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的幾位天才,是如何度過自己的每一天的?
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不斷奔波在工作和生活的縫隙中,很多時候容易失去對於生活原本秩序的選擇。時間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有限的,那麼讓我們看看人類歷史上的幾位天才,是如何度過自己的每一天的。
約翰·彌爾頓
英國文學史上偉大六位詩人之一
約翰·彌爾頓英國詩人、政論家,民主鬥士,英國文學史上偉大的六大詩人之一。代表作品有長詩《失樂園》、《復樂園》等。約翰·彌爾頓每天從早上四點起,就開始孤獨地沉思。然後他的助手會給他念聖經一個半小時。之後助手開始聽他口述,進行創作,以及幫助他閱讀。隨後一天的時間也安排得非常緊湊。彌爾頓人生的最後 20 年徹底失明,但他仍然在此期間創作了萬行長詩《失樂園》。
W.H.奧登
公認的現代詩壇名家
W.H.奧登,是公認的現代詩壇名家。而對於奧登來說,一個軍事化流程的人生,才是他創造力的來源,而他也自命為現代的斯多葛主義者( A modern stoic )——按照那位斯多葛學派的開創者芝諾的觀點, 「與自然相一致的生活,就是道德的生活,自然指導我們走向作為目標的道德。」奧登每天 6 點起床,做咖啡,然後總在 7 點到 11 點半期間靈感迸發,奮筆疾書。
莫扎特
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家之一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他譜出的協奏曲、交響曲等後來成為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1781年,莫扎特前往維也納,決定做一個自由作曲家和演奏家。他需要每天教鋼琴課、參加有潛在金主贊助人的社交場所,以及談戀愛等等。所以,留給他創作的時間,只有早上和深夜各自的兩小時。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創立精神分析理論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他非常善於勞逸結合地安排作息:早八點到十二點分析病人,為了保持專注,他需要抽掉 20 支雪茄;午後 3 點到 9 點作為接診時間,標準的上班族作息。而在其餘的空暇時間,他的業餘生活非常豐富:早上饒有情致地修剪鬍子,晚間陪妻女散步,午餐後則會以極快的速度在維也納環城大道上走一個小時。
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
19世紀世界最重要的音樂家之一
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和「旋律大師」。七點半到八點起床後,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用來喝茶、讀書、會客,午後會進行一次長達兩個小時的散步,晚上還專門抽出一個小時用來休息。創作時間則只有四個小時,被分割為十點到十二點、五點到七點兩個時間段。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樂聖」和「交響樂之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德國傑出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黎明時,貝多芬就起床,簡單洗漱後開始工作,他的早餐是自己煮的咖啡。然後就是漫長的工作,他不吃午飯,一直從凌晨創作到下午三點,其後他的時間主要用於休息:吃大餐、散步、讀報紙、抽菸喝啤酒,然後最晚十點鐘就倒頭大睡。當他的聽覺完全喪失後,這個習慣仍然保持。
巴爾扎克
奠基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令人瞠目的大量文學作品背後,是幾乎突破生理極限的高強度工作:巴爾扎克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十四個小時。除去從晚八點到凌晨一點的睡眠時間、一頓簡單的午餐以及之後一個半小時的小憩,巴爾扎克剩餘的時間都在寫作和修改中度過。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他平均一天要喝掉五十杯黑咖啡。
託馬斯·曼
1929年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託馬斯·曼,德國小說家和散文家。1929年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每天起得不算特別早,他在早上 8 點鐘起床,和太太一塊喝咖啡,然後洗澡。到 8 點 30 分,兩人一起吃早飯。其後,他會把自己關起來,不見訪客,不用電話,也不見任何家人——孩子們嚴禁製造一丁點噪音,直到中午。他會在中午抽第一根雪茄,下午則是閱讀、飲茶、散步、接待客人、聽歌,睡覺,日復一日。
作者:夢靈啷裡格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