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今年梅雨期降雨量將超歷史氣象記錄

2021-01-10 人民網

7月25日晚,合肥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通報合肥市防汛抗洪最新情況,截至今天下午13時,巢湖中廟水位13.22米,仍超歷史最高水位;董鋪水庫、大房郢水庫已降至汛限水位以下。明日起至28日,合肥還將迎來新一輪降雨過程,今年梅雨期降雨量超過1991年(826毫米)創新記錄已成定局。

董鋪水庫、大房郢水庫已降至汛限水位以下

截至7月25日13時,巢湖中廟水位13.22米,仍超歷史最高水位,較7時降0.01米;裕溪河、南淝河、杭埠河仍超歷史最高水位;西河、兆河、柘皋河、派河超保證水位;豐樂河超警戒水位;董鋪水庫、大房郢水庫已降至汛限水位以下。

圩口方面,截至7月25日14時,全市286個圩口中,已破166個,未破120個(已破面積佔比34%)。

其中,全市10000畝以上大圩25個,已破7個(沙灘聯圩、十八聯圩、同心圩、石大圩、牛廣圩、沿河聯圩、濱湖聯圩)。全市5000—10000畝大圩16個,已破4個。

工情顯示,目前巢湖閘開啟,流量900立方米/秒外排;裕溪閘開啟,流量1000立方米/秒外排裕溪河;鳳凰頸站開機,流量立方米/秒抽排西兆河;兆河閘、銅城閘關閉,新橋閘利用江水漲落適時啟閉。調度大房郢水庫停止洩洪,董鋪水庫洩洪流量80立方米/秒。

251處險情213處已經得到有效處置

截至7月25日13時,合肥市共發生各類險情251處(堤防248處,水庫3處)。其中213處得到有效處置,剩餘38處險情正在處理(險情類型主要是滲漏、塌方、滑坡等,均無重大險情)。

當日新增險情14處,其中7處險情得到有效處置,7處正在處理中,主要為滲漏、滑坡險情(無重大險情)。

「其中環巢湖大堤共發生險情17處,均已得到有效處置(無重大險情),當日新增險情0處。」合肥市水務局副局長嚴建成介紹,環巢湖外圍共發生險情234處,其中196處得到有效處置,剩餘38處正在處理(無重大險情)。當日新增險情14處,7處已有效處置,7處正在處理中。

明日起至28日合肥有明顯降雨

合肥市氣象局重大氣象信息專報顯示,本輪降雨過程稍有延後,預計降雨總量不變。

「馬上合肥要迎來一輪集中降雨過程,降雨集中時段為7月26日-28日,其中26-27日降雨最為明顯,28日午後有雷電活動,29日後至月底合肥無明顯降雨。廬江、巢湖等部分地區有大雨到暴雨。」合肥市氣象局局長程文杰介紹,此次降雨過程累計雨量50-100毫米,局地可能超過100毫米。

具體來說,26日,大雨,降雨量20-40毫米,其中廬江、巢湖大雨到暴雨,降雨量40-60毫米;27日,大雨,降雨量20-40毫米;28日,中等雷陣雨,降雨量10-25毫米,東南風3-4級,陣風6-7級,並可能有雷電活動;29日:雷陣雨轉多雲,降雨量0-5毫米;30-31日:多雲,午後局地有雷陣雨。

25-28日巢湖流域面雨量:70-100毫米:上遊大別山區,龍河口80-120毫米,下遊蕪湖、馬鞍山、滁州40-60毫米。月底前巢湖湖面平均風力3-4級,陣風4-5級,其中28日東南風4級,陣風6-7級。

今年梅雨期降雨量創新記錄已成定局

7月25日7時至13時,全市平均降雨量0.3毫米,最大為羅河七橋。其中:市區、肥東、肥西、長豐、巢湖平均降雨量0毫米;廬江平均降雨量1.3毫米,最大羅河七橋7.3毫米。

合肥市氣象局數據顯示,截至25日,合肥市梅雨期降雨量820毫米。26-28日仍有較強降雨,今年梅雨期降雨量超過1991年(826毫米)創新記錄已成定局。

截至目前,今年梅雨情況顯示,自6月10日入梅以來,全市平均降雨量820毫米,已超過常年梅雨量232%(為常年3.32倍),位列有氣象記錄以來排名第二(最大為1991年826毫米)。

降水還呈現空間分布不均的特點:梅雨期市區降雨量為793毫米,肥東755毫米,肥西760毫米,長豐705毫米,巢湖809毫米,廬江1009毫米,最大廬江樂橋1371毫米。梅雨天數45天,超過常年24天,位列有氣象記錄第4位。(趙越 楊賽君)

點擊查看專題

(責編:吳西露、郭宇)

