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磚一瓦中,他與他們在錯落時空「相遇」。
滿懷敬畏下,畫筆是「交流」的媒介。
冬日,兩彈城內,一幢幢紅色磚瓦建築掩映在蒼松翠柏間,靜謐安詳。畫家吳廣帶著他的畫具,整日潛心創作,與兩彈元勳們隔著時空交流。
吳廣老家在江西上饒,畢業於上海油畫雕塑院城市雕塑專業,獲碩士學位。他曾成功研製「瓷質油畫」,他的陶瓷作品、油畫作品多次在國內外藝術作品展中參展。十多年來,他的畫筆基本用於抒寫自然與人文風光,但他始終難捨「科學家情結」。
「我從小的夢想就是做科學家,雖然沒能實現,但我對科學家的敬畏、崇拜沒有改變,這是深入骨子裡的。我們人類的進步其實是科技創新的推動,科學家們感動著這個時代,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吳廣說。
在眾多科學家中,「兩彈一星」科學家的精神最令吳廣敬仰。他翻看了大量史實資料,對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元勳做了細緻了解,並於去年開始為他們繪製肖像。這個冬天,他專程來到位於梓潼的中國兩彈城採風。
「我想通過滋養他們的環境,更深入地了解他們,我必須要把科學家的這種精神狀態表現得更深入、更生動一些。」 吳廣說。
兩彈城的歷史要追溯到1965年8月,三線建設時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內遷梓潼,在此相繼完成原子彈、氫彈的設計方案。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有9位曾在這裡工作、生活。
走進兩彈城的「精英門」,歷史與現實在這裡「相遇」。
「這裡的很多細節都讓我感動,比如他們用過的東西,還有加工過零件的設備,我似乎能想像到科學家曾經工作的身影。」 吳廣說。
50年前,在這極為簡樸的環境下,科學家艱苦奮鬥,協同攻關。50年後,吳廣滿懷敬畏,用心感受,用筆描繪。
吳廣正在畫的是鄧稼先的肖像,在吳廣的眼中,這位科學家的肖像畫,應該蘊含著昂揚的愛國熱情和巨大的壓力。
「他歸國拋棄曾經擁有的一切,隱姓埋名,是為了守護我們的家園。所以,他有擔當,承擔著巨大壓力。他散發出來的氣場,沒有愛國情懷和無私奉獻精神的人是沒有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相由心生。」 吳廣說。
在繪製科學家肖像的同時,吳廣也用「油畫」描繪科學家們工作、生活的環境。在兩彈城中,他已創作了上百幅作品。他計劃將所有作品完成後,融匯成一幅油畫長卷,訴說「兩彈一星」故事,傳承發揚「兩彈一星」精神。
「從最開始的計劃,到研製成功,這些艱辛的歷程,我要把它展現出來,將科學家的肖像融入裡面。這個長卷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做隱姓埋名人、幹驚天動地事』。」 吳廣說。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吳廣還有個宏大計劃,以「兩彈一星」元勳「東陽十三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等為對象,創作100位科學家肖像,為建黨100周年獻禮。
「我們要感謝黨領導我們,從一窮二白髮展到現在。科學家們也是在黨的領導下做出了突出貢獻,讓我們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以我由衷感激我們黨和國家。」 吳廣說。
綿陽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
記者:謝斌
責編:牟廷蓉
梓潼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