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奇書失傳已久,當地人:其咒語解釋了成吉思汗的秘密

2020-12-06 無筆

關於成吉思汗,關於蒙古帝國的評論,在世界範圍內可能是一個永遠無法統一的話題。毫無疑問,蒙古帝國對當今世界格局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成吉思汗粉絲都把他奉為千古一帝,甚至是神。在阿拉伯世界、基督教世界、中亞、西藏、印度等地都有成吉思汗是神的轉世的說法(金剛手菩薩)。另一方面,在反對成吉思汗人的心中,只有兩個字:殘暴。但不管是擁汗派還是反汗派都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成吉思汗有一種神的力量。

成吉思汗

擁汗派認為,成吉思汗能夠建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是因為他有一種超出常人的能力。這種能力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來。第一,成吉思汗在歷史中以「兇殘」著稱,但能建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的統治者,絕不會只靠兇殘。也就是說,支持成吉思汗的人要比反對他的人多很多才能做到這一點。正是這種超越文化、超越語言、超越種族的統治力使他建立了如此龐大的帝國。第二,作為一支軍隊的統帥,成吉思汗的勝率太高。崇拜他的人認為這是天意,是神在幫助成吉思汗。

另一方面,反汗派的結論是:那些被成吉思汗打敗的人都不約而同的說「我們見證了成吉思汗使用了黑魔法,不然我們不會失敗」。長期以來世界各地的很多教派傳說中都有成吉思汗把靈魂出賣給死神,從而得到了這種神奇的統治力。

我們回頭看一看世界史,總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拿華夏文明舉例,我們從盛唐走向明清,在文化、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分水嶺就是元朝。與此同時,大半個世界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因為蒙古帝國在人類歷史中進行了一次最大的「併購」。大多數文明都因為蒙古帝國的崛起而發生了變化。可是,與其說蒙古帝國是一個大一統的帝國,不如說是完成「併購」後的民族自治。

越是深入的研究蒙古帝國就越想知道那些年在蒙古帝國發生了什麼事情。可是,當全世界的學者紛紛走入草原進行研究時,所有人都會發現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成吉思汗和一萬個蒙古帝國。而且研究越深,成吉思汗的形象越模糊。

蒙古人的住處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在所有的解讀中歸根溯源都會出自同一本書——《蒙古秘史》。此書被公認為是蒙古歷史最根本的源頭。如果研究蒙古歷史脫離了此書,就好像研究漢家文化脫離了《二十四史》這條主線一樣。

有很多蒙古文化起源都出自《蒙古秘史》。例如,現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出現蒼狼和白鷺的故事起源;還有,我們小時候都聽過的一個寓言,一支樹枝一掰就斷,一捆樹枝就不容易掰斷了,寓視著團結的力量。這些故事的最早出處都是這本書。

《蒙古秘史》是蒙古歷史的最早文字記載,最為可惜的是,《蒙古秘史》的最早版本已經失傳。但是在失傳前,後世對此書進行了很多版本的解讀。可是不管怎麼解讀,都會丟失原汁原味。大部分的解讀是中亞地區的版本,後來西方學者通過解讀中亞版本寫出了通俗易懂的《成吉思汗傳》。

蒙古騎兵形象

早期蒙古有自己的語言,但是在成吉思汗之前沒有官方的統一文字。成吉思汗是第一個用其他文明的文字記載蒙古語言的人,在此基礎上進化出了蒙古文。所以,《蒙古秘史》最初是使用哪種文字記載的,現在已無從考證,大多數學者認為是使用金文或者維吾爾文,因為這兩種文字是當時離蒙古帝國最近的文字。隨著《蒙古秘史的》失傳,保留下來的只有其他語言轉述出來的文獻。

到了十八世紀,發現了元朝時期《蒙古秘史》的版本,被後世稱為《元朝秘史》。《元朝秘史》是以漢語標註蒙古語發音的形式翻譯。所以,這本《元朝秘史》是全世界公認為最接近《蒙古秘史》的版本,但也只是接近而已。因為在這本書中把成吉思汗稱為「合汗」,而「合汗」這個稱呼是在蒙哥(成吉思汗的孫子)時期才有的。

相關劇照

也就是說,這本《元朝秘史》是成吉思汗死後很多年後才被翻譯出來的《蒙古秘史》,也是被修改過的《蒙古秘史》。我們現在能讀到的都是這部《元朝秘史》 的翻譯版本,其中最權威的版本是俄文對《元朝秘史》的翻譯。因為在十七、十八世紀研究蒙古文化最深的學者都是俄國人。後來又有人把俄文版翻譯成中文版。在民國時期,這個中文版是中小學生的法定課外讀物,是當時民國政府讓中小學生了解蒙古文化的課外教材。由此可以看出其中的內容應該很通俗易懂。