相關焦點

  • 平均降雨量745mm 合肥梅雨量已是常年3倍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19日早晨,合肥市氣象臺發布數據,18日合肥多地出現暴雨。數據表明,除了合肥市,合肥市政務區、肥西、廬江等多地單日降雨量也都突破極值。今年入梅以來,合肥市平均降雨量745mm,梅雨量已是常年的3倍!
  • 安徽合肥降雨量破紀錄!見證歷史!
    1、合肥今天降雨量破紀錄,歷史第一2、合肥五裡墩堵點謀劃繼續治理3、合肥地下管廊試點斬獲頭籌4、電信大數據產業園工程完成招標5、統計局:對下半年房地產走勢應持觀察態度
  • 恩施通報清江堰塞湖成因:老滑坡點遭遇創歷史記錄降雨量
    恩施今年梅雨期降水創歷史新高據介紹,此次地質滑坡點位於恩施市屯堡鄉馬者村沙子壩,是恩施市167個地質災害監測點之一。由於地處清江河谷,地質特殊,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該片區域不同程度發生過地質滑坡現象。
  • 梅雨秋雨颱風雨,上海今年雨特多!權威數據:或成歷史第一
    隨著秋分日一過,太陽直射點回歸南半球,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天氣也將逐漸的冷起來。對於季風氣候的我國來說,這個時候陸地和海洋的冷暖關係正在對調,進入季風氣候的冬季風時期,這個時期,我國的降雨將開始逐漸減少,不少地方的冬天開始走向乾燥。
  • 安徽合肥:入梅以來降雨量為常年3.4倍 巢湖發生各類險情287處
    今年入梅以來,巢湖流域連續遭遇9輪降雨,截至28日18時,平均降雨847毫米,為常年3.4倍,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極值。單日降水量破歷史紀錄,18日政務區降雨量達252毫米創市區紀錄,合肥站降雨量達77年一遇。2、巢湖水位和蓄水量突破歷史極值。
  • 巴馬年降雨量已突破歷史極值
    中國天氣網廣西站訊 截止2015年11月23日,巴馬國家氣象觀測站年降雨量2199.9毫米,已突破歷史極值!根據逐年雨量統計,巴馬年降雨量極值出現在1994年為2198.1毫米;今年11月份還未結束,降雨量就已超越歷史極值,在加上年餘的38天,今年的降雨量有可能繼續增加。
  • 超強颱風「利奇馬」打破多項歷史記錄!
    它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No.1登陸強度歷史上全國排名第五、浙江第三「利奇馬」在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的颱風中強度排名第五,在登陸浙江的颱風中強度排名第三。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山東及河北、天津、遼寧等地沿海地區均出現8級以上陣風,風速最大出現在浙江溫嶺三蒜島61.4米/秒,為浙江歷史第二位(第一位是2006年超強颱風「桑美」,68米/秒)。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最強颱風排名No.2降雨強度歷史上山東排名第一、浙江第二。
  •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98年同期 未來3天仍有強降雨
    今年6月以來,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33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北京年平均降雨量是630毫米,婺源這一個點6月以來已經下了北京三年的雨量。」洪水集中。今年6月以來,珠江的西江、北江以及黃河上遊、長江和太湖都發生了1號洪水,全國有433條河流超警,佔了今年以來的96%。433條河流中,南方有422條,除了黃河等流域的幾條以外,其他都在南方。時間上主要集中於6月以來,空間上大多數在南方。長江和太湖洪水並發。
  • 上海入梅已20天,未來9天仍「雨」字常伴……「史上最長梅雨」記錄...
    怎麼感覺今年黃梅天一直在下雨,到底什麼時候出梅?今年入汛以來的雨水,確實多。氣象部門統計顯示,今年入汛以來本市已出現4次暴雨過程,累積雨量較常年平均明顯偏多,市區偏3成,雨量分布南北多、中部少。徐家匯站累積雨量達234.8毫米,雨日達21天,是常年同期平均值的2倍。
  •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之一
    當地時間12月2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指出,氣候變化仍在繼續,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鑑於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存留時間較長,地球在未來幾代人的時間裡將進一步變暖。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
  • 氣象組織預測今年全球將現異常高溫 但厄爾尼諾出現概率低
    3月2日,據外媒報導,世界氣象組織表示,今年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較低,但由於人為活動所引起的氣候變化,全球多地仍將經歷異常高溫。氣象組織預計,2020年三四月間出現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分別為35%和5%,而六到八月間出現上述現象的概率均為20-25%。
  •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將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之一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將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份之一極端天氣加劇疫情影響
  • 今年的雨為何這麼多?氣象預報預警為何如此精準?中央氣象臺專家權威解讀
    圖為試驗項目組成員在飛機上記錄觀測數據。(圖片來源:中國氣象新聞網)(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焦翊丹報導 6月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總體偏澇,截至7月14日,全國平均降雨量為172.7毫米,較往年同期多12.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6多。南方地區出現了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了暴雨天氣。
  • 密西西比河中遊多州4月降雨量破記錄 引發洪水
    密西西比河中遊多州4月降雨量破記錄 引發洪水 2011-05-20 09:40:12 來源:中國天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