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寶盒」伴隨20本古籍出土,專家:這幾本書已失傳兩千多年了

2021-01-15 輕葉說

文/寒秋

「日光寶盒」伴隨20本古籍出土,專家:這幾本書已失傳兩千多年了

我國的歷史悠久,在這幾千年的時間中,因為朝代的不停更換,在亂世中通常會湧現許多著名的武將,每個時期武將的作用不必多說,那是一個國家的根本。而三國時期,各路英豪爭奪天下,其中出現的名將之多恐怕雙手數都數不過來。

在眾多武將中,曹操手下的夏侯惇和夏侯淵便是比較著名的二位,這兩位的存在,為曹操四處作戰,可以說為曹操勢力建立政權的建立立下了不可忽視的功勞。其實,夏侯家族的這兩位名將的先祖早在西漢時期就是開國功臣,他們的祖先夏侯嬰從小就與劉邦認識,在起義後更是隨著劉邦徵戰天下。

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考古學家終於發現了這位古代著名將領夏侯嬰後人的墓地,這座墓地規模宏大,其中出土的文物更是珍貴異常,在眾多出土器物之中除了一件「日光寶盒」外還有整整二十本早已失傳千年的書籍。

熟悉歷史的人應該知道,當時劉邦建立了大漢,並認為秦朝之所以會滅亡的這麼快,主要的原因就是權力太過集中,而反觀周朝,因為分封各路諸王整整存在了八百多年。所以劉邦結合周朝時期的制度與秦朝的制度分封了許多王侯,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的夏侯嬰自然也被分封,

被世人稱為汝陰侯,夏侯嬰在死後也被葬在了汝陰,他的後代夏侯灶繼承了相關的爵位,依舊稱為汝陰侯。

直了近代,在安徽的一所學校在建設新地址時,挖掘的過程感到有一絲不對勁,後經過專家的考察,人們發現,這地址下面有一座古墓,並且墓地還是一個雙堆古墓,而裡面埋葬的正是汝陰侯,查閱相關資料和研究了墓裡相關器物後,專家判斷墓主人正是我們上文提到的夏侯灶夫婦。

令人惋惜的是,這座墓並不完整,人們在發現的時候,墓已經受到了比較嚴重的破壞,而墓葬也被打開過了,但不只是應該成為幸運還是不幸,這盜墓之人水平似乎十分之低。

因為原本二十米高的山包下面就是墓地,雖然破壞嚴重有盜洞,但盜墓者好像只挖掘了陪葬的一個墓室就離開了。其中主墓室並沒有受到威脅。而裡面的文物自然也保留完整。

經過一番發掘,這座王侯墓總共出土了三百餘件文物,其中有兩件文物顯得很是神秘,甚至經過考古學家的討論研究也沒能得出結論,不知這兩件文物究竟該是何名稱。不過後來根據其他出土物品,專家通過史書參考,推測出這兩件都應該為天文用具,因為作用是用來測量太陽的,專家們戲稱其為日光寶盒。

後來,這兩件文物經過細緻的研究,被命名為太乙九宮佔盤和二十八宿圓盤。其中第二件二十八星宿盤結構緊密繁瑣,在上盤上整整有三百六十五個小孔,這根一年的天數相同,只是因為相隔了上千年,怎麼使用已無從可知,只能知道其作用使用方法成了謎。

除了兩件神秘的文物外,這座古墓還有許多珍貴器物,這其中就包括了二十本失傳已久的書籍,當然那時候沒有紙質書,都是竹簡。專家通過對竹簡的修復發現這20本都是自漢朝起就已經失傳的書籍,已經失傳2000多年了。