有讀者可能會問,為什麼沒有把這本《元朝秘史》直接翻譯成漢字呢?因為太難了!《元朝秘史》是用當時的漢字對《蒙古秘史》中的古代文字注音的形式翻譯出來的。舉個例:就像我們小時候學英文,在thank you後面標註「三克油」。必須有人既懂古代蒙古語,又要懂蒙古語、金文、維吾爾文、漢語才能完成。不然,即便能把「三克油」的發音讀出來,無論如何也不會知道是謝謝的意思。可今天單單能聽懂當初「黃金家族」說話的人恐怕已是鳳毛菱角。畢竟,古代蒙古語言已經是考古的學術範疇了,類似於研究甲骨文。

相關圖片

關於《蒙古秘史》還有一個傳說:書中有一句咒語,包含著成吉思汗成功的秘訣。誰看懂了就能擁有成吉思汗統治世界的可怕力量。所以蒙古人對這本書很崇拜,正是因為這種崇拜使得此書不能傳播,甚至王公貴族都不讓看。也就是說當初蒙古統治階層把此書當成《推背圖》《燒餅歌》給雪藏了。有點像漢家文化中「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意思」。這也是《蒙古秘史》失傳的原因之一。

最後,看《蒙古秘史》中開篇的一段譯文吧!

「成吉思合汗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得孛兒帖赤那,和他妻子豁埃馬闌勒,一同度過騰吉思海子,來到斡難河源頭的不兒罕山紮營住下。生子巴塔赤罕……」。

蒙古帝國的歷史亦是波瀾壯闊的,從一個較為原始的部落,幾萬口人,幾萬頭牛馬,最終通過血淚史發展出震驚世界的龐大帝國,橫跨亞歐大陸,在眾多民族的歷史裡留下濃重的一頁。而歷史往往是包含著無限的故事,這其中有美好的故事,也有辛酸的故事,有讓人一笑而過的故事,也有讓人閉目深思的故事。喜愛歷史的人,也許讀過中國通史,或者是世界通史,有的人比較深入,甚至讀過二十四史。

劇照

今天,筆者給朋友們推薦本書,主要寫草原帝國的歷史書,讀完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這兩個主線,就可以嘗試著去讀一些歷史的分支,一些較為陌生的歷史故事,從而不斷完善我們對歷史的認知,草原的歷史同樣是渾厚的,也許讀了之後,會有一種當初第一次讀歷史的新鮮感,那種不斷探索未知歷史的刺激與滿足。

這本書叫做《草原帝國》,雖然沒有蒙古秘史那麼神奇,但是卻更容易看懂。

作者簡介

讀歷史的朋友應該很清楚,相對於中原王朝的歷史,草原部落的歷史更加複雜與撲朔迷離,幾千年來,北方草原一直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對於我們來說,很難理清楚草原歷史的脈絡,像匈奴、鮮卑、東胡、契丹、女真、突厥等等的關係和變化,《草原帝國》這本書,講述了草原民族與周邊民族的關係,述說了三千年遊牧與農耕的碰撞交融。為了加深印象和更好的理解,書中有幾百張配圖,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這一段有趣的歷史。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你新的探索歷史的感覺,從下方的連結點擊購買,趁著讀書日這兩天的優惠,不到四十塊錢,對於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來說,不到四十塊買來知識,享受閱讀與沉澱,是划算的。





