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吉思汗,關於蒙古帝國的評論,在世界範圍內可能是一個永遠無法統一的話題。毫無疑問,蒙古帝國對當今世界格局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成吉思汗粉絲都把他奉為千古一帝,甚至是神。在阿拉伯世界、基督教世界、中亞、西藏、印度等地都有成吉思汗是神的轉世的說法(金剛手菩薩)。另一方面,在反對成吉思汗人的心中,只有兩個字:殘暴。但不管是擁汗派還是反汗派都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成吉思汗有一種神的力量。
成吉思汗
擁汗派認為,成吉思汗能夠建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是因為他有一種超出常人的能力。這種能力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來。第一,成吉思汗在歷史中以「兇殘」著稱,但能建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的統治者,絕不會只靠兇殘。也就是說,支持成吉思汗的人要比反對他的人多很多才能做到這一點。正是這種超越文化、超越語言、超越種族的統治力使他建立了如此龐大的帝國。第二,作為一支軍隊的統帥,成吉思汗的勝率太高。崇拜他的人認為這是天意,是神在幫助成吉思汗。
另一方面,反汗派的結論是:那些被成吉思汗打敗的人都不約而同的說「我們見證了成吉思汗使用了黑魔法,不然我們不會失敗」。長期以來世界各地的很多教派傳說中都有成吉思汗把靈魂出賣給死神,從而得到了這種神奇的統治力。
我們回頭看一看世界史,總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拿華夏文明舉例,我們從盛唐走向明清,在文化、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分水嶺就是元朝。與此同時,大半個世界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因為蒙古帝國在人類歷史中進行了一次最大的「併購」。大多數文明都因為蒙古帝國的崛起而發生了變化。可是,與其說蒙古帝國是一個大一統的帝國,不如說是完成「併購」後的民族自治。
越是深入的研究蒙古帝國就越想知道那些年在蒙古帝國發生了什麼事情。可是,當全世界的學者紛紛走入草原進行研究時,所有人都會發現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成吉思汗和一萬個蒙古帝國。而且研究越深,成吉思汗的形象越模糊。
蒙古人的住處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在所有的解讀中歸根溯源都會出自同一本書——《蒙古秘史》。此書被公認為是蒙古歷史最根本的源頭。如果研究蒙古歷史脫離了此書,就好像研究漢家文化脫離了《二十四史》這條主線一樣。
有很多蒙古文化起源都出自《蒙古秘史》。例如,現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出現蒼狼和白鷺的故事起源;還有,我們小時候都聽過的一個寓言,一支樹枝一掰就斷,一捆樹枝就不容易掰斷了,寓視著團結的力量。這些故事的最早出處都是這本書。
《蒙古秘史》是蒙古歷史的最早文字記載,最為可惜的是,《蒙古秘史》的最早版本已經失傳。但是在失傳前,後世對此書進行了很多版本的解讀。可是不管怎麼解讀,都會丟失原汁原味。大部分的解讀是中亞地區的版本,後來西方學者通過解讀中亞版本寫出了通俗易懂的《成吉思汗傳》。
蒙古騎兵形象
早期蒙古有自己的語言,但是在成吉思汗之前沒有官方的統一文字。成吉思汗是第一個用其他文明的文字記載蒙古語言的人,在此基礎上進化出了蒙古文。所以,《蒙古秘史》最初是使用哪種文字記載的,現在已無從考證,大多數學者認為是使用金文或者維吾爾文,因為這兩種文字是當時離蒙古帝國最近的文字。隨著《蒙古秘史的》失傳,保留下來的只有其他語言轉述出來的文獻。
