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一條裙子引發的新衝突蔓延到了世界範圍,這場衝突不但讓這個星球上的人分成了色彩鮮明的兩派,甚至還摧毀了人們對於自己身體的信任。因為科學家們說,這都是視覺系統和大腦欺騙了你。還有醫生說,裙子的原色是藍黑,能看出藍黑的都是好眼,而看出白金色的是由於眼球過於敏感。
藍黑黨和白金黨們,先別糾結自己的視力好不好,看了下邊幾個圖片,你會毫不猶豫地自摳雙眼,因為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的身體對我們是如此「不忠」。
1、繆勒萊耶錯覺
這兩個帶箭頭的直線,哪條更長?
可能你覺得這是老掉牙,也可能理性告訴你該拿尺子量量,但你不能不承認,看上去,確實是上邊的直線更長。
這是繆勒萊耶錯覺,也叫箭形錯覺,對於這種錯覺有一種理論,叫神經抑制作用理論:當兩個輪廓彼此貼近時,視網膜上相鄰的神經團會相互抑制,結果輪廓發生了位移,產生錯覺。另外,箭頭起到了一定的透視作用,這種錯覺應當從屬於「大小恆常錯覺」。
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如果你對自己身高不滿,那麼去燙個頭吧!
2、側抑制
左右兩幅圖中心的灰色區域,哪個更深?是不是看上去左邊的要淺一些?
其實,如果遮住周圍的區域,就會發現兩個灰色方塊是完全一樣的。
視網膜由許多小的光敏神經細胞組成。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激活單獨一個細胞是不可能的,某個細胞的激活總會影響鄰近的細胞。刺激某個細胞得到較大反應時,再刺激它鄰近細胞,反應會減弱。也就是說,周圍的細胞抑制了它的反應。這種現象被稱之為「側抑制」,因為它發生在視網膜上一種叫做側細胞叢的結構上。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大概就是這個道理。換句話說,你站在女神身邊自拍,那是自黑,高冷一些的說法是,那會發生「側抑制」現象。
3、蒙娜麗莎看過來
這兩個蒙娜麗莎的眼睛的形狀和方向完全一致,為什麼我們只覺得右邊的在看自己?
哈佛視力科學家申基·安多創作了這幅蒙娜麗莎凝視幻覺圖,經研究發現,至少有兩個組成部分來決定我們是否被凝視,首先是眼睛瞳仁的位置,其次是頭部所指的方向,一般情況下大腦會把這兩種來源結合起來確定凝視的方向,而不是我們想當然的「眼神決定一切」。
4、請準確說出下圖中第二行字體的顏色
這是一幅讓人想砸電腦的錯覺圖,貌似還開發出了手機遊戲!它讓你大腦內的語法與符號處理系統爆發一場衝突。不停頓或者減慢速度,同時大聲說出字的顏色而不是字本身,你能夠做到準確無誤嗎?
5、女孩左右眼睛不同色?
這是日本立命館大學心理學家北岡秋吉創作的漫畫女孩,看上去一隻眼睛呈藍色,另一隻則呈灰色。而實際上,兩隻眼睛都為灰色。由於微紅色的背景,女孩右眼的顏色與綠松石色髮夾一模一樣。
對顏色的感知過程涉及到眼內3種不同的光感受器,對應著紅黃藍三原色,這些顏色被長波、中波和短波可見光激活。來自目標區域的信號立即與來自同一場景內附近區域的信號相比較。隨著信號進入大腦內更為高級的處理中心,它們繼續與來自周圍更大空間的信號相比較。科學家將這一過程稱之為「拮抗過程」,這一過程意味著顏色總是與亮度相關。
看完上邊幾個例子,你的雙目還在嗎?其實,除了眼睛,我們的記憶也經常欺騙自己,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電影裡說,「我現在懷疑和米蘭第一次相識就是偽造的,其實我根本就沒在馬路上遇見過她。」,拋開電影的藝術處理,這種情況也是很常見的,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會產生虛假記憶,因為我們的大腦會根據以往的經驗自動補全我們記憶中缺失的細節,不管這些細節是不是真實的。
還有一種心理學現象叫做「巴納姆效應」,「星座控」們可能要失望了,因為這個效應是說,一些泛泛而談的模糊分析很容易就讓人以自己的方式解讀,並認為這就是在形容自己,而實際上,它們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比如「你很喜歡熱鬧,然而在有些時候又喜歡獨處」這句話。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