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頭上長犄角,身體像蛤蟆?你們不知道我還有多少秘密 | 沙漠角蜥

2021-01-09 網易

  

  

  

  

  

  

  

   比較有特點的一種蜥蜴。麻煩的是飼養的時候一定要加入蟻酸,好在可以用大黑螞蟻替代。」 by 達叔

  

   沙漠角蜥 Phrynosoma platyrhinos

  飼養難易度:

   3.7 / 5 稍難

  科:角蜥科 Phrynosomatidae

  屬: 角蜥屬 Phrynosoma

  別名:角蟾,角蜥*

  分布:美國西部各州

  體長:6.5 ~ 15 釐米

  習性:日行,地棲性,冬眠

  適宜溫度:25 ~ 40 度

  保育級別:無危(IUCN 3.1),非公約物種

  特徵

  沙漠角蜥棲息在氣候非常乾燥的半沙漠地帶。它們身體扁平。形如飛盤,大腦袋,短尾巴,背上及兩側由鱗片變化而成的棘,最大的特徵是頭上有角。沙漠角蜥的體色較其他角蜥明顯更為多變,也略為鮮豔。

  

  沙漠角蜥是一種小型蜥蜴,

  上圖為幼體

  目前為止,被確認的角蜥共有 14 種,都分布在北美洲。在美國西部有 8 種,墨西哥西部有 6 種,還有一些分布在加拿大西南部。它們生活在是炎熱乾燥的沙地環境,也有部分種類的角蜥生活在海拔 930 米左右的山區。

  角蜥並非只能在地面活動,它們還能攀爬。沙漠角蜥攀爬技術就非常不錯。

  

  全部種類的角蜥都能通過頭部尖角的大小、數目、形狀的不同來區分

  由於角蜥在原產地數量眾多,其中一共有四類被列入 CITES II 保育,分別是賽德羅斯島角蜥 Phrynosoma cerroense、海灣角蜥 Phrynosoma wigginsi、冠狀角蜥 Phrynosoma coronatum、布氏角蜥 Phrynosoma blainvilli 。

  全部種類的角蜥都可以經由頭部和尖角的大小數目以及形狀來區分,角蜥是一類古老的生物,早在 1500 萬年前就已經存在,那時別說人類,連哺乳動物都還沒有出現。

  

  海岸角蜥 Phrynosoma coronatum

  

  角蜥頭上的四根長角就是它們得名 「角蜥」 的原因

  它們的屬名 Pheynoaoma 其實是蟾蜍體型的意思,正是如此,所以早期很多人將角蜥誤稱為「角蟾」。

  角蜥的形態跟澳洲的魔蜥非常相信,但這兩個物種卻只是遠親。它們之間也有一些獨特又相似地方,如坐著等待獵物及獵食蟻等,故這兩個物種是趨同演化的好例子。

  

  跟角蜥在各個方面都非常相似的魔蜥

  沙漠角蜥的雌雄辨別,可以觀察洩殖腔,凸起的個體為雄性,反之為雌性。在體型上,雄性比較瘦小,雌性較肥大。

  習性

  看外表,好像角蜥很不容易接近,其實它是一種個性非常溫和的蜥蜴。

  在野外,角蜥競爭力十足,它會使用多種方式來避免被掠食。首先它們的體色就是一種偽裝色。當受到威脅時,它們會原地不動,避免被發現。若威脅接近時,它們會立即彈走,並突然停下,令掠食者的視覺出現誤差;若仍未能避開掠食者,它們會膨脹身體,使其外觀好像布滿角刺,讓捕食者感覺難以下咽。

  

  角蜥原產地環境

  部分角蜥還有個特技就是眼睛噴血。它們會限制血液離開頭部,用以增加血壓及爆破近眼睛的細小血管,它們眼角射出的血柱能達到 1.5 米遠。這一手不單可以嚇怕掠食者,角蜥眼睛噴出的血液氣味對貓犬科來說,是很難嗅的。

  