雖然後世有相應的其他版本,但跟著出土之物,內容已經有了很大差異,其價值已被眾多學者認可,他們的珍貴程度就不必多說了。

相關焦點

  • 考古家:古籍內容根本不敢公布,羅布泊發現失傳奇書,距今2000年
    關注本平臺後在這片區域之中,流傳著很多恐怖的傳說,有人說它是受到了詛咒,所以導致了前來羅布泊冒險的人紛紛失蹤。在這裡,確實有很多我們未知的事情,就像是在這裡發現的距今已經有2000年的失傳的奇書一樣,記載了眾多歷史事件,但專家卻表示:古籍內容根本不敢公布。
  • 考古專家:成都出土大量竹簡 內含扁鵲失傳醫書
    據考古專家分析,在出土的大量醫書竹簡中,其中部分有可能是失傳已久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濤介紹,其中184支醫簡內容為《醫馬書》。另外736支醫簡可分為9部醫書,除《五色脈診》外,其他8部醫書都沒有書名,經初步整理暫定為《敝昔醫論》、《脈死候》、《六十病方》、《尺簡》、《病源》、《經脈書》、《諸病症候》、《脈數》。
  • 馬王堆漢墓帛書:大部分為失傳一兩千年古籍
    這件身長1.28米、通袖長1.9米的素紗面料成衣,僅重49克,真正是「薄如蟬翼」,上海、北京的幾家紡織廠都無法複製這樣的工藝。10月,7卷本繁體豎版《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由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和中華書局三方合作推出,這是我國首部完整的馬王堆帛書的釋文和注釋本,被譽為40年來帛書研究整理的「集大成者」。
  • 漢墓出土一堆竹簡,翻譯出來後西方學者懵了,直言:這不可能
    四大發明也因造福全人類而聞名於世,還有秦始皇陵的兵馬俑這一壯觀奇蹟,每天得到無數人的瞻仰。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寶物,無不顯示我國悠久的文化積澱。曾在漢墓出土過一堆竹簡,翻譯出來後西方學者懵了,直言:這不可能!漢墓出土的文物因為我國的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以經常出土一些珍貴的文物不足為奇。
  • 匈奴墓藏山海經異獸,出土時考古人員都驚了,美國專家:不可能
    匈奴墓藏山海經異獸,出土時考古人員都驚了,美國專家:不可能讀者朋友們大家好,又到了小編為大家介紹歷史的時候。說起山海經,大家想必一定不會陌生。據說,這是一本上古奇書,在古時候歷朝歷代都將這本書劃為志怪奇異的書籍。
  • 這本書奇書失傳已久,當地人:其咒語解釋了成吉思汗的秘密
    這些故事的最早出處都是這本書。《蒙古秘史》是蒙古歷史的最早文字記載,最為可惜的是,《蒙古秘史》的最早版本已經失傳。但是在失傳前,後世對此書進行了很多版本的解讀。可是不管怎麼解讀,都會丟失原汁原味。大部分的解讀是中亞地區的版本,後來西方學者通過解讀中亞版本寫出了通俗易懂的《成吉思汗傳》。
  •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前夕,城內一瘋子夜觀天象,早有預言
    20年前有一位著名考古學家夏鼐(nai)老先生曾考察過此地,並說這下面是一個漢墓,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由於施工的原因,古墓已經被破壞,不明氣體洩漏會導致其中的一些文物被破壞,必須儘快將其挖開。這墓室裡充滿了可燃氣體,這說明這兩千多年來這裡面居然沒有一個水分子,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後來考古學家發現,這個古墓由三層結構組成,第一層為白膏泥,這種東西類似於瀝青,有很好的防水性能;第二層則是石墨炭。和竹炭一樣,有著極好的吸潮性而;第三層是一種可燃性的氣體,用於徹底隔絕水分子,同時也可以防止盜墓。
  • 兩千多年的文字時代,結束在微信手裡?
    不過,一開始,文字掌握在很少很少人手裡,用來記載王室的言行,或者用於記錄卜筮的結果,或者也用在商業目的上,特別是徵稅這類事情上。大概在兩千多年前到不到三千年的時候,文字開始從一小撮人手裡流傳出來,被較多的人掌握。這種情況,幾大文明在差不多的時間段裡都出現了。在中國,大家都比較了解,中國興起一個階層,這個階層叫做「士」,現在叫讀書人、知識人、知識分子。最簡單說來,士能讀能寫,這是士的本事。
  • 兩千年前的木乃伊出土,竟有一頭濃密黑髮,科學家嘖嘖稱奇
    提起木乃伊,大家的印象裡面都是乾癟發黑的乾屍形象,但是我國考古學家卻發現了一具身體不乾癟,皮膚還會有彈性,甚至連血管兒=和毛髮都清晰可見的木乃伊,該遺體在剛出土的時候,濃密烏黑的頭髮嚇了科學家一跳,誰也無法想像,一句屍體在地下躺了兩千多年,頭髮竟然沒有降解,和活人的頭髮沒什麼兩樣,
  • 他讓失傳逾百年的開化紙重現人間 黃宏健:一紙透沁匠人心
    這是中國造紙首次用於國際郵票展覽。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自問世以來,成為世界各國保存文化、傳播文明的載體。明清時,最頂級的書籍用紙叫開化紙,產於開化,貢給皇家,用於重要典籍的出版,比如《四庫全書》《康熙字典》等。開化紙細膩潔白、薄中見韌,紙張壽命長達千年,現代工藝生產的紙張也難以媲美。可是大約在百年前,開化紙的生產技藝就失傳了。
