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灣地區不宜建設核電站

2020-12-06 經濟網

核安全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核事故對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重創,非任何其他行業的安全事故可比。核電站建設的安全風險評估和廠址選擇尤須慎之又慎、切實貫徹國務院安委會的《意見》。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41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亦楠

10月11日,國務院安委會正式發布《關於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嚴格高風險項目建設安全審核把關,嚴禁違反國家和行業標準規範在人口密集區建設高風險項目……安全風險評估過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關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險源、勞動密集型場所、高危作業工序和受影響的人群規模。」

核安全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核事故對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重創,非任何其他行業的安全事故可比。核電站建設的安全風險評估和廠址選擇尤須慎之又慎、切實貫徹國務院安委會的《意見》。而按照《意見》要求重新審視環繞京津冀的渤海灣地區建設核電站的可行性,不難發現,這不僅是位於「人口超密集區」的高風險項目,而且還是嚴重危及國家政治和經濟安全的「重大風險源」。主要原因有兩點:

1.目前無論二代還是三代核電技術都無法確保絕對不發生核事故,且「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還未經實際運行驗證。目前全世界的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都未建成投產,法國核能政策獨立顧問Mycle Schneider撰寫的《2015世界核能產業報告》特別指出「車諾比核災難29年後,所謂的『第三代』反應堆都沒有投入使用,16個採用第三代設計的反應堆都因為設計問題、質量控制問題和設備成熟性等導致工期嚴重延誤和超概算」,再次說明第三代核電技術所謂的「更安全」僅僅是「理論計算結果」。「實踐」才是判定核電安全與否的最重要標準,正如國際核電界早已形成的共識:「核電技術創新風險很大,技術先進並不代表更可靠和更安全,必須從若干實驗試點開始,經過若干年實踐證明後才能推廣」。鑑於全世界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都還未經實踐驗證,我國核電建設要做到「遵循規律、科學謀劃」,首先要確保「新的三代核電技術經過至少一年以上的實際運行檢驗,並把經驗反饋到設計修改」之後再考慮開工新的核電項目。

2.渤海灣是完全不同於日本福島的「封閉內海」,一旦發生核洩漏,將致命打擊中國政治中心的安全和京津冀經濟帶發展。渤海灣地區是中國政治中心所在地,而基本是「封閉內海」的特殊地理使渤海灣與我國內陸地區極為相似:一旦有放射性洩漏汙染,無法像日本福島那樣將源源不斷的核汙水排向太平洋,所有放射性汙染物只能長期積聚在渤海灣內。目前除大連紅沿河核電站外,渤海灣的核心地帶——如緊鄰秦皇島的葫蘆島和北京南部的滄州,均已規劃了核電項目(即遼寧徐大堡核電站和河北滄州海興核電站)。在如此敏感的渤海灣地區建設核電站,無異於安放了多個「可致命打擊中國政治和經濟安全」的巨大隱患:一是當前任何核電站都不能抵禦中子彈(屬於國際上並未禁止的「戰術核武器」)的攻擊,而且,更隱蔽的網絡攻擊核電站已成為恐怖分子的新手段。2016年 10月 1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天野之彌首次向世界發出警告:「核電站正在成為網絡黑客攻擊的目標,已造成很多『破壞性後果』……這不是臆想出來的威脅,大家對此事必須重視起來。IAEA發現的這些偶然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恐怖分子也許正在謀劃更大的陰謀。」二是即使沒有恐怖襲擊和戰爭威脅,目前的核電技術和管理水平也無法保證絕對安全。一個百萬千瓦級核電站一旦發生核洩漏,放射性汙染源相當於數百顆原子彈。

結論:渤海灣地區的敏感程度、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中華民族的戰略腹地——長江流域。因此,沿海地區的核電部署也要有禁區、有紅線,也應像貫徹習總書記對長江生態保護做出的重要指示那樣,「對於那些不能幹的事情,要列出負面清單」。應首先將「高放射性汙染風險」列入渤海灣地區重大投資項目的「負面清單」。何況,無論是解決京津冀乃至華北地區的霧霾汙染,還是從促進京津冀經濟帶轉型升級來說,都有著比「渤海灣建核電站」更安全、更清潔、更能全方位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項目選擇和能源替代方案,完全沒有必要冒「核電事故後果不可收拾、環境汙染無法逆轉」之巨大風險。