相關焦點

  • 專家稱成吉思汗死於四川道孚:當地找到木雅人
    特別是位於道孚縣南部的協德鄉,當地人口頭流傳著很多關於成吉思汗的民間傳說,並稱此處曾是木雅人的住地。在《丹巴縣誌》中也有眾多記述,例如「木雅娃」又稱「噶達娃」。2011年9月9日,在協德鄉宋代「古寺」遺址中出土了木雅人石雕神像(或「紅臉祖先」神像),這一證據為此次調查增添了有力證據。
  • 專家尋找成吉思汗陵,竟多次發生意外之事,至今科學家都難以解釋
    提起成吉思汗,人們似乎總有道不盡的傳說和秘密。波斯歷史學家費志尼,曾在其《世界徵服者史》中寫道:「即使是亞歷山大在世,他也不得不尊成吉思汗為老師。」確實,作為蒙古帝國的初代可汗,成吉思汗從登基開始,便不斷地發動對外戰爭,其徵服地域之遼闊,真是前所未有。直到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徵服西夏的途中去世。
  • 「成吉思汗」是啥意思呢?歷史上有兩個成吉思汗,能力相差巨大
    有人認為,「鐵木真」就是「成吉思汗」。的確,一般上來說,可以認為「鐵木真」就是「成吉思汗」,二者可以劃等號。但嚴格來說,又不是那麼回事。因為,「鐵木真」是人名,全稱是「孛兒只斤·鐵木真」,他是蒙古族乞顏部人,蒙古第一代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 中國有三大奇書,其中,有一本書至今沒人能夠弄明白其中的秘密
    今天我們列舉三部上古文化中的「奇書」,以此,來見證上古時期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山海經》——說起這本書,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是光怪陸離的傳說和奇珍異獸。就全書結構來看,《山海經》總體分為「山」與「海」兩部分。我們在解讀這部書的分類時不能望文生義,所謂「山」與「海」代表的並非海洋與陸地。
  • 美國專家找到成吉思汗墓陵,發生一件怪事,專家至今無法解釋
    美國專家尋找成吉思汗陵,竟發生一件怪事,至今專家都無法解釋引言:天下地土寬廣,河水眾多,你們盡可以各自去擴大營盤,徵服邦國——成吉思汗眾所周知,在中國五千年的歲月長河中,湧現出不少舉世聞名的帝王,值得一說的是,在歷史中,除了秦始皇之外,實際上還有一位差點統一天下
  • 成吉思汗西徵前準備不夠充分?為何會半路班師?
    成吉思汗稱 「愛子」使同樣認為自己是世界霸主的摩訶末感到不快。其實這是蒙古民族表示親切的一種特殊方式,蒙古人好以年齡和輩分稱父子,畢竟成吉思汗比摩訶末年長約二十歲。此時成吉思汗還是希望以和平方式發展與花剌子模的貿易。他還說: 「你邦的商人已至我處。
  • 成吉思汗的近衛軍轉行成守靈人 明燈不滅八百年
    「鄂爾多斯人」本是成吉思汗的專屬近衛軍「鄂爾多斯」究竟是什麼意思?館方專家介紹,「鄂爾多」也稱「斡耳朵」,源於突厥語,意思是宮廷、宮帳、宮殿,「斯」指代複數。成吉思汗時期,選拔博斡爾出、木華黎等九員大將以及與成吉思汗有密切聯繫的人們到成吉思汗的鄂爾多服務,形成了守護成吉思汗鄂爾多的「萬名賀希格騰」(怯薛軍)。
  • 一本流傳千年的符咒奇書,老祖宗說:詭異至極,不可學!
    其實當時還有一個比較獨特的思想,可以說是在眾多優秀思想文化中脫穎而出,只不過史書上對其記載是少之又少,創造了這個思想的人,大家也都很熟悉,他的名字叫做魯班。說起魯班,大家往往會想到他留下的那本詭異符咒奇書——《魯班書》,敢學習這本書的人那是少之又少,老祖宗都說:詭異至極,不可學!
  • 成吉思汗墓的守護者真的存在嗎?揭秘蒙古死亡蠕蟲
    它們有著發達的進食器官,末端具有鋒利的下顎,可以在獵物經過的時候快速出擊,輕鬆地將一條魚撕開兩半,並且迅速地拖入沙子中,這也是人們無法找到魚類殘骸的原因。博比特蟲有著絢麗的顏色關於博比特蟲的故事就終於告一段落,然而,故事遠遠還沒結束,這個外形特殊、充滿著克蘇魯意味的博比特蟲,堪堪令人聯想起一個塵封已久的生物傳說——蒙古死亡蠕蟲。
  • 凡是與成吉思汗作對的人只有一死,為什麼札蘭丁卻是一個例外?
    札蘭丁準備第二天早晨渡印度河,幾天前,他已經向那些離散將士發出詔書,讓他們速速集結印度河畔,與成吉思汗決一死戰。而成吉思汗則想趁花剌子模軍還未集結前一舉將其擊潰。於是一反蒙古軍從不夜戰的特點,命令兀克爾和古都思二將抓住有利戰機,率各部連夜進攻札蘭丁的殿軍。
  • 成吉思汗的三位直接繼承者
    作為攝政者,他得到了他父親的斡耳朵,或者說紮營的宮營,它包括宮廷和1227年蒙軍總數129000人中的101000人。餘下的28000人分配如下:成吉思汗的其餘三個兒子每人4000人,幼弟鐵木哥65000人,成吉思汗的另一位弟弟哈赤溫的兒子們3000人,三弟哈撒兒的兒子們1000人,母親月倫額格家族3000人。