  這個能力並非每種角蜥都有,

  本篇主角沙漠角蜥就沒有這種能力

  不過,這種方式卻對掠食性的鳥類沒有作用。面對鳥類,角蜥很多時候,會將頭仰向上,讓其角直立,避免從空中來的掠食者抓住頭部。

  角蜥的一天是這樣的:清晨到來後,它們會先探出頭部,然後把整個身體暴露在陽光下。在白天的前幾個小時,角蜥都會在陽光下暴曬,它們通常會面向太陽把身體舒展開來,以儘可能多地吸收熱量,在吸收了足夠的熱量後,角蜥便開始四處覓食。如果地面太熱,它們就會躲避到灌木叢中。在氣溫凉爽的夜晚,角蜥會把自己埋在沙子裡,以防止熱量喪失。

  
角蜥的體色會隨溫度及環境變化

  所有的角蜥都有冬眠的習性,當秋季來臨氣溫降低,它們會把自己埋到地下,以冬眠的方式度過整個冬天,直到春天來臨,白天溫度足夠高,它們才會重新出現。

  飼養

  角蜥是典型的日行性蜥蜴,它們喜歡高溫乾燥的環境,並且需要較高的紫外線(UVB)光照。

  

  它們喜歡的曬點溫度在 40 ~ 45 度。如果持續提供超高的日曬地點,是飼養上的一個難點。到了夜間環境溫度,可以適當下降,營造出晝夜溫差。

  

  即使在人手都無法承受的高溫下,

  沙漠角蜥仍能悠閒的做日光浴

  溼度上,沙漠角蜥喜歡的是乾燥環境,並且它們喜歡挖掘。所以基底最好使用沙質墊材,並需要鋪上一定的厚度。當沙漠角蜥想要降溫或者休息時,它們會鑽到沙子裡去。環境中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沙漠布景或設置躲避穴。

  

  角蜥並不會從水容器中獲取靜止的水源,需要飼主用滴管等工具餵它們喝。以這種方式,頻繁補充水源,是飼養角蜥的另一個注意點。

  食性

  角蜥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以螞蟻為食,但它們不是任何螞蟻都吃,而主要以石竹蟻 Harvester ants / Pogonomyrmex Spp. 為主。這類螞蟻佔了角蜥食物的 60 -- 90 %。

  

  除了這種螞蟻外,它們還會吃白蟻、甲蟲、蟋蟀、草蜢及其他小型昆蟲,偶爾還會吃些素食(像水果)。角蜥會守在螞蟻爬行的路徑旁邊,用長又粘的舌頭伏擊路過的螞蟻。由於螞蟻體型小,角蜥一次進食需要吃掉數量巨大的螞蟻。

  

  飼主設計餵食器材

  人工飼養的話,依然要注意蟻酸的提供,這是成功飼養角蜥的必要條件。飼主可以大量的養這種石竹蟻作為食物,並和蟋蟀、麵包蟲之類的食物交替餵食。或者直接用角蜥專用的蟻酸粉,作為額外添加劑。(PS:角蜥的食量不小,用石竹蟻作為食物的話,夥食開支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補充(來自 Bombaclat Lee):螞蟻可以用國產的大黑螞蟻(擬黑多刺蟻)代替,Bombaclat Lee 飼養了兩年並沒有出現問題,關鍵還是要曬太陽,光是用 UVB 燈還是不夠。

  

  國外研發的角蜥專用蟻酸添加粉

  繁殖

  沙漠角蜥達到性成熟一般需要三年。多數的角蜥都會選擇卵生,它們的交配一般發生在冬眠後,交配完成後,在五到七月份產卵,雌性每窩會產 2 -- 12 枚卵,孵化期約 50 -- 60 天,每年產兩窩,以小型蜥蜴來說,比較高產。

  生活在高海拔的短尾角蜥 Phrynosoma douglassii,比較特別,屬於卵胎生。這種生育方式的優點是,能確保了孵化時不受低溫的影響。

  

  上圖的角蜥品種非沙漠角蜥

  

  市場和保育

  市面上出現比較多的角蜥種類是沙漠角蜥,這種角蜥體色相對比較鮮豔,個體之間差異變化也大。沙漠角蜥分為兩個亞種: 北部大盆地沙漠的 P. p. platyrhinos 和南部莫哈維沙漠及索諾南沙漠的 P. p. calidiarum,但在寵物市場上一般不做區分。

