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不一定為實,為何眼睛會欺騙我們?科學家在果蠅身上找到答案

2020-12-06 輕紅造了個白

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但是科學家卻告訴我們,眼見的也不一定為實,因為有的時候眼睛會欺騙我們。就拿下面這張圖來說,雖然我們潛意識裡都知道這是一張靜止的圖,但是為什麼在看上去的時候,它卻是像水波紋一樣起起伏伏的呢?

這種現象已經困惑了科學家們幾十年,他們一直在尋找能夠完全解答這個現象的科學理論,最後終於在小小的果蠅身上成功了,真的很不可思議。

其實這種視覺上的錯覺不僅僅是人類會有,我們身邊的小貓小狗也會被視覺錯覺所欺騙,認為靜止的東西產生了虛幻的運動。就連擁有兩隻複眼,8000多個單眼的蒼蠅也有這樣的錯覺。

於是科學家們試圖尋找人和動物的眼睛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然後他們得出結論,在很久很久之前,所有物種的眼睛都只有一種,是後來在不同的環境之下慢慢進化出了不同的功能,這很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

關於視覺錯覺的原因,科學家們有一些猜測,只不過科學只需要猜測還不夠,還需要實實在在的東西來證明。科學家對果蠅進行了一些實驗來證明自己的想法,他們在實驗臺上放了兩張圖片,一張是普通的圖片,另外一種是類似於我們平時看到的視覺錯覺圖,果蠅在飛上實驗臺以後,很明顯對這張「會動」圖片產生了反應,說明它也覺得這張圖片是在動的

在果蠅對圖片做出反應的時候,科學家觀察到果蠅的大腦中具有探測視覺運動能力的神經元相比其他神經元最快做出了反應,於是科學家動手把這些神經元切除,被切掉神經元的果蠅再看到類似的圖片時就沒有了反應,也就是說它的運動錯覺消失了,這說明視覺系統使得大腦內的探測運動的神經產生了錯覺

因此科學家得出結論,人類在觀察一些顏色對比度較高的圖片時,大腦在處理信息上會比較快,先是顏色較深的黑色、藍色、紅色等顏色,接著再是黃色、白色、淺色等顏色,然後再循環,我們的眼睛會在檢查物體時產生微小的無意識抽搐,大腦的工作速度過快,工作上就難免會「出錯」,錯誤的給負責探測視覺運動的神經下達了命令,因此就讓我們產生了物體在運動的錯覺。