  • 象兵阻擋成吉思汗取印度
    當時耶律楚材婉言勸說成吉思汗放棄追擊,從印度撤出。但成吉思汗不但要繼續追擊,還想乘機攻下印度。這時傳來哲別部隊進軍高加索山,進兵阿羅思(俄羅斯)的好消息。成吉思汗更加堅決地下令渡河南行,接應八剌,平定印度。但為什麼強大的蒙古騎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內,很快撤軍了呢? 據《元史·耶律楚材傳》記載,當年成吉思汗在攻到印度河時,遙見河中水汽磅礴,日光迷濛。
  • 有一種魚叫「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魚分布於東南亞的各個淡水流域,例如亞洲的湄南河及湄公河流域等等。成吉思汗魚分布地域廣泛,但由於人為濫捕,野生種群數量顯著下降。這是因為成吉思汗魚在其原產為重要的食用魚,它目前正在遭受過度捕撈、棲息地喪失及汙染的威脅。因此,作為觀賞魚的情況也隨之降低。
  • 歐洲中世紀大瘟疫,是成吉思汗帶去的嗎?理由很可笑!
    鼠疫 患了鼠疫的人,死時全身發黑,所以歐洲人稱呼鼠疫為黑死病。威尼斯人曾最先想出了當時最為聰明的一項隔離措施:不準有疫情船隻的船員登陸,船員須在船上隔離40天。措施不可謂不嚴,然而,當時誰會想到老鼠是罪魁禍首呢?水手不準上岸,船上的老鼠卻通行無阻地爬上了威尼斯的土地! 那麼,是誰將黑死病帶到了歐洲呢?很多人認為是成吉思汗。
  • 這魚竟被稱為成吉思汗魚,個性得有多兇猛?
    在自然界有一種魚竟然被稱為成吉思汗魚,想想這種魚個性得有多兇猛?才能獲得這種稱號,厲害得過大白鯊?    成吉思汗魚自然不敢和大白鯊相比,成吉思汗魚也沒有機會和大白鯊較量,成吉思汗魚是一種淡水魚,被稱為成吉思汗魚,是因為其棲息在亞洲的湄南河與湄公河流域,在這流域,它是最高級的獵食者!
  • 成吉思汗西徵:屠殺人數總計1500萬人,有三類人卻能倖免於難
    這句話的重點在於「詭」,何謂之「詭」?也就是千變萬化,不走尋常路。但凡歷史上頗具盛名的軍事家,無一不是戰術大師。在他們中,兵者詭道用到極致者,便能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說到戰術大師,可能一般人都會聯想到戰國白起,或是三國諸葛亮、明朝劉伯溫等名軍師。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人物,雖然其名聲響亮,是一代豪傑,然而卻少有人知道他的戰術之了得。
  • 成吉思汗西徵花剌子模,到底屠了多少人?
    #成吉思汗西徵攻下花剌子模首都撒馬爾罕城,活活追死花剌子模皇帝摩訶末後,為何還要大開殺戒?札蘭丁和他老爹不同,他年輕有勇氣,也非常有智慧,誓死將成吉思汗消滅在花剌子模;二是花剌子模的士兵和民眾,在札蘭丁的呼籲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抵抗成吉思汗的勢力也越來越強。成吉思汗徵戰一生,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如果不能將敵人有效駕馭,那麼,他自己就很有可能回不到草原了。花剌子模太過於遼闊,城池也多若繁星,要想將這個強大的國家迅速吞併,最好的辦法就是屠城。
  • 揭曉千古之謎 成吉思汗西徵路線被「鎖定」
    「對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新忽熱古城的考古調查發現,該城就是《蒙古秘史》中記載的兀剌海城,也就是成吉思汗從漠北南下,6次徵伐西夏中每次第一個攻克的城池。」11月21日,自治區文物局文物處處長王大方介紹。他說,古城身份的確定,對於破解困擾史學界多年的成吉思汗西徵路線,將起到「鑰匙」的作用。
  • 疑似成吉思汗陵墓被曝光 考古學者發現地底人造物
    在翻閱了各種歷史資料之後,這個考古團隊決定前往蒙古的不兒罕合勒敦山尋找成吉思汗的陵墓。根據傳說,成吉思汗在八百年前曾下令,除王室成員外,禁止任何人進入不兒罕合勒敦山,據推測成吉思汗之所以禁止人民進入這片區域,是因為他認為這座聖山是他將來的長眠之處。  在他眼中為何這座山如此重要呢?
  • (蟲恐勿入)成吉思汗墓的守護者真的存在嗎?揭秘蒙古死亡蠕蟲
    它們有著發達的進食器官,末端具有鋒利的下顎,可以在獵物經過的時候快速出擊,輕鬆地將一條魚撕開兩半,並且迅速地拖入沙子中,這也是人們無法找到魚類殘骸的原因。博比特蟲有著絢麗的顏色關於博比特蟲的故事就終於告一段落,然而,故事遠遠還沒結束,這個外形特殊、充滿著克蘇魯意味的博比特蟲,堪堪令人聯想起一個塵封已久的生物傳說