到了十八世紀,發現了元朝時期《蒙古秘史》的版本,被後世稱為《元朝秘史》。《元朝秘史》是以漢語標註蒙古語發音的形式翻譯。所以,這本《元朝秘史》是全世界公認為最接近《蒙古秘史》的版本,但也只是接近而已。因為在這本書中把成吉思汗稱為「合汗」,而「合汗」這個稱呼是在蒙哥(成吉思汗的孫子)時期才有的。
相關劇照
也就是說,這本《元朝秘史》是成吉思汗死後很多年後才被翻譯出來的《蒙古秘史》,也是被修改過的《蒙古秘史》。我們現在能讀到的都是這部《元朝秘史》 的翻譯版本,其中最權威的版本是俄文對《元朝秘史》的翻譯。因為在十七、十八世紀研究蒙古文化最深的學者都是俄國人。後來又有人把俄文版翻譯成中文版。在民國時期,這個中文版是中小學生的法定課外讀物,是當時民國政府讓中小學生了解蒙古文化的課外教材。由此可以看出其中的內容應該很通俗易懂。
有讀者可能會問,為什麼沒有把這本《元朝秘史》直接翻譯成漢字呢?因為太難了!《元朝秘史》是用當時的漢字對《蒙古秘史》中的古代文字注音的形式翻譯出來的。舉個例:就像我們小時候學英文,在thank you後面標註「三克油」。必須有人既懂古代蒙古語,又要懂蒙古語、金文、維吾爾文、漢語才能完成。不然,即便能把「三克油」的發音讀出來,無論如何也不會知道是謝謝的意思。可今天單單能聽懂當初「黃金家族」說話的人恐怕已是鳳毛菱角。畢竟,古代蒙古語言已經是考古的學術範疇了,類似於研究甲骨文。
相關圖片
關於《蒙古秘史》還有一個傳說:書中有一句咒語,包含著成吉思汗成功的秘訣。誰看懂了就能擁有成吉思汗統治世界的可怕力量。所以蒙古人對這本書很崇拜,正是因為這種崇拜使得此書不能傳播,甚至王公貴族都不讓看。也就是說當初蒙古統治階層把此書當成《推背圖》《燒餅歌》給雪藏了。有點像漢家文化中「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意思」。這也是《蒙古秘史》失傳的原因之一。
最後,看《蒙古秘史》中開篇的一段譯文吧!
「成吉思合汗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得孛兒帖赤那,和他妻子豁埃馬闌勒,一同度過騰吉思海子,來到斡難河源頭的不兒罕山紮營住下。生子巴塔赤罕……」。
蒙古帝國的歷史亦是波瀾壯闊的,從一個較為原始的部落,幾萬口人,幾萬頭牛馬,最終通過血淚史發展出震驚世界的龐大帝國,橫跨亞歐大陸,在眾多民族的歷史裡留下濃重的一頁。而歷史往往是包含著無限的故事,這其中有美好的故事,也有辛酸的故事,有讓人一笑而過的故事,也有讓人閉目深思的故事。喜愛歷史的人,也許讀過中國通史,或者是世界通史,有的人比較深入,甚至讀過二十四史。
劇照
今天,筆者給朋友們推薦本書,主要寫草原帝國的歷史書,讀完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這兩個主線,就可以嘗試著去讀一些歷史的分支,一些較為陌生的歷史故事,從而不斷完善我們對歷史的認知,草原的歷史同樣是渾厚的,也許讀了之後,會有一種當初第一次讀歷史的新鮮感,那種不斷探索未知歷史的刺激與滿足。
這本書叫做《草原帝國》,雖然沒有蒙古秘史那麼神奇,但是卻更容易看懂。
作者簡介
讀歷史的朋友應該很清楚,相對於中原王朝的歷史,草原部落的歷史更加複雜與撲朔迷離,幾千年來,北方草原一直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對於我們來說,很難理清楚草原歷史的脈絡,像匈奴、鮮卑、東胡、契丹、女真、突厥等等的關係和變化,《草原帝國》這本書,講述了草原民族與周邊民族的關係,述說了三千年遊牧與農耕的碰撞交融。為了加深印象和更好的理解,書中有幾百張配圖,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這一段有趣的歷史。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你新的探索歷史的感覺,從下方的連結點擊購買,趁著讀書日這兩天的優惠,不到四十塊錢,對於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來說,不到四十塊買來知識,享受閱讀與沉澱,是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