————————————————————————————————————————

2016年第41期《中國經濟周刊》封面

相關焦點

  • 何祚庥:堅決反對在中國內陸地區建造核電站
    現在熱議的是2020年將達到7000萬千瓦、8000萬千瓦,還是停留在已開工建設的裝機,即約4000萬千瓦。現在中國的一些人在鼓吹必須實現「2020年達到7000萬千瓦或80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據說已上報到國家發改委待批的核電站,總功率已高達1.5億千瓦之多。
  • 能否建議把核電站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南陽核電站規劃4到8臺機組,每臺機組100萬千瓦。每臺需要投資140億元,總投資將超過500億元。建設工期長達5年,按照建成後每年400億千瓦時的發電量計算,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實現利稅26億元。」      建立核電站最牽動眾人神經的是核洩漏。河南省核電項目的研究員稱,核技術不斷更新,幾百億元投資中大部分又是用在安全防護上,早就堵死了核電站出事故的可能性。
  • 福建這個縣級市要發達了,將投資近千億元建設核電站!
    2016年福清市地區生產總值8592008萬元 。2016年12月,福清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福清核電站位於福建中部沿海福州福清市三山鎮前薛村,共規劃6臺百萬千瓦級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機組,實行一次規劃,連續建設,總投資近千億元。
  • 盤點中國主要核電站
    大亞灣核電站中國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大鵬半島,是中國大陸建成的第二座核電站,也是大陸首座使用國外技術和資金建設的核電站。1994年投入商業運行,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此後,在大亞灣核電站之側又建設了嶺澳核電站,兩者共同組成一個大型核電基地。
  • 中國十大核電站
    大亞灣核電站,從1987年開工建設,於1994年5月6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此後,在大亞灣核電站之側又建設了嶺澳核電站,兩者共同組成一個大型核電基地。  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也是大陸首座使用國外技術和資金建設的核電站。2016年11月,大亞灣公司獲得第十六屆全國質量獎。
  • 你的家鄉可能會建核電站(名單)
    核電站安全還是不安全,這個問題,識局君作為非專業人士不懂。只是在日本核電站發生危機時,頻繁看各類資料,最後得到一個近似於常識的內容:核電站一般都建設在沿海地區(因為有海),國外也相對較少建設在內陸地區(當然,也有不少內陸建設核電站例子,但大部分都建設在沿海)。
  • 核電站一定要建在有水源的地方嗎?在沙漠中建核電站行不行?
    所以就有了水電站、火電廠、風電站、潮汐電站、太陽能電站和核電站等等設施。核電站就是利用核能來進行發電的裝置,目前人類商業運營的核電站,都是通過核裂變反應來進行發電的。當然,核電站的運行是極為複雜的,我們可以講一下大致的原理,就是利用核反應堆中的核裂變反應,從而釋放大量的熱能,來推動蒸汽輪機發電。核電站的運行過程中,除了需要核反應堆和核燃料外,還需要大量的水,這裡的水主要起到冷卻作者,因為核反應堆的溫度很高,需要通過水的循環,把多餘的熱量帶走。
  • "錯誤的時間 錯誤的核電站"
    巴拉卡核電站位於阿布達比Al Dhafra地區的魯瓦伊斯市53公裡處,耗資200億美元,於2012年開始建設,現已取得階段性進展,阿聯獨立監管機構——聯邦核監管局(FANR由於阿聯急於繼續項目建設,其完成似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同時也為後續的新建核電建設積累了經驗教訓。解決能源需求"巴拉卡核電站是阿聯能源戰略的一部分,該戰略提出既要滿足該地區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又要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世界核協會高級通訊經理喬納森-科布博士說。"
  • 大連至煙臺海底高鐵藍圖呼之欲出 橫跨渤海灣
    原標題:大連至煙臺海底高鐵藍圖呼之欲出 橫跨渤海灣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8月19日公布的《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稱,下一步要加快推進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大連至煙臺海底高鐵藍圖呼之欲出,海底巨龍橫跨渤海灣,能否成為現實?
  • 渤海灣海底隧道修建關鍵技術高端論壇舉行
    齊魯網煙臺8月22日訊(蓬萊臺 王成業)渤海灣海底隧道修建關鍵技術高端論壇8月21日上午在煙臺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擔任大會主席。山東省副省長王書堅,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永霞出席開幕式並致辭。蓬萊市市委副書記、市長楊升巖,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培歧應邀參加論壇開幕式。