  

  角蜥屬於市場偶爾才會出現的物種,並且流通的個體多以野生個體為主。

  在原產地,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其他南美洲入侵的蟻影響了當地螞蟻的數量、與及過度使用殺蟲劑等情況,導致角蜥的數量下降了三成。現在美國各州對角蜥的保護開始慢慢重視,並展開了相應的保護措施。

  

  更 多 該 物 種 文 章

  編寫 | Darwin

  圖 | Interne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修訂版)頭上長犄角,身體像蛤蟆?你們不知道我還有多少秘密 | 沙漠角蜥
    它們身體扁平。形如飛盤,大腦袋,短尾巴,背上及兩側由鱗片變化而成的棘,最大的特徵是頭上有角。沙漠角蜥的體色較其他角蜥明顯更為多變,也略為鮮豔。沙漠角蜥是一種小型蜥蜴,上圖為幼體目前為止,被確認的角蜥共有 14 種,都分布在北美洲。在美國西部有 8 種,墨西哥西部有 6 種,還有一些分布在加拿大西南部。
  •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角蜥用自己的「血液」攻擊敵人
    筆者-菲君角蜥又名為冠狀角蜥,是一種分布在美國、加拿大以及墨西哥沙漠中的不起眼的蜥蜴,它們的個頭很小,最長的僅有12釐米,儘管在殘酷的沙漠環境中角蜥的生存技能並不出色,但在躲避天敵方面角蜥卻有屬於自己的「必勝法寶」。
  • 我頭上有犄角,身後沒有小尾巴,想不想知道我的很多小秘密?
    小時候看過一個電視劇叫《小龍人》裡面主題曲有句歌詞就叫「我頭上長犄角,身後有小尾巴,誰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但是頭上有犄角的不一定是小龍人,也可能是小鹿變的呢,小鹿人?不過管他是什麼人,是好看的人就行了。
  • 【附錄II·布氏角蜥 】沙漠角蜥和布氏角蜥你們分得清嗎?
    從外貌上,布氏角蜥和沙漠角蜥有幾分相似,但區分起來並不難。首先,體側的特殊鱗片是區分不同角蜥的重要標誌,這些鱗片特化成尖銳的棘刺形。沙漠角蜥只有一層這樣的鱗片,布氏角蜥有兩層。布氏角蜥然後,觀察它們的下頜鱗片。沙漠角蜥下頜左右兩邊只有一排巨大的點狀鱗片,而布氏角蜥有2-3排。
  • 海賊王中頭上長犄角的5個人物,綠牛上榜,四皇竟然也有犄角!
    而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說的就是一些奇葩的人物,這些人物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頭上都有犄角。不過這些頭上有犄角的人物,都是很厲害的角色,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旱災傑克,是四皇開始手下的主要戰力之一,實力非常強大。傑克是魚人,頭上擁有犄角,就像是牛的角一樣。他是象象果實能力者,能夠變成長毛象。而傑克當年在卓武時,與兩大戰力大戰了三天三夜不分勝負。
  • 敢惹我?我頭上有犄角!
    犄角最初的作用可能是用來承受身體碰撞的,但是隨著頭部不斷受到撞擊,犄角會越長越大並且成分越發精細複雜。因此,有一些動物,比如麋鹿,會用犄角和對手摔跤搏鬥,而其它一些動物,比如綿羊,會用犄角撞擊對手。 Moore說,犄角還能用來彰顯力量,比如畜群中的後來者能夠根據犄角的大小辨識出佔主導地位的雄性,避免和它發生衝突冒受傷之險。
  • 我頭上有犄角!我不是一條小青龍……
