源於古代對日本國的稱呼「倭國」。「倭」字意為「順兒」;一說,「倭」為「矮小」之意。民間說法:日本人長得像倭瓜一樣大小。雖然這不過是一句玩笑話,但是也道出了一個真相,那就是古代日本人的身高確實矮小,大如倭瓜,有點誇張了。
  • 改良人類基因縮小人體或可拯救地球
    未來人類基因工程:對人類基因改良使人們厭惡吃肉,可減少碳排放廖教授指出,基於聯合國一項報告,50%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來自畜牧場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一位著名哲學家表示,人類應當考慮一些極端的選擇,例如:對斷奶嬰兒服用藥丸,使他們成長後不再吃肉,或者基因改良使未來人類體形更小
  • 茄科植物改良策略對草莓產量和品質改良的啟發
    早期的育種做法降低了它的遺傳多樣性,儘管後來通過與兩個野生親本種雜交擴大了遺傳多樣性(目的是改良其性狀及對環境氣候的適應性),但是漫長的馴化選擇依然讓草莓的遺傳基礎越來越薄弱,嚴重影響了現有草莓栽培品種的改良工作。同時,多倍體物種基因變異的識別和選擇的困難要遠遠大於二倍體物種。
  • 基因改良,人類壽命可達五百歲!
    如果將延長蠕蟲壽命的基因改良方法應用於人類,人類可以達到500歲高齡。美國研究人員對微型實驗蠕蟲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進行了兩    種基因途徑改良,從而使該生物的壽命延長至五倍。
  • 改良後基因編輯技術更安全精準
    這一團隊表示,這種改良後的方法可以僅僅剪切掉目標DNA而保持其他的基因信息完好無損。  科研人員對Cas9的基本成分——胺基酸進行了調整,並發現這種調整提高了基因編輯技術的精確性,降低了剪切操作中「脫靶」的風險。科研人員利用改良後的方法反覆在人類胚胎腎細胞上進行試驗後沒有發現任何剪切錯誤的情況。
  • 世界十大奇特基因改良生物:狐猴貓居榜首
    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生物基因技術的應用倍受人們關注,一些科學家認為生物基因改良技術將帶來新的生命和物種,同時部分專家聲稱,這種新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基因改良生物將對地球環境帶來負面影響。目前,國外新聞網站列舉了全球十大奇特基因改良生物體,其中包括:中國狐猴貓、會飛的蜥蜴、以及樹葉當紙的造紙樹等。
  • 家庭養花自製改良土壤酸鹼度的幾個小辦法
    家庭養花自製改良土壤酸鹼度的幾個小辦法花木君由於地域不同,水質土壤酸鹼度各不相同,因此不少花友盆友在養花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花卉盆土偏酸或者偏鹼,造成花卉盆景生長不良,有的甚至萎靡不振以至於死亡,因此,需要經常翻盆換土,改良土壤酸鹼度,那麼,有沒有簡單改良的小辦法呢?
  • 鹽鹼地改良需國家政策支持
    目前,我國鹽鹼地綜合高效改良種植技術模式已經取得了切實有效的成果,重度鹽鹼土壤經一次性改良後,水稻、高粱、玉米、綠豆、向日葵、甜菜、燕麥、黑麥草、稷子等作物長勢良好,產量顯著好於傳統方法改良並種植的作物。  但是,在多年生產實踐中,我們發現,鹽鹼地生態改良推廣工作依舊存在很大的難度。
  • 「100家實驗室」專題:訪農科院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國家重大...
    近日,儀器信息網工作人員參觀訪問了本次活動的第四十一站:中國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開放實驗室。  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是由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投資約1.4億元,以中國農業科學院為依託單位建立的我國農業及生物領域目前唯一的一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該工程下轄開放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於2003年11月竣工並投入使用。
  • 科學家在甘薯中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改良澱粉的品質
    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組編輯是分子育種的革命性技術,已經成功對小麥、稻米、番茄、馬鈴薯等多種農作物進行了品質改良。然而,由於甘薯基因組龐大(2n = 6x = 90)、遺傳背景複雜(六倍體)、自交不親和、遺傳轉化困難等特性,使得甘薯基礎研究嚴重滯後,新品種培育和品質改良十分困難。
  • 基因改良法可增壽 人類壽命可達五百歲!
    科學家計劃下一步將該方法應用於老鼠實驗,驗證是否對哺乳動物產生相同的延壽效果,或許未來人類的壽命將達到五百歲    如果將延長蠕蟲壽命的基因改良方法應用於人類 美國研究人員對微型實驗蠕蟲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進行了兩    種基因途徑改良,從而使該生物的壽命延長至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