  • 建設中的三門核電站創下中國核電建設十大新紀錄
    建設中的三門核電站創下中國核電建設十大新紀錄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2月15日19:02   新華網浙江三門12月15日電(記者馮源、譚進)三門核電一期工程2號機組15日上午開工建設,這標誌著我國首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依託項目三門核電一期工程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 四川首座核電站仍適宜建設 估計需投資250億元
    四川首個核電站將照此設計模型建設 胡詩遠供圖震後,核電專家對嘉陵江畔的四川首座核電站擬選廠址進行了調查,結果非常明確:適宜建核電站。記者昨日獲悉,目前,四川三壩核電站正在做可行性研究報告,不久將上報國家發改委。預計該核電站裝機容量400萬~600萬千瓦,投資估算250億元。
  • 歐歷勝高空作業平臺助力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站建設
    歐歷勝高空作業平臺助力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站建設 英國的Bylor公司已訂購了83臺歐歷勝(Haulotte)檢修平臺,用於在英國興建欣克利角C核電站。
  • 中國五大超級核電站,都建在沿海地區,是為了取水方便嗎?
    中國五大超級核電站,都建在沿海地區,是為了取水方便嗎?核物質在誕生之初,很多人都對其抱有敬而遠之的心態,而發展至今,在各種能源物質漸顯不足的背景下,核物質也不得不被利用起來。核電站的誕生又讓人們對核物質的使用增添了幾分的信心,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我國的五大超級核電站,我們發現這些核電站都建造於沿海地區,難道就是為了取水方便嗎?首先要為大家介紹的第一個水電站就是秦山核電站,只是有我國技術獨立建造以及運營的第一座核電站,代表著我國在核電站技術領域邁出的第一步。
  • 排名|世界十大核電站
    該核電站的建設始於1977年,第一臺和第二臺設備於1985年投入使用,第三臺於1986年投入使用,第四臺於同年夏天投入使用。反應堆使用英吉利海峽的水作為冷卻劑。該核電站於1983年開始建設,1988年開始運營。經過多次開發(最新一次開發於2018年完成),其銘牌產能達到5928兆瓦。作為韓國第一個標準核電(KSNP)項目,Hanul的建設是實現電力自給自足計劃的一部分。Hanul 3就是其中之一,它在1998年率先採用了KSNP的技術,引進了減壓系統和先進的化學、體積和數字控制。
  • 紅沿河核電站為振興發展帶來「核動力」
    6月15日,記者來到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二期工程5號、6號機組的施工現場,這裡整潔、有序,工程進展順利,目前核島土建施工、常規島土建施工已完成50%。兩年來,工程安全處處長代昌標和同事們每天都進行施工巡視,對照現場作業清單進行監管指導。5號、6號機組計劃於2020年、2021年相繼投產發電。
  • 安徽蕪湖核電站呼之欲出 每天效益可達1000萬元
    核電項目專家告訴記者,比起其他幾省,在安徽建核電站為上海提供電力支持最為划算。  帶動:提供上萬建設崗位  蕪湖核電站4家投資方中,申能股份在今年9月最早對外就核電站項目投資發布公告。由於參股20%,申能股份前期需要向蕪湖核電公司注資4000萬元。申能股份證券部曾女士透露,目前蕪湖核電站項目前期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 一起來解讀惠州核電站與石化區對買房大亞灣最新影響
    ,也是大陸首座使用國外技術和資金建設的核電站。1994年投入商業運行,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此後,在大亞灣核電站之側又建設了嶺澳核電站,兩者共同組成一個大型核電基地。    得出的結論是:被調查地區在核電站選址、設計、投產、運行前及運行期中,惡性腫瘤、白血病、主要傳染病、嬰兒死亡率、兒童甲狀腺腫大、出生缺陷兒等疾病的發生率,與深圳市、廣東省其他地區及全國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
  • NASA 考慮在月球和火星上建設核電站
    IT之家7月27日消息 據美國時代周刊上周報導,美國希望建造一種可以在月球和火星上工作的核電站,並在周五向美國商業機構就如何做到這一點提出了想法。第一階段是在地球設計一個低於 3500 公斤且至少可維持 10 千瓦穩定電力輸出的核反應堆(建設核反應堆);第二階段需要建造一個試驗反應堆並將其送到月球(建設相應的運輸飛行系統和著陸器),該反應堆將運行至少 10 年。
  • 大亞灣核電站在大亞灣嗎?
    #說起大亞灣很多人都有一種恐懼的心裡,因為有個核電站叫大亞灣核電站,那麼大亞灣核電站真的在大亞灣嗎?大亞灣位置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 ,也是中國大陸首座使用國外技術和資金建設的核電站。電站於1987年開工建設 ,1994年2月,1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同年5月,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