    Krisp / Wikimedia Commons角蝰是一種高度適應沙漠環境的管牙類毒蛇,分布範圍幾乎涵蓋整個北非以及阿拉伯半島西南部和以色列西南部,尤以埃及至摩洛哥一帶的荒漠最為常見,它們在西奈半島以東的沙漠地區與近緣種阿拉伯角蝰(C. gasperettii)有著同域分布的現象。
  • 山西曾有長頸鹿,頭上長有4隻犄角,體型卻與非洲霍加狓相像
    這塊化石長約為60釐米,頭上長著4隻犄角,兩兩相對,前面的較小,後面角大,大角和小角組成了一個約90度的夾角。就在兩對角的交叉點上,長有一對半徑約3釐米、深2釐米左右的大眼睛。它又是怎樣的一種動物呢?01中國土生土長的長頸鹿,頭上長有4隻犄角,體型卻類似非洲霍加狓它叫山西獸,出土於山西府谷縣中新世地層,距今約2300萬年。專家分析,山西獸是一種古長頸鹿,中國土生土長的長頸鹿。
  • 戰鬥高手角蜥
    在世界另一端的亞利桑那州的索諾蘭沙漠裡,另一種蜥蜴正上演著與鬣鱗蜥相似卻有著不同結局的一幕。一隻角蜥正在守護它埋下的卵,嚴防一切可能對孵化造成影響的幹擾,然而,一條西部斑鼻蛇出現了,這種蛇專門吃卵。為了自己的卵,角蜥媽媽絕不退讓半步,它勇敢地衝向了斑鼻蛇,與其展開搏鬥,幾個回合之後,這條蛇發現自己並不是角蜥的對手,只好匆匆離去。角蜥的寶貝們,暫時安全了。
  • 以靜制動的澳洲刺角蜥
    作為這片沙漠的「原駐民」,威爾遜——澳洲刺角蜥——是絕對不會錯過這些渾圓而又珍貴的小水珠的。但相對這些「巨人般」的沙漠植物,身長僅15釐米的澳洲刺角蜥想要舔舐那些靈動的小水滴,簡直是痴心妄想。這一刻的威爾遜,像極了被某個劇組遺棄至沙漠的道具,死氣沉沉、呆若木雞。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它布滿棘狀刺的身體不再如起初那樣乾燥,取而代之的是浸潤皮膚和尖刺的溼潤。澳洲刺角蜥在沙漠深處破殼而出、衝破層層沙土、獨自探尋世界的那一刻,便擁有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
  • 超級皮膚動物,你知道多少?
    超級皮膚動物,你知道多少?人類的皮膚是為了抵抗不受外界的事物破壞體內細胞而生成的組織層,可是反觀動物的皮膚可不止抵抗外界事物破壞,還有別的大用處哦!鱷魚皮膚探測性非常靈敏鱷魚,一種冷血的卵生動物。鱷魚不是魚,是爬行動物,鱷魚之名,或是由於其像魚一樣在水中嬉戲,故而得名「鱷魚」。鱷魚雖然外皮堅硬,但卻非常靈敏,甚至能夠探測到人們指尖划過水面產生的振動。抹香鯨皮膚厚35釐米抹香鯨,頭部巨大,下頜較小,僅下頜有牙齒。主要食烏賊。
  • 農村大集現「古代魚種」,頭上長有6個犄角,被稱「活化石」
    魚,我們常見,但是頭長犄角的魚,你見過嗎?而且犄角不是一根,而是6根。這樣的魚就出現在農村大集中,引發人們圍觀和好奇。這是河北滄縣大褚村的農村大集,一個賣魚的攤位引起趕集農民的好奇,紛紛駐足瞧新鮮。筆者走近後發現,人們所圍觀的是一盆長相怪異的魚。這種魚的怪異之處,不僅僅因為它長有腳,而且頭上還長有6個犄角。
  • 角蜥的偽裝失敗後,會吸入大量空氣噴出鮮血嚇阻敵人,然後逃跑!
    身體長得像蟾蜍的一種蜥蜴,學名叫作角蜥。角蜥因為身體長得與蟾蜍相似,身上都有一個一個的疙瘩,所以也沒人們稱為角蟾,但是角蜥是蜥蜴中的一員與鬣蜥是近親。這種通常體長為7.5釐米至12.5釐米之間,並且全身長滿了尖刺狀的鱗片。這些鱗片又尖又硬,每一個都像一把鋒利的匕首,仿佛一件棘刺盔甲保護著它,是它們的重要防禦武器。
  • 角蜥