相關焦點

  •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可能是虛,別被你的「以為」欺騙了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可能是虛,別被你的「以為」欺騙了 2020-11-30 1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眼見並不一定為實,這是經過孔子和顏回驗證的
    我們平時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其實眼見也不一定為實。孔子和顏回之間曾經發生一個故事,證明了眼見並非為實。孔子喜歡周遊列國,可是荷包卻不硬,一生窮遊,到了陳國和蔡國之間,他們這一行人斷糧了,七日七夜都找不到什麼食物,缺吃少喝的,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去百姓家討米,回來就做飯吃。飯快熟的時候,孔子看到顏回從鍋裡挖米飯吃,心裡很不悅。孔子想:「顏回太不像話了,老師還沒有吃飯,他就在廚房裡偷吃,不講禮貌。」
  • 施一公:結構生物學告訴你「眼見不一定為實」
    施一公:結構生物學告訴你「眼見不一定為實」 來源:中國科技網   發布者:亦云   日期:2015-04-10   今日/總瀏覽:1/4886
  • 耳聽為虛,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看到了真相。古語講得好,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我看到了,所以說,我敢肯定這是真的。難道真的是這樣嗎?你看到的真相未必是真相。下午快下班那會,正拿著手機刷微博,想著找些相關的案例素材什麼的,先準備好,下班到家了就可以直接提筆寫了。家暴這個話題,著實不缺話題,不缺關注度,隨便一搜,就出來一大片,正看的入神,突然耳邊響起這樣的話,「咦,你還看這樣的東西」,「你怎麼看這樣的東西」,「怎麼就不看點美好的東西」。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同事過來,打算問點東西,剛好看到我在刷家暴熱點。
  • 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可能是大腦「錯覺」,眼見也不一定是真!
    眼見不一定為實,眼睛看到的事物,很有可能是大腦「錯亂」導致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一句話「眼見不一定為實」,為什麼這麼說呢?,現如今科技發達,處於信息化的時代,一些人在網上衝浪的時候,看到一些照片開始懷疑,到底是自己的眼睛出現了問題還是照片的問題,為何和自己眼睛看到的不一樣呢?紛紛開始懷疑自己的眼睛是否出現了問題。
  • 眼睛為什麼會「欺騙」我們?耶魯科學家在「複眼」中發現驚人線索
    有時候,我們的眼睛會欺騙我們,就比如:你看下面這張圖是靜止的嗎?了解這些共享策略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理解人類視覺系統。」 通過將行為測量、沉默特定基因和神經影像學相結合,研究團隊得出結論:果蠅(黑腹果蠅)和脊椎動物一樣,會在靜止圖像中感知到虛幻的運動,它們具有與我們人類相同的基本大腦迴路,只是我們的更為複雜。
  • 眼睛為什麼會「欺騙」我們?耶魯科學家在「複眼」中發現驚人線索
    有時候,我們的眼睛會欺騙我們,就比如:你看下面這張圖是靜止的嗎?了解這些共享策略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理解人類視覺系統。」通過將行為測量、沉默特定基因和神經影像學相結合,研究團隊得出結論:果蠅(黑腹果蠅)和脊椎動物一樣,會在靜止圖像中感知到虛幻的運動,它們具有與我們人類相同的基本大腦迴路,只是我們的更為複雜。
  • 眼見也不一定為實,聖人孔子誤以為學生顏回偷吃米飯
    這沒有可以果腹的糧食和補充體力的食物,一行人自然也就走不了多遠了。於是他們為了保存體力,乾脆大白天的就在這大路邊兒睡覺,但是孔子老人家受不了啊,他的徒弟們不忍心自己的師父這麼挨餓,他的弟子顏回和子貢就到處詢問,終於找到了一點米回來。
  •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不一定為虛,做人要做到心中有數
    人世間所有的事情都不一定有絕對性,我們對於世間的事情往往都覺得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只有眼睛看到的才是真實的,耳朵聽的一定是假的,我們往往都會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對於一些小人的挑唆,這句話確實非常可靠,但是有時善意的謊言可能僅僅僅停於表面,我們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往往會碰到一些人,在說話時總是為了能夠保全對方的安全
  • 眼見不為實?這些現象都是我們的錯覺!欺騙了我們的眼睛
    我們人體的器官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眼睛對於我們來說,作用更大,因為有了眼睛,我們才可以看見整個世界,感知這個世界。我們曾經常常說眼見為實,但是現在眼見可不一定為實,這可能都是我們產生的視覺錯覺。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繆勒萊耶錯覺實驗。
  • 眼見不一定為實!牛人粉筆創作3D立體畫,分分鐘「欺騙」你的眼睛