  • 中國9大預測古籍,最後一本預言中國將出紫薇聖人,天下終會大同
    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不為人所知的,接近天書的古籍,驚人之處是能準確預測身後幾百至幾千年的歷史事件。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神秘讓世人嘆為觀止。今天給大家介紹9部能夠預測未來的古籍,一起感受古籍的神奇之處。1.
  • 老漢挖淤泥撿到「銅罐」,被當作夜壺20多年,專家:這是頂級文物
    圖片:夜壺漫畫本以為事情就這麼過去了,但是「國寶」似乎不願那麼平凡地躺著。沒幾天,劉老漢的孩子在家中亂翻,便翻出了這四個罐子。眾所周知,小孩都比較圖新鮮,而且很頑皮。劉老漢的孩子便抱著罐子出去玩了,玩膩之後這罐子直接被當成了夜壺。
  • 當年西安出土神秘頭骨,中國學者認不出來,美國專家:已滅絕動物
    當年,秦始皇祖母墓在我國西安現世,墓中出土一塊神秘的頭骨,中國學者認不出來,美國人速度一眼看出來,後來證實這是已滅絕的珍稀動物的遺骸。眾所周知,歷史上的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地下安葬著無數的王公貴族,而後世更是出土過上千座古墓。因此憑藉著多年的經驗,當地的負責人立馬察覺到這可能又是一座千年古墓,於是立即叫來了專業的考古團隊前來勘察。經過簡單的挖掘,考古隊就有了驚人的發現——這是一座規模巨大的秦朝單人陵園,大小僅次於秦始皇陵,是我國「第二大陵墓」。
  • 《十俠》:再現綿延兩千多年的俠義精神脈絡
    李 磊  《十俠》是當代著名作家邱華棟的最新歷史短篇小說集,小說將俠客們置身於著名的歷史事件中,浮現出中華民族綿延兩千多年的俠義精神脈絡
  •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失傳八百年作品重見天日
    中新網8月4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古希臘大科學家阿基米德兩部曾經失傳八百多年的作品,近來在科學家以先進的「X光螢光分析技術」(XRF)處理之下,逐漸以更為完整的面貌重見天日。「阿基米德重寫本」(Archimedes Palimpsest),原本是阿基米德多部重要數學著作的羊皮紙抄本,以希臘文書寫,近九十頁。
  •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失傳八百年作品重見天日 - CCTV.com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4日 14: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4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古希臘大科學家阿基米德兩部曾經失傳八百多年的作品
  • 馬王堆出土國內最早《地形圖》,專家根據地圖,找到6個廢棄城市
    在馬王堆漢墓出土後,考古專家們從墓中找到了三幅特殊的地圖,而當他們將地圖上的城市進行確認後,居然還找到了幾個古城遺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地圖緣何這般準確?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為了找到失傳已久的鸚鵡杯,專家挖開一座千年古墓,結果嚇出冷汗
    這說明鸚鵡杯是客觀存在的。只是,因為歷史的變遷,鸚鵡杯在後世逐漸失傳了。近代以來,很多考古學者打算根據古書上的描述來復原鸚鵡杯,但是,每次復原都難以自圓其說,都和古人記錄中的鸚鵡杯屬性發生牴觸,這讓考古學界深感頭痛。這一切,直到1965年出現了轉機。1965年,考古學者在南京發現一處東晉時期的古墓,根據墓中出土的文物來看,墓主人是東晉時期的一位大人物。
  • 專家:想挖但不能
    除了幾本先秦的古籍上或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稍微提了一嘴,目前我國任何一本歷史文獻都沒有詳細的記敘。因此,古蜀國在歷史學界一直以來都是個空白地帶。 在早年,古蜀國一直是一個存在於傳說中的文明,直到上世紀30年代位於四川廣漢地區的三星堆遺址出土,古蜀國才被證實真的存在。先是當地一位農民在用車水淘溝時,偶然發現了一些破碎的玉石器具。
  • 古籍新書書單·2018年春季 │ 中國歷代家訓集成
    本書是《東亞同文書院中國調查手稿叢刊》(1927—1943)的續編,內容為東亞同文書院第10—20期調查報告,涵蓋的時間範圍為1916—1926,與《叢刊》相接續,對全面研究東亞同文書院及其調查活動具有重要的價值。《續編》所反映的調查時段,正處於東亞同文書院調查的擴大期和圓熟期,這一時期的調查,因為受到政治風潮以及戰爭的影響較少,其規範性、系統性要超過之後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