    >蜜獾 角蜥的身體很像蟾蜍,所以也叫角蟾,但它實際是一種蜥蜴,與鬣蜥的關係比較近。 角蜥體長約為7.5-12.5釐米,因為它渾身披甲,長滿了刺狀鱗片,在頭部背面兩眼上方還有8個放射狀排列的尖棘,所以得名角蜥。雖然它的長相十分兇惡,全身的短棘也很銳利,其實這都是它的偽裝,主要用於防禦,沒有攻擊作用。 角蜥僅分布於美國的西南部,主要棲息在平原乾燥沙地上。它是一種變溫動物,白天陽光灼照的時候,需要在沙土下躲避曝曬。
  • 《我的世界》MC沙漠水井的三大秘密,知道兩個都是沙漠地形常客!
    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裡面,沙漠地形是一種危險與機遇同在的出生地,這裡可能有沙漠神殿,只是缺乏森林資源以及水源,只有仙人掌和沙漠水井,下面就盤點一下沙漠水井的三大秘密,沙漠地形的常客才知道兩個呢!,只不過沙漠水井自然生成的機率只有0.1%,作為沙漠地形中唯一的水源,沙漠水井在電腦版的出現頻率非常高,手遊版就比較罕見了,這個關於沙漠水井生成機率的秘密,你知道嗎?
  • 頭上長犄角的小人兒,其實你也是個好孩子!」
    而一些興趣愛好並沒有什麼用,浪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就不可以去做。而這些不被父母接受,甚至排斥的東西是孩子內心由衷喜歡的,孩子的真實感受不被父母所理解,孩子的內心出現不滿情緒,他們會把這種情緒壓抑在心底或者表現出些許反抗行為,這就被父母籠統的認為,孩子身上有「缺點」,不聽話,會駁斥父母的要求,是個頭上「長犄角」的壞孩子!
  • 眼睛會噴血的恐怖短角蜥
    冠狀角蜥的眼睛也會噴血圖註:這種形狀恐怖的短角蜥擁有動物王國裡最奇特的防禦武器——在受到攻擊時會從眼睛裡噴出有毒的血來,射程能夠達到1米網易探索4月5日報導短角蜥,因為其肥厚的外表長的很像蟾蜍,因此人們有時也把它叫做「有角蟾蜍」或「角蟾蜍」。
  • 物種科普 | 其實魔蜥有兩個頭,但是角蜥沒有.
    魔蜥本尊/來源:Bing澳洲魔蜥,原產地在澳大利亞,也是澳洲沙漠中特有的一種蜥蜴,它和入門爬寵鬃獅蜥有著某些聯繫,但和角蜥卻沒有任何的關係。它們的壽命也非常的長,大約在20年左右。作為愛好沙漠蜥蜴的新手,入坑時常犯的錯誤就是會將角蜥和魔蜥混為一談,這裡小編淺談一下兩者的差別。首先,它們的地理位置完全不同,角蜥分布於美國、墨西哥等地,而魔蜥如小編上文所說,它是澳大利亞的特有種,目前並沒有在別的地方出現。
  • 頭上有犄角,身後有尾巴,你知道它有多少秘密嗎?
    引言:發現生活的美好,大家好,我是川草,今天又跟大家見面啦,那麼今天我們還是講述山海經中的奇異神獸,文採並不是很好,但如果大家喜歡,也可以持續關注川草,川草也會努力改善,讓大家能有更好的閱讀體驗,在這裡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是一件非常幸運,美妙的事情,大家共同研究,共同進步,一起討論。
  • 同樣飾演小龍女,頭上長犄角神還原,有人戴個頭盔算怎麼回事?
    在不同的影視作品中她們的扮相還是差別挺大的,同樣都是演小龍女,頭上有犄角很萌,戴個大頭盔是什麼操作?如果是提到龍女的女兒小龍女,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春光燦爛豬八戒裡由陶虹所飾演的那個角色,當初這部電視劇真的是紅遍大江南北,而其中的小龍女更是賺得無數人的眼淚。當然人們對於這個嬌俏可愛的小龍女也是喜愛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