    走在馬路上,前方突然出現一個深不見底的巨坑,你的反應會是如何?估計不少人的小心肝都被震碎了吧,但凡經過這裡的路人,心理陰影面積肯定不會少。如果在國內,繁華的街道上出現如此「危險」的巨坑,估計早就有人報警了吧?而在國外,遇到這種情況老外早已見怪不怪,因為他們早已被這種「危險」坑的麻木了。
  • 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有句常用俗語,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是形容不要輕信傳聞,看到的才是事實。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是謂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觀點,由來已久,早在西漢時期,漢室皇族的劉向就說過:「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辯之。
  • 科學家從果蠅身上找到了答案
    同時,在長時間乘坐晃動的公交車時,人們也會昏昏欲睡。這種輕柔的機械振動刺激,往往會使人們更快地進入睡眠。但是,我們目前對機械振動如何導致人們快速入睡的背後機制尚不清楚。在一項於 12 月 1 日發表在《細胞報告》(Cell Reports)的最新研究論文中,科學家們發現,機械振動更容易誘導果蠅進入睡眠,且在振動過程中的睡眠時間更長。以果蠅作為模型系統來了解潛在神經機制的更多信息,或許能為人類睡眠研究提供更多的幫助。
  • 別被自己眼睛騙了,這張照片是黑白的,科學家為你揭開視覺的秘密
    彩色柵格引起錯覺這種奇異的、非常有效的視覺錯覺,會讓你的大腦被眼睛所欺騙,認為它是彩色圖像。不過,不要小看這個「雕蟲小技」,這裡的背後,其實包含了很多關於顏色的學問。科爾解釋說:「覆蓋在灰度圖像上的過飽和彩色網格會使灰度像素被我們大腦視為有顏色的。」那麼,我們的大腦將這張黑白照片解讀為全彩圖像是怎麼回事呢?來自雪梨大學的視覺科學家巴特·安德森(Bart Anderson)認為,我們在這種錯覺中看到的效果並不特別令人驚訝。他說:「顏色系統就是視覺科學家所說的『低通』,也就是編碼顏色相當大的許多接收場。」
  • 彭羅斯階梯:眼見不一定為實
    你會怎樣回答?單憑直覺和邏輯,你可能馬上會說「這絕不可能」。那為什麼還會有人如此發問呢?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埃舍爾的著名版畫作品《上升與下降》,在這幅版畫的城堡樓頂上,你會看到內圈的隊伍一直在下坡,外圈的隊伍卻一直在上坡,並形成一個迴路,周而復始。你能看出其中的奧秘嗎?其實,我們將它抽象畫出來,就是彭羅斯階梯(或臺階)。
  • 科學家從果蠅身上找到了答案
    同時,在長時間乘坐晃動的公交車時,人們也會昏昏欲睡。這種輕柔的機械振動刺激,往往會使人們更快地進入睡眠。但是,我們目前對機械振動如何導致人們快速入睡的背後機制尚不清楚。作為生命科學與人類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型,果蠅的大腦與人類有著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因此通過研究果蠅的睡眠是如何調節的,可以了解到許多關於人類睡眠的知識。
  • 科普|眼見不一定為實的彭羅斯階梯
    你會怎樣回答?單憑直覺和邏輯,你可能馬上會說「這絕不可能」。那為什麼還會有人如此發問呢?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埃舍爾的著名版畫作品《上升與下降》,在這幅版畫的城堡樓頂上,你會看到內圈的隊伍一直在下坡,外圈的隊伍卻一直在上坡,並形成一個迴路,周而復始。你能看出其中的奧秘嗎?其實,我們將它抽象畫出來,就是彭羅斯階梯(或臺階)。
  • 眼見未必為實 有種欺騙叫「視錯覺」
    眼見未必為實 有種欺騙叫「視錯覺」2018-01-05 13:45 來源: 科技日報有時我們看見的東西並不一定存在,而會受光、形、色、位置等知覺因素的幹擾,在大腦中產生錯覺。眼睛不同於照相機,不是對客體的簡單機械複製,是一種再加工的心路歷程。眼睛所見,在很多情況下確實與視覺世界的特性相吻合,但在某些情況下,盲目的「相信」眼睛所見會導致錯誤,形成所謂的視錯覺。在現實生活中,視錯覺的現象客觀存在。
  • 眼見不一定為實!18個神奇的視錯覺,看完不相信眼睛系列!
    眼見不一定為實!18個神奇的視錯覺,看完不相信眼睛系列假期在家天天網上衝浪感覺眼睛都不行了不信,你看為啥這個明明是個三稜錐怎麼突然變成了正方體好像是一把椅子的形狀原來要從這個小孔看過去才能發現它的「真身」真的是一把椅子這也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可能久久得不到答案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了
  • 明明能看到的粉紅色,為什麼科學家卻說不存在,眼睛欺騙了我們?
    睜開眼睛,我們看到繽紛多彩的世界,紅色、藍色、紫色、黃色、綠色等各種顏色引入眼帘,讓我們沉浸在多彩的世界之中,而深受女生喜歡的粉紅色讓許多人深深熱愛,以至於在大街上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看見粉紅色的蹤跡。我們都知道在反射大自然光線的彩虹中並沒有粉紅色,也有的人說粉紅色就是紅和白色混合而成的顏色,可是科學家卻說粉紅色並不存在。什麼?我們日常看到的粉紅色並不存在,那我們看到的到底是什麼顏色呢?難道說眼睛欺騙了我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